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在减轻青光眼患者术后焦虑、抑郁中的意义
手术后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减轻负面情绪

手术后如何进行心理调节减轻负面情绪手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身体和心理挑战。
手术后,身体需要时间来恢复,而心理也可能会经历各种负面情绪的困扰,如焦虑、恐惧、抑郁、无助等。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康复的进程,还会降低生活质量。
因此,学会如何在手术后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减轻负面情绪,至关重要。
首先,要正确认识手术后的身体变化和恢复过程。
很多人在手术后会因为身体的疼痛、不适或者外观的改变而感到不安和焦虑。
这时候,需要积极与医生沟通,了解手术的具体情况、预期的恢复时间和可能出现的症状。
医生的专业解释和安慰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一部分不必要的担忧。
同时,患者自己也要对身体的恢复有一个合理的期待。
不要急于求成,要明白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接受身体暂时的不完美和功能受限,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恢复。
比如,做了骨折手术的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行动不便,但随着骨头的愈合和康复训练,最终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
其次,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关键。
尽管手术后可能面临诸多困难,但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能帮助减轻负面情绪。
可以把手术看作是解决健康问题、迈向更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步骤。
想象一下康复后的自己能够重新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享受健康带来的快乐。
日常中,多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每天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我正在康复,每天都在变好”。
这种自我鼓励能够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克服困难时期的负面情绪。
再者,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手术后,身边人的关心和照顾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安慰。
不要独自承受痛苦和压力,把内心的感受和担忧与家人朋友分享。
他们的陪伴、鼓励和帮助能够让患者感到温暖和安心。
家人朋友在这个时候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耐心和关爱。
倾听他们的倾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起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贴心的话语,都可能成为患者战胜负面情绪的力量源泉。
此外,适度的运动和放松训练对心理调节也有很大的帮助。
浅议青光眼的术前术后护理

望 得 到 医护 人 员 的 同情 、 助 、 帮 关怀 , 理人 员 应 在 生 活上 给 予 护
1 生 活 护理 : 前 要 保证 患 者 有 充 足 的 睡眠 , . 2 术 睡时 枕 头应 适 当 细 心照 料 , 如进 食 、 漱 、 洗 大小 便 等 , 免 发生 跌 伤 。护 士应 根 据 避
热情 主 动 、 耐心 细致 地 给予 生活 上 的 帮 助 和精 垫高, 以免巩 膜静 脉 压增 高 , 引起 眼压增 高 。青 光 眼患 者 不宜 在 患 者 的信赖 心 理 、 并 护 暗 室或 黑 暗环 境 中 停 留过 久 , 因为 在 黑 暗 情况 下 , L 大 , 瞳孑 扩 红 神安 慰 , 重点 向患 者介 绍术 后 的治疗 、 理 的相 关 知 识 。在 护 膜周 边 阻塞 窄 的房角 , 水排 出受 阻 , 房 眼压 升高 。医护 人员 要 对 理治 疗操 作 中 , 作轻 稳 , 患者 有信 任感 和 安 全感 。要使 患 者 动 使
在临 床治疗 中 ,常 发现部 分 患者 因长期 饱受 青 光眼 引起 的头 痛 、 外 漏 , 起局 部 组织 肿 胀疼 痛 。 引 . 4常规 护 理 : 前 常 规 检 查 体温 、 术 脉搏 、 吸 、 压 、 透 、 电 呼 血 胸 心 眼胀 、 眼痛 的折磨 , 至有 些患 者视 功 能 已发生一 定损 害 , 们 对 1 甚 他 图 、 尿 常规 、 血 出凝 血 时间 、 血糖 、 功能 及 乙 肝表 面 抗 原 。术前 肝 手术效 果缺 乏充分 的认识 , 焦虑 、 郁 、 惧 、 忧 恐 悲观 、 卑 等 情绪 表 自 现明显 , 极大 的影响 了治疗 效果 。 因此 , 护理人 员应针 对每 个人 不 应 对 术 眼点 抗 生 素或 其 他 眼药 水 每 日4 6次预 防 感 染 。术 前 1 ~ 术 清 有 做 同的性格 特点 、 情绪 反映 , 积极 与患 者交 流 沟通 , 将青 光眼 发病 原 日, 眼 备皮 , 洗 面部 及 颈部 , 条件 沐浴 更 衣 。 好 普鲁 卡 因 阳性 者 禁用 。 好术 中用药 , 眼压 不稳 定 者 , 前 3 mn 备 对 术 0i 因、 治疗 、 术后 效果及 护理 知识 , 术前 、 后配 合 注意事项 , 细 向 皮 试 , 术 详 2 %甘 露醇 快 速 静滴 ,促进 房 水循 环 降 眼压 。术 日晨 再 清 洗术 0 患者介 绍 , 帮助 患者 消除恐 惧 、 观心 理 , 持心 理平衡 。 悲 保 然 以保 持局部 清 洁 , 少术 后 感染 。 减 为使 护 理人 员要 帮助 患者 熟 悉 环境 , 绍 医护 人员 情 况 , 而减 眼 , 后 用无 菌纱 布 覆 盖 , 介 从 轻 患 者陌 生心 理 , 定 患者 情 绪 , 稳 避免 或解 除 导致 其 发病 的 社会 患 者 更 好 配 合 手 术 , 前 可 给 予 鲁米 那 01 肌 注 , 术 . g 以加 强 麻 醉
如何解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恐惧心理的几点护理体会

如何解除患者术前焦虑和恐惧心理的几点护理体会我在外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多年,接触术前患者很多,经过观察,绝大多数患者术前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这种刺激往往会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尿急、尿频,睡眠紊乱等,严重时还会使患者在手术中出血增多,疼痛加重,以致影响手术和治疗效果。
根据我多年从事外科护理工作经验,所以我认为解除患者手术前焦虑和恐惧心理,使其愉快的接受手术,对其术后的康复极为关键。
1做好患者入院初期的护理工作,帮助克服孤独寂寞心理患者入院后,离开家庭和单位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周围人际关系改变,患者会感到孤独寂寞。
患者由于思念亲人产生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
这时护理工作重点是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促膝谈心,主动了解其家庭情况,如谈谈家庭、孩子以及工作情况,同患者交朋友,同时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提供方便,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的心理状态。
2做好患者术前安抚工作,帮助患者克服害怕疼痛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和恐惧心理这一期间的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白天坐卧不安,夜间睡眠欠佳,对这类病人我们充分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和不做的危害性,解除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认识到不做不行,晚做不如早做。
