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8年级语文上)-word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25张PPT)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25张PPT)
任务三:分析关键语句,鉴赏作者语言运用之妙
1.“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两处“伟大的神力”指代对象以及感情色彩不同。 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第二处指没有文化的阿长竟然帮“我”买来朝思暮想的《山海经》,而这是“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伟大的神力”虽带夸张,却是作者以孩童口吻发出的最热烈、最真诚的赞美。
初读感知
绘制情感变化曲线图
详略安排作用分析 文章的详略是根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密切的,是次要内容,要略写。我们首先判断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然后弄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确定文章的中心,最后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 答题技巧:本文详写了………内容,略写了……内容,这样写有利于突出……中心。 例:本文围绕阿长详写了她为“我”买《山海经》的事,略写了她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等事情,突出了阿长毫不计较“我”对她的各种不屑和无礼,真心实意关心爱护“我”的中心。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里“已经说过”很明显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再如“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现在”也鲜明地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这里就是“童年的我”的角度来叙述。 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站在写作时成人的立场,一个是站在童年的感受立场。
任务二:通过语句的表层含义,深入揣摩作者的叙述视角和深层情感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佩服
①(~段): 写“我”实不大
她。
②(~段): “我”一时对她发生空前的敬意。
阿长与《山海经》� 二(~段) ③(~段): “我”对她的敬意减淡至消失,
直到她为“我”买来
山海经 时, “我”
对她又发生新的敬意。
三(~段): “我”对长妈妈的

深切怀念
我”对长妈妈思想感情的变化
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不大佩服(3)
不耐烦(6)
空前敬意(13)
敬意淡薄、消失(18)
新的敬意(26)
手法:先抑后扬
使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使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整体把握课文,填写以下内容。《高分突破》P45
课前自学
一(~段): 介绍长妈妈的身份。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
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
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
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
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
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
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
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
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
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
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课文朗读MP3免费下载课件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6课第6课一、基础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掳()惶急()震悚()疮疤()()))()惧惮()咒骂()粗拙()孤shuāngjié()问pī雳渴mù()2、词语解释惶急:渴慕:震悚:絮说:诘问:惧惮:3、本文选自散文集是回忆性散文,原名,作者鲁迅,原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4、填空,理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展的线索。

→→敬意逐渐淡薄直至完全消失→5、刻画人物形象,常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

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她生得黄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3)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二、文段阅读——中考连接(A)⑴玩的时候倒是没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

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对她说了。

⑶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⑷“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回来了!”⑸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⑹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名校课堂》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名校课堂》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8年级
习题PPT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六单元 美丽的自然
电子导学案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导学案课件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写作 多角度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一单元 和平的期盼 第二单元 大爱的温馨 第三单元 凝固的艺术 第四单元 科技的奇观 第五单元 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美丽的自然
期中测试
期末测试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8年级
习题PPT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一单元 和平的期盼 第二单元 大爱的温馨 第三单元 凝固的艺术 第四单元 科技的奇观 第五单元 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美丽的自然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导学案 8年级
习题PPT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五单元 文化的魅力
电子导学案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写作 学会说点儿道理
导学案课件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写作 学会说点儿道理
习题PPT
导学案
教学资源包
第二单元 大爱的温馨
6 阿长与《山海经》 7 背影 8* 台阶 9 老王 10* 信客 写作小专题 叙事要详略得当 综合性学习 小专题 让世界充满爱 单元测试(二)
返回 主页
Word版习题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3. 感受长妈妈的人格美,培养善良、宽厚、热情、 乐于助人的品质。(重点)
作者名片
作者介绍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 风》《且介亭杂文》等。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
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 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
“现在已经忘却了”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 的角度,表达了愧疚之情。
“至今想起来”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 度来叙述的。
“到现在还在眼前”表明作者是站在“成年的我” 的角度,饱含着感激之情。
10 阿长与《山海经》
鲁 迅 故 居
人物介绍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阿长
•阿长(?—1899),后来鲁迅称她为长 妈妈,浙江绍兴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 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 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 ‘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 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 “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 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故。”
课文解读 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 些事情?重点写的是 什么?
课文精讲
本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用﹏画出来。 说说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想想作
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梳理结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 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 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 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 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个人, 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作者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刻画了长 妈妈的形象,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归纳, 用60字以内的一句话,提炼出长妈妈的人 物形象。
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 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 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 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 美德的人。

散文集时,正处于流离逐放之中,心绪

颇为芜杂,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 说过“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

