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设备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一、目的:确定、提供并维护为达到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为确定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所需的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与公用设施);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支持性服务(包括运输设施、信息系统)的管理。
本程序不适用于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管理,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管理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三、职责3.1后勤设备中心3.1.1负责厂房与公用设施的维护管理。
3.1.2负责建立设备台帐并监督管理。
3.1.3负责生产设备的购置、验收、报废、维护、调拨、搬迁、借用、更新及闲置设备处理的归口管理;3.1.4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装置的购置、制作、验收、报废、维护的归口管理;3.1.5负责自制设备的制造并组织验收、移交;3.1.6组织编制生产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指导。
3.1.7负责设备及备件(含易损件)的购置;3.1.8负责组织对故障设备的抢修工作;3.1.9负责设备事故分析,督促车间/部门采取预防措施,检查各车间的设备完好状况。
3.2 总裁办负责公司信息系统(计算机及网络)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3.3 模具科3.3.1负责自制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维修管理工作。
3.4生产中心3.4.1参与购置/自制设备、工装模具的验收、移交工作;3.4.2负责本部门各类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工装模具、运输工具、信息设备)的安全使用和日常维护管理;3.4.3负责建立本部门基础设施台帐;3.4.4配合完成各类基础设施的各项检修、维护工作。
3.5 各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使用的相关设备的日常管理及验收工作。
四、依据:GB/T 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 第6.3条五、名词定义:无六、流程图:无七、作业说明:7.1建筑物、公用设施与工作场所的管理7.1.1厂房与公用设施管理A、后勤设备中心负责建立并维护厂房与公用设施管理台帐。
B、后勤设备中心根据厂房与公用设施实际状况,制定厂房与公用设施年度维护和保养计划,提出厂房与水、电等公用设施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如雨淋、消防,报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5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1.目的确定并提供为实现服务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保证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设施,如工作场所、工具、设备设施、支持性服务如通讯等的控制。
3.职责3.1工程部是基础设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
3.2保安部负责对消防设备设施和监控系统进行正确使用。
4.程序4.1基础设施控制流程图a) 基础设施控制流程图设施验收设施提供设施管理设施确定设施的报废设施的使用、保养和维修4.2基础设施的确定公司为实现服务符合性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暖、制冷、电梯、消防、监控系统等服务设备设施、办公场所、支持性设备和工具(如维修用的设备和工具等)。
4.3对于各种服务设备设施的管理应做到:a) 各种设施图纸、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良好;b) 设施运行正常,有正常的保养、检修制度;c) 运行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d) 消防系统设备完好,可随时启用;e) 监控系统设备完好,可随时启用;f) 中央空调设备完好,冬季居室温度不低于16度。
4.4设施的提供4.4.1设施的接管、验收:在接管设施时要按设施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对接管的设施进行验收。
达不到要求者,应通知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设施接管的相关资料由工程部复核存档。
4.4.2设施的采购: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如需配置新的设备设施时工程部或保安部要填写《设备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备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等,报经理批准后,依据《采购控制程序》具体实施采购。
4.4.3采购设施的验收1) 采购的实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工程部或保安部在《设备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
2) 验收不合格的设备设施,由采购部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记录处理结果。
4.4.4设施的登记建帐验收合格的设施由工程部进行统一编号,并填写《设备设施台账》。
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基础设施、设备运行管理控制程序文件一、目的为了确保公司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能够正常、安全、高效地运行,满足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求,特制定本控制程序文件。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公司所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物、工作场所、生产设备、办公设备、运输设备等。
三、职责分工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制度和流程。
组织开展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
建立设备档案,对设备的技术资料、运行记录等进行归档管理。
制定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使用部门负责正确使用和操作设备,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
