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的性格行为调查分析及心理干预

合集下载

心理干预技术在青光眼恢复期患者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技术在青光眼恢复期患者情绪管理中的应用

随机抽取该院眼科确诊治疗后处于恢复期 的青光 日 艮 【 患 者
1 2 8例 , 其 中女性 1 0 3例 ( 8 0 . 4 7 %) , 平 均年 龄 ( 3 9 . 0 4±1 3 . 1 1 )
岁; 男性 2 5例 ( 1 9 . 5 3 %) , 平均 年龄 ( 3 8 . 4 ±1 0 4 . 0 1 ) 岁; 平 均病 程( 1 0 . 4 ±5 0 . 0 1 ) 个月 ; 受教育程度 : 本 科 及 以上 学 历 9例 ( 7 . 0 3 %) , 高 中及专 科 7 1 例( 5 5 . 4 7 %) , 初 中及 以下学 历 4 8例
采用北 京瑞格心理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 V 3 . 0医疗版抑郁 自评量表( S D S ) 、 焦虑 自评量表( S A S ) 。经专 人指导与培训后患 者 自己做答 , 生成的数据计算机 自动转换处理 , 得出标准分。 1 . 3 判断标 准 S D S : Wi l l i a m W. K . Z u n g 1 9 6 5年编制 , 2 0个条 目。得分等于 O . 2 5为无抑郁体验 ; 0 . 2 6 — 0 . 5 0为轻度抑郁 ; 0 . 5 1 ~ 0 . 7 5为 中度抑 郁; 0 . 7 0 ~ 1 . 0 0为重度抑郁。 S A S : 美 国杜克大学 医学院 Z u n g 1 9 7 1 年编制 , 2 0个条 目。得
中图分 类号 : R1 9 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1 — 1 2 4 6 ( 2 0 1 3) 0 4 — 0 1 4 6 — 0 2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损伤 导致 的终身性 眼部疾病 , 给患者 造成不 同程度 的心理创伤 , 而不 良情绪又会增加青光眼 的复发

心理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论文

心理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估心理治疗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运用scl-90自评量表对94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比干预前后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变化。

结果: 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scl-90量表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指标评分较非干预组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

并将调查结果与非干预组进行比较。

入院当天、术前1天、术后1、3、5天各进行一次心理干预。

采用晤谈法,20-30min/d,让患者宣泄压抑在心底的郁结,并进行疏导、安慰及合理的支持。

1.2.1 心理干预治疗方法(1)支持性心理治疗由护士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病因、病程、治疗方法、转归、诱发因素、预行手术方式及手术的安全性,提高病人对青光眼的认识。

向患者讲解青光眼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强调围手术期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心理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消除疑虑,提高住院期间患者的依从性。

(2)自我放松训练患者安静舒适的仰卧,由治疗者引导进行肌肉的“收缩-放松”交替训练,每次训练30min,2次/天;每日坚持听轻音乐30min。

鼓励患者保持轻松愉快、放松心态。

(3)认知疗法使患者运用正确的认知观点处理事件,纠正患者对病情、预后和手术的错误认识及过分的心理反应,减少心理应激和情绪波动。

1.2.2 有效的健康教育针对病人的个人背景、病情、心理问题、治疗方法等向病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绪、稳定的心理状态、矫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遵医行为。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问卷和量表测评结果均用±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心理干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闭角型青光眼患者scl-90评分变化表示,通过一定的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中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和偏执等指标评分较非干预组有所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躯体化、强迫、敌对无明显改变(表1)。

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实践与思考

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实践与思考

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实践与思考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角色与职责•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实践经验分享•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反思与成长•青光眼个案管理师对未来的展望与期待01CATALOGUE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角色与职责定义与角色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为青光眼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管理和照顾,以促进其健康和康复的医疗专业人员。

在医疗团队中扮演关键角色青光眼个案管理师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评估患者状况协调照顾服务监测病情变化提供心理支持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了解其病情、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关于青光眼的治疗、护理、康复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在综合评估患者状况的基础上,与医生一起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等。

与患者及其家人沟通,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循治疗和管理计划,同时协调其他医疗服务提供者,确保患者得到全面、连续的照顾。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或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青光眼患者常常面临视力下降、生活质量改变等问题,心理压力较大。

