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覆冰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计算

合集下载

覆冰绝缘子电场分布研究综述

覆冰绝缘子电场分布研究综述
子覆 冰 闪络 的有效 手段 。
方 法很 多 ,大致 可分 为解 析 法 、 等效 电路法 、 图解 法 和 数值 计算 法 。
21 解 析 法 .
早 期 的绝缘 子 电场计算 采 用解 析方 法 .即先 建
立 绝缘 子 的等 值数学 模 型 . 然后 解麦 克斯 韦方 程组 。
中图分类 号: M2 6 T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o 9 (0 2 0 一 0 1 0 17一 072 1)1 o1- 3
0 引 言
随着 我 国电 网的不 断发 展 ,特高 压交 直 流输 电 线路 的建 设 , 绝缘 子覆 冰 闪络 问题 日渐 突 出 , 为 电 成 力 系统安 全运 行 亟待解 决 的关键 问题之一 。 由于放 电最 初发 生在 绝缘 子表 面电场最 强处 。采 用 合理 方 法求 取并 改善 覆冰 绝缘 子表 面 电场分 布是 防止绝 缘
收 稿 日期 :0 1 1— 0 2 1 - 2 1 作 者 简 介 : 斌 (9 5 )男 , 西 南 昌人 , 程 师 黄 18一 , 江 工
法 、 界元 法 、 限元 法等[1。 边 有 13 0】 - ( ) 限差 分法(D 1有 F M)
1 2
江西 电力 职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保 证计 算精 度 ,且无 法应 用于 覆冰绝 缘 子表 面 电场 分 布 计算 。
23 数值计 算 法 . 随着计 算机 技术 的发展 ,近年来 人们 提 出多种
数 值解 法来 求解 电场 问题 , 如有 限差 分法 、 模拟 电荷
2 覆冰绝缘子沿面 电场计算方 法
目前 用来 求解 绝缘 子表 面 电场分 布 的数 学计 算

覆冰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的研究

覆冰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的研究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e l e c t r i c p r o p e r t y o f i c i n g c o mp o s i t e i n s u l a t o r s , we e s t a bl i s h e d a 3 3 0 k V i c i n g c o mp os i t e i ns u l a t o r m o d e l b a s e o n t h e c o m me r c i a l f in i t e e l e me n t s o f t wa r e AN S YS.Th e e fe c t s o f d i fe r e n t p o s i t i o n o f a i r g a p a n d t h e l e n g t h o f i c i c l e o n t h e s u r f a c e e l e c t r i c f ie l d a n d p o t e n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
n o t f u l l y b r i d g e wi t h b i g u mb r e l l a s k i c l e ,t h e d i s t o r t i o n o n s rf u a c e p o t e n t i a l a n d e l e c t r i c f ie l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s m o r e s e io r u s .W h e n t h e wa t e r f il m i s f o r me d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me l t i n g i c e ,

均压环对覆冰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

均压环对覆冰特高压直流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

硅 橡胶 复合绝 缘子 相对 于玻璃 和 瓷绝缘 子因其 具有重 量轻 、耐 污性好 、 日常维 护量 小等优 点 ,在 特 高 电压输 电线 路上得 到 了广泛 的应用 。但 由于其 结构 和所用 材料 与 瓷绝缘 子不 同 ,复 合绝缘 子沿 面 场 强的分 布更 不均匀 。运 行经验 表 明,其最 分布极 不均匀 的几种
方法 中 ,以加装 均压 环 的效果 最好 【 J 4 。文献 【.0 。 8 1]
提 出 了直流 复合绝 缘予 两端配 置双均 压环 可 以改善
复 合绝缘 子表面 的 电场 分布 ,即增加 一个 小均压 环
用 于控制 金具 与复合 绝缘子硅 橡胶 介质 的连接 处的
ofi8 0 k c mpo ie i u a o s c n tu t d by t 0 V o st ns l t rwa o sr c e heFEM ofwa e a n n o a c u ti e s t r .T kig i t c o nti Sus d t u e c r a rng n t i a e wh n t e i e c v ra lt e c he do bl o on i s i h s p p r e h c o e l h ompo ie i s l t r h c ce ma st n u a o t e i i l y c e hes l c r n i n t e h g o t g i e O i i e d dt t d hee f c so e d a tr ov rt ma l o o a rng i h i h v la e sd ,S t sn e e o su y t fe t ft i me e h o h ma lc r n i g o he s ra e e e ti . e d d srbu i n.Th x rme a e uls s w h t ft e s l o o a rn n t u f c lc rc f l iti to i e e pe i nt lr s t ho t a t e d a t roft ma lc r a rn s b g e h n t e d a ee h n ult r h o e ta s a d h i mee he s l o on i g i i g r t a h im t roft e i s a o ,t e p t n i l n

