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合集下载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练习福州时代中学徐丽华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议论文篇目较少,而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许多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议论文却得到各地出卷者的青睐。

议论文“以理服人”,不同于记叙文“以情感人”,对于理性思维还在发展的初中学生来说,阅读、理解议论文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此,本文就议论文知储备、基本题型及解题技巧做一些介绍,以期增加同学们对议论文的认识,提高议论文阅读的解题能力。

议论文知识储备(一)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但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要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它是一个范围。

而论点应该是一个表述完整的判断句或表态明确的句子。

②要区别材料和观点。

材料包括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是用来阐述观点、为观点服务的,要么是由材料引出观点,要么是观点统率材料。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

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

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

道理论据:指经过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因此论证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和训练 1

语文议论文阅读指导和训练 1

议论文阅读指导和训练 1一、议论文的定义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

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

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类型:立论文、驳论文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一)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1、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

2、位置:准确分析、归纳论点的关键在于关注论点的位置:①标题;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样的标题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完整的表述。

如:《大力弘扬奋斗精神》②开头;有的文章开头旗帜鲜明地提出论点,或者引相关材料提出论点,或者归纳事例、名言提出论点。

要注意文中的提示语对论点的暗示作用。

③结尾;有的文章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到结尾再归纳出中心论点。

如果一篇文章开头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头为论点。

④文中(论述过程中):有的文章论点的提出往往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番论述。

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⑤此外,还有的中心论点隐含在论证中,需要归纳概括:(1)抓住中心词;(2)使用陈述句式(有些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往往在结论处以反问句作结,应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才可作为论点),不用代词、比喻句;(3)论点表述明确、全面;(4)语言简洁,文意通顺,不可华而不实。

地址:三乡分校:三乡镇华丰花园翠雨居19、20号(雅居乐酒店对面)电话(0760)89989158 1要注意区分: 1.论题与论点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则以论题为前提,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

《议论文阅读指导与训练》导学案姓名:考号:得分:主备教师:陶又德学习目标:1、复习识记议论文相关知识;2、了解中考议论文出题类型及考点;3、通过例题解读明了答题方法;4、训练巩固掌握议论文阅读解题方法。

学习过程:一、议论文相关知识识记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实用文体。

政论文、评论、杂文、文艺短评、读后感、观后感、杂感、演讲稿等均属议论文。

2、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其中论据包括道理论据和();论证方法主要有()()( )()。

3、议论文结构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也即提出问题――()――()。

二、阅读明确议论文出题类型及考点(边读边画)课标要求初中生能“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综观中考议论文阅读题的选材,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操守励志类一般选用“道德情操、思想品质、意志毅力、行为习惯、兴趣心态”等内容的课外文段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校正行为,明确方向,树立理想,养成习惯,坚定信念。

如:2009年的河北省题《读书杂谈》、重庆市题《我们为什么活着》、江苏南京题《论友谊》等等;2008年的山西省题《让有些话穿耳而过》、南宁题《习惯的力量》、湖南长沙题《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劲》等等;2007年的河南省题《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江苏无锡题《愉快是基本标准》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此类文段侧重于评价学生阅读理解、语言运用、感悟评价能力,且多以主观型开放性试题为主。

二)时政热点类一般选用某一篇阐述对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民从众关注的焦点或盲点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民生。

如:2008年乌鲁木齐题《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就针对中国政府对汶川地震死难者降半旗致哀一事表明作者的观点;2007年的兰州《粉丝是一种公害》、山东威海《大国的随想》、湖北荆州《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等就是针对追星现象、大国主义以及创新意识来发表观点的。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

小升初议论文阅读指导和练习(含答案)在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找出作者的观点,即论点。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不能是疑问句、短语或比喻。

同时,要注意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而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2、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事实、数据、例证等,而论证则是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是否有说服力。

3、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是归纳、演绎、比较、类比等。

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判断其逻辑是否严密。

4、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中肯、鲜明。

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判断其表达是否恰当。

5、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分析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判断其逻辑是否严密。

三、练题1、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议论文的主要特点?A、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B、具有说服性C、以记叙、说明、抒情为主要语言方式D、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答案:C2、阅读下面一段话,找出其中的中心论点。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A、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B、学校应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C、学校应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D、学校应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答案:A3、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议论文的考点分析?A、准确把握文段的观点B、理解论据和论证的作用C、分析作者的论证方式D、分析作者的个人经历答案:D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分析和概括一篇议论文的论点,并确定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