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保养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工作。
3、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设备的安全运行,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
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前期管理1、规划和选型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需求,制定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规划。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备的选型工作,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
2、采购和安装按照公司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
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检查设备的外观、数量、技术资料等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安装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3、调试和验收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工作,检查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调试合格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填写验收报告,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五、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运行管理1、操作规程的制定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制定设备的操作规程,明确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操作规程应张贴在设备的显著位置,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对产品实现过程所需基础设施管理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产品实现过程所需基础设施的管理。
2.目的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控制与管理,确保为顾客提供无污染、符合食品安全、质量要求和环境要求的合格产品。
3.术语和定义无4.职责4.1设备部负责对房屋建筑及路面等进行维护,负责内部、电力供应、供电设备、压缩空气管道、照明设施、供水设施等进行管理工作。
4.2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对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行保持。
5.基础设施的管理5.1基础设施内容本公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工作场所(厂区、车间、办公室等)、路面、生产设备、监视和测量装置、计算机软件、通讯设施、运输车辆以及支持性服务(水、电、汽供应)等。
5.2基础设施的确定5.2.1厂房要求5.2.1.1厂区选择:本厂建在地势较高、交通方便、周边无污染的地区。
5.2.1.2厂区清洁、平整、无积水、厂区道路用水泥、或砖石等硬质材料铺成。
5.2.1.3厂区内垃圾远离生产区、排水为密闭式、厂区内无异味、杂物堆放在指定区域。
5.2.2厂房,办公区、设施等的设计和布局本公司厂房、办公区、设施、生产工艺布局合理,各工序减少迂回往返,节约人工成本。
新建的车间考虑了生产工艺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考虑了由中央空调控制温度的要求。
5.2.3车间要求5.2.3.1车间保持清洁卫生,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和洗手更衣等设施,5.2.3.2车间顶棚和墙壁使用高装板进行装修以保证光滑平整。
5.2.3.3车间、办公室、库房等地面使用水磨石或混泥土铺砌,地面平整、车间地面高于室外道路路面30CM并保留一定的坡度。
5.2.3.4车间、办公室、库房等门窗严密、不变形,有防苍蝇、飞鸟、昆虫等侵入的措施。
5.2.3.5车间通道宽敞,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措施的设置。
5.2.3.6车间具有足够加好防护灯罩的日光灯来保证工作和对产品的防护。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设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如电力、水务、道路等等。
这些设备的运行与管理离不开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什么是基础设施控制程序基础设施控制程序是一种针对基础设施设备进行运行、管理和监控的程序。
其功能涵盖了设备控制、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调度与报警等一系列环节。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工作原理分为三个步骤:1.硬件采集硬件采集是指通过传感器、开关等装置实现对基础设施设备的控制和信息采集功能。
比如,使用温度传感器来监测某个区域的温度,使用压力传感器来监测水厂的水压等。
2.数据处理与分析基础设施控制程序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得基础设施设备的状态信息。
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需要使用各种算法和模型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分析结果,从而实现对基础设施设备的科学管理。
3.系统调度与报警基础设施控制程序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的调度和报警。