10KV复合绝缘子技术协议书

10KV复合绝缘子技术协议书

复合绝缘子技术协议书
甘肃省电力公司农电部
2003年05月
1、10KV针式复合绝缘子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FPW-20/3)
1.1 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KV(峰值):不小于90KV
1.2 工频湿耐受电压KV(有效值):不小于40KV
1.3 工频击穿受电压KV(有效值):不小于130KV
1.4 弯曲耐受负荷KN:不小于
2.0KN
1.5弯曲破坏负荷KN:不小于10.6KN
1.6爬电距离:330MM
1.7伞裙数:3片或2片(一大两小、一大一小)
1.8绝缘子与导线联结采用M20型螺栓联结。

1.9技术参数满足海拔高度1600米以下地区使用。

1.10适用于四级污秽地区。

1.11两端金具用进口户外环氧树脂连接,介面为凹凸偶合。

1.12两端金具为热镀锌,其抗弯破坏为其额定抗弯负荷的4倍。

1.13硅橡胶伞裙应为整体注射成型。

2、10KV悬式绝缘子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FXBW-10/70)
2.1雷电冲击全波耐受电压KV(峰值):不小于165KV
2.2 工频湿耐受电压KV(有效值):不小于50KV
2.3 结构高度:350±15MM
2.4最小电弧距离:200MM
2.5最小公称爬电距离:450MM
2.6额定机械耐受负荷:不小于70KN
2.7伞裙数:4片(一大一小,一大一小)
2.8技术参数满足海拔高度1600米以下地区使用。

2.9适用于四级污秽地区。

2.10两端金具用进口户外环氧树脂连接,介面为凹凸偶合。

2.11硅橡胶伞裙应为整体注射成型。

10kV线路覆冰受力分析

10kV线路覆冰受力分析

10kV线路覆冰受力分析韶关属于粤北山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冰区,坪石等偏北区域属于重冰区,多数线路在冬季都出现了覆冰现象。

10kV线路多数分布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一旦发生倒杆等受灾情况,抢修复电困难,停电时间长,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同时给电网带来巨大的损失。

所以,针对冰区的10kV线路设计,线路覆冰的受力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10kV线路的电线受力、电杆受力、金具受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弃线保杆”[1]的建议。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了导线、金具等的使用安全系数,本文主要是分析线路受到冰灾时的受力及破坏程度,所以本文将以各种参数的极限值进行分析,以覆冰作为控制条件。

本文是在理论上进行计算分析,实际线路由于施工工艺及设备材料质量等因素的不同会有所不同,但不影响分析过程。

1、线路情况简介坪石位于韶关地区的最北端,山地较多,属于韶关三区八县当中冬季最寒冷的地区。

每年均有霜冻、结冰出现,有降雪记录。

本文将以坪石具有代表性的10kV线路作为例子进行分析。

代表线路情况如下:地形:山地;线路走向:30o上坡;导线:LGJ-120/20;档距:l1=100米,l2=80米;气象条件:风速为25m/s,覆冰厚度为20mm;安全系数:6。

