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试验影响因素
G试验假阳性因素doc

G试试假性因素阳1、试染2、试用试试素膜试行透析3、试布以及其他试物品中含有葡聚糖医4、试血症患者尤其是试球菌血症5、某些抗试瘤试物香多糖裂殖菌多糖菇6、某些制试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的使用静脉7、试试物磺胺8、人试食某些患者喜试吃试食物。
个蘑菇G试试假试性因素1、G试试不能试试试球菌和接合菌2、使用某些抗菌试物泊芬试可非试性抑制真卡争1-3-β-D葡聚糖的合成3、试本放置试试试试。
解策略决建试试行试试试试同试可试用试试效试行试控助合理用试。
帮GM试试试试的是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半乳甘露聚糖主要适于侵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断。
曲霉菌特有的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试试试试试喃半乳糖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残基菌生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端放是最早放的抗原。
GM试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试试试试反映感染程度。
GM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可作治效的。
在造血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干胞移植患者中的断敏感性高。
得试试试试试试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出假阳性 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试试试试尤其是拉西林/试试试试试他巴坦 2新生儿和儿童 3血液透析 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试白食物和染的大米等。
以下情况可出假性 1试试试放入试试试试试血循中的曲霉GM试试试试试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 2试试试试以前使用了抗真菌物 3试试病情不重 4试试试试试试试试非粒胞缺乏的患者。
童试塞性试支管炎儿气试表试试2009-05-16 试表者试苗试试试人次3112 试塞性试支管炎气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小道炎症性试试相试与气的慢性流阻塞试合征在童中是一试相试少试而试重的慢性阻塞性肺气儿病。
根据试试特点学将BO分试大试型两1窄性试支管炎试不狭气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或试试化的阻塞2增生性试支管炎管腔气即试试化。
G试验假阳性因素

G试验假阳性因素:1、污染2、应用纤维素膜进行透析3、纱布以及其他医疗物品中含有葡聚糖;4、败血症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血症);5、某些抗肿瘤药物(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6、某些静脉制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的使用;7、磺胺类药物;8、个人饮食(某些患者喜欢吃蘑菇类食物)。
G试验假阴性因素1、G试验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接合菌;2、使用某些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可非竞争性抑制1-3-β-D葡聚糖的合成);3、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解决策略:建议进行动态观测,同时可对用药疗效进行监控,帮助合理用药。
G M试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主要适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曲霉菌特有的细胞壁多糖成分是β(1-5)呋喃半乳糖残基,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
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程度。
连续检测GM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阳性:(1)使用使用半合成青霉素尤其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新生儿和儿童;(3)血液透析;(4)自身免疫性肝炎等;(5)食用可能含有GM的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和污染的大米等。
以下情况可出现假阴性:(1)释放入血循环中的曲霉GM(包括甘露聚糖)并不持续存在而是会很快清除;(2)以前使用了抗真菌药物;(3)病情不严重;(4)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发表时间:2009-05-16 发表者:苏苗赏(访问人次:311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根据组织学特点将BO分为两大类型:(1)狭窄性细支气管炎,为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或纤维化的阻塞;(2)增生性细支气管炎,即管腔内纤维化。
感染后的BO通常为狭窄性细支气管炎。
一、病因BO的起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小气道上皮的损伤,这些因素包括感染、异体骨髓移植、肺移植、吸入有毒气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实验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在医学领域,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与真菌感染相关的病症,临床医生常常会借助各种实验室检查手段。
其中,G 试验和 GM 实验是两种常见且重要的检测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以及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 G 试验。
G 试验检测的是人体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
(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除接合菌和隐球菌外的真菌细胞壁中。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真菌细胞壁上的(1,3)βD葡聚糖会被释放进入血液及其他体液中。
