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

合集下载

节油型整流稳压器制作实例

节油型整流稳压器制作实例

节油型整流稳压器制作实例稳压器, 实例, 整流, 节油, 制作目前车子上用的是普通可控硅削波(斩波)式的整流稳压器这种整流器的工作原理是在低转速时磁电机输出的电压比较低,磁电机的电压经过整流后如果电压低于14.5V就直接输出到蓄电池给蓄电池充电,如果发动机转速较快,磁电机输出电压超过14.5V时内部的可控硅就把磁电机发出的电短路掉,我们一般正常行驶发动机都高于2000转/每分,那此时磁电机发出的电大部分都浪费掉了,也许你会觉得那是超过14.5V才浪费的对你没有什么所谓啊,那你就错了,而且大错特错,因为磁电机的电能是从你的发动机的动力获取的,磁电机短路会加重发动机的负担,高速时有8%的能量被白白短路掉了,但是为了得到需要的转速我们就会加大油门,所以说明白一点就是使我们的油耗加大,为了针对此情况我自己设计了一款整流稳压器,目的使为了省油特点,设计目标:1. 电压低于18V时不工作2. 电压输入范围 20-200V3. 输入电流 最大3A4. 输出电流 2A (因为我的蓄电池是4AH的,充电电流小些以延长电池寿命)5. 输出电压15V有了以上目标后我就开始动手了,下一步就是开始设计电路了,电路形式会有很多种,为了取材方便我决定用PWM反激式开关电源,设计的原理图草图如下:有了原理图下面就开始动手了,我从抽屉里找了一只开关电源,原始参数为 输入100-240V 输出 18V 2.5A的 开关电源,将其拆开对以下部位进行改进:1. 将4个整流二极管原来是1N4007(1000V-1A) 全部换成HER305 (400V-3A),3A的整流管瞬间通过6A是没有问题的. 2.将原来400V-68UF的电解电容拆除,换成200V-330UF的电解电容适应大电流的工作3. 将原来的变压器拆下重新绕制,初级用0.6mm的线绕30匝,反馈级用0.25mm的线8匝,输出级用0.6的线双线并绕10匝.4. 将原来的TL431上的输出电压偏置电阻去掉换成10K和47K的,使输出电压等于15V5.将原来的开关管 IRF7N60(7A-600V) 换成内阻更低的IRF640N (18A-200V).将变压器拆下来拆下将磁性拆开,拆下线圈重新绕,记住绕线的方向哦将变压器绕好后重新装好,这里有一个注意的地方:原来变压器输入的电压比较高100V以上所以初级的电流比较小,现在低压输入时最低只有20V 所以电流会比较大,电流太大磁心就容易磁饱和烧掉功率管,怎么办呢,别急你只需稍稍加大一些变压器的气隙即可,那怎么加,加多大呢?这个没用专用仪器的情况下只能估计了,我撕下1cm×1cm一般的A4纸,把它放到变压器中间磁心,然后装回变压器,用胶带粘好.如下图装好变压器,粘好.并装回电路板上焊接好装好后就开始测试了,带上最大负载(6欧姆50W电阻),然后由低压高压分别测试2小时,没有烧掉,功率管最高温度为75度,根据欧姆定律测算出效率为73-75%,基本符合要求,于是将原来整流器的插头剪下来接上,外面为了放水也为了日后好维护所以缠上透明胶带,这个拿去装车实测.装上去,测了一下电平电压为12.23V 然后打着火出去转了一圈回来,这一圈来回一共4KM,熄火摸了一下功率管散热片不烫手,估计不到60度(隔了透明胶带所以只能预估)再测电瓶电压为12.45V,证明已经冲上电了,一路上都是15-20KM/H的低速在走,所以是可以充电的.途中有个斜坡,由于我车的排量很小,马力是否有提升是感觉的到的.测试结果刚才有空又去转了一圈回来,这次走了5km,行驶速度20-30KM/H,中途电启动点火1次,按喇叭3次,打转弯灯8次,回来熄火后再次测试电压为12.85V,由于本人较少晚上外出所以这个充电速度我认为已经可以了,经常晚上用车或平局每次外出路途小于3km的车,建议可以把输出电流调整到4A左右,经常跑长途或电池容量小的有充电电流有2A就足够了^_^这个设计有个问题,就是在低转下,电容量太小了,滤波效果太差。