2、电线覆冰受力分析10kV线路电线的受力跟35k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不完全一样,10kV线路的直线杆型一般都是采用瓷横担或者针式绝缘子作为支撑方式,电线与瓷横担或针式绝缘子以绑扎的方式进行固定。

因此,电线的受力等效于孤立档电线的受力。

档距内,导线在弧垂最低点的应力最小,悬挂点的应力最大(有高差时,高悬挂点的应力最大)[2]。

将高差角β=30o,档距l=100m,风速V=15m/s(按气象组合覆冰时的风速),覆冰厚度δ=20mm,安全系数F=6,电线截面积A=134.49mm2,电线直径d=15.07mm,电线单位质量P1=0.4468kg/m,电线风压不均匀系数α=0.85,电线体型系数μsc=1.2代入导线应力公式[2]可求得:B悬挂点切线方向上的应力综合值σB=65.022N/mm2,张力为σB×A=8.745kN。

10kv配电线路防雷复合绝缘子的绝缘设计及防雷性能

10kv配电线路防雷复合绝缘子的绝缘设计及防雷性能

电力系统64丨电力系统装备 2019.17Electric System2019年第17期2019 No.17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配网线路数量多、长度长,而且同用户直接相连,一旦遭遇雷电则可能发生多种故障。

对此必须做好配网线路的防雷设计,可以选择复合绝缘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绝缘设计,从而提升配网线路的防雷水平。

1 防雷复合绝缘子的设计思路此防雷复合绝缘子必须达到绝缘与防雷的双重功效,可以对应设计成上下两部分,分别为绝缘部分和防雷部分。

绝缘部分应照顾到空气间隙和支撑件间的配合,一般的工频条件下,空气间隙要共同经受工频电压、操作冲击电压,雷电来袭时,空气间隙在支撑件之前受击穿,以此来保护绝缘段。

防雷区要达到避雷器的相关防雷需要、绝缘需求。

如果雷电袭击导致配网线路电压上升,绝缘区放电球出现绝缘击穿,使得电阻片将从高向低变化,以放电形式来降低线路过电压,非线性电阻片则能使其重新回归绝缘性能,因为单相导线和地面中间没有形成稳定工频电弧,从而导致跳闸故障。

因此,防雷复合绝缘子能够有效地确保雷击故障下配网安全、平稳地提供电能。

根据此设计思路,可以得出此绝缘子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间隙绝缘防雷段绝缘段支撑件金具氧化锌电阻片图1 防雷复合绝缘子结构图此结构的外围伞裙选择复合材料,采取伞裙结构从而增大结冰桥接的时间,控制冰雪严重区域因为结冰造成的相地短路问题。

2 10 kV 配网线路防雷复合绝缘子参数的优选2.1 放电球参数优化结合雷电袭击与工频湿耐受试验,一般的放电为分散性放射,各个球间距必须要达到雷电袭击下可以击穿,同时工频湿耐受状态下不出现任何动作。

所以,间隙距离的两个极值中间必须保留一定的区间范围,具体为:放电球直径要控制在25 mm 以下,如果低于此数值则可能导致局部场强过大,现实中放电球表面无法确保处于完全光滑状态,由此则可能导致局部场强的扩大,甚至造成局部空气击穿,造成电晕问题。

不同覆冰长度下110 kV复合绝缘子的电位分布

不同覆冰长度下110 kV复合绝缘子的电位分布

不同覆冰长度下110 kV复合绝缘子的电位分布作者:邸龙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33期邸龙(广东电网公司肇庆供电局广东肇庆 526060)摘要:覆冰在绝缘子中多有发生,研究不同覆冰长度对绝缘子电位的影响,对绝缘子除冰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以110 kV复合绝缘子为例在ANSYS中建立其仿真模型,基于有限元静电场模型分析了不同的覆冰长度对绝缘子表面电位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洁净FXBW-110/100型复合绝缘子表面电位分布是极其不均匀的,覆冰长度小于60 cm时对绝缘子表面电位影响不大,覆冰长度达到70 cm时覆冰末端点位分布畸变严重,覆冰长度达到80 cm时表面电位分布的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变,绝缘子表面整体电位发生严重畸,绝缘性能严重下降。

