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合集下载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解质 非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区别在于电解质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而非电解质则不能。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等,它们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例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硝酸等都是电解质。

非电解质包括蔗糖、酒精、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和大部分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

需要注意,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同时,有些化合物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反应所得产物电离导致溶液导电,这样的化合物也不是电解质。

例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际上二氧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蔗糖,酒精,甲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等.3)易错点:金属单质不属于化合物,因此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O2、SO2等虽溶于水能导电,但导电实质是H2CO3和H2SO3,不属于电解质,H2CO3和H2SO3则是电解质.混合物不是电解质2、注意事项: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SO2、CO2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例如: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不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⑥水时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B.NH3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液态Cl2不导电,所以Cl2是非电解质D.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够电离,所以BaSO4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以此来解答.典例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硫酸B.铜C.酒精D.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注意电解质首先必须是化合物.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部分盐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部分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它们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进行详细比较和分析。

一、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产生离子的物质。

这些离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进行迁移,形成电流,因此能导电。

典型的电解质包括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则是指在溶液中不能电离,不会生成离子的物质。

这类物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不能通过电离来传导电流。

二、分子构成电解质通常由离子组成,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

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子能够解离并自由运动,形成带电的粒子。

这些离子的化学式写作离子形式,例如Na+Cl-。

非电解质则主要由分子组成,这些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溶液中不会解离,分子之间的共价键不会断裂。

三、溶解性由于电解质的离子特性,它们通常在溶液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在水中,电解质可以完全离解,形成离子溶液。

这种电解质的离子形式能够与溶剂中的水分子相互作用,稳定悬浮在溶液中。

相比之下,非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仅限于与溶剂分子之间的非离子相互作用。

非电解质大多是有机物,如糖、醇类以及大部分有机溶剂。

四、导电性电解质的最明显特征之一是能够导电。

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离解成离子,这些离子可以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形成电流。

因此,电解质的溶液能够导电。

非电解质则无法导电,因为它们不产生自由离子。

虽然非电解质在溶液中可以与溶剂分子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无法形成可导电的离子。

五、电解质的强度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度高,能够完全离解成离子。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酸和强碱。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离解度较低,只有一小部分分子会离解成离子。

典型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和弱碱。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与溶剂中的水分子相互作用,但无法完全离解。

非电解质没有强弱之分,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离解成离子,因此不存在离解度的问题。

六、应用领域电解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陕西吴亚南物质的分类依据不同分法也就会不同,化合物根据组成和性质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可以导电又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本文着重讲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问题。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硫酸铜等)理解时注意:电解质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也就是要抓住三点问题:(1)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二者只具其一就可以,其中一种不可以,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以也满足要求。

如:氯化氢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但是在水溶液中却可以,也就满足第一个要求。

(2)要能导电,不论导电的强弱只要能导电就可以,如:水虽然导电性很弱,但我们仍然认为水是电解质。

(3)一定要是化合物。

如:金属也可以导电,但却不属于化合物(单质类)所以也就不是电解质了。

再如:稀硫酸也可以导电,但稀硫酸是溶液不是化合物(溶液都是混合物),所以稀硫酸也不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乙醇,蔗糖等)3、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的理解:(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首先是化合物,是化合物的分支。

(2)是看他们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导电与其它状态无关。

(3)看它们导电时所形成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否来自于其自身的电离。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氯水能导电,所以氯水是电解质。

错误:氯气是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盐酸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错误: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盐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铜能导电,所以铜是电解质。

错误:铜是金属单质,它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磷酸是电解质,所以磷酸在熔融状态下和溶于水后都能导电。

错误:磷酸是共价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不会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在熔融状态不会导电,但在水溶液中却可以导电,所以磷酸是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都是高中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确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更准确理解,归纳如下: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非金属氧化物、酒精、蔗糖等。

从树状分类这个角度上可以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两类。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金属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因此金属即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SO 2、NH 3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H 2SO 3、NH 3·H 2O 电离出来的,故SO 2、NH 3不是电解质。

HCl 、H 2SO 4等溶于水,能导电,导电离子是自身电离出来的,故它们是电解质。

酸、碱、盐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都不是电解质。

(3)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 2O 、Al 2O 3等,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是因为它们自身能电离出离子,Al 2O 3(熔)2 Al 3+ + 3O 2-,是电解质。