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

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

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本文介绍的稳压器造价不高、元器件易购的稳压器,适合无线电爱好者自制。

电路原理:本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它主要由供电、基准电压、电压取样比较等几个单元电路组成。

市电从变压器的1、2头输入,3、4头为自耦调压抽头,5、6头为控制电路的电源及取样抽头。

市电电压正常时,因C点电压始终为3V(即R1降压DW稳压所得),A、B点均大于3V,故A1、A2输出低电平;当市电电压下降时,5、6头的电压也随之下降,A点电压也跟着下降,当A点电压下降到低于3V时,A1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V1饱和导通,继电器K1吸合,将调压器输出调于1、3头;当市电电压继续下降时,同理B点电压低于3V时,(VA<VB),A2输出高电平,使V2饱和导通,K2吸合,将调压器输出调于1、4头,以达到自耦升压之目的。

反之,如果电压升高时,B点电压也随之升高,当B点电压高于3V时,A2输出低电平,V2截止,H2释放,输出端调至1、3头;当市电电压继续升高时,A点电压高于3V,A1输出低电平,V1截止,K1释放,输出端调至1、2头。

A1、A2为运算放大器,在这里作电压比较器用;IC1为三端稳压块,它为运算放大器及继电器提供供电电源;VD5、VD6为保护二极管。

元器件的选择:IC1选用LM78L06。

A1、A2选用LM358。

V1、V2选用9013。

继电器选用4123、电压为6V。

DW选用3V稳压管。

VD1~VD4选用1N4007,VD6选用1N4148。

变压器的铁芯可根据稳压器功率而定,笔者选用的是E型24铁芯,线圈参数为:1~2用?0.22mm漆包线绕1800圈;2~3用?0.27mm漆包线绕400圈;3~4用?0.27mm漆包线绕850圈,5~6用?0.21mm漆包线绕145圈。

其它元件参数按图中所标注选用。

安装与调试:本稳压器应安装在金属机壳内,并具有较好的散热孔,在电路装配完成后将RP1及RP2调至最大阻值,用调压器将输入电压调至180V,然后调RP1将A点电压调整在2.9V,此时A1输出高电平,V1导通,继电器K1吸合,将输出端自动调至1、3头,输出电压为220V左右;然后再调调压器使输入电压为140V (此时输出电压为180V),调整RP2,使B点电压为2.9V,此时A2输出高电平,V2导通,继电器K2吸合,将输出端自动调至1、4头,使输出电压再次升高到220V左右。

全自动交流稳压器电路

全自动交流稳压器电路

全自动交流稳压器电路
 这款全自动交流稳压器电路能大大延长昂贵电器的使用寿命,当输入电压为170V~270V时,稳定输出电压范围为200V~240V,额定功率为
2.5kW(只要对变压器作微小修改,就可以增加或减小额定的功率)。

采用变压器隔离供电和取样,保证调试、维修安全。

该稳压器具有高稳定度基准参考电压源和两级控制电路,整个电路基于单片双运放集成电路,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性能好。

 原理电路如附图所示。

 电源变压器T次级取出两组12V电压,一组经VD1~VD4整流、Cl滤波为双运放LM358和继电器Kl、K2提供12V直流工作电压。

同时经限流电阻R2,由VD6稳定为5.6V,作比较器ICA、ICB的基准参考电压;另一组则经VD5整流、C2、C3消噪滤波作电源误差取样电压,经电位器RP1、RP2调整后作ICA、ICB的比较信号。

电源变压器T的初级兼作调压器,有
A(240V)、B(220V)、C(200V)三个插头供继电器Kl、K2触点选择。

C2为输出电源插座,Fu为保险丝。

输入或输出电压由电压表V指示(也可不用),SBI是选择开关。

 当输入电压VIN=200V~240V时,继电器Kl、K2均不动作,它们的触点。

用LM317制作的可调稳压器...

