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介绍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是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包括实验动物等机体)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
从而有助于药物生产、实验、研究、临床等各个方面对所研究的药物作出估计与评价,以及对药物的改进和发展作出贡献。
体内药物分析任务和对象的特点:1、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或活性极低;2、样品中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3、样品量少,尤其是连续测定时,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4、工作量较大,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会成倍地甚或按指数级数增加;5、往往要求很快地提供结果,尤其在毒物检测工作中;6、实验室应有多种检测手段,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7、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储存一、样品的种类和选取原则:(一)血样: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常采用的样本,其中选用最多的是血浆。
因血浆中的药浓可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管)的状况。
而且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数据报道较多,可供借鉴。
血浆是全血(whole blood)在加肝素、枸橼酸、草酸盐等抗凝剂的全血经离心后分取,量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清则是在血液中纤维蛋白元等影响下,引起析出血块,离心取得。
血块凝结时往往易造成药物吸附损失。
全血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以防凝血。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与血清麻烦,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
但是一些可与红血球结合或药物在血浆和血球的分配比率因不同病人而异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全血。
血样采取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血样取样时间间隔问题也常随测定目的不同而异。
目前大都是测定原型药物总量。
当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率稳定时,血药总浓度可以有效表示游离药物的浓度。
但对低蛋白症或尿毒症患者,药物结合率降低,则在通常安全有效的血药总浓度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可显著增加。
体内药物分析(2)

体内药物分析(2)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一)去除蛋白质
在测定血样时,首先应去除蛋白质。
去除蛋白质可使结合型的药物游离出来,以便测定药物的总浓度;去除蛋白质也可预防提取过程中蛋白质发泡,减少乳化的形成,以及可以保护仪器性能(如保护HPLC柱不被沾污),延长使用期限。
去除蛋白法有以下几种。
1.加入与水相混溶的有机溶剂
可使蛋白质的分子内及分子间的氢键发生变化而使蛋白质凝聚,使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释放出来。
常用的水溶性有机溶
剂有: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四氢呋喃等。
2.加入中性盐
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发生变化。
中性盐能将与蛋白质水合的水置换出来,从而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
常用的中性盐有:饱和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3) 分析工作量大, 数据
处理和结果阐明繁杂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1 体内样品的种类
2 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体内样品的贮藏与处理
一、体内样品的种类
体液
血液; 唾液
脑脊液;胃液; 胆汁;乳汁;精 液;泪液
组织
胃;肠;肝;肾;肺 ,脑;肌肉;头发
原形,代谢物及缀合物 药物浓度较高 收集量大(1~5L) 2. 尿样的采集 自然排尿 规定时间段(6-8h)(时间尿) 3. 尿样的贮藏 加入适当防腐剂
(三)唾液 TDM测定S代替P进行临床监测 1. 唾液的组成
腮腺, 舌下腺和颌下腺 2. 唾液的采集
漱口15min, 安静状态, 自然流出的唾液 物理或化学方法刺激 3. 样品的制备 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
(二) 去活性
采样后立即终止酶的活性 常用方法: 液氮速冻, 微波照射, 匀浆/沉淀, 加酶活性 阻断剂(氟化钠)或抗氧剂(VC), 煮沸
•血液是主要样品
体液或组织 •尿液,唾液,头发和脏器
概述
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主要来自于体内样品的特点
1. 体内样品的特点 (1) 采样量少: ml~µl级;
且不易重新获得 (2) 待测物浓度低:µg/ml
~ng/ml级, 甚至pg/ml (3) 干扰物质多: 尤其是
血样和组织中的蛋白质
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 样品需经纯化浓集,
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存在形式
体内样品
指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 组织)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 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
速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法。上述这些方法近几
年来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均得到不一样程度应
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5页
• 选取何种方法进行体内药品分析为好呢?普通 要依据药品理化性质、结构持征、药品浓度大 小、干扰成份多少、预处理方法、试验目标以 及试验室条件等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9页
1、HPLC法
• HPLC法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已大大超出其 它分析方法,成为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 技术之一。与GC法相比,它含有以下优点:
• (1)适用范围广,可在室温下进行检测。对于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以及离子型和评价
(一)以纯品进行测定
• 取药品或其代谢物纯品适量,按确定方法测 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关系,进行线 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最 适 条 件 ( 如 pH 值 、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等 ) 等 选 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21页
(二)空白样品测定
• 取空白生物样品,按确定方法进行处理,测定 空白值(或色谱图)。空白值高低或色谱图情况 将影响到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应力争将空白 值降低。在色谱分析中应力争降低体内样品中 内源性杂质峰,对无法消除内源性杂质峰应设 法使其从待测物色谱区域内移开。能否取得良 好样品空白试验结果,是决定测定方法实际可 行性主要步骤,必须设法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含抗生素类药品生物样品,它 们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 养基内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品标准品二者 对接种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大小,借以测定样品 内抗生素药品浓度。
生物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Precision: Accuracy
10ng/ml 10ng/ml
要求选择3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 确度考察。
试验报告(论文)中应提供:
1. 被试验药物标准样品的色谱图 2. 正常生物样品(空白)的色谱图 3. 空白生物样品外加被试药物的色谱图 4. 给药后的生物样品的色谱图
3.2.2 Linear Range and Response Factor:
必须用至少6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n = / > 5); 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的生物介质; 定量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 不允许将定量范围外推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建立标准曲线时应随行空白生物样品,但计算 时不包括该点。
药物是否吸收? 生物利用度如何?
