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合集下载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7期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董 燕(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106)摘 要:随着科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整体提升,很多大型的医疗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使得医疗设备及医疗器械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设备管理的工作量不断上升。

当前,为响应号召,医疗器械监督部门及卫生监督部门进行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并对管理模型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本文旨在针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现状提出具体的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方案。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1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目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包括实时监控医疗设备生命周期过程,实现医疗设备档案数字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和医疗设备质控管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最终目的即达到设备在其生命周期内费用最少,并且综合效益最高的目标。

1.2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现状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整个过程包括了采购执行、设备建账、设备维修、计量管理、质控管理,以及设备报废等环节。

目前,手工记录管理是大多数的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采用的方式,即使有些医院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也只是各自完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的某个阶段的工作,比如采购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数据信息不互通,资产管理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在设备验收报废变动的信息上,导致帐物不符。

各部门相互独立导致调取设备信息必须通过所有部门联合查询,增加了工作量,也给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医疗设备使用过程的维修、计量、日常维护保养和质控数据很难统计,使用部门在采购或报废做决策时缺少依据,容易产生管理上的漏洞。

因此,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慧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唯一性标识,为医疗设备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实时监测医疗设备状态和效益,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保障。

2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面临的问题2.1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意识认识不充分目前在各类医疗设备质量管控中,尚未投入较大精力。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是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优化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性措施。

这个解决方案涵盖了设备的设计、采购、维护、保养、升级和报废等各个环节,旨在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运作,实现设备的最大化价值和最小化损失。

在现代企业中,设备是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设备,使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发挥出最大价值,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以整体管理思维为基础,通过系统规划和综合考虑,对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优化。

在设备设计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设计出更具竞争力和节能环保的设备;在采购阶段,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成本的控制和质量的保障;在维护和保养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系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设备升级和报废阶段,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和资源回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通过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实现设备的最大化价值和最小化损失,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并实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维护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维护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行维护Life Cycle Equipment Management目录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3)1.1.LCEM定义 (3)1.2.LCEM构成 (4)1.3.LCEM作用 (4)二、全周期管理的发展 (5)2.1.理论起源 (5)2.2.发展现状 (5)2.3.实际应用 (6)三、LCEM的管理体系 (7)3.1.前期投入管理 (7)3.1.1.设计选型 (7)3.1.2.设备安装 (8)3.1.3.验收交接 (9)3.2.运行维护管理 (11)3.2.1设备台帐建立 (12)3.2.2设备运行管理 (12)3.2.3设备维护管理 (15)一、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快速发展,生产制造型企业在面向全球化、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市场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所用的主、辅机设备也逐步在向大型化、集成化、精密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中设备占比达到60-70%以上,大中型设备成套系统中往往涵盖了机械、电气、自控、热工等多种专业技术,设备的运行操作、维护与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

设备的可靠性、利用率,设备的安全与能效管理,都决定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能否保障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品质、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盈利与持续发展。

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具备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和数据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企业的设备管理从狭义的设备购置与运行阶段的工作内容,发展到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开启到报废退出阶段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主要是从设备的资产价值属性、设备的物理属性和设备的能效利用三个方面来进行全过程、全周期的综合管理,从而保证企业在设备资产投入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设备运行、设备能效与安全管理等方面产生最优化的效益。

1.1.LCEM定义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Equipment Management,简称LCEM),是从设备的选型采购、运行维护到技改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设备不同阶段的全过程管理;对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整体费用、运行管理、安全能效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以企业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运用先进地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来实现设备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管理。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医院的设备管理,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部医疗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维护和修理以及淘汰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定义1.医疗设备:指用于医疗、防备、诊断、治疗、病情监测等医疗器械,以及与之配套的软件、附件、设备等。

2.生命周期:医疗设备自采购开始,经过引进、验收、使用、维护、维护和修理、淘汰和报废的全过程。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四条采购程序1.本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应严格依照招标、比选等程序进行,确保公开透亮。

2.采购人员应依照采购管理制度,履行合同签订、验收等手续,确保采购的设备符合质量要求。

第五条供应商管理1.本院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对供应商进行备案管理,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2.采购人员在选择供应商时,应充分考虑其资质、信誉、售后服务等因素。

1.采购的医疗设备应在到货后,立刻进行验收。

2.验收人员应依照验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第三章使用管理第七条保管与登记1.全部医疗设备应统一放置在特地的仓库中,并依照设备类别、型号等信息进行编号和登记管理。