在确定论点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论据、题目、关键词和分论点等方法来找到中心论点。

在概括论点时,要用明确的判断或述句式,有明显的倾向性,并抓住中心词。

议论文阅读指导

议论文阅读指导

议论文阅读指导(整理:刘凌)一、定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逻辑推理来表明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某一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

(正确鲜明)(1)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2)找论点的方法:一要看文章的标题二要注意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如:⑪标题揭示;⑫开头提出;⑬ 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⑭结尾归纳;⑮ 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2 、论据的种类①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3、论证方法及作用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

格式:用……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道理。

道理论证:(也称为引用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格式:引用名言(格言俗语)有力的论证了……观点或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的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

格式: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比作…,形象生动的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深入浅出。

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格式:用……与……进行对比,鲜明突出……的观点。

三、议论文论证方式 (区别于论证方法)1、立论——在论证过程中,通过论述逐渐确立自己观点的过程。

2、驳论——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过程。

反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四、议论文的论证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如果从文章内容的逻辑关系来分析,议论文具体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大类:1.以横式结构(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为主。

常见的有:①“总论——分论——总论”式。

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归纳总结。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训练(人教版中考复习总复习阅读指导)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训练(人教版中考复习总复习阅读指导)

例文一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
语言文字是民族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像保护 眼睛一样地保护它。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在世界上自立,是因为它是 由许多自身个体的东西组合、凝聚成的一个牢固的整 体。如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经济,还有一个更 重要的就是民族的语言,这些都已成了民族生命的一 部分。语言文字在这个组合中,对外是抵御文化入侵, 有效进行自我保护的屏障,对内是血液,是粘合剂, 是粘结民族文化大厦各个板块之间的"水泥"。语言文 字作为工具,在为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过程中已 渗进了民族的个性,成为民族的财富、民族的标志, 因而具备了能动积极的作用。
在每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 成电灯来造福人类。《论语》中说:"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索是何等 的重要。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 心应手。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于思索 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一 个重要阶段。在青年时期,一定要审慎地探求 人生的意义。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问题:请写出文中的事实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1)爱因斯坦反复思索实验,创立“狭 义 相对论”; (2)爱迪生试制电灯是思索的成果。
道理论据: (1)马克思的名言:“思考一切” ; (2)《论语》中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例文三 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 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 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 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 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 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 过冬。 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 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 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含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5题。

(10分)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

在国际上, 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 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能力。

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阅读能力,也是社会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

可以说,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 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 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

无论是一个人, 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 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

共读共写, 一起交流, 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 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 这样的文化共同体, 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

所以, 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族, 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 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

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 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

”对于个体来说, 阅读是学习的工具, 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 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 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 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发现, 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 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 整体素质就越高, 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

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

阅读需要专注, 在知识积累之外, 也是一种精神修行。

通过阅读感受书香, 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 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 从而增加幸福感。

书香的涵养, 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 让喧嚣的沉静下来, 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议论文中考阅读指导及训练

议论文中考阅读指导及训练

议论文考点及答题指津论点:是一个明确,通俗易懂的句子(不能是否定句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带修辞)位臵:题目、开头、结尾、在关键词后(综上所述、因此、由此可见等)能否调换位臵:总结各段段意,他们之间是递进的关系或者他们与文中那句话照应论证思路:1、分层(总分总、分总、总分)2、概括段意3、用首先、然后、其次、最后把层意连接起来语言表述:首先提出分论点,其次运用什么充当什么论据来论证论点,最后告诉我们什么补充事实论据:例子+出现论点论据: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古诗词、谚语)事实论据(古今中外名人事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具体有力的论证什么)道理论证(充分有力的论证什么)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论证什么)对比论证(突出的论证什么)某词是否可以删除:1解释词语2表示推测/限制3结合原句内容分析4追加句5若删去与事实不符6体现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起强调的作用一、阅读下面这篇议论文,完成文后各题。

(9分)谈尊严①“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这是著名画家徐悲海的座右铭。

是的,人活着就要有傲骨,就应该有尊严。

②自古以来,就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帆责,使我不得开心颜”;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扪都是活得有尊严的人。

