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发癫痫的护理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并发癫痫的护理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肾功能异常,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尿毒症期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此期肌酐清除率<10ml/min、血肌酐≥707umol/L ,并出现各种尿毒症症状。
慢性肾衰竭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从而诱发癫痫。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导致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引起的,以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是发作性意识丧失的常见原因。
去年我科收治尿毒症并发癫痫患者5例,通过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尿毒症并发癫痫患者共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5岁—70岁,平均57.5岁,5例患者均已实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每周2—3次。
其中1例为癫痫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其余4例均为癫痫部分发作,发病前均无癫痫病史或癫痫家族史。
2 癫痫症状的护理2.1 癫痫先兆症状的观察观察有无头痛、头昏、惊恐、局部肢体感觉障碍、烦躁不安,发现以上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处理。
2.2 癫痫发作的急救配合癫痫发作的患者应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尽量使唾液或呕吐物流出口外。
松开衣领及裤带,取下活动性义齿,以利呼吸道通畅。
立即从臼齿处放置缠有纱布的压舌板,必要时用舌钳将舌拉出,防止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床边备吸引器和气管切开包。
2.3做好安全护理患者发作切忌用力按压病人抽搐肢体,以防骨折和脱臼。
根据病情插鼻饲管,防止误吸。
发作期应由专人守护,加保护性床档,必要时约束带约束。
发作间歇期,给患者创造安全、安静的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无刺激。
床旁桌上不放置热水瓶、玻璃杯等危险物品。
在病房醒目位置插防跌倒标识,防止发生跌倒坠床。
2.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有无抽搐、牙关紧闭及大小便失禁。
观察并记录发作类型,频率与发作持续时间,有无头痛,疲乏及行为异常。
误诊为慢性肾脏病的血管炎1例病例介绍

误诊为慢性肾脏病的血管炎1例病例介绍发表时间:2016-03-28T16:18:33.610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11期作者:董艳新[导读] 1天前突发胸闷、气短、心悸、端坐呼吸,伴咳嗽,咯血性痰,为进一步诊治,以“慢性肾脏病肺炎?”收住院,患病来,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皮疹及光过敏,无反复口腔溃疡,大便无异常,小便泡沫增多,体重无明显变化。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豫西协和医院肾病风湿内分泌科 474500【中图分类号】R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1-080-01 患者女性,68岁,农民,主因“面黄、乏力1月,胸闷、心悸1天。
”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确诱因出现面黄、乏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上海长海医院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下降,肾功能:肌酐 848umol/L,尿蛋白3+,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后在我院住院行规律血液净化治疗,1天前突发胸闷、气短、心悸、端坐呼吸,伴咳嗽,咯血性痰,为进一步诊治,以“慢性肾脏病肺炎?”收住院,患病来,无畏寒、发热,无盗汗,无皮疹及光过敏,无反复口腔溃疡,大便无异常,小便泡沫增多,体重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BP:150/80mmHg,消瘦;端坐位;面色萎黄;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P2=A2,腹平坦,无压痛及反跳痛,脊柱呈生理弯曲,活动正常,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
化验及特殊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64×109/l,红细胞:2.3×1012/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377×109/l,尿常规:蛋白质:3+,尿沉渣:红细胞:1130.5,肾功能:肌酐:848umol/L,尿素氮:24.4mmol/l,入院时胸部CT(图1):1.肺水肿,双肺感染并双侧胸腔积液。
2.心脏增大,心包增厚。
入院15天后复查肺部CT(图2):1.双肺感染,2.双肺弥漫性肺出血改变?图(1)图(2)诊疗经过及病情分析该患者病史特点:1)老年女性,68岁,2)面黄、乏力1月。
一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个案

一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合并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护理个案案例介绍:基本资料:沙翠芬,女,52岁,患者长期服用抗心衰药物.四年前患者停用药物后出现上眼睑水肿,后出现心悸,伴夜间睡眠不能平卧,无伴咳嗽,咳痰.于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2年前患者再次出现心悸,气促症状,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胃纳差,于当地医院就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予抗心衰治疗.后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后好转.住院期间查cr上升931.Oμmo1∕1,BUN 上升42.2mmo1∕1.现继续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发病来患者精神胃纳差,尿量少,大便正常,体重明显变化,皮肤痒,贫血,总蛋白低。
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合不全(重度)三尖瓣闭合不全(重度)心功能IV级护理评估及问题:通过查看病史,检验报告及体检评估患者,有以下护理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贫血,透析有关2.体液过多与肾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3.活动无耐力与心排出量下降有关4.有感染的危险与病人机体免疫力下降,留置双腔管有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搔痒有关6.潜在并发症:出血,心衰与使用肝素有关护理目标:病人营养状况改善,病人水肿减轻,病人活动耐力增加,病人无发生感染,病人皮肤完整,病人无出血及心衰。