在调度过程中,系统可以管理基础设施设备的开关、自动化控制等功能;在报警过程中,系统可以实现对异常情况的及时提示,以避免出现严重的事故。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应用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基础设施设备,如下:1.电力设备管理(例如发电机、变电站、输变电设备等)2.水务设备管理(例如水库、泵站、给水设备等)3.道路设施管理(例如交通灯、路灯、车检器等)4.空调系统控制(例如使用温度传感器来监测空调室内温度)5.楼宇控制系统(例如使用人体传感器来监测人员进出、健康状态、温湿度等)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也可以提高人民生活的便利程度。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控制程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基础设施控制程序有以下几个趋势:1.可视化:基础设施控制程序的监控界面将不断优化,更加符合人机交互原则,使管理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轻松地监测和管理设备。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管理控制程序1.目的为满足本公司的生产和服务的要求,对所需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理。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基础设施、设备,生产、检验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的配置、使用、维护、维修管理。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提出基础设施、设备,生产、检验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清单及要求;负责新设备的验收工作,以及设备的档案管理;负责设备维护、维修管理,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3.2.使用部门:负责新设备的采购申请,配合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施工,配合设备的验收;负责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负责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
3.3.供应链负责采购,配合设备的验收。
3.4.总经理负责采购的批准。
4.工作程序4.1.基础设施的确定基础设施包括:洁净车间及空调系统;工艺用水系统、工艺用气系统、生产,检验设备及辅助设备。
4.2.设备采购申请: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提出采购申请并填写《采购申请单》;客户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求,自行采购仪器设备;生产部负责对客户购买的设备或者提供的设备进行验收。
4.3.设备采购4.3.1.设备应满足以下条件:生产需要,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便于清洁、维护、保养和维修;设备工艺参数可见可调;4.3.2.将《采购申请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供应链完成采购工作。
4.4.设备的安装与验收4.4.1.供应链及使用部门负责协调设备厂商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4.4.2.新的基础设施安装完毕后,生产部组织验收工作,必要时,同其它相关部门一同验收,并填写《设备验收记录》。
4.4.3.生产部负责对新添置基础设施的档案的建立,基础设施档案应包括:采购申请单;采购记录;设备验收记录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供应商提供的其他文档。
4.4.4.相关部门负责存档并填写《设备台账》。
4.5.设备的维护与保养4.5.1.使用部门负责编制相应设备的操作规程;4.5.2.客户提供的设备,由使用部结合客户的设备要求编制设备的操作规程。
【作业程序】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基础设施控制程序1范围本程序文件规定了基础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维修,以保证基础设施的整个寿命周期在受控状态下。
本程序文件适用于MT基础设施的使用、维护保养和维修领域。
2引用文件Q/MT00S70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Q/MT35E520《基础设施管理程序》Q/MT35E524《基础设施维护保养通用标准》Q/MT35E525《基础设施维修保养分类的一般规定》Q/MT35E526《设备的ABC分类程序》Q/MT00P730《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程序》Q/MT00S604《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3术语基础设施---包括设备、房屋建筑及附属设施等。
公共设施---公共使用或有二个部门以上(包括二个部门)共同使用的房屋建筑和附属设施,它们包括:动力线路、空调、新风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供气系统、各种报警及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应急照明、电梯、公共部位的照明、通讯网络、各建筑物的房顶、外墙和基础、楼道、洗手/卫生间、道路、围墙、绿化、门卫室、停车场、自行车棚、食堂、闲置区域等(虽是二个或二个以上部门共同使用的房屋、附属设施,但共同使用的部门均为制造部门,则这些房屋室内部分、附属设施不属于公共设施)。
4职责4.1人事行政部负责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内容包括:a)负责TM基础设施的维修管理;b)负责公共设施的使用、维护与维修管理。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基础设施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和日常维修工作。
4.3空调、新风系统、照明、应急照明等附属设施以及房屋建筑的控制:使用部门负责日常使用管理,维护/维修工作归口人事行政部统一进行。
4.4设备的委外维修由供应链负责联系供应商进行,使用部门负责维修验收确认。
4.4本程序不适用计算机类、网络设备、软件和计算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等)的管理(该类设备的控制管理由管理信息部另行规定)。
5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5.1设备的使用规定5.1.1设备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后方可上岗。
06,基础设施控制程序

1.目的: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及食品安全所需要的设施。
保证本厂的生产设备、加工设备和工器具的卫生条件符合食品生产的要求.2.适用范围: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迅、运输设施等的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施进行控制。
3.2储运部协助生产部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4.程序4.1生产设施的识别、提供和维护4.1.1设施的识别组织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施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 、软件(计算机网络) 、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 、通讯设施、运输设施等。