来”,这篇《阿长与〈山海经〉》何曾

不是在童年的回忆中,寻出一点闲静,
用长妈妈般的“母爱”来抚慰受伤的心
灵,汲取向前的力量?“仁厚黑暗的地
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
是对保姆长妈妈发自肺腑的祝福,也是 返回
三味书屋》也出自这本集子。( 对

(2)文中的“我”表示的是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并非真的是指少年鲁迅。( 错

(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和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
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对

(4)从题目〈阿长与山海经》可知,课文详写的是
阿长买《山海经》送“我”这一件事,其余的都是
化 文集的“小引”说“这十篇就是
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阿长与
〈 山 海 经 〉》 中 的 “ 阿 长 ” 即 是
作者记忆中活生生的普通妇女形
象,虽然她多事唠叨、麻烦多礼,
甚或有些迷信,但她仁慈而又纯
朴真率,是一个富有“人气”的
人,一个可信可敬的普通人。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整体感知
➢第19段花大量笔墨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是否离题? ➢解析:不离题。因为“我”对绘图的《山海经》的渴慕正是因远
房叔祖而起的,详写“我”与远房叔祖的交往,也就交代了“我” 对绘图的《山海经》产生兴趣的原因,为后文写“我”渴慕绘图 的《山海经》以及阿长为“我”买绘图的《山海经》做了铺垫。
④我那时似乎倒并不怕,因为我觉得这些事和我毫不相干的, 我不是一个门房。但她大概也即觉到了,说道:“像你似的小 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 掳。”“那么,你是不要紧的。”我以为她一定最安全了,既 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 多灸疮疤。(这些描写非常符合小孩子的认知特点,即思维简 单、推理直接,写出了幼年的“我”在认识到自己是安全的之 后的轻松,对阿长人身安全的放心,体现出幼年的“我”的天 真可爱,读来令人莞尔)
合作探究
➢3、课文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 ➢解析:课文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如写
阿长睡相不好,在床中间“摆成”“大”字,甚至在“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一针见血地写出她的睡相差;写她“切切察察”的毛病,“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 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生动地写出了长妈妈背后说人长短的样子;写 “元旦”早晨,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 惶急地看着我”,“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这些描写生动地写出了长妈妈渴 望得到祝福的强烈愿望。写她对“我”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 了”,说明阿长的文化程度低,暗示了她买书费尽周折,写出了阿长仁厚慈爱的特点。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写出了《山海经》在“我”心中的地位之高, 不仅仅因为这是渴慕已久的书,更因为这是阿长 给“我”的书,它凝聚着阿长对“我”无声的爱, 更因为这书体现了阿长对“我”精神需求的关注, 还因为这本书对“我”今后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 大的影响)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9 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 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 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 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 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 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 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疏》……《花镜》……他说 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 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 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五、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刻画 出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农村劳动妇女---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 缛节,但为人诚恳热情、 乐于助人,有着纯朴善良、 仁厚慈爱的美德,本文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 感激和思念之情。
六、拓展延伸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是不是也碰到这样一位长 者,她(他)可能絮絮叨叨,有一些你看不惯的 地方,但她(他)却一直全心全意的爱着你。你 能从生活中举出一个例子,并谈谈你的感受吗?
一、回顾上文,理解人物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了解到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她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细品描写,理解阿长
1.请同学们细读19--29段,概括买《山海经》的情节。 人物+事件
起因:叔祖说他有一本绘图《山海经》,我很渴慕。 经过:我给没我有。办法得到 《山海经》很是苦恼,阿长买来
结果:我对阿长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叔祖:…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 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海经》(8年级语文上)
6 阿长与《山海经》(8年级语文上)
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要点:
一、本单元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二、本单元教学,要感受课文中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学习本单元,要揣摩记叙文的特点,感受语言风格。

教学时间:22课时
6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2.了解课文的记叙线索。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卜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纳举目张。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检查预习。

三、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

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

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
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

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

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二、学习新课。

(-)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
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明确: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

摇着我的肩”。

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

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
呢?
(二)齐读第18----28自然段。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指名学生复述买书的起因。

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

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

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之情。

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请你说说: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小结
1.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

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

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

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

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三、作业
板书设计:
阿长的由来地位低下
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大”字睡相不拘小节
过年吃橘淳朴善良
长毛故事无知愚昧
抒发对阿长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一、理清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

教学后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较前浓厚了许多。

但对待写平凡人的品格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