护理诊断、措施及结果问题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下降,贫血,透析有关措施:①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根据病人的饮食爱好,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②鼓励病人优质适量蛋白饮食(如:鸡蛋,肉类,牛奶等)并增加碳水化合物及含钙,铁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限制高钾,高磷食物的摄入。
③定期监测反映病人营养状况的指标,如血清蛋白,HB等④遵医嘱使用补血药物,如弥可保,利血平,白蛋白等。
结果:病人营养状况改善问题2,体液过多与肾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有关措施:①限制水钠的摄入,予优质适量蛋白饮食。
②透析前后准确称体重,保证脱水量的准确,透析同时严密检测血压变化。
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肾病的病例讨论

脂肪酶LIPA 190U/L。
病程(12.14)
今日患者较烦躁,考虑尿毒症脑病不能排除,但患者拒绝检查、
药物治疗及透析. 16:20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大动脉搏动不可触 及,无自主呼吸,心音不可闻,立即予以胸外按压,心电监护示 无自主呼吸及心律,血压测不出,予以心三联、呼二联静推,并 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及升压药,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予以气管插 管,球囊辅助通气,并再次予以心三联、呼二联静推,患者仍无 自主呼吸及心律,瞳孔散大,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患者家属表示 放弃抢救,17:00宣布临床死亡。
病史简介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近期降压方 案为:“左旋氨氯地平2.5毫克 bid;贝那普利10毫克 qd;厄贝沙坦 0.15克 每日1次”,血压未正规监测。 个人史:吸烟40年。一天两包 家族史:家族无类似疾病。 过敏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初步诊断:1.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 高血压肾病、肾性贫血 2.高血压病 3.心功能不全II-III
治疗方案
11.30-12.14 盐酸哌唑嗪片 1MG Q8h po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 1片 Q8h po 给予行HD治疗(11.28、11.30、 12.03 12.05)
治疗方案及病程3
病程(12.06-12.10)
继续磺苄西林抗感染治疗,并控制 血压、纠正贫血、改善肾脏血供、 维持机体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处 理,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咳 嗽咳痰、心慌胸闷好转。血压: 178/80mmHg 12.08 血常规:RBC 2.80*10~12/L↓,HGB 78.0g/L↓, WBC 5.99*10~9/L,NEU% 73.4% 肾功能:CREA540umol/L↑,BUN 21.77mmol/L↑。 肝功能ALT106IU/L↑AST88IU/L↑。 磁共振水成像诊断意见:1.低位胆道 梗阻。2.双肾萎缩并多发小囊肿。 肝胆B超诊断意见:胆总管上段扩张 治疗方案 硝苯地平片10 MG Q6h po (12.05—12.14)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3.血BuN≥16-23mmol/L,Scr≥442μmol/L;
4.病人出现贫血,血磷水平上升,血钙下降,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等;
1.本表;
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住院病历复印件;
3.内生肌酐清除率、血BuN、Scr等实验室检查报告单复印件。
鉴定委员会专家意见:
专家签名:
年月日
鉴定委员会意见:
年月日
上饶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审核鉴定表
姓名
性别
参保类型
口职工医保口居民医保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所在单位
疾病名称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鉴定标准
1.有慢性肾脏病史或继发性肾脏病及其它基础病史,临床上有代谢酸中毒加重,全身多脏器官功能衰竭(≥2个器官),全身各系统症状突出;
20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
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水、电解质、酸碱代谢紊乱 以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最为常见。
(1) 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衰尿毒症期时人体代谢的酸性产物如磷酸、硫酸等物质因肾的排泄障碍而潴留,可发生“尿毒症性酸中毒”。
轻度慢性酸中毒时,多数患者症状较少,但如动脉血HCO3<15 mmol/L,则可出现明显食欲不振、呕吐、虚弱无力、呼吸深长等。
(2) 水钠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水钠潴留,或低血容量和低钠血症。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钠负荷过多或容量过多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
尿毒症的患者如不适当地限制水分,可导致容量负荷过度,常见不同程度的皮下水肿(眼睑、双下肢)或/和体腔积液(胸腔、腹腔),此时易出现血压升高、左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胸闷、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夜间不能平卧)和脑水肿。
另一方面,当患者尿量不少,而又过度限制水分,或并发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又容易导致脱水。
临床上以容量负荷过多较为常见,因此尿毒症的病人在平时应注意适当控制水的摄入(除饮水外还包括汤、稀饭、水果等含水多的食物),诊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补液,以防发生心衰肺水肿。
(3) 钾代谢紊乱:当GFR降至20-25ml/min或更低时,肾脏排钾能力逐渐下降,此时易于出现高钾血症;尤其当钾摄入过多、酸中毒、感染、创伤、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发生时,更易出现高钾血症。
严重高钾血症(血清钾>6.5mmol/L)有一定危险,需及时治疗抢救(见高钾血症的处理)。
有时由于钾摄入不足、胃肠道丢失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等因素,也可出现低钾血症。
临床较多见的是高钾血症,因此尿毒症患者应严格限制含钾高的食物的摄入,并应定期复查血钾。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126例临床分析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 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P值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不同病因及年龄分布情况
