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直读光谱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

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简要阐述在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中,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评价和表述分析检测方法与结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术语。
这两个术语有着不同的概念,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义、关系、影响因素和应用做简要的阐述。
一、几个术语的解释在阐述之前,首先对几个术语的定义和关系做一下必要的解释。
1、(测量)误差、偏差、公差、超差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间的差。
公差——生产部门对允许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公差范围的大小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可能确定的。
(1)误差和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以真实值作标准,偏差是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标准。
(2)真实值是无法准确知道的,故通常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进行计算。
显然,这样算出来的还是偏差。
正因为如此,在生产部门就不再强调误差与偏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般笼统地称为误差,并且用公差范围来表示允许误差的大小。
(3)对于每一类物质的具体分析工作,各主管部门都规定了具体的公差范围。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就叫做超差。
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差。
(1)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对测量理论认识不足引起的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器具误差、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2)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认为系统误差是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确定后可以进行修正。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不能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小。
(3)同样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认为,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EP5-A2 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中文译稿)

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批准指南-第二版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通过自愿一致化的方式为世界医学科学团体服务NCCLS是一个非赢利的教育组织,她为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编制、宣传和应用提供交流论坛。
NCCLS创建于1968年并获得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的认可。
NCCLS所依据的原则是,对病人高质量服务所需的临床实验室检测,自愿一致的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NCCLS通过各临床实验室、检验团体学会、工厂和政府机构的参与而代表临床检验界。
叙述了文件叙述了实验室的程序、常规和参考方法以及评估方案可应用于所有检验学科。
文件审核的一致化过程由一些正式的步骤组成,叙述了NCCLS文件和规范的编制如何发展到以及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
出版物NCCLS文件以标准、指南、委员会报告出版。
标准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并对材料、方法、或实践以不能修改方式明确规定其特定的基本要求。
此外,标准也可以包含明确规定的选定要素。
指南通过一致化过程形成的文件,叙述了用于临床检验界的一般实验操作、方法或材料的规范。
使用者可以使用成文文件或修改指南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报告未经过一致化审定过程的文件,由理事会颁布。
一致化过程NCCLS的自愿一致化审定程序是一个为以下方面建立正式规范的方案:●标准项目的权威性●文件的编制和公开评审●根据实验室使用者反馈的评论修改文件●文件被接受为临床实验室标准大多数NCCLS文件必须有“建议”和“批准”两种层次的一致化文件,根据特定的一致化过程,文件也可以有一个中间(“试行”)一致化的水平层次。
建议NCCLS文件作为建议标准或指南处在被临床检验界评审的第一阶段。
此文件需要接受广泛彻底的技术审核,包括对范围、方法、用途和逐字逐行对技术和行文内容的全面评审。
试行只有当一种推荐方法对某一领域的评审有明确的需要,或者当某一建议性方案需要收集特定的数据时,才制定试行标准或指南。
它应该接受评审以保证其有效性。
批准批准的标准或指南已在临床检验界得到一致同意。
检测设备的测量误差与精度简介

检测设备的测量误差与精度简介使用检测设备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检测诊断时,由于被测量、检测系统、检测方法、检测条件受到变动因素的影响以及检测人员身心状态的变化,使检测人员不可能测量到被测量的真值。
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可以说,测量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科学试验和测量之中,是不可避免的,被测量的真值是难以测量到的。
尽管如此,人们一直设法改进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并通过对检测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方法,使测量误差保持在允许范围之内,或者说使检测达到一定测量精度,使检测结果成为合理的和可信的。
(1)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系统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测量误差分出不同的类型。
如果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分类,可以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类;如果按测量误差出现的规律分类,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三类;如果按测量误差的状态分类,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两类。
仅将前两种分类方法的测量误差介绍如下。
1)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①绝对误差是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值,如下式所列:δ=X-X0(1-7)式中δ———绝对误差;X———测量值;X0———被测量真值。
绝对误差δ有正、负符号和单位。
δ的单位与被测量的单位相同。
一般地讲,绝对误差愈小,测量值愈接近被测量的真值,即测量精度愈高。
但是,这一结论只适用各测量值大小相等的情况,不适用各测量值不等时评价测量精度的大小。
例如:某仪器测量10m的长度,绝对误差为0.01mm;另一仪器测量100m的长度,绝对误差也为0.01mm。
从绝对误差来看,它们的测量精度是一样的,但由于测量长度不等,实际上它们的测量精度并不相同。
为此,必须引入相对误差的概念。
②相对误差是测量值的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真值X0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如下式所18第1章概述列:r=δX0×100%=X-X0X0×100%(1-8)式中r———相对误差。
测量精密度评价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 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s)、方差(s2)或变异系数(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 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 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 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 )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测量精密度评价.doc