因此,青光眼个案管理师还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困境和焦虑。

职责与任务通过全面、连续的管理和照顾,青光眼个案管理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提高治疗效果青光眼个案管理师能够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优化医疗资源通过提供指导和支持,青光眼个案管理师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己的病情,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通过综合管理和心理支持,青光眼个案管理师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满意度。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重要性02CATALOGUE青光眼个案管理师的实践经验分享总结词合理筛选,全面评估详细描述青光眼个案管理师在实践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病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心理状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的计划制定和执行提供基础。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干预作者:谢宁梁冬娥赵群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以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疗效。

方法:用问卷法、交谈法和观察法对1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

结果:患者主要心理表现为紧张与恐惧,焦虑与抑郁,孤独与寂寞,急躁与冲动,悲观与绝望以及无知与侥幸等。

经采取相应护理心理干预对策后,绝大部分患者消除了不良心理,情绪稳定;表示有信心、配合治疗,对护理表示满意。

结论:1、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普遍存在负性情绪。

2、本组中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异常表现特征比例均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减少,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心理护理干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是指房角关闭导致房水排出受阻所引起的眼压急骤升高,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是一种严重且不可逆性的致盲眼病,已经成为21世纪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国内外观察及研究证明:PACG是公认的眼科心身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除了患者眼部解剖结构上的差异和遗传上的缺陷外,一些研究者[1-2]观察到青光眼患者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如:琐细、多虑、易怒等。

而青光眼为不可逆致盲的终生疾病,病情的特点影响或促进了这种心理特点的表现,而反过来,心理因素的变化又影响青光眼的治疗。

因此,心理状况的评估是未来治疗青光眼、维持患者一定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对青光眼患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心理分析,对其心理行为进行护理干预,促进疾病的全方位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于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1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进行对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11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男47例,女68例,年龄在40~60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心理护理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对10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手术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结果经过护理及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有较大的改善,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取得显著的治疗及护理效果。

结论心理护理的实施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确切效果。

标签:心理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眼压急剧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是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是位列全球第二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1]。

此病发病急、症状重、视力急剧下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伤害和痛苦。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暴饮暴食、阅读及暗室时间过长等为常见诱因,患者可因疾病变得焦虑、性情急躁、易怒、敏感,出现抑郁等。

而发病后眼部剧烈疼痛、视力下降等明显症状又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实施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于稳定病情,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1临床资料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00例患者,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43例,高中者21例,初中及以下者36例。

2心理特征2.1焦虑和恐惧心理多数患者住院后因环境突然改变,疼痛难以忍受,对病情不了解,担心能否恢复视力,害怕失明影响以后生活,给家庭增加负担,而产生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

2.2急躁和冲动心理患者由于视力突然下降,性情变得比较急躁,情绪容易激动,易与人争吵。

情绪波动可引起青光眼急性发作,发病后情绪难以控制,为治疗和护理增加难度。

2.3悲观和抑郁心理患者多次住院治疗,眼部疼痛症状控制不够理想,或治疗效果不佳,因家庭经济拮据又无家人陪伴的情况下使得患者情绪低落、精神压力增加,对治疗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而出现抑郁。

2.4孤独和寂寞心理大部分患者发病后会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因患者视力差,影响社交,特别是那些与家人不和或亲人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的患者,尤其是老人患者,幼稚多疑、孤僻甚至心胸狭窄、高眼压者更易出现孤独、寂寞心理。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眼部疾病,疾病进展和传播的后果与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对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心理护理干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光眼;心理护理;研究进展青光眼是一种眼部疾病,主要表现在视神经蝶形、视网膜视神经层和青光眼形视野在病理上改变或眼内压升高等,是当时世界上第二种比较严重的眼病[1]。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青光眼的出现和发展与患者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有关[2]。

由于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眼部疾病,会严重损害眼睛,因此在患者的高视力丧失或由于恒定的眼内高压而丧失视力情况下,患者的心理负担也会增加[2]。

通常,青光眼患者的主要特点是内分泌压力大、睡眠不足、有精神疾病和心理压力大[4]。

内分泌压力通常是偶然刺激的,并且可能被怀疑为阴性,精神情绪是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

由于各种心理因素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青光眼患者每年都在增加。

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1.1个性特征及表现青光眼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疾病,患者具有几个特征,包括可疑的妄想、焦虑、愤怒、恐惧和其他性格,其特征是情绪的稳定性下降[5]。

