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摘要】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存储与管理、动态监测、分析评价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对各类应用信息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工作,实现了环境监测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为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及预测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文章分析了该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对该系统做了介绍。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环境监测作为国家环境保护重要技术支持部门,如何在这种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迎头赶上,用更高的质量与更好的服务,向全社会提供准确而生动的环境质量信息。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完善来提高监测系统行业管理水平,均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监测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必要性:环境监测信息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主要由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和污染源监测信息组成。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信息规定传输使用的数据库为环境监测数据库和“十五”城考数据库,主要用于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
由于它们本身数据库格式以及与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库格式的不尽相同,数据库间的转换比较困难,对技术人员要求比较高,数据存在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
污染源监测信息仅对重点污染源总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格式管理,大部分污染源的监测数据基本上仍是手工管理或是EXCEL表简单数据录入,无法实现数据库管理和报告自动打印等功能,随着污染源监测工作量的增加,已经不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上述数据统一管理起来,解决数据重复录入问题,进一步开发数据查询、汇总、报表报告自动打印等使用功能。
设计思路:信息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各种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交换传输的系统。
建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将环境监测主要的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监测数据库以及相应的信息库,并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系列库及对应的运用函数。
实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运用的自动化.监测报告及报表制作的自动化。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环境科研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6期(总第66期)海峡科学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陈文花[摘要]采用B /S 结构软件体系,建立一套技术先进、实用性强、运行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提高了环境监测数据的报送、查询、统计等工作效率。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开发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的法定职责,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执法的基本依据,是环境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履行环境管理职责最基础、最基本的技术支撑。
环境监测必须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福建省环境监测事业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各级环境监测机构每年通过监测获得了大量数据,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数据高效及时传输、数据挖掘处理、数据综合分析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如目前各级环境监测机构仍采用excel 或dbf 填写监测数据,再通过email 上报数据的手工传输模式,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借助excel 数据处理功能对全省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及评价,缺少相应的专用数据库。
如果单凭手工方法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仅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相当长,而且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环境监测数据为环境管理服务的效果。
因此,建立一套技术先进、实用性强、运行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还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提升全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的整体运转效率,提供更准确快速的数据保障,从而圆满完成各项监测任务,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决策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系统结构1.1传输网络各环境监测机构属于相对松散的组织机构,在目前条件下无法实现专用广域网络的连接,各单位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本系统采用建立虚拟专网技术(VPN )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
1.2结构体系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网络环境和软件使用、维护的特殊要求,本系统采用B/S 结构软件体系。
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环境监测系统则是实现环境保护的重要工具。
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各种参数,提供准确的数据用于环境评估和决策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传感器是实时监测环境参数的关键部分。
传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和参数类型进行选择,如温度、湿度、气压、噪声等。
传感器通过将环境参数转换为电信号,然后传递给数据采集模块。
二、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这个过程依赖于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传输。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数字信号会进一步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模块进行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滤波、去噪和校准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算法处理,如统计分析、趋势分析、模型预测等,以提供更深入的环境评估。
四、数据存储与管理经过处理和分析后的数据会被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管理。
数据存储和管理模块可以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快速检索功能,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
五、数据传输与展示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展示。
数据传输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输到上层系统中,供用户进行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数据展示模块通常通过用户界面或者图表等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监测到的环境参数,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六、报警与反馈环境监测系统可以设置报警功能,当环境参数超出设定的安全范围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同时,系统也支持反馈功能,将监测到的数据反馈给环境管理人员,以供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七、维护与校准环境监测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准确性。
维护包括硬件设备的检查和保养,校准则是对传感器和仪器进行调整和校验,以保证数据的精度和一致性。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经过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展示等环节,实现环境数据的准确监测和分析。
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简介——以湖南省为例

维普资讯
第 2 第 2期 5卷 2o o 6年 4月
e vrn n a mo ioi e tr n Chn . Is cmp n a , srcu e man fn t n f ec at n h o lo hs n io me tl ntr g n cn esi ia t o o e t a s tu tr , i u ci so a h p r a d te g a f ti o s
然 要求 [l 3。
收稿 日期 : 0 ,1 2 2 51。 0 0 基金项 目 : 湖南省环境科技项 目( 湘财建字[0515 2 0 ]1) 作者简介 : 文新宇(90 , 湖南醴陵人,04 17 一)男, 20 年毕业于湖南大
学环境科学与 工程专 业 , 士 , 级工程 师。研究 方 向 硕 高 为环境监测 。
(. 洲市环境 监测中心站 ,湖南 1株 株洲
摘要 : 绍 了适合 地市级环境监 测站 的数据 管理 系统, 系 的技术路 线 , 术特征和 主要 功能 。该 系统提 高 了 据 管 介 统 技 数 理水平和效率。为实现 环境监测数据信 息的电脑化 管理 、质量保证提供 了 障 ,同时为推进 环境监 测数据 管理 工作 的 保
四
川 环
境
Vb . 5. 12 No. 2 Ap i rl 2 0 06
S CHUAN l ENVⅡK M匮监测数据管理 系统简介
— —
以湖 南省 为例
420 ; . 100 2 湖南工业大学建筑学 院 ,湖南 株洲 420) 100
工业级远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0 引言
下位机即工业级集成环保数据监测仪 , 主要负责监测各
本文介绍 了一种 基于 G R P S网络 的工业 级远 程环 境监 控系统。在下位机方面 , 使用 PE、I 技术 以及 G R I I - MI P S通讯
个工厂生产设备和治污设备的开关运行状态, 同时至少保存
一
个月的数据。检测仪 配有触摸屏 , 以指示监 测状态 、 可 历
组态过程相类似 。
4 结 语
在数据远程传输方式上选择 G R 方式。G R 1 块 PS P S U模 D
提供了—个透明的远程数据通信链路, 模块内嵌 TPI C/ P协议,
为不具备 TP I协议处理的终端设备提供了 GR 通信能力。 (/ P PS Dd i 提供了 R2 /L8 接 口, S 2t 5 3  ̄ 可以跟 PE等 串 口 I 设备 连接起 来进行数据交互[。在 GR f 模块中配置串 口 引 PSD U r 设备的波特 率、 数据位、 校验位和 目 标地址的 I 地址 、 口等信息后 , 可 I , 端 就 以 将终端设备发往 串口的 数据通过 G R 网络传送到 Ie ̄ 网 PS nn t 络从而再传送到监测平 台的服务器上。 3 服务器端管理 信息系统
1 系统方案
数据库中的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

