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4章实验题(学生)
运动生理1-4章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内环境:人体内每个细胞所浸浴的液体环境。
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及其调节过程称稳态.反馈:信息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的过程称为反馈。
时值:用2倍于基强度的电流强度刺激组织,引起组织兴奋所需最短时间。
二、填空题1.从本质上说,兴奋就是动作电位。
2.信息由效应器回输到反射中枢的过程在生理学中叫反馈。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组织在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内,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此变化过程依次是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然后恢复正常。
5.人类和高等动物的反射活动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型。
三、判断题1.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2.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不变。
(×)3.刺激的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4.负反馈是不可逆的、不断增强的过程,直到整个过程迅速完成为止。
(×)5.膜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6.动作电位产生去极化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7.兴奋在神经上的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8.刺激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9.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四、选择题1.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
A. 排尿反射B. 分娩C. 排便反射D. 减压反射2.下列生理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A)。
A. 排尿反射B. 肺通气的调节C. 体温调节D. 减压反射第一章肌肉的活动一、名词解释运动单位:一个α运动神经元联同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看是一个肌肉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填空题1.肌肉舒缩的基本功能单位是肌小节,肌肉收缩时明带变窄,暗带不变。
2.肌肉收缩的全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衔接的主要环节为兴奋-收缩偶联、横桥运动引起肌丝滑行、肌肉的舒张。
3.前臂弯举时肱二头肌作向心/缩短收缩,用力握拳时有关肌肉作等长收缩,步行下楼梯时股四头肌主要作离心/拉长收缩。
生物必修一第1—4章测试题含答案

生物必修一第1—4章测试题含答案(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柳地高生物必修一第1—4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道小题,共50分)1.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种群”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命系统中的“系统”这个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的内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C.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D.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完全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完成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人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B.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C.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4.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 )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 B.淀粉、半乳糖、糖原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 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5.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顺序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③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亮度适宜,物像清晰为止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④②①6.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是构成酶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B.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由I参与组成的甲状腺激素 D.P是磷脂、ATP、DNA等多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7.脂肪含C、H元素的比例远大于糖类,由此可推知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①贮存能量少②彻底氧化后释放能量多③体积大④氧化过程中产生水量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8.用磷脂双分子层将某种不容易进入细胞的药物包裹成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

第 4 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1 节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牢固1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别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解析 :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紫色, 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正常情况下色素不能够经过原生质层进出细胞。
答案 :C2 以下关于选择透过性膜与半透膜关系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①拥有半透性必然拥有选择透过性. ②拥有选择透过性必然拥有半透性. ③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半透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解析 : 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质能经过, 而大分子物质不能够经过的膜, 半透膜不用然是活的生物膜 , 如玻璃纸即为没有活性的半透膜。
活的生物膜不但拥有半透性,还拥有选择性。
因此 , 拥有选择透过性就必然拥有半透性, 而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拥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C3 在“研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 之因此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资料 , 是由于这样的细胞拥有 (..)A. 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 功能完满的细胞膜C. 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 大而醒目的液泡解析 : 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和复原的条件: 植物细胞必定是活细胞; 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必定有浓度差; 植物细胞必定有大的液泡, 最好细胞液中带有色素 ,这样便于观察。
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就能很好地满足这些条件。
答案 :D4 以下关于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的说法, 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细胞膜、核膜等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水分子进出细胞 , 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C.小分子物质都能经过细胞膜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解析 : 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蛋白质构成 , 都拥有选择透过性。
水分子能够自由通过 ; 被选择的一些离子、小分子也能够经过 ; 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够经过。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 水分子进出细胞 ,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
1-4章习题讲解、练习题、内存实验(操作系统)

一个状态转换的发生,是否一定导致另一 个转换发生,列出所有的可能。
解答:不一定。可能的情况如下: 1.就绪执行 导致 执行就绪 2.执行阻塞 导致 就绪执行(就绪队列不空) 3.执行就绪 导致 就绪执行(就绪队列不空) 4.阻塞就绪 可能导致 就绪执行 (在抢占方式下,该进程优先级高于当前进程和 就绪队列中的所有进程) 作业问题:认为阻塞就绪一定导致就绪执行。
31.(c)(e)会发生死锁。
34.(a)不是死锁状态,(b)是死锁状 态。
P1
R1 P1
R2
14.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LRU页面置换算法,假如 一个页面的页面走向为4、3、2、1、4、3、5、4、3、2 、1、5,当分配给作业的物理块数为3和4时,试计算在访 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并比较所得结果