用LM317制作的可调稳压器...

用LM317制作的可调稳压器
现介绍一种用集成稳压块LM317T制作的可调稳压电源,该电源输出电压范围宽、输出电流大,可满足维修、实验之用,而且它具有质优价廉、安装容易、使用灵活等优点,适合电子爱好者自制。

LM317T为三端可调正输出稳压器。

所谓“三端”即为电压输入端、输出端和调整端,其管脚排列如图1所示。

在电压调整端外接电位器可对输出电压进行调节(最大调节范围为1.25V~37V连续可调),
具有抵抗大多数过载条件的固有能力,如短路保护、过热保护、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等。

如果加大散热片,还可使自身耗散功率增为15W,输出电流最大可达1.5A,使用极为方便。

用LM317T制成的可调直流稳压电压电源的电路图如图2。

若按图中元件所标数据安装,输出电压可在1.25V~20V范围内连续可调,输出电流最大可达1.5A,而纹波电压小于lmv。

因此,非常适合中小型实验及作为维修专用电源之用。

在实际安装时,要注意稳压器尽可能的靠近滤波电容C1,以免引起输入端反馈自激。

电阻R1两端应分别靠近稳压器的输出端和调整端,否则,输出端流过大电流时,产生的附加压降,会造成基准电压的变化。

整个电路安装在一块自制印刷电路板上,只要电路安装无误,无需调试,即可正常工作。

用NE555设计交流电源稳压器..

用NE555设计交流电源稳压器..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学校: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院系、专业:电气系计算机控制专业班级:10计控2班姓名:李志中用NE555设计交流电源稳压器(含延时保护电路)交流电源稳压器概述:交流稳压电源是能为负载提供稳定交流电源的电子装置,又称为交流稳压器。

各种电子设备要求有比较稳定的交流电源供电,特别是当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个个领域后,它们的控制电路电路板采用由交流电网直接供电而不采用任何保护措施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

交流稳压电源的用途极为广泛,类型繁多,大致可以分为有触点和无触点两大类。

其中无触点交流稳压电源包括:铁磁谐振式、磁放大器式、感应式和晶闸管式。

铁磁谐振式交流稳压电源是利用饱和扼流环与电容器组合,具有恒压伏安特载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

可是缺点在于波形失真度大。

相比之下,磁放大器式交流稳压电源带有起反馈作用的闭环控制系统,所以稳定度高,输出波形好。

但是磁放大器式交流稳压电源因采用惯性较大的磁放大器,故恢复工作时间较长。

又因其使用的是自偶方式,所以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

感应式交流稳压电源是改变变压器次级电压相相对于初级电压相的相位差来输出稳定交流电压的装置。

它的性能相对于前面两种稳压电源都有提高,它输入电压范围宽,同时输出电压波形好,功率可达数百千瓦。

缺点在于,这种稳压器的转子经常处于堵转状态,功耗大,效率低,成本高。

晶闸管交流稳压器如其名,它的主要原件是晶闸管,具有稳定度高、反应快、无噪声等有点,但是,同时它会制造出干扰,损害市电网波形,干扰电子通信设备。

有触点交流稳压器包括滑动式交流稳压器,是改变变压器的滑动触点的位置,而获得稳定电压的装置。

触点的滑动是靠伺服电机来驱动的。

随着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80年代又出现了3种新型交流稳压电源。

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数控式交流稳压器和步进式稳压器,是由逻辑元件或者微处理机构成控制电路,按输入电压的高低转换变压器初级匝数,从而输出稳定电压。