数据库中的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这个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能够对环境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管理,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策略。
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部分构成。
其中,数据库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通过建立合理的数据库架构,可以确保环境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在构建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时,首先需要考虑数据库的设计。
合理的数据库设计是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
数据库设计应当兼顾数据录入的易用性和数据查询的便捷性。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可以采用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等工具辅助进行数据库设计。
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涉及到的数据种类繁多,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水体污染、土壤质量、噪音水平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
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型建立不同的数据表,方便后续数据的录入和查询。
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还应该考虑数据的采集和存储。
您可以选择在不同地点安装传感器设备,然后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数据库中。
在存储方面,可以根据不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如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等。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可以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来应对潜在的数据丢失或损坏的风险。
除了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分析和管理。
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可以对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策略。
数据管理方面,可以采用权限管理和数据归档等手段,确保数据的隐私和长期保存。
在实施环境监测与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时,需要解决一些潜在的技术挑战。
比如,数据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可以采用数据校验和数据清洗等技术手段。
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地下水是珍贵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地下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
为了合理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一、地下水环境现状分析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含水层,它广泛分布在地下,提供着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水等重要用途。
然而,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水污染、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逐渐凸显,亟需建立有效的监测管理体系。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地下水环境监测是了解和掌握地下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合理管理政策的基础。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中的异常变化和潜在风险,为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有效监测可以帮助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的生活和经济持续发展。
三、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1. 目标与任务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应包括保护水质、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预警和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等方面。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任务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监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监测方法与技术地下水环境监测依赖于各种各样的监测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地下水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法、现场测试法、遥感监测等。
此外,现代技术如遥感影像分析、水质传感器等也逐渐应用于地下水环境监测中。
通过结合各种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 数据收集与分析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需要收集大量的监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数据的收集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环境变化的规律和潜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4. 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地下水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
在监测过程中,应预留一定的预警指标,一旦超过预警指标,应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Environmental Monit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IMS系统,是专门针对环境监测项目设计的实时环境监测系统,它通过与现场监测设备连接实现实时智能全天候监测。
系统基于Web Service 结构的集地表水、污染源废水、废气实时监控于一体的系统,它是以提高环境监察水平与针对性,强化环境监察快速反应能力,使管理部门实时共享资源,并为建设监测、监控、监管一体化的环境信息综合平台奠定基础。
功能特点
系统集现今高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无线/有线网络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等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可全面实现大气、水源及其它目标污染源的实时动态
监测,从实时数据、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信息发布直至生成监测报告,解决所需全程随行,实现实时监测数据资料的全面管理、准确把握方向动态,综合报表分析功能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同时通过直观的现场视频监控,为决策提供关键信息。
应用案例
本系统是一个集水质、污染源、大气等环境监测和控制,以及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发布等等为一体的综合环保环境监测信息平台,以无缝、灵活、低成本的方式用于国家、省、市、区/县各级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及其它污染源的监测项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管理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环境污染问题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逐渐成为环保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环境监测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设备和软件,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数据管理和分析报告等功能的一种系统。
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和监测数据网络传输。
首先,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需要监测仪器去收集环境数据。
根据监测的需求,这些仪器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多种指标,通常包括气象站、水质监测站、噪声计等。
这些仪器会实时收集数据并把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系统中,显示大气、水、土壤等指标的变化状况,供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参考。
其次,环境监测管理系统需要使用监测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
这个软件需要能够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转换,提供数据分析和报告、预警、趋势分析等相关功能。
另外,为了方便管理,各个监测站的数据需要进行
集中管理,以便快速获取所有站点的污染情况和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状况。
最后,监测数据的网络传输也是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不可少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包括对传输过程的加密和保护,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
而且,一个拥有网络传输的环境监测管理系统也可以实现对跨地区的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共享,让各个地区的环保部门能够更好的加强对环境污染方面的管理。
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大量的监测数据可以提供给环保部门和机构、科研人员等使用,用于研究环境问题、制定污染防治措施以及评价污染物的影响。
同时,系统还能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洞见,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制定环保政策、严格监管污染企业和执法等。
此外,各个环保部门也可以通过监测数据与居民沟通和意识形态教育,让居民更好的了解环境问题,并做出更合理的生活和消费选择,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不过,环境监测管理系统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过程中,系统也有许多缺陷和局限性。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设备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受到环境噪音、工厂车间、气象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同时监测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难点。
此外,也
有人担心盲目依赖监测数据会让环保部门的职责转移变得更加困难,成为一个再次推卸环保监管责任的借口。
综合来看,环境监测管理系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系统运行的环境和设备的准确性等问题。
未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精度和灵活性也会不断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环境治理和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