克服一切心理障碍,大胆地接受手术。
同时尽量不让术前患者和一些术后患者接触,以减少病人的紧张刺激。
3做好术前解释工作,帮助患者克服害怕手术效果不佳,怕留后遗症的心理有的病人由于听过手术失败或发生医疗事故的案例,担心医生技术水平,手术中采取的麻醉方法不当,会发生意外。
同时患者入院后还有一种期待心理,渴望找到医疗水平较高或年龄较大的医生为之手术,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对于以上患者我们采取积极暗示的方法,以解除其思想上的紧张。
比如说:“这种病我院做的很多,效果很好”、“这位医生虽然年轻但技术水平很高,手术干净利落”。
对于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心理负担特别重的病人,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手术是有经验的医生和主任通过反复讨论病情后确定手术方案,使之感到医护人员对病情是十分了解,对患者手术是十分负责的。
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措施

一、引言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术前术后阶段,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从术前和术后两个阶段,探讨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二、术前心理护理措施1.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为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隐私,关心患者的需求,使患者感受到关爱,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3. 进行术前教育术前教育是术前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包括:(1)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和意义。
(2)讲解手术过程,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3)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手术部位清洁等。
(4)介绍麻醉方式,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4.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包括:(1)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同情和理解。
(2)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和手术,增强患者的信心。
(3)运用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5. 家庭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术前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三、术后心理护理措施1. 术后心理评估术后,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
2. 术后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包括:(1)了解患者术后不适感受,给予关心和安慰。
(2)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3)引导患者正确面对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的信心。
3. 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如:(1)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
(2)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疼痛。
(3)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疼痛感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何通过护理应对术后出现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如何通过护理应对术后出现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
这种情况对于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如何通过护理来帮助患者应对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原因在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可能会经历各种不同的情绪,包括焦虑和抑郁。
这些情绪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1.手术的不确定性。
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害怕和担心。
手术的不确定性是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手术的风险、手术后的恢复时间、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这些不确定性会让患者感到害怕和担心,进而导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出现。
为了减轻患者的不确定性,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手术信息,包括手术的目的、手术过程、手术后的恢复时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护理人员还应该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并告诉他们如何减少手术风险,如何在手术后恢复得更快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提供支持来减轻患者的不确定性。
他们可以在手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不断地向患者传递手术的进展情况,让他们感受到手术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手术后,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护理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2.术后疼痛。
手术后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小型手术还是大型手术,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
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会因手术类型、术后护理和个人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手术后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身体上,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和日常活动。
在心理上,疼痛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痛苦和不适,这可能会引起焦虑和抑郁。
为了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服用止痛药。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但也可能会带来副作用,如恶心、头晕和便秘。