另外还有补偿式交流稳压器和静化式交流稳压器。

自制变压器和稳压电源

自制变压器和稳压电源

1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要想弄清变压器的原理,得从一个实验说起。图 31 是在 一个接有电流表的线圈内插入磁铁的情况。没有插入磁铁或磁 铁放入线圈不动时,电流表中都没有电流。在插入磁铁的过程 中,电流表中有电流指示,指针偏向一方;在拔出磁铁的过程 中电流表也有电流指示,指针偏向另一方。这说明插入和拔出 磁铁时线圈内都被感应出电流,而且两种情况感应出的电流方 向不同。这一实验表明线圈内没有磁场或磁场不变化,线圈里
37
的 19 号漆包线并绕; I6V 采用两 根Φ 1.51mm 的 17 号漆包线并 12V 绕;I10V 采用单根Φ1.73mm 的 Φ1.51 12 圈 10V 16 号漆包线; I12V 采用单根Φ 220V Φ0.36 Φ1.73 25 圈 1.51mm 的 17 号漆包线。 1298 圈 6V 次级有多种输出电压时,可 2Φ1.51 6圈 5V 绕多个次级线圈。但多个线圈用 4Φ1.15 12 圈 3V 铜线多,线圈会增厚,硅钢片的 4Φ1.51 19 圈 0 窗口可能容纳不下。如果对变压 器没有特殊要求,也可多种电压 图 36 举例设计变压器数据 由一个带抽头的次级线圈输出。图 3-6 是设计举例的变压器, 采用的就是带抽头的次级线圈。 为了设计变压器更加简便,本书将小功率变压器的一些数 据列于表 32,只要获得了铁芯,在表中查出相应的数据,就 会得到每伏圈数,然后再根据电压计算出圈数和线径,就可进 行绕制了。
0.005 0.007 0.010 0.013 0.016 0.020 0.024 0.030 0.033 0.039 0.044 0.050 0.057 0.064 0.071 0.079 0.087 0.105 0.122 0.143 0.165 0.187 0.212

自制连续可调稳压电源原理

自制连续可调稳压电源原理

自制连续可调稳压电源原理与制作本文介绍一个自制的稳压可调电源。

稳压可调直流电源电路工作原理:220V的交流电从插头经保险管送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并从可调直流电源次级线圈感应出经约9V的交流电压送到4个二极管。

二极管在电路中的符号有短线的一端称为它的负极(或阴极),有三角前进标志的一端称为它的正极(或阳极)。

的基本作用是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它的负极(即只能按三角标示的方向流动),而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

我们知道,交流电的特点是方向和电压大小一直随时间变化,用通俗的话说,它的正负极是不固定的。

但是对照图1来看,不管从变压器中出来的两根线中那根电压高,电流都能而且只能由D3或D4流入右边的电路,由D1或D2流回去。

这样,从右边的电路来看,正极永远都是D3和D4连接的那一端,负极永远是D1和D2连接的那一端。

这便是二极管整流的原理。

二极管把把交流电方向变化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它的电压大小还在变化。

而电容器有可以存储电能的特性,正好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电压较高时向电容器中充电,电压较低时便由电容器向电路供电。

这个过程叫作滤波。

图中的C1便是用来完成这个工作的。

经过C1滤波后的比较稳定的直流电送到三端稳压集成电路LM317T的Vin端(3脚)。

LM317T是一种这样的器件:由Vin端给它提供工作电压以后,它便可以保持其+Vout端(2脚)比其ADJ端(1脚)的电压高1.25V。

因此,我们只需要用极小的电流来调整ADJ端的电压,便可在+Vout端得到比较大的电流输出,并且电压比ADJ端高出恒定的1.25V。

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PR1的抽头位置来改变输出电压-反正LM317T会保证接入ADJ端和+Vout端的那部分电阻上的电压为1.25V!所以,可以想到:当抽头向上滑动时,输出电压将会升高!图中C2的作用是对LM317T 1脚的电压进行小小的滤波,以提高输出电压的质量。