T1/2? Tmax? Cmax? 化合物药代的快速评价
较快的获得信息
要求方法学简单,快捷的提供实验数据。
d. 新药报批:
参照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按照SOP进行试验.
2.1.2 了解待测药物的特性, 调研文献
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
检测方法? 溶解度? 稳定性? ……
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机制
生物样品:动物属性? 组织器官?
(同一类化合物的)体内代谢情况 药物的剂量 给药途径 干扰成分的多少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2.1.3 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条件
文献资料的可参考性? 可重复性? 别人可做的事情是否适合我们?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否与研究课题相互匹配?
药物就是药物!它不是一般的化合物。 应掌握和理解它的药效和毒性作用机制、理化性质、 将来的临床应用等等。 只有对其加深理解才能进行深入的代谢研究,包括药 物代谢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技术。
Nominal Concentrations (ng/ml)
体内药物研究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

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作者:————————————————————————————————日期:2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和重要性专业药学学习中心衢州姓名袁奕艺学号710013222002指导教师周新高2012 年03月24日一、文献综述体内药物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获得药物动力学的各种参数,以及药物在体内转变、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
从而为药物的生产、医疗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所研究的药物做出估计与评价,对药物改进和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体内药物分析的深入,必将对药物和人的内在关系作出更准确的表达和描述。
体内药物分析的首要任务是为临床药学和临床实际工作提供分析数据,这就决定了其独特的分析方法。
1样品必须净化。
供分析的样品来自不同生物体,组成复杂,干扰物质多。
如体液和组织中的内源性物质的成分可以与药物结合,且干扰测定。
因此测定前需进行不同程度分离、纯化,方可进行测定。
2样品浓缩。
一般而言,能供分析的样品量较少,其中所含药物及其衍生物的量更少,实际进行的是微量分析,另外,样品不易重新获得,所以经进化后的样品还应进行必要浓缩。
3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
样品若是临床药物浓度监测的分析,由于工作量大,故分析方法越简单越好;若为有关科研提供数据,则要准确性高;若与中毒解救有关,则要求越迅速越佳。
4还需有一定为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
总之体内药物分析的首要是适合体内样品中药物的灵敏性高、选择性好、准确可靠地分析方法。
生物样品经过适当的前处理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各种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放射性核素标记法和微生物法等,其中色谱法和色—质联用技术是体内药物分析的最常用方法。
1色谱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等,是分析混合组分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当色谱与质谱、色谱与核磁共振波谱联用时,更显示出其强大的分离分析、定性定量的功能。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介绍

体内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是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包括实验动物等机体)数量与质量的变化,获得各种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和转变、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
从而有助于药物生产、实验、研究、临床等各个方面对所研究的药物作出估计与评价,以及对药物的改进和发展作出贡献。
体内药物分析任务和对象的特点:1、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或活性极低;2、样品中存在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3、样品量少,尤其是连续测定时,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4、工作量较大,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会成倍地甚或按指数级数增加;5、往往要求很快地提供结果,尤其在毒物检测工作中;6、实验室应有多种检测手段,可进行多项分析工作;7、测定数据的处理和阐明有时不太容易。
样品的种类、采集和储存一、样品的种类和选取原则:(一)血样: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体内药物分析最常采用的样本,其中选用最多的是血浆。
因血浆中的药浓可反映药物在体内(靶器管)的状况。
而且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数据报道较多,可供借鉴。
血浆是全血(whole blood)在加肝素、枸橼酸、草酸盐等抗凝剂的全血经离心后分取,量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清则是在血液中纤维蛋白元等影响下,引起析出血块,离心取得。
血块凝结时往往易造成药物吸附损失。
全血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以防凝血。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也不能提供更多的数据,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与血清麻烦,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测定带来影响。
但是一些可与红血球结合或药物在血浆和血球的分配比率因不同病人而异的情况下,则宜采用全血。
血样采取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血样取样时间间隔问题也常随测定目的不同而异。
目前大都是测定原型药物总量。
当药物与血清蛋白结合率稳定时,血药总浓度可以有效表示游离药物的浓度。
但对低蛋白症或尿毒症患者,药物结合率降低,则在通常安全有效的血药总浓度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可显著增加。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生物样品处理方法和方法学验证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生物样品处理方法和方法学验证1.血浆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离心、超滤、蛋白沉淀和固相萃取。
首先,通过离心将血清和细胞分离,并将上清液收集。
然后,使用超滤技术去除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以得到更纯净的血浆样品。
接下来,可以使用蛋白沉淀方法去除血浆中的蛋白质,以便进一步分析非蛋白质药物。
最后,固相萃取是常用的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可以通过固相材料吸附目标药物,然后用洗脱液洗脱和浓缩样品,最后定量分析。
2.尿液尿液样品处理方法常采用固相萃取、pH调节、加入稳定剂等技术。
固相萃取可以去除尿液中的杂质,并将药物萃取到固相材料上,然后用洗脱剂将药物洗脱出来。
pH调节可以使药物离子化或去离子化,以提高其固相萃取的效率。
此外,加入稳定剂可以保持样品的稳定性,防止药物分解或降解。
3.组织和细胞组织和细胞样品处理方法包括离心、组织切割、细胞溶解和蛋白沉淀等技术。
首先,通过离心将组织或细胞分离,并收集上清液。
然后,使用组织切割技术将组织样品切成适当的大小。
