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薄层色谱法用于化学药品杂质检查的方法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摘要: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兴起与发展,薄层色谱法曾一度被忽略,直至高效薄层材料和预制板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薄层色谱扫描仪的出现,形成现代仪器化薄层色谱法,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TLC法被许多国家药典用于药物中杂质的检查、药物分析等方面,且是目前药典中收载最多的鉴别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等优点。

关键词:薄层色谱,药物分析薄层色谱法(The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固定相均匀的涂布在具有光洁表面的玻璃、塑料或金属板上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它属于平板色谱,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方法。

但随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兴起与发展,薄层色谱法曾一度被忽略,直至高效薄层材料和预制板的出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薄层色谱扫描仪的出现,形成现代仪器化薄层色谱法,才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TLC法被许多国家药典用于药物中杂质的检查、药物分析等方面,且是目前药典中收载最多的鉴别与有关物质检查方法之一,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分离速度快,灵敏度和分辨率较高等优点。

其中,薄层色谱法用于药物中杂质检查常用的方法有: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已知杂质并能制备得到杂质对照品的方法)、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适用于杂质的结构不能不能确定,或无杂质对照品的情况)、杂质对照品法和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对照药物法(前两种方法不适用时可用此方法)。

而薄层色谱在药物分析中我们则常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其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材与中成药的鉴别与成分分析薄层色谱扫描法在中药材与中成药上的应用,主要是药材品种的鉴别、含量的测定、成分研究、采收期与炮制方法等对成分与含量的影响,以及成药中药味的鉴别与含量的测定等。

此方法可以直接在薄层板上进行中药成分的定量分析,其扫描图谱也可作为中药材的质量评价、鉴别依据。

例如:用薄层扫描法可以鉴别黄连品种并对对其所含生物碱进行定量的测定;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土荆皮中乙酸的含量,以帮助鉴别其真伪等。

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

薄层色谱分析技术综述摘要薄层色谱法,是指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1]。

本文介绍了薄层层析法的原理,操作方法,主要应用及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此方法的局限性、须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原理;操作方法;主要应用;局限性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属于固-液吸附色谱。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

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少量样品(几到几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离;另一方面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加大,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

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薄层色谱法还可用来跟踪有机反应及进行柱色谱之前的一种“预试”,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10×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一、原理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和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份分开。

薄层色谱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便的色谱方法。

由于各种化合物的极性不同,吸附能力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动,进行不同程度的解析,根据原点至主斑点中心及展开剂前沿的距离,计算比移值(Rf):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与它们的极性成正比,具有较大极性的化合物吸附较强,因此Rf值较小。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层析操作规程1. 引言薄层色谱(T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技术,适用于有机物和天然产物的检测、纯化和鉴定。

本操作规程旨在提供一种标准化的TLC操作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薄层色谱板: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基底材料的薄层色谱板。

•检测溶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常用的有乙醚、醋酸乙酯、甲醇、正己烷等。

•样品: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

•试剂:例如显色剂、定位剂等。

•色谱槽:用于放置色谱板的槽状容器。

•喷雾开发箱:用于显色和可视化样品。

3. 操作步骤3.1 准备工作1.检查薄层色谱板是否完整,如有损坏需更换。

2.在色谱板上使用铅笔标记出样品和参比物的位置。

3.2 样品处理1.准备待测物的溶液或提取液,并将其过滤以去除杂质。

2.如需测定混合物中的成分,可先进行分离提取。

3.3 上样1.使用微量锥或玻璃管在标记位置上均匀地涂抹样品。

2.上样后务必避免接触色谱板其他区域。

3.4 开发1.将色谱板放置在色谱槽中,加入适当的检测溶剂。

注意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待测物的性质和溶解性来确定。

2.等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度,将色谱板取出并迅速标记并扫描涂点位置。

3.5 显色和观察1.将色谱板放入喷雾开发箱中,并加入适当的显色剂。

2.等待显色剂完全插入后,将色谱板取出并进行观察。

3.6 数据处理1.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如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色谱带的迁移距离和Rf值。