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含量变化。
G 试验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
它可以用于多种真菌感染的诊断,如念珠菌感染、曲霉菌感染、毛霉菌感染等。
而且,不仅在明确的真菌感染病例中具有诊断价值,在疑似真菌感染的早期筛查中也能发挥作用。
然而,G 试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某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例如,使用某些含有葡聚糖的血液制品,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又或者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使用某些纤维素膜时,都可能使检测结果呈现假阳性。
另外,一些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也可能干扰 G 试验的结果。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 GM 实验。
GM 实验检测的是血清中的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半乳甘露聚糖是曲霉菌细胞壁的成分之一。
当人体感染曲霉菌后,曲霉菌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半乳甘露聚糖进入血液,通过检测其含量,可以辅助诊断曲霉菌感染。
GM 实验对于曲霉菌感染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这意味着它在确诊曲霉菌感染时较为准确,但可能会漏掉一些实际感染的病例。
GM 实验也有其影响因素。
比如,使用某些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 等,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同时,某些食物,如牛奶、奶酪等,也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那么,G 试验和 GM 实验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从检测的物质来看,G 试验检测的是(1,3)βD葡聚糖,而 GM 实验检测的是半乳甘露聚糖抗原。
G 试验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

G 试验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G 试验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
这些问题是在使用、操作当中发现的。
或者是和临床沟通反应的问题,当然我们只是列出一些问题,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我们没有涉及到。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发现,多和临床沟通,多和试剂的研发单位沟通,把 G 实验的问题更好的解决。
G 实验和 GM 实验都是新的技术,新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优化、提高。
第一,为什麽同一份标本在实验室检测结果不一致?指在不同的实验,结果不一致。
这与检测系统有关。
目前 G 试验没有行业标准,只有企业标准。
而不同厂家设计生产的检测系统(包括试剂和仪器)的性能不同,这里涉及到不同厂家使用的标准品、试剂来源、前处理等,所以同一份标本在同的实验室,使用不同厂家的加成结果是不同的。
检测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G 实验目前还不能作为不同医院间通用的指标。
我们医院的检测结果,只能说明这套系统的检测结果,不能说那套的。
第二, G 试验结果为阳性,提示病人有真菌感染,而真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如何解释?解答:这主要与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检测的原理不同和对疾病诊断的时间窗不同有关。
真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 1 , 3- β -D- 葡聚糖,因此,在感染早期就可能呈现阳性结果。
而培养则需要细菌在体内有一定的增殖过程,因此在感染的高峰期培养阳性率高。
所以有文献报告血浆 1 , 3- β -D- 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症状出现前 5 天就可呈检出。
此外,从方法学上讲,内毒素和 1 , 3- β -D- 葡聚糖检查多采用鲎试验方法,方法简便、快速,而培养则需要时间,细菌和真菌的体外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条件(例如培养基、温度、时间等)掌握不好,则难于培养成功。
有文献报告,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血浆 1 , 3- β -D- 葡聚糖的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均高于培养,其 ROC 曲线表示的话, G 实验的 roc 曲线面积要大于培养方法。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侵袭性真菌病即是以往所说的深部真菌病,是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粘膜、肌肉和内脏器官等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
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菌有270余种,常见病原菌有念珠菌(占70%-90% )和曲霉菌(占10%-20%)。
常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高危因素有严重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低下、移植、糖尿病、肾衰、血透、慢阻肺、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以及入住ICU 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早期诊断和治疗面临着巨大挑战,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漏诊率高且诊断困难,特异性诊断指标有限,继发性真菌感染常被基础疾病和治疗药物所掩盖。
和检验科相关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培养法和非培养法。
血培养作用有限,阳性率较低(念珠菌感染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只有38%)。
相对而言,非培养技术就突显出其优越性。
