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的管理难题和对策研究
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研究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
毒品问题作为其中极为严重的一种社会问题,不仅对个人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同时也对戒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毒品问题,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运而生。
然而,当前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需要针对这些难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的第一个难点是戒毒人员心理因素。
毒瘾发作时,戒毒人员易产生痛苦感和心理焦虑,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逃跑的想法,进而影响戒毒疗效。
在对策上,可以通过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戒毒人员克服内心的困扰和焦虑,增强戒毒的信心和意愿。
同时,也需要培养专业的戒毒人员,提供恰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建立积极健康的治疗环境。
其次,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第二个难点是家庭关系问题。
毒品成瘾往往会对戒毒人员的家庭关系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亲情疏远、婚姻破裂等。
这使得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间面临诸多阻碍和困扰,影响了他们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家庭的关怀和帮扶,提供家庭心理疏导、教育培训等支持,帮助家庭重建信任和理解,进而提升戒毒人员的戒毒成功率。
第三,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第三个难点是复吸风险。
戒毒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戒毒人员在戒毒期限届满后可能面临复吸风险。
在此情况下,为了避免戒毒人员再次沉迷于毒品,应加大对毒品预防教育的力度,增加戒毒人员的触觉教育和兴趣培养,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戒毒人员的关爱,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扶持,让他们能重返社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减少再次沉迷的风险。
第四,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第四个难点是人员匮乏。
戒毒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相关工作,然而,目前人员匮乏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戒毒工作的开展。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增加专业戒毒人员的数量,同时加大对戒毒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戒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正文)我国戒毒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毕业论文题目我国戒毒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目录引言 (2)一、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问题形势及戒毒工作取得的成绩 (2)(一)我国今年来毒品滥用问题形势 (2)(二)我国戒毒工作取得的成绩 (3)二、我国戒毒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4)(一)戒毒人员个体差异 (4)(二)社会、家庭多方面影响 (4)(三)管理的方式落后、简单 (5)(四)戒毒工作的开展缺乏严格的司法监督,透明度不够 (5)(五)专业人员匮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5)(六)社区戒毒机构不健全,就业问题缺乏保障 (6)三、关于戒毒工作的对策 (6)(一)加强现有法律的实施贯彻,统一执法 (6)(二)积极利用家庭戒毒资源 (7)(三)加强戒毒后续管理工作,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 (7)(四)重点问题专项处理 (8)(五)总结归纳,建设适合我国的特色戒毒模式 (8)结语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我国戒毒工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滥用毒品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难题。
对于我国而言,滥用毒品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这对我国的历史文明有着巨大的负面冲击。
解决好吸毒人员的问题就是对于我国社会和历史的一大进步,戒毒工作当仁不让的担负起了这一沉重的历史任务。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对我国的戒毒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好的去开展戒毒工作,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关键词】戒毒工作; 吸毒人员; 问题The Discussion of China's Drug Problems, Achievements,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The spread of drugs daily night long today, the number of drug addicts has been amplified, the face of the huge drug abuse groups, rehabilitation work naturally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drug control work. Now, the abuse of drugs has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 has brought the huge challenge and burden to our country, drug addicts and family . In my country, the abuse of drugs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hundred years,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rug addicts is for a big progress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 rehabilitation work well to assume the heavy historical task. Through this article, mak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of our rehabilitation work,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better to carry out rehabilitation work, reduce the burden of country and society.【Keywords】Rehabilitation work;Drug addicts;The problem引言戒毒——指通过科学可行的方法戒除滥用毒品、药物成瘾的吸毒人员,对吸食、注射毒品的不良习惯。
《禁毒法》实施以来戒毒工作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共和 国禁 毒 法 》 结束 了我 国长 久 以来 没 有 禁
毒单行 法 律 的 历史 ,在禁 毒 史 上 具 有 里 程 碑 意
一
、
义 。此前有关禁毒工作的相关法律规定 ,主要体
现 在 19 9 0年 1 2月 2 8日第七 届 全 国人 民代 表 大
吸食新型 毒品更 难认定
会 常务委 员 会第 十七 次 会 议 通过 的 《 于禁 毒 关
的经 济发 达地 区 ,城 市街 道办事 处 、乡镇人 民政
府下 辖 的 “ 区 ” 发 育 程 度 较 高 ,在 强 有 力 的 社 经济 支持下 ,卫 生 、公安 、 民政 、财政 等其 他禁
步调查 取证 ,有 条 件 的可 作 药 品 ( 屈 酮 ) 催 纳
瘾 医学 试验 ,然后 作 出确 认 。 但 是 随 着 我 国毒 ” 品形势 的快 速发展 和变 化 ,以 甲基 苯丙 胺为 代表 的新型 毒品及 其衍 生物层 出不 穷 ,并逐 渐 占领毒 品消费 市 场 ,成 为 毒 品 消 费 市 场 中 的 “ 流 ” 主 毒 品 。而从 目前 的研 究成 果来 看 ,绝大 多数新 型 毒 品具有 极 强 的 心理 依 赖 而 生 理 依 赖 不 是 很 显 著 ,导致 目前对 于 吸食新 型毒 品 的吸毒人 员是 否 已经吸毒成 瘾很 难认 定 。另外 ,长期 以来 部分 吸 毒人 员在无 法获 得毒 品 的时候 往往 以麻 黄素或 美 沙酮 为替代 品 ,当有 机会 获得 毒品 时又会 进行 吸 食 ,其 吸食 毒 品行 为 呈现一 种 断续性 。 当吸毒 人
部 《 于对 吸 食 、注 射 毒 品人 员 成 瘾 标 准 界 定 关
问题的批复》 ( 复字 [98 公 19 ]3号)规定 : “ 有证 据证 明其 吸毒 ,且 查 获时 尿样 毒 品检 测 为
中国禁毒进展现状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中国禁毒进展现状及强制隔离戒毒所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一、概况戒毒是指吸毒人员戒除吸食、注射毒品的恶习及毒瘾。
一般采用自然戒断法、药物及非药物戒断法。
二、禁毒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毒品滥用问题稍微有些严重。
毒品不仅使得吸毒人员生理及心理健康受到损害,同时对吸毒人员的家庭乃至社会都产生较大伤害,因此,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对其自身以及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2019年中国破获毒品犯罪案件为8.3万起,同比下降24.3%。
尽管中国减少毒品需求工作成效明显,治理毒品滥用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滥用人数规模依然较大、吸毒活动隐蔽性增强、新类型毒品增多,治理巩固难度加大。
2019年中国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为11.3万名,同比下降17.8%;缴获各类毒品数量为65.1吨,同比下降4.1%。
《禁毒法》提出了戒毒工作新思路,将重点放在社区戒毒及康复、强制隔离戒毒,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在社区戒毒中,需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促进戒毒者保持操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社区戒毒及康复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及挽救吸毒人员,吸毒者作为违法者及受害者,可危害吸毒者身心健康。
2019年中国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2万人次,同比下降21.1%;责令社区戒毒社会康复30万人次,同比增长24%。
数据显示:吸毒人数持续下降,毒品滥用形势继续好转。
2019年中国现有吸毒人员为214.8万名,同比下降11%;查处吸毒人员次数61.7万人次,同比下降14%。
三、强制隔离戒毒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由于国家戒毒要求,戒毒工作人员必须采用强制性的手段帮助戒毒者进行心里康复、行为矫治以及劳动、身体锻炼等活动。
戒毒者在强制戒毒过程中,大多存在着一种仇视、抵制等心理,自制力差,缺乏自控能力。
部分戒毒者经常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采用暴力手段。
戒毒工作者不得不采用暴力来对抗戒毒者,很难采用文明有力的手段进行管理。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毒品滥用问题越来越严重。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困境与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困境与对策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坚定不移的推进戒毒法制化是当下戒毒工作的发展方向。
反毒品综合类法典的颁布,也表明了我国治理毒品的决心。
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本文针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做了简略的陈述,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标签:强制隔离戒毒制度;困境;对策一、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概述及其困境我国《戒毒法》作出明确规定:戒毒措施包括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三种模式。