图中D5的作用是当有意外情况使得LM317T的3脚电压比2脚电压还低的时候防止从C3上有电流倒灌入LM317T引起其损坏。

自制稳压电源图解

自制稳压电源图解

自制稳压电源图解
作为一个DIYER,拥有一个自己做的简单而又可靠的稳压电源是一件蛮必要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你需要一个实用的电源来让自己的实验做的更顺利。

正好最近朋友买了一个朗讯的通信时钟,需要一个功率比较大的稳压电源,我就抓住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讲怎样自己做一个电源吧。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成品太贵了……嘿嘿。

制作的时候蛮匆忙的,忘记拍照了,以下就成品的图来讲解一下。

1 工具和材料
●936焊台
●斜口钳
●尖嘴钳
●镊子
●焊油
●无铅焊锡
●手持万用表
●电动起子
●手电钻和若干钻头
●手动攻丝器和攻丝钻头
●电磨
○纽子开关
○铁皮仪表外壳
○28V100W环形变压器
○标准3口电源插座(和电脑电源后面的一样)
○LED一个(最好是绿色)
○3.5K欧姆1/4W电阻一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交流自动稳压器
目前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及农村,电网电压极不稳定,而且电压普遍偏低,有的电网电压只有120V 左右。

在这样的电网中,电视机及其它家用电器就无法正常使用了。

市场上虽有较多的稳压器,但使用起来效果并不怎么好,且售价较高。

笔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特设计了一台造价不高、元器件易购的稳压器,适合无线电爱好者自制。

电路原理:本稳压器的电路原理如下图所示。

它主要由供电、基准电压、电压取样比较等几个单元电路组成。

市电从变压器的1、2头输入,3、4头为自耦调压抽头,5、6头为控制电路的电源及取样抽头。

市电电压正常时,因C点电压始终为3V(即R1降压DW稳压所得),A、B点均大于3V,故A1、A2输出低电平;当市电电压下降时,5、6头的电压也随之下降,A点电压也跟着下降,当A点电压下降到低于3V时,A1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V1饱和导通,继电器K1吸合,将调压器输出调于1、3头;当市电电压继续下降时,同理B点电压低于3V时,(VA 反之,如果电压升高时,B 点电压也随之升高,当B点电压高于3V时,A2输出低电平,V2截止,H2释放,输出端调至1、3头;当市电电压继续升高时,A点电压高于3V,A1输出低电平,V1截止,K1释放,输出端调至1、2头。

A1、A2为运算放大器,在这里作电压比较器用;IC1为三端稳压块,它为运算放大器及继电器提供供电电源;VD5、VD6为保护二极管。

元器件的选择:IC1选用LM78L06。

A1、A2选用LM358。

V1、V2选用9013。

继电器选用4123、电压为6V。

DW选用3V稳压管。

VD1~VD4选用1N4007,VD6选用1N4148。

变压器的铁芯可根据稳压器功率而定,笔者选用的是E 型24铁芯,线圈参数为:1~2用?0.22mm漆包线绕1800圈;2~3用?0.27mm漆包线绕400圈;3~4用?0.27mm漆包线绕850圈,5~6用?0.21mm漆包线绕145圈。

其它元件参数按图中所标注选用。

安装与调试:本稳压器应安装在金属机壳内,并具有较好的散热孔,在电路装配完成后将RP1及RP2调至最大阻值,用调压器将输入电压调至180V,然后调RP1将A点电压调整在2.9V,此时A1输出高电平,V1导通,继电器K1吸合,将输出端自动调至1、3头,输出电压为220V左右;然后再调调压器使输入电压为140V(此时输出电压为180V),调整RP2,使B点电压为2.9V,此时A2输出高电平,V2导通,继电器K2吸合,将输出端自动调至1、4头,使输出电压再次升高到220V左右。

按图中所给数据,在电网电压低至120V时,电视机仍能正常收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继电器的吸合电流大于释放电流,输出电压会有一定的误差,需要反复调整RP1和RP2,以达到最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