真菌的检测的非培养技术常见的有G实验和GM试验。
此实验敏感性高,阳性检出率高,能早期快速诊断,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G试验是检测1,3-β-D-葡聚糖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动态显色法。
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广泛存在与各种真菌,只有当真菌进入体内被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壁被破坏,1,3-β-D-葡聚才能释放入血,定植情况该实验为阴性,所以G试验可区分定植和感染。
G试验可检测除隐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种真菌感染,对于念珠菌血症而言, 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
G试验检测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4天,平均早于发热5天,是早期检测的重要手段。
G试验检测值<70pg/ml定义为阴性,此时不建议抗真菌治疗,当检测值在70-95pg/ml 时定义为灰区,此为观察期,应连续监测,当检测值>95pg/ml定义为阳性, 建议结合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GM试验是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的试验,采用的方法是酶免法。
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成分,GM从薄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曲霉菌感染的患者血液内存在GM。
实验影响因素

G实验影响因素假阳性因素1.污染(试管、枪头和蒸馏水被环境中细菌或真菌污染)2.应用含有葡聚糖的纤维素膜进行血液和腹膜透析患者3.手术中使用的纱布或其他医疗物品中含有葡聚糖4.静脉制剂(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5.某些细菌败血病患者(尤其是链球菌败血症)6.抗肿瘤类药物(香菇多糖、裂殖菌多糖)7.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多粘菌素、厄他培南8.蘑菇类食物9.新生儿足跟采样假阴性因素1.特殊真菌如接合菌(毛霉菌、根霉菌)细胞壁没有(1-3)-β-D 葡聚糖成分,隐球菌细胞壁外有荚膜致使(1-3)-β-D 葡聚糖释放不出,这些真菌无法检测到。
2.服用某些抗真菌类药物。
抗真菌药物对G试验检测结果有什么影响?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是明确的。
但是由于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对G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
例如,两性霉素B脂质体能够作用于真菌细胞壁成分甘露聚糖和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使之结构不稳定以致胞壁破坏,可能造成G值一过性增高。
而卡泊芬净为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的(1,3)-β-D葡聚糖的合成,可以造成假阴性结果。
.哪些抗菌药物对G试验有正干扰现象?文献报告磺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药物药物可造成假阳性。
头孢菌素类中可能涉及头孢哌酮钠、头孢美唑钠、头孢米诺、头孢西丁、头孢噻肟钠、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此外厄他培南也可能造成假阳性。
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G 试验无干扰,但对GM试验有正干扰。
G试验结果阳性,而真菌培养结果阴性,如何解释?这主要与培养法和非培养法检测的原理不同和对疾病诊断的时间差不同有关。
真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1,3-β-D葡聚糖,因此,在感染早期就可能呈现阳性结果。
而培养则需要细菌在体内有一定的增殖过程,因此在感染的高峰期培养阳性率高,有文献报告血液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症状出现前5天就可呈检出。
1,3-β-D-葡聚糖(BG)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1,3-β-D葡聚糖(BG)在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影响因素分析近20年来,由于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的长期应用,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的完善,各种导管在体内的介人以及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不断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临床常无特异性,而真菌实验室诊断方法中镜检、培养、血清学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检出率较低,G试验检测时间短其为非侵人手段在临床上广受关注。
目的及意义:分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干扰因素,提高准确性。
G试验是及激活试剂中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凝固酶(G因子),形成凝固蛋白,根据反应物的浓度变化对1,3-β-D葡聚糖浓度进行定量检测。
G试验是念珠菌感染的首选检查方法,检测速度快。
G试验是新的真菌抗原检测方法、念珠菌感染首选检查方法,在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结果作为方法学评价标准,弥补了传统病理学及培养的不足,提高IFI检测率,缩短检查时间,早期治疗赢得时间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
G试验标准值:<10pg/ml为阴性,10pg/ml-20pg/ml是观察,>20pg/ml 阳性。
一般两次及以上G试验阳性及临床特征,并排除干扰因素就可以确定真菌感染。
BG升高原因: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广泛存在于多种真菌细胞壁中,是真菌的特有多糖成分,包括念珠菌、曲霉菌、镰刀菌及卡氏肺孢子菌.占其干质量的50%以上,细菌、人和病毒都不含该成分,真菌菌丝生长的过程中、进入人体体液或深部组织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等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使血液和体液(如尿、脑脊液,腹水,胸水等)中1,3-β-D葡聚糖含量升高,故检测血液中的BG可以协助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诊断,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可迅速清除 1,3-β-D-葡聚糖。