其中,强制隔离戒毒是级别最高的戒毒模式,具备一定的强制性,是抵制毒品的最后一道关卡。
目前情况下,我国戒毒相关配套建设仍不完备,三种戒毒模式之间不能形成系统化的配合,未能达到《戒毒法》中所体现出的法律理念。
我国的戒毒体系建设仍然有一段路程要走。
(一)强制隔离戒毒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戒毒法》中并没有清晰地表述出强制隔离戒毒属于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强制隔离戒毒是按照行政强制来进行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具备的最大的两个特点是临时性和非处分性。
而根据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在吸毒违法行为得到确认之后,继续确定其已经吸毒成瘾,而采取的必要的人身自由限制处分。
这就与行政强制措施的临时性与非处分性相悖。
性质上的不明确,造成了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尽快明确强制隔离戒毒的法律地位。
(二)强制隔离戒毒场所设置的医疗条件不足根据《禁毒法》中的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对戒毒人员进行有目的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
吸毒者因为长期吸毒,极大地损害了呼吸、消化系统等,身体素质变差,免疫力也越来越弱,因此亟需戒毒所来对其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情况下,强制戒毒场所所具备的医疗条件相当薄弱,无法满足相关需求。
应加大医疗方面的投入,为吸毒者提供足够的医疗保障。
(三)强制隔离戒毒的有效性含糊不清当前情况下,我国存在着海洛因高复吸率、合成毒品快速蔓延的困境。
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者:肖军点击数:81 更新时间:2012-04-01]强制隔离戒毒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将符合法定条件的吸毒成瘾人员实行隔离,对其进行强制戒毒,帮助其戒除毒瘾、健康回归社会的法律制度。
自2008年《禁毒法》实施以来,基层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已经在摸索中走过了三个年头。
现以某基层强戒所为例,对前期强戒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作简单的探讨。
一、当前强戒工作的收容现状现阶段,某所常规大队的收容情况基本类似,以某大队为例,根据对287名强戒学员收治登记的基本情况记录,通过对重点学员进行谈话了解,反映强戒学员的基本情况如下:(一)年龄结构。
按照年龄结构划分,18岁—35岁(含本数,下同):116人,占总比例的40.4%;36岁—49岁120人,占总比例的41.8%;50岁以上51人,占总比例的17.8%。
(二)地域分布。
由于各场所采用定点收容,该所现在学员以本省粤西籍为主,外省籍43人,占14.9%。
(三)文化程度。
按照文化程度划分,文盲:9人,占总比例的3%;小学:121人,占总比例的42%;初中:122人,占总比例的43%;高中及以上:35人,占总比例的12 %。
(四)在外从业情况。
按照收治登记统计,个体116人,占总比例的40.8%;无业79人,占总比例的27.3%;农民48人,占总比例的16.9%;企业普通职工44人,占总比例的15%。
(五)吸食毒品种类。
根据调查了解,吸食、注射新型毒品成瘾的(冰毒、K粉、摇头丸、咖啡因等)161人,占总比例的56%;吸食、注射阿片类毒品成瘾的(海洛因、麻烟等)126人,占总比例44%。
(六)强制戒毒次数。
按照收治登记统计,被强制戒毒一次的159人,占总比例的55.4%;被强制戒毒二次的66人,占总比例的22.9%;被强制戒毒三次及以上的41人,占总比例的14.3%;被强制戒毒四次或四次以上的21人,占总比例的7.4%。
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原因及对策思

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所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原因及对策思近年来,随着《禁毒法》、《戒毒条例》、《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规定》的陆续出台,对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提出了更严格、更规范、更科学的要求,对强制隔离戒毒效果提出了更实、更高、更远的期望。
实际工作中,90%以上的戒毒人员在吸毒与戒毒的循环中耗尽了身体与家庭的希望;场所民警在风险与责任的重压下对安全隐患日渐麻木与习惯;新型毒品的泛滥,更使得场所内精神障碍等疑难怪病考量着医务人员与管理者的智慧。
如何准确查找新时期戒毒场所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将责任和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是一项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
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
换句话说,风险是指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的后果的可能性(引自《百度百科》)。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风险,是指基于管理政策、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希望达到的安全稳定的目标与实际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差距。
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风险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三个要素组成。
二、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事故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工作的风险事故,从主管责任部门的角度来区分可以概括为六大类十六小项:(一)管理方面:脱逃,戒毒人员采取强行或隐蔽方式从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逃跑,逃避强制隔离戒毒;死亡,戒毒人员在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因为各种原因正常死亡或非正常死亡,包括因病死亡、自杀、他杀、因工死亡等;群体性事件,戒毒人员在场所内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群体性殴斗,信访,绝食,哄闹,静默,罢工、罢学、罢活动;所内案件,戒毒人员在所内盗窃,打架斗殴造成后果,伤害致人伤残、死亡;自伤自残,戒毒人员为达到个人目的自我伤害,自我伤残,吞食异物等;执法责任事故,因为民警不作为、乱作为或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原因导致的戒毒人员管理工作出现严重问题或执法民警违规违纪违法事件。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Issues Needing U rgent S oluti ons in Compuls ory Is olati on f or D rug Treat m ent王晓钦(四川新华劳教所 四川绵阳 621000)■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已实行两年多,从总体情况上看,公安部门和司法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对强制隔离戒毒模式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动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开展。
