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50年代 电力 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

中国电力技术发展史近百年来,中国电力技术经历了一系列的革新和突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本文将对中国电力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电力技术的起步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2年,中国建立了第一座电站——洛阳电站,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诞生。

这一时期,电力技术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

1913年,我国成立了第一所电机学校——上海电机学校,为电力技术的培养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自主创新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力技术进入了自主创新的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力技术。

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力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1954年,北京电力学院成立,为电力技术的教育和研究提供了支持。

1955年,中国自主设计建造了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杨树沟水电站,标志着我国电力技术实现了自主创新。

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一批大型水电站和火力发电厂,电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阶段:现代化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力技术进入了现代化发展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电力体制逐步市场化,电力技术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电力技术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1998年,我国成功研制并运行了第一个国产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电力技术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生产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当前阶段:智能化发展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国电力技术正进入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

智能电网、智能电表、智能输电装备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

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水平,推动电力工业的转型升级。

从战略滞后跨入先进行列——记龙源河北风电开发历程

从战略滞后跨入先进行列——记龙源河北风电开发历程

1957年出生,1975年7月参加工作,东北电力学院热能动力专业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在英国《世界风电之窗》月刊评选出的2012年世界风电行业3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中,位列第三。

谢长军M合并重组,形成对外发展合力2013年1月,为了壮大在河北省的发展实力,龙源电力整合了承德和张家口两家项目公司,干部任命是我过去宣布的,也是我离任龙源总经理职务之前做的几件大事之一。

王怀国任重组后的龙源河北公司总经理,张美宁任党委书记,同时宣布的还有蒙东公司的领导任命。

2014年底,承德地区郭家湾、黄土梁项目投运,龙源河北公司装机首超百万千瓦。

2015年12月25日,张家口麒上图:2006年5月12日,龙源电力与河北建投合作,在人民大会堂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政府签订160万千瓦风电开发协议下图:项目地所在的河北承德地区,冬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军大衣裹身,仍然被冻透麟山三期项目经过半年施工建设,成功并网发电。

得益于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促进风电消纳“双降”(降限电量、降限电比例)的措施,2016年以来,龙源河北公司效益大幅提升,2016年利润突破4亿元;2017年利润突破5亿元,并连续两年获得国电集团五星级发电企业,其中2017年目标责任制考核在龙源电力排名第一。

2017年8月,时任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视察了龙源承德风电场,给干部员工以极大鼓舞。

瓶颈凸显,但前景乐观目前存在的最大瓶颈是承德第二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送出问题。

由于送出线路涉及林地手续问题,建设进度滞后,导致项目无法并网。

目前省、市、县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电网公司和林业部门正在积极协调解决。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以及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实施,尤其是华北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河北省新能源开发地位将更加重要,电力消纳前景看好。

2018年11月,张北到雄安的特高压线路核准,再次打开了张家口风电规模化发展的大门。

特变电工发展历程

特变电工发展历程

特变电工发展历程特变电工是中国最大的电力设备制造商之一,公司成立于1968年,总部位于河北省镇江市。

特变电工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在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以下是特变电工的发展历程。

1958年,中国政府决定发展电力工业,为此开始了大规模的电力设备建设项目。

作为其中一部分,特变电工开始从苏联引进生产电力变压器的技术,并建立了国内首家电力设备制造厂。

1968年,特变电工成立。

当时的主要生产产品是电力变压器和其他电力设备。

虽然当时的生产规模较小,但这标志着特变电工进入了电力设备制造领域。

1980年代是特变电工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推进,电力工业得到了更大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特变电工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还增加了新的产品线,包括电力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等。

1990年代,特变电工加大了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并与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通过技术升级和创新,特变电工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2000年,特变电工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海外上市的电力设备制造商。

这为特变电工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资金和平台。

自2000年以来,特变电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快速的增长。

公司积极参与全球电力工程项目,为世界各地的电力系统提供高品质的设备和解决方案。

特变电工在印度、巴西、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特变电工还注重可持续发展。

公司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如“全球最具竞争力企业”和“中国低碳产品创新奖”。

2018年,特变电工迎来了自己成立50周年的庆典。

回顾历史,特变电工取得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里程碑,也是国家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缩影。

未来,特变电工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国际化发展。

公司将继续加大在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特变电工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

中国电力发展史范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电力行业刚刚起步,国内几乎没有电网和发电厂。

1902年,中国首个现代电厂在上海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的起步。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电力行业逐步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电力供应开始向大规模工矿企业和城市扩大。