G试验介绍、影响因素和用药指南

趋向性诊断,早期筛查真菌感染——临床医生的诊断帮手1-3-β-D葡聚糖本质及特点(1-3)-β-D葡聚糖特性G试验的特点耗时短,1小时左右;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量检测;对于念珠菌血症,G试验是首选;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
研究表明,(1-3)-β-D葡聚糖是占真菌壁50%以上的成分。
血液葡萄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可靠信息,1,3-β-D葡聚糖可用于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对热极为稳定,高压121℃并不能使其灭活。
在念珠菌和曲霉菌细胞壁中含量较多,对G试验灵敏。
有效早期筛查,可检测多种致病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肺孢子菌,镰刀菌,地霉,毛孢子菌等;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中后,经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等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出来,从而使血液及其它体液中含量增高。
当真菌在体内含量减少时,机体免疫系统可将其清除。
在浅部真菌感染中(痰液、皮肤、粘膜等属于浅部真菌感染的范畴),(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其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
[1][2][3][4][5]G试验检测的临床意义——抢先治疗G试验和GM试验的比较易感因素广谱抗生素治疗;骨髓和实体器官移植;长期激素治疗;AIDS等免疫缺陷症;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插管等侵袭性治疗;基础类疾病:糖尿病、肝硬化等;是早期诊断IFI 无创检测手段之一;快速诊断:在1-2小时内为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症提供试验依据;指导用药:根据结果有针对性使用抗真菌类药物立即治疗;评价效果:应用抗真菌药物后,定期检测,评价药物的有效性;监护病程:监护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人群的病发状态;[6]G试验检测结果判读1、趋向性诊断儿童阈值比成人偏高,建议用50pg/m l 为阈值趋向性诊断——G 试验阴、阳性意义早期有效抗真菌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预后美国四大医疗中心做的关于IF I 的一项回顾性研究*IFI: Intensive Fungal Infection 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于IFI 的患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如图),因此早期有效抗真菌治疗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1.血液制品:
输注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2.药物: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菌素;抗肿瘤药物;
3.细菌血症:
粪产碱杆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4.污染: 操作,纱布,透析。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1.1 输注白蛋白
267个ICU患者,给予不同剂量和时间的白蛋白、唑类抗真菌药、免疫球蛋白 IgG、输注红细胞、浓缩的血小板,冰冻的血浆,同时进行G试验检测,分析上述 因素与BG水平的关系。
简单
2h
低
高
特异性 一般
综合性评价 **
低
*
低
*
低
**
一般
***
亟需早期、快速检测手段:G试验、GM试验、内毒素试验
3
IFI现状
G试验(北京金山川)和GM试验(天津喜诺)优势:
• 早期诊断:
比临床症状平均早5-8天; 比高分辨CT扫描平均早7.2天; 比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平均早12.5天; 有2/3的患者在其他方法诊断侵袭性曲霉病前6~14d 即可检测到GM抗原 。
提示:克拉维酸显著提高血清BG水平。并且克拉维酸治疗前BG水 平为阴性,注射结束20min血清BG水平可升至800pg/ml以上水平。
3. Monique A.S.H, N Engl J Med, 2006,11:354-362.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2. 2 药物-多种抗菌素
药物
多粘菌素 厄他培南 头孢唑啉 复方磺胺甲恶唑 头孢噻肟 头孢吡肟
0.0 (IQR 0.0–140.0)
IQR:四分位距
结论:白蛋白剂量超过30g,治疗后两天依旧明显提高血清BG的水平; 提示白蛋白为G试验的干扰因素,干扰时间不少于两天( P<0.05 )。
对确诊念珠菌血症患者最佳诊断阈值为95.9 pg/mL。
1. Lo Cascio.EJCMID,2015,2:34-41.
结论:免疫球蛋白可引起BG水平的大幅升高。
2. Ogawa, M, Int. J. Hematol, 2004, 80:97–98.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2. 1 药物-克拉维酸
采取6个患者10份血清检测G试验水平,克拉维酸治疗组BG水平 1339-1798 pg/ml,头孢他啶治疗组BG水平17.7-26.5 pg/ml,健康对照组 BG水平8.0±13.8 pg/ml。
7 Singh N,Paterson DL. Clin Microbiol Rev.2005.18:44-69.
特性利益转化
特点
对于临床的帮助
对于患者的利益
①比临床症状平均早5-8天;
早期
②比高分辨CT扫描平均早7.2天; ①节省医疗资源,降低药占
③比开始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平均 比;
②治愈率提高,为医生赢得
早12.5天;
良好声誉;
④有2/3的患者在其他方法诊断侵
③降低死亡率,减少医患纠 纷。
袭性曲霉病前6~14d 即可检测到
GM抗原 。
①减少医疗成本; ②减少病人疗程; ③减少病人痛苦。
快速 定量
2-3h内出结果
制定早期治疗方案,预后好。
G试验检测能给出具体的参考值 而非定性
①评价疗效; ②指导用药; ③提高治愈率。
• 快速诊断:2-3h可出报告 • 定量检测:病程监测,药效评价 • 联合检测:提高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