③人活着要有尊严,因为尊严是自我激励的精神武器,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前提。

当一个活得没有尊严的时候,人生对他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他的行为不被人们肯定,他的生活失去价值,于是他只能苟且地活着。

所以,一个人,只有当他活得有尊严的时侯,他在这个世界上才有立足之地,他才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④古希腊有一句谚语:“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也许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解,但我却明白其问的深意。

因为做人没有尊严,没有了能人的骨气,再有才华的人也会堕落,会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甚至会遗臭万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于关键段 ( 句 ), 如果它在文章的开头 , 其作用往往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 , 总领 7 文 ; 如果它在末尾段 , 其作用常常是
总结全文 , 强化中心论点 , 照应开头 ; 如果它在文中身处 , 则应是承上启下。
三,联系内容,分析论据作用
考题形式
1, 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 ?说明这一论据的作用。
(1) 体味语言的准确性。概念使用准确 , 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2) 体味语言的严密性。判断和推理严密 , 语言表达精密 , 逻辑性强。
(3) 体味语言的概括性。列举事例 , 以理服人 , 不宜详细叙述 , 语言高度简练。
(4) 体味语言的鲜明性。表述明确 , 爱憎分明 , 恰当使用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
, 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六,实战演练
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
李伟明
①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
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 ,不信“人委书记和县长的关系,相持不下,当场点开网络,直接输入“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更大”寻求结果。
3, 分析论证过程 : 先理清该段论证的层次步骤 ; 再看看该段是分哪几步来证明论点的 - 划分层次 ; 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表
述。 其中有两个技巧 : 一是抓住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 三段式 ) 划分 , 三段各为一体 ; 一是抓住设问句、 过渡句、总结句、 中
心句等重点语句来进行分析。元
解题格式 : 文章首先 , 然后 , 最后… ., 语彭
②离开了网络,一个人会变得什么都不知道?如果网络发展的结果竟然是让我们的头脑空空如也,什么也不再储
存不再思考,甚至什么都不能储存不能思考,那是不是有点可怕?
③手机也是今天人们高度依赖的工具。 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 让人越来越方便。 来电去电, 不仅直接显示姓名,
还显示地域。如果离开手机,同样是这些号码,你会对它们感到完全陌生,你根本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你经常拨打的那
俗语、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等 , 表述要准确 , 不能张李戴。
注意 :
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道理 , 同时也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 ; 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
四,结合定义,辨别论证方法
考题形式
1,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
2、作者是怎样论证论点的 ?
答题方法 1, 举例论证 :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
,现在也因为没有别的锻炼机会,仍然喜欢
走路。但如果集体出行,只好随大流,跟着挤上车。再过些年,当年一口气行走几十里的光辉事迹,只怕连我自己都
要怀疑那是梦境了。
⑤工具的使用,诚然让我们的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但过度依赖工具,使我们丧失了诸多应
有的能力和乐趣。 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剩下一个大拇指, 我们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 “工具” 的阴影, 摆脱“工
所要解决的问题。
考题形式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答题方法
1, 分清论题和论点 : ①论题是所议论的问题 , 如《怀疑与学问》 , 论题就是“怀疑与学问” , 论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
②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看法、见解或主张 式都不是论点。
, 从形式上看 , 是一个简洁完整而明确的判断句。疑问句或选择性的句
经相当普遍,后果很严重,表达作者对过度依赖汽车这一现象的否定(或“提醒人们不要过度依赖汽车”
)( 1 分,答
出其中一点即可)
4.( 3 分)这里用反语( 1 分,“幽默”、“诙谐”“风趣”等亦可)强调人们过度依赖工具的危害之大(
1 分)表达
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忧虑感(或“否定” )( 1 分,或“提醒人们要保持原始本领” )。(意思对即可
引论 ( 提出问题 )- 本论 ( 分析问题 )- 结论 ( 解决问题 )
2. 辨识结构类型。
(1) 并列式 : 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2) 层进式 : 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人。
(3) 总分式 : 先总后分 , 先分后总 , 先总再分后总。
(4) 分论点式 : 采用分论点的形式 , 对每一分论点进行论证 , 进而达到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 可通过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来找论点。
3, 归纳总结文章论点。有些文章论点不明显 , 要自己去归纳总结。有三个步骤 : 归纳段意 -- 归纳层意 -- 概括论点。
二,划分层次,理清论证过程
考题形式
1, 分析一段或几段文字的论证过程。
2, 某些关键句 ( 段 ) 的作用。
答题方法
1,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是三段论式 :
起的作用。
5. 分析论证思路、结构。
6, 品析议论文的语言 , 结合语境分析语言特点及其作用。
7, 联系生活 , 结合所考查的文本内容进行拓展比较 , 或将文章的相关内容与原理运用于生活。
一,理解全面 , 把握文章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 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
, 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
答案
1 .( 2 分)别因工具荒废了原始本领或“摆脱“ ‘工具’的控制,掌握本领”或“我们应保持原始本领”或“我们
有必要提醒自己适当地走出‘工具’的阴影,摆脱‘工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

