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报告1_基本测量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摘要:本实验主要通过对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来学习使用一些基本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实验中涉及了长度、重量、时间和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并学习了使用尺子、天平、秒表和温度计等仪器进行测量。
1.引言在物理学中,准确测量物理量是十分重要的。
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些仪器和测量方法来获取不同物理量的数值,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让我们熟悉一些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学会进行准确的物理量测量。
2.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2.1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了尺子、天平、秒表和温度计等仪器。
尺子用于测量长度,天平用于测量重量,秒表用于测量时间,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2.2测量方法2.2.1长度的测量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将尺子的起点对准待测物体的一端,将尺子的刻度与待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读取尺子上与待测物体另一端对齐的刻度值。
2.2.2重量的测量使用天平进行重量的测量,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托盘上,调整天平使其平衡,读取天平上显示的重量数值。
2.2.3时间的测量使用秒表进行时间的测量,按下秒表的启动按钮开始计时,待测事件结束后再次按下秒表的按钮停止计时,读取秒表上显示的时间数值。
2.2.4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的感应头放置在待测物体上,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指示稳定,读取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值。
3.实验结果与讨论3.1长度测量使用尺子测量了三个物体的长度,分别为12.5 cm、20.3 cm和6.8 cm。
根据实验装置的精度,测量误差在0.1 cm范围内。
3.2重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了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25.4g、57.2g和125.6g。
根据天平的精度,测量误差在0.1g范围内。
3.3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了三个事件的时间,分别为4.2s、8.9s和12.6s。
根据秒表的精度,测量误差在0.1s范围内。
3.4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测量了三个物体的温度,分别为25.6°C、37.2°C和50.8°C。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学院名称: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D508座位号:32实验时间:第三周周二下午一点开始实验一长度和圆柱体体积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2.了解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螺旋测微器3.掌握不确定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正确表达测量结果二、实验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三、实验原理:当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柱体时,物体的体积为V=πd²h/4,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高度h,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直径d,代入公式就可以算出该圆柱体的体积.一般说来,待测圆柱体各个断面大小和形状都不尽相同.从不同方位测量它的直径,数值会稍有差异;圆柱体的高度各处也不完全一样。
为此,要精确测定圆柱体的体积,必须在它的不同位置测量直径和高度,求出直径和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的高度h(1)利用表达式a/n(其中a为主尺刻线间距,n为游标分度数)确定所用的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度值(2)检查当外卡钳口合拢时,游标零线是否和主尺零线对齐,如不对齐,则读出这个初读数(即零点偏差)(3)用游标卡尺在圆柱体不同部位测量高度五次,将测得的结果填入自拟表中2。
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直径d(1)弄清所用螺旋测微器的量程、精度和最大允差,并读出零点偏差(2)在圆柱体的不同部位测直径五次,分别填入自拟表中五、实验数据与处理:实验二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进一步练习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传递运算,正确表达测量结果二、实验仪器:物理天平、烧杯、比重瓶、温度计、待测物等三、实验原理:若一物体的质量为m,体积为V,则它的密度为ρ=m/V,由公式可知,密度是间接测量.实验中,可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
基本测量完整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基本测量实验目的:1. 熟悉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掌握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1. 刻度尺(1m、20cm、10cm、5cm)2. 电子天平(精确到0.01g)3. 温度计(精确到0.1℃)4. 毛细管(用于测量液体体积)5. 滴定管(用于滴定实验)实验原理:1. 长度测量:利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2. 质量测量:利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温度测量:利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利用毛细管和滴定管测量液体的体积。
实验步骤:1. 长度测量:(1)将刻度尺平放在被测物体上,确保刻度尺与物体平行;(2)读取刻度尺上与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3)计算物体长度。
2. 质量测量:(1)将电子天平调零;(2)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上;(3)读取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质量。
3. 温度测量:(1)将温度计插入被测物体;(2)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3)读取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4)计算物体温度。
4. 液体体积测量:(1)将毛细管或滴定管插入液体中;(2)读取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3)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1. 长度测量:记录物体两端对齐的刻度值,计算物体长度;2. 质量测量:记录电子天平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质量;3. 温度测量:记录温度计显示屏上的数值,计算物体温度;4. 液体体积测量:记录液体在毛细管或滴定管中的液面高度,计算液体体积。
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通过实验,了解了长度、质量、温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结论:1. 本实验达到了预期目的,成功完成了基本测量;2. 通过实验,对基本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3.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测量,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等工具,根据其测量原理进行测量。
刻度尺:直接读取刻度值。
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刻度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螺杆,测量螺杆移动的距离。
2、质量测量: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其原理是根据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3、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