因此,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止痛药,并及时报告任何不适症状。
浅谈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浅谈手术前后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尤其是外科围手术期的病人,护士应通过语言、行为、神情、及其家庭成员等了解患者心态,用自己的语言态度,仪表,行为等影响患者,以减轻或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因素,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所以,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心理应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标签:手术前后;心理评估;措施;重要性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尤其是外科围手术期的病人,手术对病人的心理刺激是非常严重的,能引起病人精神紧张和情绪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抵抗力下降,使机体对各种细菌的易感性增强,所以护士应通过语言、行为、神情、动作及其家庭成员等了解患者心态,用自己的语言态度,仪表,行为等影响患者,以减轻或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因素,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信赖感。
所以,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提高心理应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1.1术前心理评估术前病人通常都有一种紧张焦虑和恐惧的特点,对手术的不确定性,对于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害怕疼痛以及麻醉意外等,表现为坐卧不安,心跳加快,血压骤升或下降,身体忽然不适,心理波动大等问题。
1.2术前心理护理措施1.1.1 手术室护士应进行术前访视,认真阅读患者病例了解病人基础情况,向患者告知手术室的环境及术间的基本设施,为患者讲述手术方式、术式及指导病人联系相应的手术体位,同时也要简单介绍麻醉方式及基本知识,对术后需要用鼻饲管、各种引流管、导尿管等应提前向病人说明,避免术后麻醉清醒时发生恐慌心理。
以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心,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改善其焦虑状态。
1.1.2 多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于病人提出的疑问要运用专业的相关知识,恰当给予解释,对于手术可能的有创操作要为其说明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的一般术后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术后心理评估是关键的一步。
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适情绪,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护理人员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方式。
2.提供信息: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过程和后续护理计划,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进程,从而减少患者的不安感。
3.鼓励表达情感:术后常常伴随着各种情感的波动,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说来达到这一目的。
当患者感到害怕、愤怒、焦虑等时,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安慰和支持。
4.提供良好的环境:术后康复期间,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非常重要,保持空气清新,保持室内光线适中,避免噪音干扰,对于需要隔离的患者,要保持使用手术口罩,做好消毒工作。
5.注重家属关怀:术后恢复期,患者需要家人的陪伴和关爱。
护理人员应与家属进行交流,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指导家属提供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7.制定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有序恢复身体功能,包括合理的饮食安排、适量的运动锻炼等。
8.注意药物治疗的心理影响:有些手术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患者所服药物的副作用,及时告知患者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9.督促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恢复阶段,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记录。
10.团队合作:术后护理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协作,医生、护士、康复师等应密切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术后护理服务。
总之,术后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家庭关怀和专业指导,可以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术后心理压力,加速康复过程。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

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手术是患者们非常紧张的一件事情。
术前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增强信心,减轻手术压力。
而术后的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减轻不适感和恢复期的焦虑。
本文将从术前及术后的角度分别介绍心理护理的相关内容。
一、术前心理护理1. 患者心理准备在手术前,患者的情绪往往非常紧张。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减少紧张情绪。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解释,告知手术过程和风险,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 疏导焦虑情绪很多患者在手术前会产生焦虑情绪,害怕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不适感。
医护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恐惧,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 提供心理支持医护人员需要经常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患者进行沟通,关心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提供情感支持。
在术前,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4. 安排家属陪同对于心理脆弱或是孤独的患者,可以安排家属陪同。
家属的陪同可以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松,减轻术前的紧张情绪。
5. 缓解压力在术前,患者常常会有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情况。
医护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压力。
