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4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天气与气候第1课一天的气温1、气温计的构成:温度单位、刻度、液柱、玻璃泡。
2、在读取温度计或者气温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读数时要平视液柱中的液面。
3、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室外空气流通、不受阳光直射的空旷处、距离地面约1.5米测得的空气温度。
3、在室外背阴处和阳光照射的地方分别测一测气温,有什么发现?在室外背阴处的温度要比阳光照射地方的温度要低。
第2课风向与风力4、什么是风向?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
5、什么是风力?风力是指风的强度。
6、一般风力可分为几级?风力的大小可以分为13级,最小是级,最大是12级。
(背诵风级歌P7)第3课观测云和雨7、什么是云量?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情况。
把观察范围内的天空均分为10份,估计云遮蔽的份数,就是云量。
8、我们怎样来判别天气?按照云量的几何,可以把天气分为晴、少云、多云、阴。
9、什么是降雨量?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蒸发、渗漏、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称为降雨量。
通常用雨量器测定,以毫米为单位。
10、天空中的降雨有时大,有时小,怎样知道降雨的多少呢?下雨时,可以用雨量器将雨水收集起来,再测量降了多少雨。
11、按照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几何,景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细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品级。
11、漏斗式雨量器的结构?包括盛水器、漏斗、储水筒、储水瓶。
第4课天气和景象灾祸11、气候是指经过多年观察得到的一定地区内平均气象情况。
天气总在发生着变化,气候却有一定的规律。
12、常见的自然灾害(P12)出现的季节和防御的措施。
第二单元养蚕蚕出生了用什么窥察蚕卵和蚁蚕?能用感官和放大镜、直尺等工具窥察。
蚕卵的形态特点?约1毫米长、紫褐色、扁扁的、椭圆状形态。
了解蚕卵孵化需求的条件(P16)。
怎样养蚕通过什么方式可以了解人们是怎样养蚕的?可以通过实地走访蚕农、查阅书刊、上网搜索资料等多种方式。
蚕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5℃左右、通风的环境中。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4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标题: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生命科学部分1. 生物的多样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的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基本特征与区别,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学生应掌握不同类群生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2. 人体的生长与健康主要涉及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主要生理系统的功能及保健知识,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认识合理饮食和良好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3. 植物的生命周期学习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成长,再到开花结果的完整生命周期,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二、物质科学部分1. 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基本物质状态的特点,并学习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融化、凝固、蒸发、冷凝)原理。
2. 简单机械认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等简单机械,理解并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力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部分1. 地球与月球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更替的原因;同时,介绍月相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认识到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特点。
2. 天气与气候学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风、雨、雪、霜等天气现象的成因,初步探究气温、湿度、气压等因素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科学探究与实验技能本学期将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预测、推理、实验验证等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对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科学知识框架,培养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本册科学分为四个部分:生活中的科学,动物世界,小小植物园,物理小实验。
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的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物体的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物体的重量:重的和轻的
- 气体的存在:气体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
- 磁铁的吸引和排斥
- 电流的产生和灯泡的发光
- 声音的传播和隔音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主要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例如昆虫、鱼、鸟类等。
学生需要了解它们的生活性、栖息地、特征等。
另外,本部分还介
绍了家禽、野生动物、昆虫的变态过程等内容。
小小植物园
小小植物园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分类、形态、生长和繁殖方式。
学生需要研究不同植物之间的区别和特点,了解植物如何生长并繁
殖后代。
物理小实验
物理小实验是本册科学的重点部分之一,主要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学生可以制作电灯、风车、水轮机等
小实验器材,从实践中研究物理知识。
总的来说,本册科学内容丰富、生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很
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1、人体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2、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局部:〔头骨〕、〔躯干骨〕、〔手臂骨〕、〔腿脚骨〕。
3、人的手骨共有〔27〕块。
4、骨又硬又结实,它们可以〔生长〕,不但能〔长长〕,还能〔长粗〕。
5、骨头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能制造〔血细胞〕。
6、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
7、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相连地方叫做〔关节〕。
8、人体主要关节有:〔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关节常见的类型有:〔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球状关节〕。
10、关节的运动方法与相应的关节名称:〔1〕屈伸:指关节、膝关节〔2〕旋转:肘关节〔3〕既能屈伸又能旋转:肩关节11、人体关节有〔运动〕和〔缓冲〕的作用。
12、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仅靠骨骼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肌肉〕的参与。
13、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完成的。
14、人体肌肉共有〔600〕多块。
肌肉占到了人身体重量的〔40%〕。
15、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一个〔收缩〕,另一个就〔放松〕。
16、人体静止不动时,负责〔心跳〕、〔呼吸〕的一些肌肉仍在运动。
17、经常运动的好处有:〔肌肉兴盛〕、〔体力充分〕、〔改善柔韧性〕、〔更有耐力〕…18、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常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的食品。