这个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主要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外资企业和外国电力工程师在中国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电厂和电网设施。

这些电厂主要以水力发电和燃煤发电为主,例如河南洛阳铝业公司的发电站,辽宁抚顺水电厂等。

这些电厂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电力工业经历了从小规模、低能力到大规模、高能力的转变。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电力工业的发展力度。

一方面,大力发展水力发电,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水资源,建设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例如长江三峡水电站、黄河水电站等。

另一方面,扩大燃煤发电规模,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逐步形成了以煤炭为主的电力体系。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电力供应的能力和水平。

随着1978年中国开放的开始,中国电力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政府鼓励外资进入中国电力市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电力行业的现代化。

此后,中国电力市场逐渐开放,民营企业开始进入电力行业,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加速了发展的步伐。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装机量大幅增加。

此外,中国加大了对核能的研发和利用,建设了一系列核电站。

这些举措使中国电力供应更加环保、可持续。

总的来说,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大规模发展的历程。

从最初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到逐步实现自主创新,中国的电力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中国电力行业将继续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努力为国家和民众提供更好的电力供应。

陵县电力发展历程

陵县电力发展历程

陵县电力发展历程陵县电力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陵县的居民大多数还使用传统的煤油灯照明,电力供应非常有限。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当地政府决定进行电力发展工程。

在1953年,陵县开始建设第一个电力发电厂。

该电厂采用了燃煤发电的方式,并配备了一套简单的发电设备。

虽然发电容量不高,但它为陵县的居民提供了全天候的电力供应,成为当时的重要能源来源。

随着陵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民和工业企业对电力的需求,陵县电力公司加大了对电力设备的投资和改造。

在上世纪70年代,陵县的电力发电厂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了新的发电技术和设备。

这使得陵县的电力供应能力大大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发电效率。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陵县的电力需求持续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陵县电力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扩建工程。

一座新的发电厂建设,使用了更先进的发电设备和技术。

此外,陵县还加强了对输电线路和配电设施的改造和维护,以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和可靠。

到了21世纪,陵县的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新能源的兴起,陵县电力公司开始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逐渐成为陵县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陵县电力公司还推行智能电网建设,提高了电力的配送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多年的发展与投资,陵县的电力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今,陵县的电力供应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居民和企业享受到了便捷和可靠的电力服务。

同时,陵县电力公司也致力于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为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陵县电力发展将继续朝着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回复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 -回复

中国电力发展历史-回复中国电力发展历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话题,这一历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那个时代,中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时期,而电力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自那时起,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工业化的重要支撑。

下面,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中国电力发展历史的问题。

第一步:中国电力行业的起步和初期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电力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创立和初期的发展。

为了克服城乡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电力建设和改造工作。

这期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单位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步: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开放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中国电力行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此时,中国政府鼓励外资进入电力行业,希望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

这一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的电力产业结构逐渐调整,形成了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主导的电力供应体系。

第三步:中国电力行业的稳定发展和技术进步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电力行业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重点投向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领域,以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电力科研和创新的投入,促进了电力技术的突破和提升。

这些努力使得中国的电力装备制造能力逐渐赶超了发达国家,成为了电力设备出口大国。

第四步:中国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和转型。

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现代化能源体系的发展目标,电力行业再次成为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产业。

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力行业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大规模建设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项目,为国家能源供应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第五步:中国电力行业的国际合作和影响力提升近年来,中国电力行业逐渐与世界电力行业融为一体。

廊坊“长大” 离不开电网几代追梦人

廊坊“长大” 离不开电网几代追梦人

廊坊“长大”离不开电网几代追梦人文/高春明 图/高春明 王昊昕 廊坊建市较晚,1989年才有廊坊市。

历史上,廊坊属于安次县,因为宋朝宰相吕端是安次人,他的父亲曾任兵部侍郎,他建的房子作为当时的标志性建筑,被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小廊坊”不再小。

廊坊电网已发展为有3座500千伏变电站和三河、宏业电厂多个电源点支撑,25座220千伏变电站拉手互联的坚强电网。

称作“侍郎房”,演变到今天的廊坊。

1949年建国的时候,廊坊属于河北省天津地区管辖,1958年作为天津专区政府所在地,曾是天津市的核心。

1969年后,廊坊划归河北省。

廊坊市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特殊,是一座新兴的小城,人们总是不自觉地称之为“小廊坊”。

电网发展小廊坊不再小廊坊的最早一盏电灯在三河亮起,距今已经有84年。

建国初期,廊坊电力线路星星点点,10年后,到1958年,安次县才有了10千伏民用电,胜芳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有十几条10千伏线路,这便是廊坊电网的原点。

