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合集下载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作用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作用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作用小说的叙事特点是虚构性和故事性,小说叙事往往都是一个完整鲜明的故事,人们在读整篇小说时不会发生混乱,能够跟随故事的情节一环扣一环的发展下去,能够把人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小说的叙事特点与作用1小说叙事答题方向1.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2.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全知全能视角、有限视角3.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

4.叙述安排上的技巧:对话、心理、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回忆与现实交织、时空集中。

2具体作用清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需具体阐释)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需具体阐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全知全能视角】特点: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特别是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

优点: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等。

如: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小说 叙述方式、人称

小说  叙述方式、人称

叙述方式一、顺叙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二、倒叙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三、插叙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四、补叙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平叙作用: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的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叙述的人称1.第一人称第一人称叙述,是以"我"(或"我们")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并以"我"的口吻来叙述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它是一种单向视角。

其中的"我"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人物。

第一人称叙述容易形成真实,亲切的格调,带有鲜明的主体特征和主观抒情意味。

它既适合于内心独白式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适合于讲故事式地叙述事件,从而在组织篇章结构时显得自由洒脱,无所拘束。

2.第二人称第二人称叙述,是以"你"(或"你们")为对象的叙述。

因此,它自然具有一种双向交流的对话性质。

有人把它叫做"对向视角"。

这种视角能紧紧抓住读者,使之有一种参与感。

第二人称的突出长处在于它的"透视性"。

它便于作者挖掘人物的意识,也便于读者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

3.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是一种最"古老"的叙事视角。

它是指叙述者以局外人的口吻,叙述"他"或"他们"的事情。

第三人称,是最自由灵活的叙述角度。

它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转换时间,空间。

因而,它是多角度,多方位的。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

高考小说的叙述人称及视角一、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这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我”出发,一以贯之。

凡是“我”没有出场的地方,“我”没有看到的东西,都无法写。

即使“我”在场,除“我”之外的人物内心活动,也不能直接写,只能通过人物的行动、言语、表情等间接表现。

“我”的内心世界,则可能充分展现,这就更具有真实感。

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小说中“我”的作用①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表达思想。

②叙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感,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③“我”是全文的线索,串联全文的故事情节。

④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⑤小说可“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的主题。

三、第二人称1. 运用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小说,我们很少见到,这里就不做讲解,只需学生记住其优点。

2. 第二人称的作用①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②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四、第三人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者不但了解小说里全部细节的发展,而且了解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心理动态,就连两个人之间的悄悄话,叙述者也知道;连第二个人都无法知道的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想法,叙述者也了如指掌。

它的最大优点是比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叙事方面都更方便,无所不知,全知全能;不足之处,是导致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隔阂,作者总把读者排斥在外。

不像第一、二人称那样,好像作者在与读者交谈似的。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十二本书宁肯“有旧鞋换洋火——”像早先一样,吆喝反复出现,但不是同一个人。

秋良竖着耳朵不用分辨,一下跑出去。

这人穿得破烂,黑脸,缺着黄板牙笑。

“我有好东西,可我不想换洋火,除非换别的。

”“什么?”“闹钟,我有个小闹钟。

你有小人书吗?你要有,我就拿它跟你换。

”“闹钟坏了?”黑脸人明知故问很烦人。

“没坏,就是不走了。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专题附答案全套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专题附答案全套

小说叙述视角作用专题附答案全套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

(2)答题角度★全知视角作用(1)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因此颇受史诗性作品的青睐。

(2)让读者了解真相,便于全方位地描述人物和事件。

(3)在叙述事件和人物时,可以灵活地改变、转移观察或叙述角度,增加了作品的可信性。

★有限视角作用(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2)增强代入感与真实性,让读者获得了更真切、更自然的感受。

(3)最大限度地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这一点主要是限知外视角的作用。

★动物视角作用(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2)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3)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使人意识到动物生命的内在价值、建立生态意识)。

★儿童视角作用(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女性视角作用(1)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视角转换作用(1)就增加了感染力,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小说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2019-4-18
学习目标:
• 1、通过举例明确小说的三种叙 叙述角度转
重换难的妙点处:
1、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及 作用 2、关于叙述角度转换的妙
探究活动 一
第一人称:
作用思考: 叙事者、见证者、参与 者 、感受者
例:《祝福》语段: (P58, 第4--13段)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 真实。 ②故事结尾情节发生突转,戛然而止, 使小说富有张力,具有什么色彩。 ③突出中心,结局美好,帮助别人就是 帮助自己,歌颂人性之美。给读者留下 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参考答案: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 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 ①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 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 开故事情节。
尤其利于写心理
有限视
第二人称
• 作用思考:感受者 叙述
对话式
•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你 ”的一种抒情目光,将“你”当作朋 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你 )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
有例理:解《、欣棋赏殇、》责怪“等1褒6贬8”情感 的P3意9味。
此文交待背景,便于叙事、抒情,将对方的心 理变化过程(高兴--平静--悔恨)较好地展现, 有利于明确主旨,便于读者理解。
国III )P32
样的艺术效果?
2016年 《玻璃》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课标全 (贾平凹 是什么?请简析。
国III )P39
2014年 《鞋》( 3.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
课标全 刘庆邦) 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
国II
P41 简析
典型的叙事艺术:《五三》P51
1、叙述视角
2、叙述人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
小说叙事特征
之人称视角及转换
人称转换
●群山围绕流水祈祷,我终于明白,原来凡事发生,必与我有利, 与内心博弈,终能遇见另一个自己。愿你醒来,明月最后清风, 阅尽山河,终觉人间值得。行至新疆,可抵岁月漫长。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作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我” 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读起来有亲 切感和真实感,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 心理描写;
(2)第二人称:一般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 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 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 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 景等。作用:从旁观者角度出发,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 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 人称变换、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 域;《祝福》卫老婆子转述祥林嫂鲁镇以外的生活 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 立体化的表现。 人物内心独白: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他是我见 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鲨鱼。《老人与海》节选部分
●故事套故事 ●听他人讲故事 ●(课时精炼二十九《破规矩》我听三爷讲述剃头爷的故
事)
叙述人称、叙述视角交织转换作用
●一是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各自的缺点,避免了单一 叙述的单调性,使故事叙述自由灵活,使作品呈现出更强的立体 感和多面性,突出文章主旨、丰富情节内容。