关键词:绝缘子覆冰电位分布有限元法绝缘性能中图分类号:TM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11(c)-0119-02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110 kV Non-ceramic Icing InsulatorsDi Long(Zhao Q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 Dong Grid,Guang Dong,Zhao Qing,526060,China)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Icing on Insulators was common in power system,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m on potential is important to clear ice on Non-ceramic Icing Insulators. A 110 kV Non-ceramic Insulator was built in ANSY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ength of ice on surface electric field and potential.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insulator is not well distributed; under 60 cm icing do not change holistic electric field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holistic electric field and potential distribution changed when the icing is upto 70 cm; icing potential distribution is changed obviously and the insulation capability declined obviously if the length is upto 80 cm.Key Words:Insulator; Ice condition; Potential distribu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nsulation capa随着电力发展进入发展的高速期,我国的高压线路必然要经过覆冰很严重的区域,同时因为绝缘子覆冰时所产生的问题也更加的明显。

覆冰地区交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的电场分布优化_蒋兴良

覆冰地区交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的电场分布优化_蒋兴良

高电压技术 第39卷第1期2013年1月31日High Voltage Engineering,Vol.39,No.1,January 31,2013覆冰地区交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伞裙结构的电场分布优化蒋兴良,刘 毓,张志劲,胡建林,尹芳辉,向 泽(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暨输配电装备及国家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摘 要:复合绝缘子在我国20多年的使用表明:与瓷和玻璃绝缘子相比,其防污闪性能优异,但防冰闪性能较差;伞裙结构是影响其冰闪电压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模拟实际输电线路运行中的复合绝缘子覆冰情况,选取数种伞裙结构的35kV和110kV复合绝缘子进行了带运行电压覆冰试验。

试验表明,同电压等级、不同伞裙结构的复合绝缘子其冰闪电压差别很大。

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仿真计算,从电场角度分析了伞裙结构对冰闪电压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相符。

最后,对该2种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伞裙结构分别进行了优化。

仿真分析表明,在相同覆冰条件下,优化后的绝缘子电场特性比优化前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复合绝缘子;冰闪电压;带电覆冰;电场;伞裙结构;优化DOI:10.3969/j.issn.1003-6520.2013.01.030文章编号:1003-6520(2013)01-0210-08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9CB724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07151)。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973Program)(2009CB72450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China(51107151).Sheds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AC Composite Insulators Used inAC Transmission Lines at Icing Areas Based on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JIANG Xingliang,LIU Yu,ZHANG Zhijin,HU Jianlin,YIN Fanghui,XIANG Ze(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System Security and New Technology,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0,China)Abstract:Composite insulators have been used in power system for more than 20years in China.Compared toporcelain and glass insulators,the pollution flashover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insulators is better,whereas itsicing flashover performance is poor.Sheds configuration is a key factor that influences composite insulator’s icingflashover voltage.Thereby,we simulated icing conditions of composite insulators actually operated in transmissionlines,and several energized icing tests of 35kV and 110kV composite insulators with different shedsconfigurations,showing that remarkable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icing flashover voltages of the same voltagegrade composite insulators with different sheds configuration.On the basis of simulation electric field of the icedinsulators,w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sheds configuration on icing flashover voltage from the point of electric fieldperformance,and found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Moreover,weoptimized sheds configuration of the above two kinds of insulators with different voltage grades,respectively.Thesimu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at the same icing conditions,the electric field performances of the optimizedinsulators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Key words:composite insulators;icing flashover voltage;energized icing;electric field;sheds configuration;opti-mization0 引言复合绝缘子具有良好的耐污闪性能,并且重量轻、强度高、耐污性好、运行维护方便[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10kV覆冰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计算作者:王磊区燕敏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19期摘要覆冰对复合绝缘子周围电场和电位分布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一种10kV复合绝缘子作为仿真模型,通过利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别在结冰和融冰状态下,计算了不同冰柱长度下复合绝缘子周围电场分布。