1. 专业的康复指导在手术后,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专业的康复指导,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医护人员需要耐心解答患者对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帮助患者正确地进行康复训练。
2. 适当的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医护人员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锻炼。
3. 预防并发症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建立信心医护人员需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战胜疾病,鼓励患者找出积极的一面,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在减轻青光眼患者术后焦虑、抑郁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在减轻青光眼患者术后焦虑、抑郁中的意义。
方法: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青光眼患者纳入本研究,将52例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n=26)与常规护理组(n=26),对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于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措施。
结果:在治疗效果上,心理护理干预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心理护理干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标签:术前术后;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意义
青光眼是临床眼科的高发疾病,此类患者常常伴随严重的焦虑与抑郁心理,这对于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青光眼患者,不仅要采取科学的治疗措施,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近年来,我院对于收治青光眼患者在术前术后采用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现将护理措施与注意事项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2例青光眼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为19~77岁,平均年龄为(63.5±8.7)岁,在学历上,24例高中以上,28例高中以下,本組患者均符合关于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糖尿病患者;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
按照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n=26)与常规护理组(n=26),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在术前术后,使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
1.2 护理措施
对于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方面,对于心理护理干预组26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全程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接待患者,为患者与家属介绍住院环境、手术方式与安全性,消除患者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背景、
职业、个性、社会经历采用针对性的沟通技巧解除患者的困惑,让他们了解青光眼保健知识、降眼压药物使用方法等等。
在手术开始前,让患者知晓麻醉方法、手术安全性与手术人员水平,术中与术后注意事项[1]。
1.2.2 社会支持
除了与患者沟通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让患者家属为其提供康复的动力,同时,邀请康复患者现身说法,缓解患者的心理顾虑。
1.2.3 出院指导
在出院前,为患者发放健康指导卡,让他们了解康复事项,了解复查与用药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让他们保持心情的愉悦,避免情绪因素引致青光眼复发。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治疗效果上,心理护理干预组治愈、好转、未愈人数分别为13、8、5,常规护理组治愈、好转、未愈人数分别为7、7、12,治疗有效率分比为80.8%,53.8%,在入院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心理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护理前后SAS、SDS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精神创伤与情绪激动均是诱发青光眼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显示,不良心理会导致患者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失调,增加血管渗透压,致使睫状体出现水肿,在房压力因素的影响下,会导致青光眼患者房角关闭,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眼压急剧升高,病情加重[2-3]。
因此,为了提升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必须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这可以有效调动起患者体内的积极因素,达到提升疗效的作用。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心理护理干预组采用了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措施后,治愈、好转、未愈人数分别为13、8、5,常规护理组治愈、好转、未愈人数分别为7、7、12,治疗有效率分比为80.8%,53.8%,在入院前,两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心理护理干预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青光眼患者,需要将心理护理措施贯穿到术前术后整个过程中,这种心理护理工作需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性差异进行,为此,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学、伦理学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桂芳,杨桂云,姜红,等.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6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3(14):175-176.
[2]曲建梅,侯建萍,唐桂兰,等.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特征变化[J].国际眼科杂志.2009,18(01):49-51.
[3]Emel Saglar,Banu Bozkurt,Murat Irkec. Association of apolipoprotein E-219T>G promoter polymorphism with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in Turkish popul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