病因1
慢性肾小球肾炎,年龄分布情况:18-25 岁,发病例数:5例;26-35岁,发病例 数:10例;36-45岁,发病例数:15例 ;46-55岁,发病例数:20例;56-65岁 ,发病例数:15例;>65岁,发病例数 :5例。
最为常见,约占40%-50%,与免疫机制 有关,多数为IgA肾病、膜性肾病等。
其他原因
如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病等较少见。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球硬化,约1/3患 者有高血压,与肾功能衰竭密切相关。
高血脂
高血脂可导致肾动脉硬化,加重肾功能损 害。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 之一,约占20%-30%。
药物治疗可以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辅助 治疗手段,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治 疗方法之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后。
对于部分患者,肾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需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费用和供体 匹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
THANKS
酸碱平衡紊乱、降低血压、抑制免疫等。
03
肾脏移植
对于部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肾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临床治疗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由 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病程长且病情复杂,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 量至关重要。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
方法:给予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激素和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患者双下肢水肿好转,无发热,周身散在的皮疹明显减退,无红肿,水泡和血泡消失,皮肤瘙痒好转,关节无肿痛,食欲有所增加,无乏力。
血常规正常,血肌酐维持在500~800uml/l之间,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结论:慢性肾衰竭合并变应性血管炎,血液透析,联机血液透析滤过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短,疗效佳。
标签: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变应性血管炎;联机血液透析滤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经多次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正常的10%,血肌酐达到707umol/l以上,并有高钾,高磷,低钙,甲状旁腺素升高,贫血,双肾彩超示:双肾缩小,符合第6版《内科学》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诊断标准。
在我科行血液透析治疗1年半,透析比较充分,达到干体重。
2015年1月份患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好转,一周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的,对称分布皮疹,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丘疹、紫癜、瘀斑等。
瘀斑都是高起而可以触及的,无出血现象,有水疱和血疱,伴小腿下部水肿,皮疹以小腿和足背身体下垂部位最多,瘙痒,伴有不规则发热、关节痛、关节肿胀、乏力,食欲明显减退。
建议到我院皮肤科诊治,考虑为“神经性皮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后建议去长春医大一院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85%,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85g/L,血肌酐高达1725uml/l,尿素氮35.0mmol/l,血沉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心电图检查T波均低平。
下肢皮肤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上部以小血管为中心的节段性分布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小血管内皮肿胀、血管闭塞、血管壁纤维蛋白渗出、变性及坏死,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伴有核碎裂。
病理诊断“变应性血管炎”,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最后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血瘀型),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和家属拒绝,又回到我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合并变应性血管炎1例。
方法:给予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激素和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患者双下肢水肿好转,无发热,周身散在的皮疹明显减退,无红肿,水泡和血泡消失,皮肤瘙痒好转,关节无肿痛,食欲有所增加,无乏力。
血常规正常,血肌酐维持在500~800uml/l之间,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结论:慢性肾衰竭合并变应性血管炎,血液透析,联机血液透析滤过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短,疗效佳。
标签: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变应性血管炎;联机血液透析滤过;中西医结合治疗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8岁,经多次检查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至正常的10%,血肌酐达到707umol/l以上,并有高钾,高磷,低钙,甲状旁腺素升高,贫血,双肾彩超示:双肾缩小,符合第6版《内科学》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诊断标准。
在我科行血液透析治疗1年半,透析比较充分,达到干体重。
2015年1月份患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好转,一周后出现双下肢散在的,对称分布皮疹,皮疹呈多形性,有斑丘疹、丘疹、紫癜、瘀斑等。
瘀斑都是高起而可以触及的,无出血现象,有水疱和血疱,伴小腿下部水肿,皮疹以小腿和足背身体下垂部位最多,瘙痒,伴有不规则发热、关节痛、关节肿胀、乏力,食欲明显减退。