19、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有:〔鱼、虾、肉、蛋类;豆、奶类〕。
钙含量高的食品有:〔豆、奶类〕。
20、预防运动受伤的方法有:〔做好打算活动〕、〔穿戴保护器具〕、〔使用软垫〕。
第二单元《养蚕》1、蚕卵是〔椭圆形〕的,呈〔青黑色〕,中间有些凹下去。
2、刚孵出的小蚕叫〔蚁蚕〕,颜色黑黑的,像蚂蚁,只有〔两三毫米〕长。
3、蚕吃的食物主要是〔桑叶〕。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电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
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不显示带电。
物体表面的电荷能发生转移。
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2、要有电路,电流只能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直流电(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
一节普通的干电池的电压时1.5v。
人体安全用电是在36v以下。
5、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
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会造成电池损坏。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那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交换法等来破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为导体。
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
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我们称为绝缘体。
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
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
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或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亮或灭。
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相同材料下,并联比串联的电路要亮。
13、电池可以串联和并联。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 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期末复习

土壤的组成1.土壤中既有非生物也有生物。
土壤中有沙粒、小石子等非生物,还有小虫子、小树枝、小草等生物。
2.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3、怎样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实验:将干燥的土块放入水中,会产生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怎样证明土壤中含有水?4、将湿润的土壤放入蒸发皿,盖上玻璃片,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片上会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用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添加到土壤中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
6、列举提高土壤肥力的三种方法?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施农家肥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1.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
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2.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土壤是黏质土。
3.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4.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
它们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有什么特点?适合生长哪些植物?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适合种植的植物有:西瓜、花生、红薯、仙人掌等。
5、壤土有什么特点?适合生长哪些植物?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好,耐旱耐涝,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
如:月季、桂花树等。
6、黏质土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大多数植物不适合在黏质土土中生长?黏质土沙粒含量少,质地黏重,透气性差,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较为缺乏,不利于植物的根向深处生长。
适合种植的植物有:芦苇、水稻、莲等。
7、黏质土有什么用途?黏质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业模型制造和艺术领域具有较多的应用。
保护土壤资源1.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
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场所,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料。
2.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黄土高原等地的部分土壤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内容一、电的基础知识。
1. 生活中的电。
- 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电灯照明、电视播放节目、冰箱冷藏食物等。
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它能使电器工作。
2. 电路的概念。
-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电器元件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只有电路是通路时,电流才能通过,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
二、电路元件。
1. 电源。
-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和发电机。
电池有不同的型号,如1号、5号、7号电池等。
在电路中,电池的正极(通常用 + 表示)流出电流,负极(通常用 - 表示)流入电流。
2. 用电器。
- 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像灯泡、电动机、电铃等都是用电器。
灯泡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等。
3. 导线。
- 导线的作用是连接电路中的各个元件,让电流能够在电路中流动。
一般导线由金属芯(如铜芯)和绝缘外皮组成,金属芯导电,绝缘外皮防止触电。
4. 开关。
- 开关是用来控制电路通断的元件。
当开关闭合时,电路接通,电流可以通过;当开关断开时,电路断开,电流无法通过。
三、简单电路的连接。
1. 串联电路。
-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例如,用电池、导线、开关和一个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依次经过开关、小灯泡,再回到电池负极。
如果其中一个元件损坏(如小灯泡灯丝断了),整个电路就会断路,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2. 并联电路。
- 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
例如,有两个小灯泡与电池、开关组成并联电路,当开关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出,在分支点分成两条路径,分别经过两个小灯泡,然后在汇合点汇合,再回到电池负极。
如果其中一个小灯泡损坏,另一个小灯泡仍然能正常工作,因为它们各自有独立的电流通路。
四、电路故障检测。
1. 电路故障类型。
- 电路故障一般有断路和短路两种情况。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

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广泛且深远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科学学习中,他们会接触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和实践操作。
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1. 动植物的特征: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
