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一章 第二节 内能与热量》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

1.2《内能和热量》教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2节《内能和热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热量的概念: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发生变化。

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描述内能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热量的概念,能解释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3.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能分析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4. 让学生掌握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讲解热量的概念,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

讲解内能与热量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时内能的变化。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两种方式的实质。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通过例题加深对内能、热量以及改变内能方式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热量的概念3.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4.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天中温度变化对周围物体内能的影响,例如家中热水壶的温度变化、冰箱内食物的温度变化等。
-提交一份观察报告,描述温度变化对物体内能的具体影响。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与内能和热量相关的主题,如“太阳能的利用与转化”、“家用电器中的能量转化”等,进行深入探究。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内能和热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重点练习内能的计算题,以及热量传递的案例分析题。
-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
c.推荐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5.教学拓展:
a.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热能发电站、研究太阳能利用等,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b.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针对内能和热量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c.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热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杯中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是如何传递的。
2.教学策略:
a.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b.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c.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d.注重知识的应用,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测验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பைடு நூலக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的第二个知识点“内能和热量”。具体内容包括:
5.学生可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内能与热量的科普文章或研究报告。
6.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参与内能与热量相关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法分析内能和热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内能和热量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科学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1.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内能的计算:引导学生利用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计算公式,计算简单物体的内能。
3.热量的传递:介绍热量在物体间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条件。
4.热量公式:讲解热量公式Q=cmΔt,使学生掌握热量计算的方法。
2.讨论法:在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和热量公式的应用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在讲解分子动理论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如分子运动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内能的关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内能和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2内能和热量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物体的内能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出去温度外,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
[讨论交流]南极的冰山有内能吗?
[总结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1.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点: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一.复习 :(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中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三.进行新课
课题
2.内能和热量(3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知道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影响内能多少的因素。
4.了解热量的概念、符号、单位,知道燃料热值的概念和单位,会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word版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word版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 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I)
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 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2节 内能和热量》教案 教科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0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2内能和热量教案新版教科版0
讨论交流:使用燃料
例3
小结:
作业
必作
媒体
运用
摩擦盛有乙醚的铁管的实验
气体压缩做功
电锯锯木头
拖拉机打火、行驶
选作
后记
第2节 内能和热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知道人类改变和利用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热量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暖程度的物理量。表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温度增高是,内能增大。
(3)热量是在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
联系: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内能,传递热量的多少可以量度物体内能转移的多少。物体吸收或防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5.通过实例认识做功过程、热传递过程都是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内能及内能的改变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具有普遍性,提高利用内能服务人类社会的意识。
2.认识使用燃料的价值,知道合理使用不同燃料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认识到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C、物体降温时,其机械能必减少。
D、摩擦生热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
答案:D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实验探究:让笔杆热起来
热传递:内能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直接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内能和热量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能和热量内能》。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改变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单位、内能的改变方式。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玻璃球、铁块。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内能现象,如烧水、做饭等,引导学生关注内能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介绍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讲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3)阐述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物体受热膨胀、物体被压缩等。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内能的改变现象,如热水降温、冰块融化等。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能量。

6. 作业布置:(1)请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

(2)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3)阐述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

4.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能量,机械能是物体外部能量。

七、作业设计:1. 解释内能的概念及其单位。

答案: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是焦耳(J)。

2. 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答案: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例如,物体受热膨胀、物体被压缩等。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能和热量----内能 教学设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能和热量----内能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 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 内能的影响因素有:温度、质量(分子数)、物质状态等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热传递:
①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 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3热传递的本质:内能的转移
2.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②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3做功的本质: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锯条锯木头,锯条发烫;(2)擦划火柴,火柴头着火;(3)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4)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A.(1)(2)B.(2)(3)C.(1)(2)(3)D.(1)(2)(4)
2.两个物体相接触,热量不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传递的原因,是两个物体具有相同的________。
3.关于做功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能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点2
内能
思维
导图
练习
1.温度低于0℃的冰,它的()
A.分子不运动B.内能为零
C.内能在吸收热量后保持不变D.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C.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的光路D.一只玻璃杯落地跌碎
7.冬天,我们盖着棉被,感到被窝里很暖和,而夏天,我们看到卖冰棍的人也用棉被盖着冰棍。那么,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卖冰棍的人不懂物理,其实,这样冰棍更容易熔化B.他这样做是为了给冰棍保温,不让冰棍太冷
C.给冰棍盖棉被是为了阻碍冰棍从外界吸热熔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
10.如图为晶体熔化图象,物体t3时刻的内能_________t2时刻的内能(大于,小于,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一物体,_________越高,内能越大;冰冷的冰块_________内能。(选填“有”或“没有”)
知识点3
改变内能的方式
思维
导图
练习
1.下述各种现象中,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一块海绵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尘土飞扬”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相比于腌肉,在炖肉时盐更容易入味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6.下列现象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快慢与温度有关
《第二节内能与热量》导学案
知识点1
温度与热运动
思维
导图
练习
1.将复写纸夹在两张白纸之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分别取两个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相同铝质易拉罐在纸上,一段时间后,发现纸上留下痕迹的颜色深浅不同,该现象说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C.分子间存在斥力D.分子间有间隙
2.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下列观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的内能比乙大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3.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下列对分析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B.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C.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D.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A.甲杯中水的内能最大B.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
C.丙杯中水的内能最大D.乙、丙杯中水的内能一样大
8.甲、乙两个冰块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0℃.甲冰块位于地面静止,乙冰块停止在10米高处,这两个冰块()
A.机械能一样大B.甲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
9.物体内________分子的___________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因热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____能;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__________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_,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内能可能会不同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6.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极的冰山由于温度较低,不具有内能B.让铅笔变热,只能通过加热的方法来实现
C.铁块熔化成铁水后内能增加D.内能增大一定是由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7.如图,仔细观察甲、乙、丙三杯水,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降低得多
5.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相互接触,热量从甲传递到乙,则下列说法成立的是()
A.甲的比热大,初温低B.甲的比热小,初温高
C.甲乙的比热相同,乙的初温高D.甲乙初温相同,甲的比热大
6.下列实例是可逆过程的是()
A.内能从高温物体自发转移到低温物体B.黄豆种子正常萌发的过程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5.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只要不变,内能就一定不会变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大
A.海绵容易被压缩——分子间有间隔
B.滴在热水中的红墨水比滴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扩散就越快B.扩散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进行
C.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其分子间有较大的引力
4.小雨同学夏初在公园看到粉红色的樱花,到中午时感觉到闻到的花香比早晨浓烈,她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B.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决定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
C.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D.气体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5.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8.如图所示是“多功能组合式太阳能房”中的太阳能积热墙。在墙上用胶粘一层黑炉渣在外面安装双层玻璃。黑墙能吸收太阳的辐射热,与玻璃之间形成了空气加热系统,这个系统上下有两个管子与室内相通。
A.做功只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B.热传递过程实际上就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C.做功热传递是没有区别的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而言效果总是不同的
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汽车在冬天时挡风玻璃上会起雾,这是汽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