70年的今天,廊坊电网已发展为有3座500千伏变电站和三河、宏业电厂多个电源点支撑,25座220千伏变电站拉手互联的坚强电网。

1958年12月,天津市县社工业局电力处宣布成立,当时8个人,这个电力处便是如今拥有8000名干部员工的廊坊供电公司的起点。

到1989年底,全区已有110千伏变电站14座,建成首座220千伏大屯变电站,独立的廊坊区域电网初步形成。

2003年底,建成首座500千伏霸州变电站,形成了以220千伏为骨干,以110千伏为支撑,以35千伏及低压配网为输送终端的网络结构。

从2006年到2012年的六年间,220千伏变电站从8座增至16座,110千伏变电站站位于廊坊三河市的冀北电网首座1000千伏特高压变电站建设之初。

从30座增至59座,固安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电源点三足鼎立,电网结构更加坚强可靠。

2007年,廊坊年售电量突破106亿千瓦时。

五年后的2012年末,售电量再翻一番,突破了200亿千瓦时。

承德电力发展时光轴

承德电力发展时光轴

文化添香乐活承德电力发展时光轴从1918到2018,从第一盏电灯点亮到如今的万家灯火,从自制配件抢修供电线路到特高压工程建设落地……承德电力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

让我们跟随时光的脚步,重温过往艰辛的发展,展望更加辉煌璀璨的明天。

1918年1955年1958年·传承商办设立“热河电灯公司”,开启承德有电历史。

第一座水利发电站四道河水电站建成投产。

1949年首次开展带电检修作业。

整理/盖巧琳 成立热河省承德市电业局,双塔山发电所划归其管理。

承德市区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于石洞子沟迁建投运。

59NORTH CHINA POWER华北电业1987年2006年2013年2005年2010年2016年2018年栏目主持:王 莹 电话:(010)56581787承德地区第一座220千伏变电 站——袁庄变电站投运,第一 条220千伏输电线路袁庄—遵 化投入运行。

公司售电首次突破10亿千瓦时。

百年电力光耀承德承德地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承德变电站投运。

公司售电量首次突破百亿千瓦时大关,实现售电量历史性跨越。

承隆220千伏双回线路投运,标志承德地区首个220千伏双环供电网络建成。

承德电网供电负荷首次突破100万千瓦时。

承德市农村开启“户户通电”时代。

承德市首个电气化建设工程示范村在滦平县周台子村建成。

西地变电站数字化一期工程成功运行,标志着国内第一套1对N保护装置的可靠运行,实现常规变电站向数字化站的转型。

冀北地区首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承德并网发电并顺利投入使用。

承德地区第一座光伏电站——洛金洼光伏电站投运。

承德地区首个电动汽车直流快速充电站——京承高速金山岭服务区高速公路快充站建成。

公司首次使用无人机进行巡视线路。

冀北地区首次成功实施带负荷更换柱上变压器作业。

公司首次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开展巡检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 50年代电力发展史
以下是我写的关于河北50年代电力发展史,仅供参考:
1949年前,河北省发供电设备残旧,缺陷多、事故多、出力低。

发电厂用电率10.82%,线损率高达30.35%。

也就是说,当时发的电,有将近一半是被发供电企业自身消耗掉的。

1950年,河北省各发供电企业响应中央号召,整修发供电设备。

石家庄电业局所属凤山发电厂职工用手工仿制出数百个汽轮机叶片,自制“钢丝软轴”清洗锅炉结垢,使机组恢复了铭牌出力。

经过三年的努力,1952年,发电厂用电率下降到7.41%,线损率下降到9.8%,全省电力工业以优异的成绩支援了经济恢复。

“一五”计划时期,河北电力工业持续好转,建成了石家庄和邯郸两个区域性35千伏电网。

随后,河北南网持续建设发展,于1976年建成了石家庄—邢台—邯郸、石家庄—衡水110千伏联网线路,初步实现了南部地区联网,成为当时全国较大的10个电网之一。

1978年,河北南网建成了第一条220千伏线路——马头—邢台—石家庄220千伏输电线路。

这一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295.19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7.58亿
千瓦时,分别比1949年增长27.83倍、65.98倍。

但和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相比,这样的电能供应、网架结构仍然不够。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河北省的电源建设向大容量、高参数、新技术的大型火电机组迈进。

1983年,河北省政府决定扩建邢台发电厂,采取集资办电形式,由省政府和水电部按比例分担建设资金。

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第一台机组提前108天建成投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