他们将学习如何区分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功能。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的名称、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基础生态系统: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不同环境中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将开始认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
3. 磁、电和声音: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些与磁、电和声音有关的基本概念。
他们将了解磁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电的产生和传导,以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探索这些概念,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这一部分的课程将重点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物质的特征,并了解物质的三态和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一些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
5. 科学实践:四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将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他们将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的学习内容,四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扩展他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他们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过程,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和探究来寻找答案。
总之,科学四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涉及动植物特征、基础生态系统、磁、电和声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科学实践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油菜花和凤仙花一样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组成。
它们能够帮助值物满足自身的
需要,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花的各部分构造中,雄蕊和雌蕊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2、油菜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3、油菜是十字花科,由4个花瓣、另外还有4个萼片,6个雄蕊,1个雌蕊。
4、根据花的构造,可以把花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花瓣、萼片雄蕊,雌蕊这
四部份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
(油菜花就是完全花)四部份中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如:南瓜雄花和南瓜雌花都是不完全花)
5、只有雄蕊,没有雌蕊的花是雄花,只有雌蕊的花是雌花。
雄花和雌花都是不完全花,也是单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是两性花。
完全花一定是两性花,而两性花不一定是完全花,不完全花不一定是单性花。
6、植物的花有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作用。
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7、成熟的花粉从花药中散出,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有昆虫和风、水等。
传粉包括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形式,自花传粉是指植物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并能正常的受精结果的过程。
异花传粉是指一朵花的雌蕊接受另一朵花的花粉。
异花传粉的花,即是两性花,一般情况下同一朵花的雌蕊、雄蕊也不会一起成熟。
8、当蜜蜂或其他昆虫在花丛中飞舞、爬行时,就会把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去,这会使雌
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调谢,雌蕊的子房长成果实,胚珠长成种子。
9、雄蕊可以分为花药和花丝两部份,花药里面含有很多花粉。
10、雌蕊可以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份,雌蕊的柱头上有黏液,能帮助雌蕊更好的接受来自
雄蕊的花粉,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花朵开始调谢。
11、像油菜花那样由蜜蜂等虫子传播花粉的叫做虫媒花。
12、植物的果实中都有种子,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同一种值
物的果实中,种子的数量也是不同的。
13、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有以
下:
14、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分和空气、适当的温度,还需要一颗完整的种子。
15、蚕豆种子的构造分种皮、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种皮是种子的“盔甲”,起到保护种子的
作用。
胚芽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生长后变成植物的根,子叶为种子发芽提供营养,种子萌芽时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
16、鸟类的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胚和气室等部分组成。
卵壳和卵白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
作用,卵白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要的养料和水分,卵黄内储藏着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气室内储藏着空气,供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氧气,胚是进行发育的部分。
17、鸡蛋可以分为(売、胚、蛋黄、蛋白、气室)几部分。
(1)蛋白的作用:1保护胚 2为胚胎发育提供次要营养;
(2)蛋黄的作用: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营养;
(3)气室的作用:胚胎气体进出的场所;
(4)壳的作用:保护卵:
(5)胚的作用:形成胚胎的基础,后发育成小鸡。
敲开鸡蛋,蛋黄上的小白点就是胚胎。
18、像青蛙、鸡这样靠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青蛙卵能
在10天左右的时间里孵化出小蝌蚪,鸡蛋孵出小鸡大维需要3个星期,卵孵化成动物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如小鸡孵化需要具备适宜的温度、温度及通风条件,而且一定要是受精蛋。
19、像猫、狗、兔等这样的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0、许多动物为分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
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21、1972年,生物学界发生了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克隆羊“多利”诞生了。
22、自花传粉是指什么?
答:自花传粉是指植物成熟的花粉粒传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并能正常的受精结果的过程。
23、植物果实和种子是怎么形成的?
答:果实和种子植物开花、传粉、受精以后形成的。
24、植物的种子是怎样形成的?
答: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
雄蕊产生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使子房里的胚珠受精,受精的胚珠发育成长,形成种子。
25、动物是怎样繁殖的?
答:许多动物分为雄性和雌性,雌性动物产的卵,必须和雄性动物产的精子结合,使卵受精,才能发育成新一代的生命。
26、怎样给花传粉?
答:(1)让柱头轻触纸上的花粉,观察它是否很容易沾上花粉。
(2)用棉签轻触雄蕊花粉。
(3)用接触过雄蕊花粉的棉签在雌蕊柱头上轻触。
(4)用放大镜观察雌蕊柱头上是否沾上花粉。
20、写出解剖一朵油菜花的方法和步骤。
答:正确使用镊子解部油菜花,要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解剖,用镊子时,镊子应夹在被撕部分的基部。
解部时,先撕下油菜花的萼片,数一数萼片的数量,看一看萼片的颜色,闻一闻萼片的气味,然后将撕下的萼片粘巾在纸上,接下来,依次解部油菜花的花瓣、雄蕊和雌蕊,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粘贴、记录观察结果。
21、看图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