测量精密度评价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景蓉蓉精密度性能是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之一,它也是其他方法学评价的基础,如果精密度差,其他性能评价实验则无法进行。
对临床实验室而言,一般样本只作单次测量便发出报告,这种情况下精密度性能更是至关重要。
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也要求临床实验室能够开展精密度的方法学评价;对参考实验室而言,精密度是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个重要分量。
因此,有必要了解和掌握测量精密度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有关术语和定义1.测量精密度测量精密度(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精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被测量的值间的一致程度。
精密度是个抽象概念,只能将精密度描述为“高”或“低”,其反义概念“不精密度”可用数量形式表示,如极差(R)、标准差( s)、方差( s2)或变异系数( CV)。
所谓“规定条件”可以是重复性条件、期间精密度条件或复现性条件,相对应的精密度为重复性、期间精密度和复现性。
2.测量重复性测量重复性( measurement repeatability)简称重复性,指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重复性测量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日常工作中将“一批”内的测量条件视为“短时间内”,因此重复性又常称为批内精密度。
3.期间测量精密度期间测量精密度( intermediate measurement precision)简称期间精密度,指一段时期内在期间精密度条件下的精密度,类似于日常工作中常说的“批间精密度”。
期间精密度条件指相同测量程序、相同地点,在一个长时期内重复测量同一被测对象的一组测量条件。
在这一段时间内可以对仪器进行重新校准或更换操作者等。
4.测量复现性测量复现性( measurement reproducibility)简称复现性,指在复现性测量条件下的精密度。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

准确度等级在《VIM》及《JJF》中,准确度等级(accuracy class)指测量仪器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测量仪器的等别、级别。
等(order)与级(class)在计量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JJG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思考题2.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是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只有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也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2.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2.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标准偏差。
2.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2.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甲: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计算略)2.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每次取样3.5 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
直读光谱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

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简要阐述在化学成分分析检测中,精密度和准确度是评价和表述分析检测方法与结果的两个最重要的术语。
这两个术语有着不同的概念,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将结合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分析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对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义、关系、影响因素和应用做简要的阐述。
一、几个术语的解释在阐述之前,首先对几个术语的定义和关系做一下必要的解释。
1、(测量)误差、偏差、公差、超差误差——测量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
偏差——测量值与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间的差。
公差——生产部门对允许误差的一种表示方法,公差范围的大小是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可能确定的。
(1)误差和偏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误差是以真实值作标准,偏差是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标准。
(2)真实值是无法准确知道的,故通常以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进行计算。
显然,这样算出来的还是偏差。
正因为如此,在生产部门就不再强调误差与偏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般笼统地称为误差,并且用公差范围来表示允许误差的大小。
(3)对于每一类物质的具体分析工作,各主管部门都规定了具体的公差范围。
如果测试结果超出允许的公差范围,就叫做超差。
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随机误差。
(1)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有对测量理论认识不足引起的误差、测量方法误差、测量器具误差、环境条件影响引起的误差和操作人员引起的误差等。
(2)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人们认为系统误差是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系统误差确定后可以进行修正。
系统误差与测量次数无关,不能通过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加以消除或减小。
(3)同样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无限多次是不可能实现的,一般认为,在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精密度准确度与误差

精密度 准确度 误差 灵敏度 检测限 有效数字
精密度
定义: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 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 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SD)或相对 标准偏差(RSD)来表示。 偏差、标准偏差(SD)或相对标准偏差 (RSD)越小,说明测定结果越集中,精密度越 好。方法的精密度好是准确度高的前提,但方法 的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高,只有在消除了系 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准确度也才高。
准确度
定义:
计算量或测量量与真值相接近的程度。 准确度:是用来同时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 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称为准确度,两者 之差叫误差。准确度的高低常用误差表示,误差越 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准确度决定于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表示测量 结果的正确性。
有效数字
所谓有效数字:具体地说,是指在分析工作 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所谓能够测量到 的是包括最后一位估计的,不确定的数字。 我们把通过直读获得的准确数字叫做可靠数 字;把通过估读得到的那部分数字叫做存疑数 字.把测量结果中能够反映被测量大小的带有 一位存疑数字的全部数字叫有效数字.如上例 中测得物体的长度7.45cm.数据记录时,我们 记录的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表述中的数据便是 有效数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检测方法的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使用该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通常通过重复测定同一样本来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常见的评价检测方法精密度的统计指标包括:
1. 方差(variance):用于衡量重复测定结果的离散程度,方差越小表示测定结果越稳定。
2.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方差的平方根,用于度量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3.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描述了测定结果的相对离散程度。
4. 重复性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表示在较小的测量误差范围内,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
为了评估检测方法的精密度,常常需要进行多次重复测定,并计算以上指标。
高精密度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更稳定和准确的结果,有助于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