得出:不论是结冰或是融冰状态,覆冰复合绝缘子周围电场的最大值几乎不受影响;冰尖处电场强度随冰柱长度增加而增大。

相比结冰时的结果,融冰状态时,冰尖出电场将畸变将更加严重。

最后,本文讨论了几种提高覆冰复合绝缘子电气特性的措施。

【关键词】绝缘子覆冰电场1 引言优异的耐污闪性能使得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在我国十几年的运行经验同时也表明:硅橡胶复合绝缘子耐污闪能力强却并不等于其可以完全杜绝污闪的发生。

覆冰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污秽。

由于复合绝缘子伞裙以及伞间距较小,覆冰对复合绝缘子的电场和电位分布的影响较大,直接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

因此,研究覆冰对复合绝缘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不少学者从覆冰重量、融冰水电导率以及覆冰厚度等因素对绝缘子电气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为输电线路设计积累了宝贵经验。

而对于覆冰复合绝缘子的闪络原因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

有学者基于奥本诺斯方程推导了冰闪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也有学者从电弧发展的角度推导了基于电弧特性变化的冰闪模型。

另外,有学者则认为应从热力学方面且考虑热传递以及水分蒸发等因素,对冰闪过程进行分析。

冰闪是从局部放电开始,电弧发展从有弱到强直至击穿的过程。

局部放电的根本起因是由于局部电场的集中。

冰柱的存在使得复合绝缘子周围结构发生了变化,必然会改变局部电场。

因此,本文以一种10kV复合绝缘子为模型,分别从结冰和融冰状态两方面,计算了冰柱长度对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提高覆冰状态下复合绝缘子闪络电压的措施。

2 仿真2.1 模型本文使用一种10 kV复合绝缘子作为仿真对象,共有2大伞1小伞,大伞直径125mm,小伞直径100mm,结构高度340mm,试品表面积370mm2,爬电距离为370mm。

为尽量减小模型带来误差,建立模型时结构尽量与实际绝缘子一致,如图1所示。

正常复合绝缘子是一种二维轴对称结构,但覆冰使得结构成非对称。

考虑到建立模型的方便,将计算模型仍然当作轴对称结构处理。

计算过程中空气、护套材料、芯棒以及冰的介电常数分别取1、3、5、4。

2.2 结果复合绝缘子沿面电场和电位分布是决定复合绝缘子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复合绝缘子因为只有上下两端有金属端头,并且尺寸不大,它们和中间绝缘体一起构成的主电容远小于瓷绝缘子串的主电容,因此,复合绝缘子的沿面电场分布较瓷、玻璃绝缘子串更加不均匀,尤其是在高压端会出现高电场区,如图2所示。

图3表示Emax/E0随冰柱长度的变化趋势,其中E0为复合绝缘子没有覆冰时周围电场最大值。

图4表示冰尖处电场强度E随着冰柱长度的变化关系。

从仿真结果来看:一方面,覆冰状态对复合绝缘子周围电场最大值Emax几乎没有影响。

也就是说,电场最大值Emax总是出现在端部,那么放电也将从端部开始。

这一点与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覆冰状态对冰尖处电场强度E有明显影响。

冰尖处电场强度E随着冰柱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复合绝缘子在结冰状态下,冰尖处电场强度E从15V/mm增加到29V/mm。