2.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需要绘制色谱图。

4. 安全注意事项1.使用化学品和有机溶剂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以防止溅入眼睛或与皮肤接触。

2.所有操作需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中进行,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3.注意操作时避免产生火源,如禁止吸烟和使用明火。

4.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5. 结论本操作规程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薄层色谱层析操作步骤,涵盖了样品准备、上样、开发、显色和观察、数据处理等关键步骤。

通过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可以准确、高效地进行薄层色谱层析实验,并获得可靠的结果。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2、原理: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3、仪器与材料3.1 玻璃板:除另有规定外,用5cm×20cm,10cm×20cm或20cm×20cm的规格,要求光滑,平整、洗净后的不附水珠,晾干。

3.2 固定相或载体:最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直径为10—40µm。

薄层涂布,一般可分无粘合剂和含粘合剂两种;前者系将固定相直接涂布于玻璃板上,后者系在固定相中加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一般常用10—15%煅石膏(CaSO4·2H2O在140℃烘4小时),混匀后加水适量使用,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5—0.7%)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璃板上。

也有含一定展开液或缓冲液的薄层。

3.3 涂布器:应能使固定相或载体在玻璃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

3.4 点样器:常用具支架的微量注射器或定时毛细管,应能使点样位置正确集中。

3.5 展开室: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玻璃制薄层色谱展开缸,并有严密盖子,除另有规定外,底部应平整光滑,应便于观察。

4、操作方法4.1 薄层板制备: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璃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璃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

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

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4.2 点样:除另有规定外,用点样器点样于薄层板上,一般为圆点,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点样直径为2——4mm,点间距离约为1.5—2.0cm,点间距离可视斑点扩散情况以不影响检出为宜。

(完整版)药物分析简答题[部分来自历年]

(完整版)药物分析简答题[部分来自历年]

1.简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别药物时常用的方法,以及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方法。

答: 1)测定最大吸收波长,或同时测定最小吸收波长2)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3)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系数法4)规定吸收波长和吸收度比值法5)经化学处理后,测定其反应产物的吸收光谱特性1)杂质对照品法2)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3)杂质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并用法4)对照药物法2.试述古蔡法测砷原理。

操作中为何要加碘化钾试液和酸性氯化亚锡试液?醋酸铅棉花起什么作用?答:1)原理: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的砷盐反应生成具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一定量标准溶液所生成的砷斑比较,判断供试品中重金属是否符合限量规定。

2)五价砷在酸性溶液中也能被金属锌还原为砷化氢,但生成的砷化氢的速度较三价砷慢,故反应中加入碘化钾及氯化亚锡将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碘化钾被氢化生成的碘又可被氯化亚锡还原为碘离子,后者与反应中产生的锌离子能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有利于生成砷化氢的反应进行,还可抑制锑化氢的生成,因锑化氢也能与溴化汞试纸作用生成锑斑.3)锌粒及供试品种可能含少量硫化物,在酸性液中能产生硫化氢气体,与溴化汞作用生成硫化汞的色斑,干扰试验结果,故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3.简述薄层色谱法检查药物中的杂质,可采用高低浓度对比法检查,何为高低浓度对比法?答: 先配制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然后将供试品溶液按限量要求稀释至一定浓度作为对照溶液,将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斑点定位。

供试品溶液所显示杂质斑点与自身稀释对照品溶液或系列浓度自身稀释对照溶液的相应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4.药物分析在药品的质量控制中担任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答: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完成药品质量监督工作.5.常见的药品标准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临床研究用药质量标准;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企业标准。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范围:适用于薄层色谱法的测定。

职责:检验员,QC主管。

内容:1 简述: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上,成一均匀薄层。

等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作对比,用以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的方法。