研究人员检查了52位青光眼型患者的症状,因此,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EPQ调查问卷中的精神状态和人格稳定度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每位患有慢性青光眼型阻塞的患者都有明显的神经性症状。

陈力等人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情绪不稳定以及其他的心理特征[6]。

1.2焦虑、抑郁及影响因素焦虑和抑郁是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常见精神症状。

我们通过研发检查发现影响原发性青光眼主要患者的的因素,发现患者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7]。

麻荣萍使用随机问卷对119名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了一般问卷、青光眼症状问卷和HAMA焦虑量表评估。

结果显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手术前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并有早期焦虑症状,焦虑的比率为53.8%[8]。

眼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眼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眼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分析眼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分别对眼科门诊的初诊、急诊和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要点进行分析。

结果眼科门诊的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护理。

结论结合眼科门诊的特点,制定眼科护理与不同患者沟通的制度和要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标签:眼科;门诊;心理分析;护理对策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是患者流量大、对象复杂,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较为敏感。

门诊护士应善于组织,力求分诊准确,使门诊秩序井然,患者候诊时间缩短,并安排急、重、危、老弱儿童患者提前就诊。

在护患沟通中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门诊工作有序地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并早日康复,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眼科门诊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患者流量多、诊疗时间集中、检查项目和治疗项目多,且要求在短时间内处理好大部分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眼科门诊制订一套诊疗制度,既有利于缩短候诊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诊疗,又可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要提高眼科门诊护理人员的质量,就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眼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眼科护理操作技能。

眼科护理为专科护理的一部分,是专科护理的重要内容。

1.2研究方法1.2.1初诊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初诊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再加上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容易产生紧张、害怕心理,对其他病患的言行非常敏感,很关心医院宣传栏上对相关疾病的知识介绍,急于了解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治疗相关费用。

基于初诊者的这些特点,护理人员首先应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就诊的步骤以及专科诊疗水平等,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1.2.2急诊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各种眼外伤、青光眼在眼科急诊患者中最常见到,这些患者根本无任何心理准备,一旦出现状况,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出现恐惧感和依赖感,有的甚至感到极度恐惧,迫切希望能有一名优秀的医生对其进行治疗,且急于治愈,希望药到病除。

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青光眼患者的影响

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青光眼患者的影响

组 , 察 组 及 对 照组 各 3例 。 察 组 在 青 光 眼 围 手 术期 护 理 的基 础 上 进 行 心 理 干 预 , 照 组 护 理 方 法 同观 察 组 , 不加 用 心 理 干 预 。 观 0 观 对 但 以 2 患 者 的 遵 医依 从 性 、 组 术后 眼 压 ( 常 眼压 为 1- 1m g. 发 症 ( 正 0 2 mH ) X  ̄并 包括 浅前 房 、 膜 炎 、 状 体 混 浊 、 房 积 血 等 ) 观 察 指 标 来 虹 晶 前 为 衡 量 心 理 干预 对青 光 眼 患 者 围 手 术期 的 影 响 。 果 结 观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遵 医依 从 性 提 高 , 并发 症 较 少 ,组 比较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2
滑脱 和 移 位 , 患者 的 治疗 带 来 不 良 的后 果 , 响安 全 转 运 ; 些 给 影 有
龄 1 9岁 。 运前 需 机械 通 气支 持 者7 例 (4 )面罩 给氧 者 4 例 ~8 转 5 3% , 9
患者病情特殊 , 烦躁 、 意识障碍, 存在 自行拔管 的风险。 本组有1 例
受 教 育 程度 、 前 眼 压 等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具 有 可 术 P 00 , 5
比性 。
1 统计 学方 法 . 4
2 结果
统 计学 处 理 由S S I.软件 完 成 , 数 资 料 比 PS3 0 计
1 . 方 法 2
较 采用 x检验 , < . 为差 异有 统 计 学意 义 。 。 以P 00 5 2 患者 的遵 医依 从 性 、 后 眼 压 及 并 发 症 发 生情 况 比较 见 组 术
问, 使患 者产 生高 度 的安 全 感 、 任感 、 切感 。 信 亲 1 ._ 帮助 患者 了解 不 良情 绪对 病情 的影 响 , 患者 学 会 自我 调 .1 2 3 使 节 , 制 情 绪 , 终 处 于乐 观 、 控 始 自信 的积 极 情 绪 中 , 积极 配 合 医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