而在融冰状态下,冰尖处电场强度E从180V/mm增加到280V/mm。

当冰柱长度为17mm时,冰尖融冰电场是结冰电场的近9倍。

当冰柱长度为77mm时,冰尖融冰电场则是结冰电场的14倍之多。

覆冰复合绝缘子在融冰时,高压端与冰柱之间间隙电场强度将加剧,如图5、6。

在结冰状态下,此时冰的电导率很低,仍然具有很高的电阻,因此空气间隙长度的改变对整个覆冰复合绝缘子空气间隙上电位分布的影响不大,如图7所示。

而融冰时,复合绝缘子冰柱表面电导率非常高,极端情况可以想象成冰柱短接了低压段,相当于整个电压几乎都施加在空气间隙上,使得空气间隙上的压降大大增加。

从而间隙场强急剧集中,导致出现电弧桥接冰柱与高压端而使绝缘子发生闪络。

3 提高覆冰状态下复合绝缘子电气特性的讨论如何提高覆冰状态下绝缘子的电气性能一直是国内外同行重点关注的内容。

经过多年现场运行,已经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户外绝缘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复合绝缘子防覆冰措施仍有待于进一步尝试。

3.1 从复合绝缘子结构着手进一步研究复合绝缘子的伞裙形状和大小、间距、直径等,合理增大泄漏距离(爬距)和空气击穿净距来提高击穿电压。

采用大小伞间隔排列以防止冰柱桥接伞裙。

对于并联绝缘体,采用串“V 型”或“倒V 型”布置,使绝缘子串倾斜,不仅形不成连续的冰凌,而且能增加绝缘子串的自洁性能,具有良好的防冰效果。

向厂家定做上、中、下各有一片特大伞裙的复合绝缘子替换原运行的复合绝缘子。

在原复合绝缘子上方加一片大盘径瓷绝缘子。

加特制伞裙或绝缘板(草帽型),用粘贴或热塑等方法将原有普通复合绝缘子与伞裙固定为一体或加草帽型绝缘板。

3.2 重视成型产品的后处理重视产品成形后的打磨工序。

尤其是电极表面尽量平整,避免毛刺、棱角等。

此外,对于注射成型加工而成的产品会形成两条贯穿性的合模缝。

这些缺陷会引起环接界面和合模缝的机械强度、绝缘性能下降,尤其容易积聚污秽,与外绝缘其他部位的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将对复合绝缘子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因此,要对这些部位进行平整。

这也有利于污秽的清扫,这样形成的冰或雪相对纯净,电导率小,从而电气性能能够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3.3 积极开展融冰、除冰技术改进护套绝缘材料配方使绝缘子由于允许流过一定大小的泄漏电流带来的热效应防止结冰。

但是在覆冰(尤其是覆重冰)条件下,复合绝缘子的污耐受性能将严重降低甚至与瓷、玻璃绝缘子无异。

因此,这种方法只能延缓了复合绝缘子表面覆重冰的时间。

这种绝缘子的耐老化性能有待考证,因而有一定局限性。

可以根据冰灾期间电网运行情况开展人工除绝缘子覆冰工作,但这种办法需要耗时耗力。

4 结论我国是输电线路覆冰严重的国家之一,线路冰灾事故发生的概率居世界前列。

今年初,南方雪、冰给电网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

绝缘子覆冰的相关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一种10kV复合绝缘子短串仿真模型对单个冰柱情况下的电场分布进行了计算,主要得出:不论是结冰或是融冰状态,覆冰复合绝缘子周围电场最大值几乎不受影响;冰尖处电场强度随冰柱长度增加而增大。