5 Clin Microbiol,2005,43(1):299—305
6 Munoz P, Guinea J, Bouza E.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2006, 12(s7): 244-39.
② 哌拉西林:有临床反馈引起GM试验假阳性的药物哌 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以引起G试验假阳性;
③ 临床反馈美罗培南可以起血清葡聚糖水平升高; ④ 医用纱布引起G试验阳性结果。
9. Hajime Kanamori,Tohoku J.Exp.Med,2009,217:117-121.
二、假阴性影响因素
卡泊芬净:为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非竞争性地 抑制真菌。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4. 污染-血液透析与纤维素膜 因透析时使用的纤维素膜含有葡聚糖成分,
文献报道其可以引起BG水平的升高。
8. Kanda, H.,Kidney Int, 2001, 60:319–323.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其他假阳性因素:
① 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用于真菌细胞壁成分甘露聚 糖和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使之结构不稳定以致胞 壁破坏,可能造成G值增高;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该文献还表明注射白蛋白患 者G试验诊断阈值在203.7 pg/mL 水平上,G试验表现出良好的诊 断灵敏性和特异性。
注射白蛋白患者G试验: 1. >30g; 2. 203pg; 3. 2 or 7 days 。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1.2 输注免疫球蛋白
文献表明静脉输入IgG 10g可使血浆G浓度升到达 300 pg/ml以上,足以误诊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
5 . Mennink-Kersten MA.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06, 20:711–727. 6. Monique A. CORRESPONDENCE, 2008,6:1930-1931.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3. 2细菌感染-革兰氏阴性菌
43个菌血症患者,16个BG阳性,分布如下。
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
RVC 4,348 3,472 2,054 1,187 560 425 519
BG水平(pg/ml)
DIC
MPC
627
<4
166
<32
67
<4
<32
<8
153
<8
106
<8
<4
<8
提示:多粘菌素,厄他培南,头孢唑啉,复方磺胺甲恶唑,头 孢噻肟,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可不同程度引起血浆BG水 平升高,顺序递减。
有临床反馈近平滑念珠菌和马内菲青霉菌G试验可 能会呈阴性结果。
二、GM假阳性影响因素
① 双歧杆菌脂聚糖; ②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③ 青霉/隐球:GM交叉反应。
解决方法
1、空腹前抽血 2、动态监测2次每周,评价疗效 3、用药前,在半衰期后抽血
G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北京金山川 陈丽清
• IFI现状 • 假阳性因素 • 假阴性因素 • 影响因素的判别
IFI现状
检测项目 涂片培养检测
可操作性 检测周期
简单
>5d
检测成本 低
敏感性 低 <30%
组织病理学检测 复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d
较高
高
影像学检测
简单
2h
较高
低
分子生物学检测 (PCR技术)
一般
2h
高
高
血清学检测 (G/GM试验)
菌血症
人数
BG阳性人数
假阳性率
革兰氏阴性杆菌
22
13
59.1%*
革兰氏阴性球菌
17
3
1.15%
其他菌血症
4
0
0
总数
43
16
——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革兰氏阴性菌可引起G试验的假阳性因素,其中阴性杆菌比 阴性球菌对BG水平影响更大。
7.O. Albert,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11,30:1453–1460.
注射量
10g
20g
30g
>30g
注射白蛋白组
87.5
100.0
0.0
75.0
BG水平
(IQR 0.0–523) (IQR 0.0–261.3) (IQR 0.0–400.3) (IQR 0.0–341.3)
对照组BG水平
0.0 (IQR 0.0–140.0)
0.0 (IQR 0.0–140.4)
0.0 (IQR 0.0–140.0)
4 .Francisco M.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06,10:3450–3453.
一、假阳性影响因素
3. 1 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经证实铜绿假单胞菌是继肺炎链球菌血症和粪产碱杆菌血症之后,可 以引起G试验假阳性的细菌血症。
铜绿假单胞菌可引起BG水平的升高,是G试验的假阳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