4.1.2设施的提供:生产部根据使用部门的要求及组织发展的需要,填写《生产设施配置申请单》,注明设施名称、用途、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卫生要求等,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采购部具体实施采购;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总经理批准后,由相关人员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施的验收: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施,生产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产部和使用部门在《设施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施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及是否有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等内容。
《设施验收单》由生产部保管。
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b)验收不合格设施,生产部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并在《设施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c)生产部对验收合格的生产设备进行编号,以《设施管理卡》建立档案,并在《生产设施一览表》上登记;d)生产部根据合格的设施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施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4.1.4设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为有效提升组织生产、服务之能力,对设施之安置规划及维护应予以规范,以期达到最佳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通过对公司设施设备、仪器的控制,以保证公司开展质量活动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仪器的状态符合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仪器、公共设备、辅助设备等。
3、职责
3.1部门经理和生产部负责确定所配置设备、仪器的充分性、必要性;
3.2生产部和使用部门负责对设备及仪器进行验收、编号、转移、报废等。
3.3生产部负责《设施检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协助使用部门编写相关作业指导书;
3.4使用部门负责按相关工序作业指导书和相关的设备、仪器操作规程对设备、仪器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使用管理;
3.5生产部负责设备、仪器的申购及报废,设备、仪器上零配件的管理;
3.6各部门配合生产部共同完成全公司设备、仪器的维修;
3.7生产部负责对公司设施设备及仪器使用、维护及相关资料的管理。
4、工作程序
4.1设备、仪器申购
4.1.1使用部门经理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提出购买设备、仪器的申请方案或申购单,经企业负责人(或授权人)审批后交采购,采购按要求进行购买。
4.2设备及仪器的验收、建卡、领用、转移
4.2.1 所采购设备、仪器到公司后,由生产部通知使用部门对设备、仪器进行实物确认,清点设备、仪器随附资料和配件。
4.2.2由生产部进行安装调试(必要时,须与设备、仪器供应商共同完成),对设备及仪器的性能、功能进行测试,确保使用该设备、仪器后被加工产品的结果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当确认满足要求后,应将安装调试情况记录在《设备验收单》,并由生产部、使用部门、供应商(必要时)共同确认。
4.2.3 设备、仪器验收中产生不符合时,采购部负责退换货。
4.2.4《设备验收单》及设备、仪器有关技术资料(原件)等由生产部收集,交质量部保管。
4.2.5使用部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及仪器进行编号,办理相关手续后领用:
a、生产设备、仪器: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设备、仪器。
编码方式如下: 000~999
b、辅助设备、仪器:不直接参与产品的生产,而是保障产品质量的一系列辅助性的设备、仪器,编码方式如下:
FZ — 000~999
顺序号
辅助设备、仪器代码
4.2.6设备、仪器机身应有统一编号的标识,新购设备、仪器铭牌应完好。
4.2.7设备、仪器标识采用设备、仪器标识卡的形式,其内容包括:设备、仪器名称,设备、仪器编号,并有相关《仪器设备清单》。
4.3设备及仪器的使用、保养和维修
4.3.1设备、仪器的使用和保养
4.3.1.1生产部负责协助使用部门编写设备、仪器使用与维护的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规定保养项目、内容及频次等。
对于大型、精密设备、仪器及特殊、关键工序的设备、仪器,应明确该类设备、仪器的操作人员,且需经其管理部门系统培训后,持证上岗,并作好设备、仪器的运行记录。
对于简单易用且原设备、仪器厂没有作出保养规定的设备、仪器,无需填写记录。
4.3.1.2使用部门在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后及时填写保养记录;使用部门的保养记录由各部门保存。
4.3.2设备、仪器年度保养
4.3.2.1由生产部根据厂家提供的设备、仪器维护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每年年初制定《设施检修计划》,经部门经理审批后实施。
4.3.2.2生产部将设备、仪器检修情况录入《设施检修单》中。
保养后的设备、仪器使用前,需要有使用部门经理的审核确认。
4.3.2.3在日常保养或操作设备、仪器过程中不论出现任何故障,均需通知使用部门相关的保养人员进行简单维修,并录入《设施检修单》。
4.3.3设备、仪器维修
4.3.3.1设备、仪器维修分为:设备、仪器小修,设备、仪器中修,设备、仪器大修。
a、设备、仪器小修:针对维护保养中发现的问题,拆卸有关零部件,进行检查、调整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以恢复设备、仪器的正常功能。
b、设备、仪器中修:针对故障较多、复杂,且具有一定维修难度的设备、仪器所进行维修。
c、设备、仪器大修:是对设备、仪器进行全面修理或整机拆卸,根据设备、仪器技术要求更换或修复所有磨损件,校正和调整整台设备、仪器等,以恢复设备、仪器规定的精度和性能。
4.3.3.2设备、仪器的维修一般由公司生产部负责,特殊情况不能维修时,应请设备、仪器厂商派人或专业人员到公司协助维修。
4.3.4设备、仪器状态
4.3.4.1设备、仪器上应有明显的设备、仪器状态标识。
设备、仪器状态分为使用中、备用、
4.3.4.2当设备、仪器状态发生改变时,使用部门应及时更新设备、仪器标示卡。
4.3.4.3对于报废的设备、仪器由使用部门填写《设施报废单》,经部门经理和总经办批准后报废,报废后有用的零配件由生产部统一保管,生产部注明报废情况,并办理相关手续。
5、相关文件
无
6、质量记录
6.1《设备验收单》
6.2《设施检修计划》
6.3《设施检修单》
6.4《设施报废单》
6.5《仪器设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