融冰状态时,冰尖出电场将畸变将更加严重。

最后,讨论了几种可能的防覆冰措施。

参考文献[1]Gubanski.S.M.Modern outdoor insulation-concerns and challenges[J].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Magazine,Vol.21,Issue:6,December,2005.[2]刘泽洪.复合绝缘子使用现状及其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中的应用前景[J].电网技术,2006,30(12):1-7.Liu Zehong.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applying composite insulators to UHF transmission lines in China[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12):1-7.[3]阎东,卢明,张柯等.河南省线路用复合绝缘子运行情况分析[J].电网技术,2006,30(12):79-82.Yan Dong,Lu Ming,Zhang Ke,et al.Assessment on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composite insulators used for transmission line in Henan provincial network[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6,30(12):79-82.[4]邵进.基于电场分布的覆冰合成绝缘子结构特征研究[C].重庆大学硕士论文[学位论文],2006.[5]蒋兴良,孙才新,司马文霞等.10kV合成绝缘子覆冰交流闪络特性及冰闪过程的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58-61.JIANG Xing-liang,SUN Cai-xin,SIMA Wen-xia,study on 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and process of iced 10kV composite insulator.Proceedings of the CSEE, Vol.22 No.8 Aug.2002:58-61.[6]田玉春,蒋兴良,舒立春.高海拔地区10kV合成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2:13-15.Tian yuchun,jiang xinliang,shu lichun.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and Voltage Correct ion of Iced 10 kV Compo site Insulator in High Altitude Area.high voltage engineering,vol.28 no.6,2004:13-15.[7]舒立春,蒋兴良,田玉春.海拔4000m以上地区4种合成绝缘子覆冰交流闪络特性及电压校正[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ol.24 No.1,Aug.2004:97-101.SHU Li-chun,JIANG Xing-liang,TIAN Yu-chun..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and voltage correction of four types of iced composite insulator at altitude 4000m above[J].Proceedings of the CSEE,Vol.24 No.1 Jan.2004:97-101.[8]司马文霞,蒋兴良,武利会等.低气压下覆冰染污10kV合成绝缘子直流电气特性[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07):122-126.Sima wen-xia,jiang xinliang, wu lihui,et al. DC electric performance of icing and polluted 10kV composite insulators under low atmospheric pressures. Proceedings of the CSEE,Vol.24 No.7 Aug.2004:122-126.[9]Bui H T,Phan L.C,Huraux C,et al. HVDC flashover on the surface of conductive ice[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Paper No.84CH1964-6:Montreal,Canada,1984:85-88.[10]Farzaneh M,Volat C.Electric field modeling around an ice-covered insulator using boundary element method[C].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ic Insulation, Anaheim,USA,2000:349-355.[11]Qing Yang,Wenxia Sima,Caixin Sun. Modeling of DC Flashover on Ice-Covered HV Insulators Based on Dynamic Electric Field Analysis.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Vol.14,No. 6,December 2007:1418-14286.[12]苑吉河,孙才新,蒋兴良.覆冰绝缘子闪络模型研究综述[J].高电压技术,2004(03):9-12.Yuan Jihe,Sun Caixing,Jiang Xingliang.summary of study of flashover modeling on iced insulator.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Vol.30 No.3,Mar,2004:9-12.[13]M.Farzaneh and J.F.Drapeau,AC flashover performance of insulators covered with artificial ice,IEEE Trans.Power Del.,vol.10,no.2, pp.1038-1051,Apr.1995.[14]C.Volat and M.Farzaneh.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Potential and Electric-Field Distributions Along and EHV Ceramic Post Insulator Covered with Ice-Part II:Effect of Air Gaps and Partial Arcs.IEEE Trans.Power Del,VOL.20,NO.3, JULY 2005.[15]贾雷亮,陈宝骏.输电线路绝缘子冰闪特征与防范[J].山西电力,第1期(总第137期),2007(02):12-13,26.JIA Lei-liang,CHEN Bao-jun.Features and Precaution Measures of Insulator Ice Flashover of Transmission Lines.shanxi electric power,No11, Feb1,2007:12-13,26.[16]易辉,王泉龙.线路覆冰绝缘子串防冰闪措施及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3:57-58.Yi hui,wang quanrong.Measures of Preventing Ice Flashover for Transmission Line Insulator String and Analysis of Mechanism.high voltage engineering,2003(29):11:57-58.[17]邱志贤.高压复合绝缘子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王磊(1981-),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