(4)难容物(如CaCO 3等)的水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

(5)酒精、蔗糖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

(6)电解质不一定导电。

强碱和盐等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或溶于水时能够导电。

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也不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

(7)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

O 2不导电,铁、铝能导电,但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8)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9)判断电解质是否导电,关键看电解质是否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还要看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的大小。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课件

知识点 2 电解质的电离与溶液的导电性
【例题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B.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 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解析:NaCl固体溶于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自由移动的Na+ 和Cl-,而不是电流的作用,A错误;NaCl是电解质,但晶体中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故NaCl晶体不导电,B错误;HCl液态时不导电,但溶 于水能电离出H+和Cl-,故C正确;溶液导电性强弱与离子的浓度和 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而非离子数目,D错误。 答案:C
CO2和SO2的水溶液均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提示:不是。电解质必须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 离的化合物,而CO2和SO2的水溶液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反 应生成了电解质H2CO3和H2SO3,所以CO2和SO2是非电解质。
二、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要点 1.质量守恒:“ ”两边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电荷守恒:正电荷总数=负电荷总数。 3.电离过程中,原子团并不拆开。 4.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价数等于形成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 同理,元素或原子团的负价数等于形成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离子的个数用阿拉伯数字标在离子符号之前。
点拨电解质的电离与是否有外加电流没有关系,电解质电离的外 部条件是将电解质溶于水或者将电解质熔化。
知识点 3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例题 3】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OH B.NaOH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导言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两个概念。

它们是化学领域中重要的分类,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以便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两种物质的特性。

一、电解质的定义与特征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盐类、酸类和碱类物质。

它们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从而导致电流的传导。

1.1 分解成离子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这是其能够导电的重要特征。

当电解质溶于水时,水分子会溶解物质并将其分解成正、负离子。

这种分解使得电解质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1.2 导电性由于电解质分解成离子,它们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使离子重新结合并形成新的化合物,导致电流在溶液中传导。

电解质的导电性与其浓度和离解度相关。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与特征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产生离子而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有机物、醇类、糖类等。

根据溶解度,非电解质可以分为可溶性非电解质和不溶性非电解质。

2.1 不离解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不能在溶液中分解成离子。

它们在溶液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不对电流的传导产生影响。

这是非电解质无法导电的一个主要原因。

2.2 弱导电性尽管非电解质不能产生离子,但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一些非电解质也能表现出较低的导电性。

这是因为一些非电解质在溶解过程中会与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少量离子,导致溶液显示出微弱的导电性。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差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主要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3.1 导电性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而非电解质不具备导电性。

这是由于电解质能够分解成离子,而非电解质不能产生离子。

3.2 分子形式电解质分解成离子存在于溶液中,非电解质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这一特征决定了它们在溶液中的不同行为和性质。