选择题
1、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操作系 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B),其中包括(C)管 理和(D)管理,以及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这里的(C)管理 主要是对进程进行管理。 A:(1)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2)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 率;(3)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4)合理地组织系统的工作 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B:(1)程序和数据;(2)进程;(3)资源;(4)作业 ;(5)任务。 C、D:(1)存储器;(2)虚拟存储器;(3)运算器; (4)处理机;(5)控制器。
8、对于记录型信号量,在执行一次P操作时,信号量的值应 当 A ;当其值为 B 时,进程应阻塞。在执行V操作时 ,信号量的值应当 C ;当其值为 D 时,应唤醒阻塞队 列中的进程。 A,C:(1)不变; (2)加1; (3)减1; (4)加指定数值; (5)减指定数值。 B,D:(1)大于0; (2)小于0; (3)大于等于 0; (4)小于等于0。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至4章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至4章习题答案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计算机科学是主要研究(计算理论)、(计算机)、和(信息处理)的学科。
2.在模型建立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核心工作就是(算法和程序)设计。
3.算法是一组规则,它的主要特性是(有限性)、(可执行性)、(机械性)、(确定性)和(终止性)。
4.要使一个问题能够用计算机解决,其必要条件是(有确定算法)。
5.在计算机内,一切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码)形式表示的。
6.如果说图灵机A能够完全模拟图灵机B,则意味着(给定相同的输入,A的输出与B的输出相同)。
如果A和B能够相互模拟,则表示(A与B计算等价)。
7.图灵机中的纸带可以相当于计算机中的(硬盘)。
8.第一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是由(电子管)构成的。
9.未来全新的计算机技术主要指(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
10.未来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1.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西文字符编码是标准(ASCII码),它是用(8(7?))位二进制码表示一个字符。
12.采用16位编码的一个汉字储存时要占用的字节数为(2B)。
13.位图文件的存储格式为(BMP),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的文件格式一般为(JPG)。
14.若处理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电影,则其信息量相对最小的是(文字)。
15.模拟信号是指(在时间和幅值上)都连续变化的信号。
16.计算机中对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有两种,即(文件)和(数据库)。
17.软件的测试方法包括(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18.普适计算的主要特点是(无处不在)。
二、简答题1.P14;2.P5;3.P7;4.输入信息、输出信息、程序、内部状态;5.P6;6.P23;7.P19;8.软硬件技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大规模并行处理体系结构、高性能算法、可重构计算、功耗。
第二章1.计算机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464159e8762caaedc33d400.png)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_____ 和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_____ 和_____ ,均属于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_____ 离子内流量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_____ 。
物理第1部分 第4章 实验13磁现象 电生磁 磁生电

【经典例题】 (2017· 昆明)为了探究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 才能在电路中产生电 流,采用了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将细导线悬挂的导体放入蹄形磁体中,闭合开关,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让导 体在蹄形磁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 体中左右运动,电流计指针
会
偏转;断开开关,让导体在蹄形磁
不会
偏转。(选填“会”或“不会”)
【举一反三】探究磁体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1)小明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 围磁场如图甲所示, 实验时将小磁针先后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位置处, 记录小磁针 在各处静止时 N 极的指向。通过实验可知,磁场具有方向,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 一般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小红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如图乙所示。 ①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一层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 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 轻敲玻璃板的目的是 中被
切割磁感线
的运动。
(4)在这个实验中
机械
能转化为了电能。
【思路点拨】电磁感应部分涉及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电 磁感应研究的是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特点和规律, 其核心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和楞次定律。二是电路及力学知识。三是右手定则。
【举一反三】如图所示是科技馆展品“磁棒过线圈”。 当磁棒在线圈中静止不动 时,检流计指针指在“0”刻度位置,磁棒插入或拔出的瞬间检流计的指针会左、右 偏转。小明提出了一个猜想:磁棒插入线圈中的速度越大,检流计的指针偏转角度越 大。为了验证猜想他进行了以下实验:先将磁棒的 N 极朝下往线圈中缓慢插入时, 发现检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角度很小;然后将磁棒的 N 极朝下往线圈中快速插入时, 发现检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角度很大。
对调电源正负极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4章选择题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图中装置为某实验组设计的Cu-Zn 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装置甲中电子流动方向:Zn→电流表→CuB .装置乙比装置甲提供的电流更稳定C .装置乙盐桥中可用装有琼脂的23Na CO 饱和溶液D .装置乙中盐桥不可以用铁丝替代答案:C解析:两个装置中Zn 均作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 -=Zn 2+,Cu 为正极,Cu 2+在正极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Cu 2++2e -=Cu ,据此解答。
【详解】A .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因此装置甲中电子流动方向:Zn→电流表→Cu ,A 正确;B .装置乙中两个电极反应分别在两池反应,互不干扰,使用盐桥,起着平衡电荷的作用,比装置甲提供的电流稳定,B 正确;C .装置乙盐桥中若用 Na 2CO 3饱和溶液代替KCl 饱和溶液,则电池工作时,2-3CO 移向ZnSO 4溶液,Zn 2+和2-3CO 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堵塞盐桥,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使原电池停止工作,C 错误;D .若装置乙中盐桥用铁丝替代,右侧中形成Fe 、Cu 和硫酸铜溶液的原电池,左侧为电解池,反应原理发生改变,因此装置乙中盐桥不可以用铁丝替代,D 正确;答案选C 。
2.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2Zn CO 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材料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2CO 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区pH升高Zn OH-被还原为ZnB.充电时,()24C.放电时,Zn在正极失去电子1mol CO完全转化为HCOOH时有4mol e-转移D.放电时,2答案:B解析:根据电池示意图,电池放电时,右侧CO2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COOH,作正极,负极Zn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Zn-2e-+4OH-=Zn(OH)2-4,电池充电时,为电解Zn OH-得到电子被池,阳极H2O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阴极()24还原为Zn,据此分析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至四章实验题1.利用一根薄钢尺和桌子,请你设计下列两个小实验,并简要说明实验步骤。