2.设备管理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盘点,并将结果记录在设备管理登记表中。

第八条设备调配1.设备使用前,应由设备管理员和科室负责人共同确定使用责任人,并进行设备调配。

2.设备使用责任人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维护要求。

第九条日常维护1.设备使用责任人应依照设备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日常维护,包含设备的清洁、消毒、保养等。

2.设备使用责任人应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异常,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设备维护和修理与保养1.设备显现故障时,设备使用责任人应立刻报修,并由设备维护和修理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医疗器械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

环保处理
对于无法再利用的医疗器械,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安全处理 ,如通过破碎、焚烧等方式,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 成危害。
法规遵从与监管要求
法规遵从
在医疗器械的报废阶段,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规和政策,确保回收和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监管要求
相关监管部门应对医疗器械的报废阶段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回收和处理过程符合法规和政策要求,保障公众健康 和环境安全。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定期公布医疗器械报废管理的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对医疗器械生命周期管理的 认知度和参与度。
引入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和认证,如ISO 13485等,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加强质量监管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供应链整合与库存管理
优化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确保原 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和供应稳定
性。
实施供应链协同和集成化管理, 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制度,合理 设置库存水平,避免库存积压和
05
使用阶段管理策略
用户培训与操作指导
提供详细的使用手册和操作指 南,确保用户能够正确、安全 地使用医疗器械。
定期组织用户培训,提高用户 对医疗器械的认知和操作水平 ,减少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建立用户咨询平台,为用户在 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 时的解答和帮助。
维修保养服务与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的维修保养服务体系,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维护保养,
阶段划分
通常包括研发与设计、生产与质量控 制、销售与市场营销、使用与维护以 及报废与回收五个阶段。
医疗器械特点与挑战
特点
高技术含量、多样性、复杂性和 高风险性。
挑战
技术更新迅速、法规政策不断调 整、市场竞争激烈、使用安全与 有效性要求严格。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1. 引言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指从设备选购、安装、使用到维修、升级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

有效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

2. 设备选购管理在设备选购阶段,应充分考虑设备的技术参数、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确保选购的设备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2.1 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明确设备的功能、性能、质量等要求。

2.2 市场调研对市场上的设备供应商进行调研,了解设备供应商的信誉、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2.3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分析和市场调研的结果,选择适合的设备。

2.4 采购谈判与设备供应商进行采购谈判,确定设备的采购价格、交货期、售后服务等事项。

3. 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应确保设备安装稳定,调试到位。

3.1 安装计划制定详细的设备安装计划,包括安装时间、人员、工具等。

3.2 安装过程管理监督设备安装过程,确保安装质量。

3.3 设备调试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

3.4 验收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满足生产需求。

4.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设备使用与维护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应制定合理的设备使用与维护制度。

4.1 设备使用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4.2 设备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3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维护时间、内容、人员等。

4.4 设备维护执行按照维护计划执行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5. 设备升级与维修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可能需要升级以满足生产需求,同时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故障,需要进行维修。

5.1 设备升级评估对设备升级的必要性进行评估,确定升级方案。

浅析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浅析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浅析医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包括医疗设备、建筑物、土地等。

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医院的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医院充分了解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更新和处置各个环节,从而实现资产的优化利用和价值最大化。

本文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浅析,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具体策略。

一、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固定资产的采购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品质、性能、价格等因素,以及未来的维护成本和更新需求,从而选择最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

在采购过程中,医院需要建立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程序和责任,加强对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确保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

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环节。

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码、登记和标识,实现全面、清晰的资产管理。

医院还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监控,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医院还需制定固定资产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固定资产的更新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医院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固定资产,使其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

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更新时,需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更新需求、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更新计划,实现设备更新的科学、有效管理。

固定资产的处置是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最后一环。

医院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使用状况,制定合理的处置策略,选择适当的处置方式,包括转让、报废、拍卖等,实现固定资产的最大化价值回收。

在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医院需要合法合规,遵循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处置过程的透明、公正。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对医院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成本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成本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与成本效益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及其成本效益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指的是对医疗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包括设备选型、采购、维护和报废等。

一、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下面我们来具体讨论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方面。

1.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是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第一步。

在设备选型时,需要充分考虑临床需求、技术性能、设备质量、售后服务以及价格等因素。

只有选择适合临床需求的设备,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2. 采购采购是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同时确保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

合理的采购策略可以降低设备的购买成本,并且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

3. 维护设备维护是保障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

及时的设备维护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合理的维护计划和维护方式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报废设备报废是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最后一步。