常见的三种叙述视角作用

常见的三种叙述视角作用

常见的三种叙述视角作用
三种叙述视角作用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包
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视角。

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以“我”为视角,通过自身的经历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更具有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深入读者心灵,产生
强烈的感情共鸣。

此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还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了解、认知和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第二人称叙述视角是指通过“你”和“你们”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种叙述方式像是在跟读者进行交流,让读者深入融入到故事情境中,产
生共鸣。

同时,第二人称视角也能够将故事情节揭示的道理更加深刻
地刻画出来,有助于更好地传达作者的观点。

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是指以“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等非主体
角色作为叙述视角。

这种叙述方式通常更加客观、中立,可以透过描
述主人公的行为、语言、心理等来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的形象,强调
主人公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突出其他角色的特点和故事的背景,使
故事更完整、深刻。

总的来说,不同的叙述视角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适用于不同的文学
创作当中。

创作者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叙述视角,来表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地叙述故事,让读者更为投入,感悟更深。

小说叙述技巧范文

小说叙述技巧范文

小说叙述技巧范文
1.时间线:小说的情节通常是按照时间线性展开的,从故事的开始到结尾。

叙述者可以通过回顾、预演等手法来改变时间线的次序,从而增强叙述的效果。

2.视角选择:小说的叙述可以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能够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而第三人称视角则更适合多角度地展示故事。

4.对话技巧:对话是小说中重要的叙述方式之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情感和关系。

对话可以直接呈现人物的思想、想法和冲突。

6.插叙:通过插叙一些旁白或回忆,可以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插叙可以用于解释一些情节的来龙去脉,或者是对故事展开的进一步说明。

8.转折和冲突:故事中的转折和冲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

通过在故事中设置冲突和转折,可以增加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9.真实感情和人物发展:通过真实的感情描写和角色的发展,可以使故事更加有吸引力。

读者更容易与情感丰富的角色发生共鸣,并对角色的成长与变化产生兴趣。

10.意义和主题:小说的故事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意义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挖掘故事的主题和意义,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祝福》中的两个语段:
3、“林黛玉进贾府”众多人物的叙述
• 采用转换叙述角度 • 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 • 通过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 写出了 贾母及其他重要人 物外貌特点 • 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 写出了 黛玉的外 貌与风度 • 这样使叙述既具有客观特征,又有叙述主体的主观感情, 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效果很好。
有限视角

第二人称
• 作用思考:感受者 对话式叙述 • 用“你”,倾注的是叙述者对“你”的一种抒 情目光,将之当作朋友,更加拉近叙述者与 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他们之间别有理解、 欣赏、责怪等褒贬情感的意味。
例 :《棋殇》 “168”
P39
此文交待背景,便于叙事、抒情,将对方的心理变化过程 (高兴--平静--悔恨)较好地展现,有利于明确主旨,便 于读者理解。
小结: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方向 充分理解把握设题内容的特殊性
• 人物:角度人物的身份、内心、感情变化
• 情节:推动发展、氛围特点 • 主旨:情感多样、多角度
四、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作业 课后阅读: 重点关注——“物”的特殊角度及作用 《竞选州长》
谢谢大家!
作用延展: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
• 作用思考:讲述者、旁观者
例:《祝福》语段
(P17,第四段)
• 内容分析: • 祥林嫂的外貌、背景、特点和工作环境, • 其他人的反应和特点(四叔、四婶)
作用延展: 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灵活; 客观公正,利于评论分析; 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 分析:关键词——“豫备”、诧异、悚然(遭了芒刺一般)、“踌 蹰”、疑惑、吞吞吐吐、吃惊、“支梧” • 作用:以“我”的视角将读者带入故事中,表明“我”是一个知识分 子的形象,着重表现“我”对祥林嫂同情却又软弱无能,无力给 祥林嫂以帮助的窘境。全文“我”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作用延展:叙述亲切自然,给人以真实、生动的现场 感,利于描写和抒情议论,尤其利于写心理
答案: (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 系的变化。 (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 (3)“我”是见证者(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 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阅读《捡烂纸的老头》
• 思考: • 作者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全知视角
小结:
第一人称 “我 ” 亲切、真实、抒情、议论 见证者 人物、情节、主旨 参与者 人物(关系)、情节、主旨 有限视角 “你” 抒情(情感变化)、评价 (褒贬) 感受者 有限视角 第三者 旁观者、讲述者 全知视角 叙事自由 客观公正 便于评价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二、典型试题
• 1、《对饮》试题回顾: • “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必修三第一单元复习点
教学目标:
• 1、明确小说的三种叙述角度 • 2、分析三种叙述角度的作用 • 3、引导思考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 • 4、提升鉴赏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第二人称的叙述角度及作用 2、关于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的思考 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人称: 作用思考:见证者、参与者 例:《祝福》语段: (P15,第3段始)
答案: ①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 夷的情感态度。 ②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三、小说中叙述角度转换的妙处
•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写到:

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 又一人闪入来。看时,前面那个人是军官 打扮,后面这个走卒模样,跟着也来坐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