对于细胞样品,可以使用细胞溶解剂将细胞完全裂解。
最后,蛋白沉淀可以去除样品中的蛋白质,以便进一步分析非蛋白质药物。
方法学验证是为了确保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进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的验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线性范围验证:验证方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与测定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否呈线性。
2.灵敏度验证:验证方法的最低检测限、最低定量限和测定范围等指标,以评估方法对药物浓度的敏感度。
3.精密度和准确度验证:通过重复测定和与参考方法比较等方法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4.选择性验证:验证方法对样品中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的选择性,以保证药物的测定不受干扰。
5.稳定性验证:验证样品在不同温度、时间、pH条件下的稳定性,以评估样品的保存期限和条件。
综上所述,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生物样品处理方法包括血浆的离心、超滤、蛋白沉淀和固相萃取,尿液的固相萃取、pH调节和加入稳定剂,组织和细胞的离心、组织切割、细胞溶解和蛋白沉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药物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
体内药物分析是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与技术来分析药物在体内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获得药物在体内的各种药代动力学参数、代谢方式、代谢途径等信息。
目前,用于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1.色谱分析法
体内药物分析中,色谱技术(Chromatography)一直是研究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最强有力的手段,其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由于其具有分离和分析的双重功能,且有很高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因而可同时分析结构相似的药物和代谢物等。
色谱法可分为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等。
色谱法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为常用,特别是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更具有试剂价廉、方法简单和适应范围广等优点,现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并常作为体内药物分析中评价其它方法的参比方法。
GC法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虽然该法只限于高挥发性、热稳定性的化合物,但通过化学衍生化技术可使应用范围大大增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细管气相
色谱法,由于其柱效高,可分析复杂的混合物,因而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经典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
它分离模式多,分离效率高,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所需样品、试剂用量少,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分离模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凝胶电泳(CEC),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等,CZE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毛细管电泳分离模式。
2.联用分析法
目前使用较广泛的为色谱联用分析法和色谱与核磁共振联用分析法。
色谱与质谱的联用是应用于药物分析中最为活跃的技术,能够使样品的分离、定性、定量一次完成。
色谱技术为质谱分析提供了纯化的试样,质谱则提供准确的结构信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HPLC的高分离性能和MS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及丰富的结构信息相结合,已成为体内药物分析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
分析前样品预处理简单,一般无需衍生化或水解,更适合于体内药物的分离和鉴定。
GC-MS联用技术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分析鉴定技术,适合于挥发性强、热稳定的药物的分离。
随着核磁共振仪在灵敏度、分辩率、动态范围等方面技术的提高,色谱,特别是HPLC与NMR仪直接联用已成为可能,并已经成为体内药物分析中有力的结构鉴定技术之一。
3.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的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来测定体内药物的含量。
它将分析方法与免疫原理相结合,进行超微量分析,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便、快速用量少、样品一般不需进行预处理等优点。
因此,该法特别适合分析大批量的低浓度的体液样品。
其缺点是测定药物的种类受试剂盒供应的限制,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不如色谱法。
根据对抗原标记方法的不同,免疫分析法可分为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及荧光免疫分析(FIA)等。
在体内药物分析中免疫分析方法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检测技术。
4.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Analysis)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UV)、荧光分光光度法(FLUOR)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AS)。
光谱分析法是体内药物分析中应用较早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仪器结构简单,测定快速简便。
但由于这些
方法本身不具分离功能,易受到结构相近的其它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性杂质的干扰,因而其应用正逐渐减少,仅适用于分析一些浓度较高、含干扰成分较少的样品。
但是光谱法中的荧光分析法由于灵敏度高,可分析浓度极低的药物,而成为体内药物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此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测定体液中微量金属元素方面也占有特殊的地位。
5.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ElectrochemicalAnalysis)是一类基于电池内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建立起来的方法。
测定时,通过选择适当的电极组成化学电池,以测定电压、电流、电阻、电量等电信号强度变化来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该类方法的特点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测试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本法由于受到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限制,不如色谱法、免疫法应用广泛,但在测定体内某些离子性化合物以及具有电活性的药物时具有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