3.3 溶解度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度的限制,不同电解质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离子反应考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概念: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作非电解质;例.NaCl,NaOH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够导电,HCl,H2SO4在熔融状态下不到点,但在水溶液中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C2H5OH(乙醇),C12H22O11(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它们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酸,碱,盐,部分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不费非金属氢化物,大多数有机物3)强电介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是从电离程度而不是溶解度大小对电解质进行分类的,许多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虽然它们的溶解度小,但其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如BaSO4,CaCO3,AgCl等;以下几个示例有助于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SO3(非电解质)→H2SO4(强电解质)→稀硫酸(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H3(非电解质)→NH3·H2O(弱电解质)→氨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a2O(强电解质)→NaOH(强电解质)→NaOH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5)单质,混合物(如胶体,溶液)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6)氧化物: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OH,Al2O3等)属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解,属于强电解质;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自身均不发生电离,或不溶于水(如NO,CO),或与水反应(如CO2,SO2等),均属于非电解质;7)酸——强酸:如HCl,H2SO4,HNO3等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如H2S,HClO,CH3COOH等属于弱电解质;8)碱——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等属于强电解质弱碱:如NH3·H2O,Al(OH)3,Cu(OH)2等属于弱电解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Mg以后(含Mg)的元素对应的氢氧化物均为弱碱;9)盐: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极少数盐(如HgCl3,(CH3COO)2Pb)等)属于弱电解质,难溶盐也是强电解质;10)非金属氧化物:HCl,HBr,HI等属于强酸为强电解质,HF,H2S属于弱酸为弱电解质,NH3·CH3等为非电解质;11)有机化合物:能溶于水的钠盐,如CH3COONa属于强电解质,能溶于水的羧酸(如CH3COOH)属于弱电解质,其他物质(如CH4,C2H5OH,蔗糖等)大多属于非电解质;例:对电解质概念理解正确的是A.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物质B.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C.SO3和CaO溶于水均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是它们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4和Ca(OH)3电离产生的,所以SO3和CaO都是非电解质;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本身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而能导电的化合物;例:下列物质中:(1)能导电的是(2)属于电解质的是(3)属于非电解质的是(4)属于强电解质的是(5)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NaOH溶液B.CuC.液态HClD.液态CH3COOHE.蔗糖溶液F.液氨G.氨水H.胆矾晶体I.石墨J.无水乙醇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导电性很差,所以水是非电解质B.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一定条件下能否电离C.酸,碱和盐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D.NaCl和HCl都是电解质,所以它们在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例:在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A.NH3B.C2H5OHC.H2SO4D.KCl考点二.电离方程式1)电解质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电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表示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式子叫作电离方程式;2)从电离的角度定义酸,碱,盐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如HCl,H2SO4,HNO3,CH3COOH 等了;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作碱,如NaOH,Ca(OH)2,Ba(OH)2等;盐:电离时能生成签署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作盐,如Na2SO4,NH4Cl,KHCO3等;3)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①注意正确拆分离子;②注意离子符号的正确写法;③注意电离出离子的电荷数守恒,及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4)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连接,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 ”(可逆号)连接;如:H2SO4=2H++SO42- ,NH3·H2O NH4++OH-;5)多元弱酸的电荷是分步进行的,应当分步书写,而不能“一步到位”,如H2CO3 H++HCO3-,HCO3- H++CO32-;6)弱酸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既有完全电离又有部分电离,NaHCO3=Na++HCO3-, HCO3- H++CO32-;强酸的酸式盐在受热熔化时只能电离成金属阳离子和酸式酸根离子,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成3种离子,如NaHSO4Na++HSO4-, NaHSO4水溶液Na++H++SO42-;例:以下5个电离方程式都是错的,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1).KClO3=K++Cl-+3O2-2).Al(NO3)3=Al+3+3NO3-3).NaHCO3=Na++H++CO32-4).CaCl2=Ca2++Cl2-5).K2SO4=K++SO42-例: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H2SO4=2H++SO42-B.Ba(OH)2=Ba2++(OH)22-C.CH3COOH=CH3COO-+H+D.CH3COONH4 CH3COO-+NH4+离子反应方程式1)离子反应: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离子,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作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见笑,复分解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难溶性的物质(沉淀),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水),生成挥发性物质(气体),具备这三个条件之一,反应就能发生;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作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的实质,能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拆写: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即易溶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不拆,写化学式;具体有以下情况:①强酸,强碱,易溶盐写离子形式;②单质,氧化物,气体,难溶物,弱电解质(弱酸,弱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经常涉及的两个概念。

它们在溶液的导
电性、溶解性和化学反应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解释电解
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一、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产生导电的原
因是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
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物质,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

强酸、强碱和盐类属于强电解质。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迅速分解成离子,从而
导致溶液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举个例子,将氯化钠(NaCl)投入水中,它会立即分解成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这两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够自由运动,产生
电流。

强电解质的溶液通常能够导电,因为其中离子的浓度较高。

2.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部分电离的物质,产生的离子相对较少。


酸和弱碱是弱电解质的代表。

它们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分解成离子,并且处于平衡状态。

举个例子,将乙酸(CH3COOH)投入水中,只有部分乙酸分子会
离解成乙酸根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

溶液中的H+浓度
较低,导致溶液的导电性相对较弱。

二、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产生离子的物质,因此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不会在溶液中电离成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水、糖类、醇类和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在
溶液中不会产生离子,因此无法形成电流。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电解质应用
饮料、果汁和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离子,维持电解质平衡。

此外,电解质也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水制
氢和电镀等领域。

2. 工业生产中的电解质应用
电解质在冶金、化工、电子等工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电解铜工艺利用电解质将铜离子还原成纯铜金属,用于制备导电材料。

电解浸渗技术则利用电解质将金属镀层沉积在基体表面,提高金属表
面的耐腐蚀性和硬度。

非电解质的应用也广泛存在。

水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许多药物、溶剂、香料和润滑剂都是非电解质,它们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科技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

电解质能够在溶液中产生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导电性;非电解质则不会产生离子,不能导电。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两个概念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的运行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