秒表:直接读取指针走过的时间。
打点计时器:通过纸带记录的点来计算时间间隔。
三、实验器材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托盘天平、砝码、镊子。
3、秒表、打点计时器、纸带、电源。
4、不同长度和质量的物体若干。
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测量三次,记录测量结果。
2、质量测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记录物体的质量。
3、时间测量用秒表测量单摆摆动 10 个周期的时间,重复测量三次,计算单摆的周期。
安装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让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的点,计算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长度测量数据|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cm)|平均值(单位:cm)||||||||刻度尺|长方体木块长|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宽|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刻度尺|长方体木块高|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游标卡尺|圆柱体直径|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游标卡尺|圆柱体高度|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螺旋测微器|金属丝直径|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2、质量测量数据|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g)|平均值(单位:g)|||||||物体 1|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物体 2|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3、时间测量数据|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测量次数|测量值(单位:s)|平均值(单位:s)||||||||秒表|单摆 10 个周期|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打点计时器|纸带相邻两点时间间隔|1|_____|_____||||2|_____| ||||3|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测量值的平均值,并计算相对误差。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1)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1)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基本测量一、引言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而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报告中基本测量是必须要进行的,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基本测量的要求和相关事项。
二、基本测量1.测量原理和方法:指明测量所用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并解释测量结果的意义。
2.测量精度和误差:首先进行误差分析,解释误差的来源,并计算总误差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3.结果处理: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示三个方面。
数据处理包括原始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和数据样本处理;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相对误差等统计量;数据展示则包括图表、曲线等数据呈现方式。
4.实验结论:根据以上的测量结果,进一步得出实验的结论,即分析该实验所探讨的物理问题,进一步发现本实验中的物理规律。
三、实验报告基本要求1.实验目的:介绍该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实验器材:详细介绍实验所用的仪器、量具和器材。
3.实验方法:介绍实验过程和操作。
4.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标和仪器器材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分析,并提供数据表格、折线图、统计图等,方便读者直观地了解数据变化过程。
5.实验结论:在研究了实验结果及有关物理规律的基础上,得出本实验中的实验结论,并进行探讨。
四、实验报告注意事项1.报告应简洁明了,用词准确,不可出现错字和语法错误。
2.注意附上所有的数据和表格,并在文字中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和解释,避免遗漏和误解。
3.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过程应详尽和科学,以便于他人重现实验和进一步探究。
4.实验结果要充分表现出实验的特征和规律,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
总而言之,基本测量是一份实验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准确测量,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既可以帮助提升实验结果的精确度,也可以促进对物理规律的深入了解,从而推动物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引言:基本测量是科学研究和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步,通过准确测量物理量的大小和误差,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基本测量的重要性,了解测量的方法和常见误差,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我们的测量技巧。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1. 学习使用测量仪器进行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2. 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误差分析;3. 提高实验测量技巧,提升测量精确度和准确性。
二、实验器材和方法(以下内容仅为示例,具体实验器材和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 长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的长度。
2. 质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3. 时间测量:使用秒表测量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
三、实验过程和结果首先,我们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了三个不同直径的圆柱体的长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仔细对准游标卡尺的刻度线,并注意读数时的视线垂直度。
每个圆柱体的测量进行三次,并计算平均值。
通过对比不同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如读数不准确)和仪器误差(如游标卡尺的刻度线宽度)。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增加多次测量和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
接下来,我们使用天平测量了不同物体的质量。
在操作时,我们先校准天平,确保刻度是准确的。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天平示数稳定后,记录质量值。
同样,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并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测量时还要考虑物体和托盘的质量误差,并进行适当的校正。
最后,我们使用秒表测量了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
在测量前,我们确认秒表的零点正确且计时准确。
然后,从一定高度释放物体,并开始计时。
在物体下落过程中,按下秒表的停止按钮。
通过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我们发现次数越多,误差越小。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人为误差,如手指的反应时间。
四、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确定测量误差来自多个因素。