在设备报废时,需要关注设备报废的环境处理和设备替换的问题。

正确处理设备报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合理替换设备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成本效益分析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是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对医疗设备的成本和效益进行评估,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更好地管理医疗设备。

1. 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对医疗设备生命周期成本进行评估。

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估设备的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报废成本等。

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发现设备的成本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2.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是对医疗设备生命周期效益进行评估。

可以从医疗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评估设备的效益。

通过效益分析,可以评估设备的综合效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610011
摘要: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对医疗设备从采购、验收、使用、维
护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确
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医疗机构的绩效,并合
理利用资源。

方法:本论文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主要内容、关键
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结论:旨在为医疗机构和
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管理
医疗设备作为现代医疗活动的重要工具,其安全和有效的使用对患者的生命
健康至关重要[1]。

良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和管理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事故风险和经济成本。

一、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医疗设备的整个从采购到使用期间,直至报废,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实现设备的高
效使用、延长设备寿命、保障患者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其意义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全面管理医疗设备的生命周期,能够保障设备的正
常运转,避免意外故障,提升医疗诊疗准确性和安全性。

节约资金成本:合理规划设备采购、验收、维护等环节,避免重复投入和浪费,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保障设备合规和合法性:通过设备的全面管理,确保设备符合相关法规和标
准要求,提升医疗机构的合规水平。

二、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管理、采购验收、安装培训、
维护保养、报废更新和设备管理信息化[3]。

需求管理:分析和明确医疗机构的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确保设备的选择和
配置符合实际需求。

采购验收:参与设备的采购过程,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安装培训:协助设备安装和调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能
够正常使用。

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
和安全状况。

报废更新:对老旧设备进行淘汰和更新,制定设备更新策略,确保设备保持
先进性和高效性。

设备管理信息化: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数据的集中管理、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三、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需求分析与规划、采购验收与合同
管理、安装调试与培训、维护保养与故障管理、更新与报废管理。

需求分析与规划:这一环节是在购置新设备之前进行的,医院通过详细的需
求调研和分析市场,确定医疗机构对设备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采购验收与合同管理:采购验收是确保所购设备符合技术要求并与合同约定
相符的关键步骤。

同时,需注意合同管理和档案保存,确保合同执行和设备数据
的记录与保存完整。

安装调试与培训: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需确保设备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可正常运行。

此外,还应对操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

维护保养与故障管理: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长期运行和性能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定有效的维护保养计划,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及时解决设备故障和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更新与报废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会逐渐过时,且使用年限过长的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更新或更换。

医院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更新和报废管理流程,及时更新老旧设备,确保设备的更新和淘汰具有高效性和合规性。

通过以上关键环节的有效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效益,确保医疗机构的设备运作顺畅和质量安全。

四、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标准,导致设备管理存在漏洞和问题。

数据信息化程度低:部分医疗机构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有待提升。

维修保养不及时:由于维修保养工作的疏漏或延迟,设备故障率高,影响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备更新缺乏规划:医疗机构对设备的更新和报废管理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设备更新不及时或过度耗费资源[4]。

针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这样解决:
1、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标准,建立设备管理组
织架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流程,确保从采购到报废的所有环节都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责任
意识。

2、推动医疗设备信息化: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数据的集中管
理和监控。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行状态、维修记录等进行全
面记录和分析,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
设备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加强维修保养管理:制定规范的维修保养计划,明确维修周期和方法。

加强设备巡检和故障排除,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降低设备故障率。

加强设
备维修团队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维修水平和效率。

同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统
计分析机制,对不同设备的维修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4、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更新策略:建立设备更新评估机制,定期对设备进
行评估和分析,结合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制定设备更新规划,确保设备更新与医疗技术的发展相匹配[5]。

同时,加强设备使用效果的监测和评估,为设备更新和报废提供数据支持,避免过度维修和浪费资源。

通过以上解决方案的实施,可以提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设备的价值和作用,确保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四、结论与展望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医疗机构的安全运行和绩效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具体的管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加强设备需求管理、采购验收、安装培训、维护保养和报废更新等各环节的管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
使用寿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确保设备合规性和安全性。

值得
指出的是,在实施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医
疗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密切合作,不断优化流程和完善管理手段,推动医疗设备
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爱连.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设备工
程,2022(23):73-75.
[2]盛鑫磊.医院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3]邱筱岷.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04):149-151+169.程,2023(05):205-208.
[4]吴平凤,姚辉,林建勋等.智慧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构建与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3,20(06):149-155.
[5]冯建武.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20):58-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