(意思对即可) (若答“过度依赖工具,使人们丧失了诸多应有的能力和乐趣”得
1 分;若答“为了防止人类进化得只
2、寻找中心论点。
(1) 从位置上看 , 它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当开头和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
, 开头的为论点 , 结尾处的是
为了呼应论点。
(2) 通过分析论题找中心论点。先要明确作者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 然后一步步理清层次 , 找出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
解、主张。
(3) 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
具”的控制,找机会时常温习一下先前掌握的那些原始本领。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原始本领”具体指哪些。
等。
作用是 : 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的论点。
3, 概括事实论据。
事实论据的概括同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样
, 但概括时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本质特点把握住
, 即 : 谁 , 做了什么 , 结
果如何 ( 叙述时要倾向于论点 ) 。
4.补写论据。
事实论据叙述要简明扼要 , 事例要典型 , 要写清何人 , 怎样做 , 结果如何 ( 围绕论点述 ); 道理论据要选择名人名言、格言、
对方怎么走,却忽略了来来往往的众多路人。
④还有一个重要依赖工具是汽车。因为有了车,人们不再喜欢走路,百十米远的路程,也想着开车去,尽管光是
停车的时间就足够你悠然漫步抵达。如果没有私人汽车,那就不妨依赖公共汽车。一站路、两站路,走起来也就几分
钟的事, 可你愿意走吗?我年轻时种地砍柴没少走路(还要挑上百十斤呢)
些数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全靠这部小机子了。越来越多的人,随时手不离机、机不离手,即使是洗澡、睡觉、
上卫生间,也要让它和自己紧密相依。如果哪天失去了手机,那就意味着与世隔绝。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变得只习惯
和手机上有名字的人打交道。去一个地方找人,对方已经说了哪条路哪个号,到了这个地段,仍然要频频用手机询问
4, 对比论证 : 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对比 , 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
作用是 : 通过……的对比 , 鲜明突出地论证了…的论点 , 让人印象深刻。
五,找准角度,体会语言特色
考题形式
1. 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
2, 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
3, 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请说出理由。
答题方法
1, 语言特色。
议论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备考指导及命题趋势 考点透视
由于《语文课程标准》只要求初中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 区分观点与材料 (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 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 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 作出判断 ", 因此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的议论文极其有限
, 加上中考
语文考试时间和试题文字量限制等原因 , 历年来各地中考对议论文阅读的考查大都采取了与说明文阅读
(5) 体味语言的生动性。借助歇后语、俗语、方言和各种修辞手法。
2. 加点词语的作用。
思路 : 一是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 ( 表层 ) 含义 , 二是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 ( 深层 ) 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
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3, 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
思路 : 一是解释词语的含义 ; 二是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
2, 识别文章中不同类型材料 ( 如道理、 事实、数据、 图表等 ) 充当的论据 , 并能分析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区别。指出具体
的论据在文章中的作用 ; 或者评价论据使用是否恰当 ; 或者根据语境需要 , 补充恰当的论据。
3. 指出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 通过自己的思考 , 作出相应的判断。
4, 识别五种论证方法 ( 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论证 ), 结合语境指出具体论证方法在文章中所
“你方唱罢我登
场 " 轮看进行的做法。尽管如此 , 议论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毕竟还有 50%的考查概率 , 我们必须对其保持应有的重视 , 特
别是对议论文阅读的命题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近几年来中考议论文阅读考查 , 主要有以下常见考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