其中,人为误差是由于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造成的。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实验报告深 圳 大 学 实 验报 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一)实验名称: 基本测量实验学 院:指导教师: 报告人: 组号:学号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提交时间:课程编号二、实验原理:1.游标卡尺的基本原理为了使米尺测得更准一些,在米尺上附加一个能够滑动的有刻度的小尺(称为游标),这样就构成了游标卡尺,如图1-1所示。
一般游标卡尺的刻度方法有:游标卡尺的游标上有n个刻度,它的总长与主尺上(n –1)个刻度的总长相等。
设主尺每个刻度的长为y,游标每个刻度的长为x,则有nx = (n – 1) y,由此求得主尺与游标每个刻度的差值δ为:δ= y – x = y / n差值δ正是游标卡尺能读准的最小读数值,就是游标卡尺的分度值,称为游标的精度,按上述原理刻度的方法称为差示法。
2.螺旋测微计(千分尺)的基本原理螺旋测微计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
对于螺距为y的螺旋,每转一周螺旋将沿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y。
如果转了1 / n周(n 是沿螺旋一周总的刻度线数目),螺旋将沿轴线移动y / n的距离,y / n称为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
因此,借助螺旋的转动,把沿轴线方向移动的不易测量的微小距离,转变为圆周上移动的较大距离表示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机械放大原理。
螺旋测微计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常见的螺旋测微计的结构如图1-2所示,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根测微螺轩,其螺距是0.5mm,当螺杆旋转一周时,螺杆就沿轴线前进或后退0.5mm。
螺杆外部附着一个微分筒,沿微分筒的圆周有50条等分刻度线,当微分筒转过一条刻度线时,测微螺杆就移动0.5/50mm=0.01mm。
因此,螺旋测微计的分度值是0.01mm,即千分之一厘米,千分尺因此而得名。
实验室常用的螺旋测微计的量程是25mm,分度值0.01mm。
螺旋测微计测量前先检查“0”点。
轻轻转动微分筒,推动螺杆前进,当听到“咯、咯”两声时就停止转动。
这时的零点读数若不为零,就有零差出现,其校政方法如下:设零点的读数为L0,待测物的读数为L,则待测物的实际长度L’=L-L0,其零点差值L0可正可负。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

基本测量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基本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
实验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计时器。
实验内容: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2. 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不同物体的半径和直径,并计算体积。
3. 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4. 使用计时器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进行长度测量:- 将游标卡尺的张口调至适当大小,将其横放于物体上表面,并保持水平。
- 轻轻将卡尺两触针对准物体的两侧,使其与物体表面紧密贴合。
- 读取游标尺上的标度值,取最接近的刻度值。
- 记录测量结果,计算体积时需要记录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使用螺旋测微器进行半径和直径测量:- 将螺旋测微器的测头放置于物体表面上,并轻轻旋转直到测头与物体表面接触。
- 读取螺旋测微器上的标度值(直径为两个相对的标度值的差),取最接近的刻度值。
- 记录测量结果,用于计算体积时需要记录物体的半径和直径。
3. 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 将物体放置于天平盘上,待天平示数稳定后读取质量值。
- 记录测量结果,用于计算体积时需要记录物体的质量。
4. 使用计时器进行时间测量:- 将计时器启动,并记录物体开始运动的时间。
- 当物体达到目标位置时,停止计时器并记录物体运动的时间。
- 记录测量结果,用于计算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半径、直径、质量和运动时间等数据。
2. 根据测量数据,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和速度等物理量。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基本测量的方法,了解了测量仪器的使用。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准确的测量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和技巧,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报告1_基本测量
实验目的:
1. 了解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精度概念。
2. 熟悉数据处理方法和误差理论。
3. 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测量原理。
实验器材:
1. 卷尺、游标卡尺、米尺、量角器。
2. 显微镜、百叶窗、光栅。
实验原理:
1. 精度和误差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和真实值相近的程度。
误差是测量结果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
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由于实验装置、测量基准标准等原因导致的误差,其结果是产生一个固定值的偏差。
随机误差是指由测量器材的性能、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其结果是产生一定的测量值范围。
2. 卷尺的使用方法和精度概念
卷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线、面积等物体的长度。
使用时应注意以
下事项:
(1)卷尺应保持竖直状态,在紧贴物体表面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2)测量前应检查卷尺刻度的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单位。
(3)使用时应避免拉伸和弯曲卷尺。
(4)读数时应将目测的小数位数作为最小分度,口算估计误差。
(5)精度概念:最小可读数。
6.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测量仪器,其基本测量原理是将被测物体的图像通过透镜、
物镜、目镜等光学元件形成具有放大倍数的像。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调整物镜、目镜、光源及对焦,保证图像清晰、稳定。
(2)确定目测中心,记录读数。
(3)由于显微镜的加倍放大倍数巨大,因此测量误差较大,使用时应结合微米目测量精度和视场以确定最终结果。
7. 百叶窗和光栅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
百叶窗和光栅是一种光学测量仪器,其基本测量原理是利用光波的干涉或衍射规律,直接或间接测定被测物体的尺度、位置等参数。
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保证光源的亮度稳定,避免外界光干扰。
(2)百叶窗可被用于测定光源的强度,光栅能被用于测定光束的波长和交叉角度。
(3)由于光学仪器会受到测量环境、检测器性能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测量光学性质时要充分保证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实验步骤:
1.使用卷尺、游标卡尺、米尺和量角器对不同长度和角度的物体进行测量,并估计误差。
2.使用显微镜观察目标,调整对焦和加倍放大倍数,测量目标的线性尺寸,并估计误差。
3.使用百叶窗和光栅,测量光源的强度、波长和交叉角度,并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 测量对象 | 长度/角度 | 单位 | 最小可读数 | 读数 | 误差估计 |
|-----------------|------|----|--------|-------|--------|
| 桌子长度 | 1.2 | m | 0.01 | 1.20 | +/-0.005 |
| 矩形铝板长宽 | 7.1 | cm | 0.01 | 7.10 | +/-0.005 |
| 钢珠直径 | 4.5 | mm | 0.1 | 4.5 | +/-0.05 |
| 角度| 30 | ° | 1 | 30 | +/-0.5 |
| 光源强度 | 5.5 | cd | 0.1 | 5.5 | +/-0.05 |
| 光源波长 | 589 | nm | 1 | 589 | +/-0.5 |
| 交叉角度| 45 | ° | 0.1 | 45 |+/-0.05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精度概念,了解了精度和误差的概念和
误差理论,并学习了使用显微镜和光学仪器进行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还发现了在使用不同测量工具和测量环境时会产生不同的误差,误差会对测量
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