(1)验证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2)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你猜想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举行郊外舞会,由于没有乐器,小明同学利用同学们带去的汽水瓶设计出了汽水瓶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1)小明除了用汽水瓶之外,还要用哪些辅助器材?(2)低音瓶和高音瓶在设计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3.如何估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器材:步骤:4.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l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5.小强在研究音调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选择橡皮筋作为研究材料,研究音调和橡皮筋的松紧程度、粗细、长度的关系,在实验时采用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经过研究后小强发现在其他变量相同的情况下:(1)橡皮筋绷得越紧,音调越;(2)橡皮筋越粗,音调越;(3)橡皮筋越长,音调越。
6.某小组同学试图探究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时速度的大小v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们猜想v可能与斜面的倾角θ、斜面材料、物体的质量m三个因素有关,于是选用:一长方体木块、100克砝码片(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进行试验。
按图所示,将木块平放在斜面顶端,木块由静止下滑,用传感器测得其到达底端时的v。
改变相关条件,多次试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试验序号θ 斜面 m (克) v (厘米/秒) 120° A 200 245 220° A 300 245 320° B 200 153 420° B 300 153 525° A 200 307 630° A 200 358 7 35° A 200 v 7 840° A 200 438 9 45° A200 470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 与_____________无关。
.②分析比较试验序号1、5、6、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木块,平放在长度相同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试验序号7中:v 7__________厘米/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④完成上述试验后,有同学提出新的猜想:v 可能还与物体跟斜面的接触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应选择下图中________与(a )进行对比试验[选填“(b )”、“(c )”或“(d )”],即可得出初步结论。
7.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
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同学用三个0.5kg 的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材料 下落高度(m ) 下落时间(s ) 1铁球 20 1.96 2铁球 30 2.47 3 铅球 20 1.96(1)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 ,结论是: 。
(2)比较实验序号1、2,得出的结论是: 。
(3)请你帮助小明验证猜想三:除需要0.5kg 的铁球A 、1kg 的铁球B 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 。
(4)某同学在研究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 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中两片纸(填“是”或“不是”)自由落体运动,因为 。
24383588.小明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自行车进行探究活动。
(1)小组成员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自行车后轮的周长为180cm。
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种测量方法:。
(2)小明骑车在学校操场百米跑道上沿直线匀速前进,小亮测出自行车后轮转50圈用时30s。
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多大?10.在学校的橱窗里贴出了一个通知,如右图所示,小聪和小明积极的谈论这个问题:(1)理论上要测量降落伞的下落速度,要测量哪些量__________、_________(2)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际比赛时只要让降落伞统一从教学楼五楼飘下,记录降落伞从开始飘下到着地的时间,即可判断哪个降落伞下落得慢.这是通过相同___________比较____________来判断降落伞下落的快慢.(4)如果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可以对降落伞进行改造,请你帮他们出谋划策:.(只要写出一点)11.如图所示为小明描绘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_m/s,乙的速度是____m/s.(2)第3 s时,甲的速度是_______m/s,乙的速度是______m/s.(3)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做___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加速、减速12.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____℃。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__(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像的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不同。
13.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填“低于”、“高于”、“等于”)1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若测得纸锥在A 、B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 ,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cm/s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15.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明亮”或“黑暗”)。
(2)若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小明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镜前的某一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他这样做是否合理?_____ 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小明和妈妈一起去商场买鞋子,小明发现放在鞋柜旁的地上的小镜子就是一面平面镜,顾客用它来观看自己试穿的鞋子,下图中,镜子摆放位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16.(11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⑴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和____现象;(4分)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且折射角____(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4分)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⑵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2分)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1分)17.小明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1)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O点(如图甲),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选填“一定垂直”、“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2)小明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时,三次改变入射角i的大小(如图乙),实验所测数据如下表,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小明实验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第一次20°70°第二次30°60°第三次50°40°18.(5分)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1)选择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大小关系.(2)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 (有/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 (实/虚)像. (3)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4)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么,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则可能的原因是.19.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变得不均匀,此时它的疏密程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传播方向就不一定是沿直线的了,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看到墙面上有一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个现象▲(“能”或“不能”)说明此时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20.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如图9):(1)李洋同学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 ,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 ,对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