2 仪器与材料:2.1 薄层板:2.1.1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按固定相种类又可分为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硅藻土、氧化铝、聚酰胺薄膜等薄层板。

2.1.2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自制薄层板系指手工(或借助涂布器)将固定相涂布于玻璃板或其他适宜载板上使成为有一定厚度的均匀薄层。

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微晶纤维素等,其粒径一般为10~40um。

2.2 点样器:采用手动、半自动或全自动点样器材,手动点样时一般采用微量毛细管。

2.3 展开容器:应使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平底或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并配有严密的盖子。

水平展时使用专用水平展开缸。

2.4 显色与显色装置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可采用喷雾显色、浸渍显色或蒸气熏蒸显色,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渍显色可用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展开缸代替;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2.5 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或紫外光(254nm及365nm)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色谱图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3 操作方法:3.1 薄层板制备:3.1.1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min,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

铝基片薄层板或聚酰胺薄膜均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涂层不得有破损,如在储放期间被空气中杂质污染,使用前可用甲醇、二氯甲烷与甲醇的混合溶剂在展开容器中上行展开预洗,取出,晾干,活化后使用。

药物分析习题含答案

药物分析习题含答案

药物分析复习题(红色是答案或提示)第一章一、最佳选择题1. ICH有关药品质量的技术要求文件的标识代码是A. EB. MC. PD. QE. S2. 药品标准中鉴别试验的意义在于A. 检查已知药物的纯度B. 验证已知药物与名称的一致性C. 确定已知药物的含量D. 考察已知药物的稳定性E. 确证未知药物的结构3. 盐酸溶液(9→1000)系指A. 盐酸1.0 ml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B. 盐酸1.0 ml加甲醇使成1000 ml的溶液C. 盐酸1.0 g加水使成1000 ml的溶液D. 盐酸1.0 g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E. 盐酸1.0 ml加水1000 ml制成的溶液4. 中国药典凡例规定:称取“2.0 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A. 1.5-2.5 gB. 1.6-2.4 gC. 1.45-2.45 gD. 1.95-2.05 gE. 1.96-2.04 g5. 中国药典规定: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A. 0.01 mgB. 0.03 mgC. 0.1 mgD. 0.3 mgE.0.5 mg6.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疏松原料药在开口容器中摊成薄层的厚度应A.>20 cmB.≤20 cmC.≤10 cmD. ≤5 cmE. ≤10 mm7. 下列内容中,收载于中国药典附录的是A. 术语与符号B. 计量单位C. 标准品与对照品D. 准确度与精密度要求E. 通用检测方法8. 下列关于欧洲药典(E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EP在欧盟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B. EP不收载制剂标准C. EP的制剂通则中各制剂项下包含:定义、生产、和检查D. EP制剂通则项下的规定为指导性原则E. EP由WHO起草和出版二、配伍题[1-2] A. SFDA B. ChP C. GCP D. GLP E. GMP下列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D 1.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E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5] A.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不到1 ml中溶解B.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不到10 ml中溶解C.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0-不到30 ml中溶解D.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30-不到100 ml中溶解E. 溶质1 g (ml)能在溶剂100-不到1000 ml中溶解B 3. 易溶C 4. 溶解E 5. 微溶[6-9] A. 2-10℃ B. 10-30℃ C. 40-50℃ D. 70-80℃ E. 98-100 ℃D 6. 热水C 7. 温水A 8. 冷水B 9. 常温[10-11] A. BP B. ChP C. EP D. Ph. Int. E. USPA 10. 英国药典C 11. 欧洲药典三、多项选择题1. 下列方面中,ICH达成共识,并已制定出相关技术要求的有A. 质量B. 安全性C. 有效性D. 综合要求E. 均一性2. 《中国药典》内容包括A. 前言B. 凡例C. 正文D. 附录E. 索引3. 下列关于《中国药典》凡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中国药典》的内容之一B.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C. 《中国药典》的凡例是对其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D. 《中国药典》的凡例收载有制剂通则E. 《中国药典》的凡例收载有通用检测方法4. 药品标准中,“性状”项下记载有A. 外观B. 臭C. 味D. 溶解度E. 物理常数5. 药品标准中,“检查”项系检查药物的A. 安全性B. 有效性C. 均一性D. 纯度E. 稳定性6. 单一对映体的绝对构型确证常用的方法A. 比旋度测定B. 手性柱色谱C. 单晶X-衍射D. 旋光色散E. 圆二色谱7. 原料药稳定性试验的内容一般包括A. 影响因素试验B. 加速试验C. 长期试验D. 干法破坏试验E. 湿法破坏试验8. 国家药品标准的构成包括A. 前言B. 凡例C. 正文D. 附录E. 索引四、简答题1. 简述《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内容2. 简述药品标准中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3. 简述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4. 简述中国药典凡例的性质、地位与内容5. 简述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药品薄层色谱扫描法