建议到我院皮肤科诊治,考虑为“神经性皮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后建议去长春医大一院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85%,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85g/L,血肌酐高达1725uml/l,尿素氮35.0mmol/l,血沉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心电图检查T波均低平。
下肢皮肤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上部以小血管为中心的节段性分布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小血管内皮肿胀、血管闭塞、血管壁纤维蛋白渗出、变性及坏死,红细胞外溢,血管壁及周围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伴有核碎裂。
病理诊断“变应性血管炎”,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最后诊断为变应性血管炎(血瘀型),建议住院治疗,患者和家属拒绝,又回到我科。
2 方法
“尿毒症”给予规律血液透析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每两周一次治疗,纠正贫血,补充蛋白等,治疗变应性血管炎,给予0.9%生理盐水150ml,头孢哌酮钠2.0g,每日2次静脉滴注一周,血常规白细胞达到正常,停止此药。
泼尼松每天每公斤体重1mg,口服2个月后逐渐减量,配合免疫抑制剂环孢素0.25mg,1次/日口服的治疗,经过以上治疗一周,病情略有好转,但是不是十分明显,之后配合中医治疗,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给予桃红四物汤,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8g、桃仁9g、红花6g,每日两次,口服1个月,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皮疹有所减轻,为了更好地治疗,继续巩固以上治疗一个月。
3 结果
治疗2个月,患者双下肢水肿好转,无发热,周身散在的皮疹明显减退,无红肿,水疱和血疱消失,皮肤瘙痒好转,关节无肿痛,食欲有所增加,无乏力。
血常规正常,血肌酐维持在500~800uml/l之间,心电图无明显改变。
4 讨论
慢性肾衰竭时机体内毒素在体内堆积导致PBMC(外周血单核细胞)激活,肾脏清除细胞因子能力下降,使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升高,CRF患者血清IL-6(白介素6)含量明显升高,考虑与肾脏固有细胞如系膜细胞等在炎症等因素刺激下IL-6受体表达增加,使其效应增加,增高的IL-6具有增强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免疫炎症反应产生的免疫复合物直接使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同时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产生C3a,C5a等可吸引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蛋白溶解酶,活性氧,导致肾组织损害。
血液透析技术于1960年开始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尿毒症患者。
但是早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仅对小分子物质如尿素氮、血清肌酐等具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对于分子量较大的分子其清除效果差,导致接受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β2微球蛋白沉积于软组织中,类似β2微球蛋白这样的大分子物质体内含量较高,为了更好地清除这些大分子物质,人们逐渐发明了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方式[3]。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其原理是模拟正常人肾小球的滤过过程,以对流的方式滤过清除血液中的水分及代谢废物,它是一种比常规透析治疗更接近正常肾小球滤过生理的肾脏替代疗法[1-2]。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吸取了血液透析对小分子物质的高扩散性清除和血液滤过对中、大分子物质的高对流性清除的优点,形成了一个能同时大量清除大、中、小分子尿毒症毒素的治疗方法[4]。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是目前被公认的最佳肾脏替代疗法技术之一。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患者,在血清检验中,血清肌酐、尿素氮、血磷、β2微球蛋白水平较透析前均明显降低,而且降低水平明显高于常规透析治疗的患者。
治疗后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肌酐、尿素氮、血磷、β2微球蛋白水平较前明显降低,具有更高的临床有效性,可有效地延缓患者肾衰竭的加重。
变应性血管炎是一种有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属Ⅲ型变态反应,尚无A V诊断的金标准,较为广泛的标准是ACR及1994年教堂山共识会议(CHCC)的标准。
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沉积于血管壁,通过补体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血小板的凝集等机制破坏血管。
Michel等报道的变应性血管炎22%有肾功能不全,24%有心脏病症状,以上两种疾病通过给予西医抗炎,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再加上中医辨证为血瘀型,给予桃红四物汤治疗。
桃红四物汤为调经要方之一,是《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也称加味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
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
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
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
综上所述,慢性肾衰竭合并变应性血管炎时,治疗上首先保证毒素清除彻底,再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见效快,治疗效果佳,能缩短治疗的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并能延长患者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朱宏,祁真,陈继红,等.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12,27(20):1765-1767.
[2]张凌,王昕,马艳荣,等.应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的
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7):40-41.
[3]马继,李秀贞,冯琦,等.联机在线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DF)临床疗效的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8):171.
[4]尤燕舞,林栩,杨发奋,等.联机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TGF-β1、CRP的影响[J].右江医学,2011,39(6):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