药品薄层色谱扫描法

药品薄层色谱扫描法一目的:制定薄层扫描检查法,规范薄层扫描测定的操作。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薄层扫描法的测定。

三责任者:品控部。

四正文:1.简述薄层扫描法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色谱有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对经照射能激发产生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将扫描得到的图谱及积分数据用于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

2.仪器2.1 仪器构成薄层扫描法所用的仪器薄层扫描仪。

该仪器主要同光源、单色器、样品室、薄层板台架、检测器、记录仪及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光源:色括氘灯(200~370nm)、钨灯(370~700nm)或氙灯,有的还加有汞灯,光源的转换通过转动反射镜而完成。

单色器:包括光栅与夹缝。

入口夹缝固定,出口夹缝可根据需要调整其高度与宽度。

由光源发出的复合光,经光源反射镜反射后进入入口夹缝,经光栅色散后由准直镜反射到出口夹缝得到单色光,再经平面镜向下反射到薄层板上。

薄层板台架及驱动装置:仪器中的薄层板台架可完成薄层板的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

检测器:包括监测用光电倍增管及反射测定用与透射测定用的光电倍增管。

反射测定时,光束照射到薄层板上斑点以前的光,一部分被石英窗板反射由监测光电倍增管接受,另一部分照射到斑点,除部分光被样品吸收后作为吸收度信号。

透射测定时,由透射光电倍增管代替反射光电倍增管,它的输出信号与监测光电倍增管的输出信号之比,经对数转换后得到透射测定的吸收度信号。

数据处理:设定适当参数,采集检测器的吸收度信号进行积分计算,通常仪器上还具有对信号作不同处理的功能。

如背景校正、提高信噪比、工作曲线直线化、平滑基线等,按要求进行数据的再处理,然后送至打印机,打印谱图及报告。

2.2 仪器性能检定2.2.1 仪器波长准确度的检查用低压汞灯在200~700nm波长范围内以荧光方式对空白的硅胶薄层板扫描零吸收图谱,图谱中峰位波长与相应已知波长的差值即为波长准确度,汞灯谱线的已知波长为253.6、313.0、334.2、365.0、404.7、435.8、546.1、578.0nm,有的仪器规定波长准确度应不大于±8n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薄层色谱法用于化学药品杂质检查的方法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药品杂质检查。

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薄层色谱板上的吸附性质和迁移速度的差异来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学物质。

其方法包括样品的制备、样品在色谱板上的上样、色谱板的开发等步骤。

在化学药品杂质检查中,薄层色谱法常用于检测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或掺假成分。

具体步骤包括样品的制备,通常是将药品与适量的溶剂混合后进行搅拌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然后将样品溶液倒在预先涂有吸附剂的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色谱板放入开发槽中,使溶液中的化学物质按照一定的迁移速度在色谱板上分离;最后,通过显色、目视或者使用光谱仪等设备观察色谱板上化学物质的分离情况并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薄层色谱法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化学药品杂质检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联用,进一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