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司法行政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为例,就亟待解决好思想认识、运行机制、服务体系和模式完善等问题,以推进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把握本质,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切实消除强制隔离戒毒取代劳教戒毒是“新瓶装老酒,贴上新标签”的错误认识,正确区分两种戒毒方式的异同,准确把握强制隔离戒毒的本质特征,以避免将强制隔离戒毒变成“第二劳教”。
(一)强制隔离戒毒与劳教戒毒的共同点一是形式上的共同性。
二者都是依法对戒毒人员实行强制性的戒毒措施,通过有条件地限制戒毒人员的人身自由,达到帮助戒除毒瘾的目的。
二是方针上的一致性。
《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这个规定,实质上就是我国戒毒工作的基本方针,可概括为“帮助、教育、挽救”,这与“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是基本一致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挽救吸毒人员。
三是期限上的吻合性。
《禁毒法》规定:“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二年”,并可根据诊断评估结果,减少或延长一年。
这与劳教戒毒的期限一至三年,最长可以延长一年基本吻合。
四是方法上的契合性。
《禁毒法》规定:“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吸食、注射毒品的种类及成瘾程度等,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面临的管理难题和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对传统戒毒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是针对原有戒毒制度的缺陷,建立起集生理脱毒期、康复训练期、回归巩固期于一体的戒毒康复“361”新模式。
它集中体现了新的教育矫治模式,关系到规范文明管理和有效控制学员复吸矫治目标的实现。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强制隔离戒毒“361”戒毒模式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管理理念不清、管理实践弱化,并提出着眼在人,以“361”的眼光重新探索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方法。
关键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难题管理对策大文明管理是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的因素,人类文明的有利保证。
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稳定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戒毒矫治目标实现的有利保证。
强戒人员这一管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与以往惯用的劳教管理工作相比,目的上更加明确,方法上更加文明,内容上更加科学。
一、目前强制隔离戒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实践的难点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强制隔离戒毒所相继挂牌,也开始收容强戒人员,但是目前国务院的《戒毒条例》尚在讨论修改中,司法部的《强制隔离人员管理办法》也未正式出台,这样就给基层的强制隔离管理所实际工作造成了困难,管理的观念不清,生搬套用以往的管理经验,其管理弊端在不断的显现。
1、管理方法仍徘徊于以往的劳教戒毒。
在实际工作运转中,许多民警认为强制隔离戒毒是劳教戒毒的翻版,两者换汤不换药,套用劳教工作模式,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当成劳教人员进行管理教育,在管理方法方式上,基本都沿用劳教工作的老一套,造成了强制隔离戒毒变成了二劳教。
2、管理对象交杂,混于一室一舍。
“一所两制”甚至“一队两制”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管理对象非常复杂,既有吸毒劳教人员,也有其他罪错人员。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对应有不同的等级处遇,混合管理既不利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也不利于其他劳教人员的教育矫治,更违法了《禁毒法》规定的分开管理原则,管理制度上无法区别对待。
3、诊断评估依据未能体现强制隔离戒毒矫治工作的最终目的。
对强制隔离戒毒的效果评估仍旧延用百分制考核,生产计量考核、日常量化考核等等。
而只能直接的体现学员在所内的规范意识,习艺劳动,参加文体活动等积极性等,这与强制隔离戒毒满一年后实施评估,可以报决定机关给予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不一。
同时对衡量学员戒毒矫治的效果缺乏应有的科学依据,更不能作为权威的考核标准。
4、倡导文明管理,又缺乏有力的强制措施。
强制隔离戒毒是一种强制性行政措施,国家将戒毒人员集中进行戒毒,这只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的体现,就是在强制戒毒所内的强制性管理。
但目前已收治的强制隔离所却难以有效实施。
一是管理人员要按照戒毒规律的要求,组织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戒毒教育、行为矫治、心理康复、身体锻炼、劳动锻炼等各项工作,必须采取强势管理。
二是由于戒毒人员被强制戒毒本身就有一种抵制和仇视心理,再加上他们大多是人格有缺陷,对社会认知存在偏见;自控力不强,易冲动,常有违规违纪;极端自私,常为一点小事不惜争吵打架,有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暴力对抗管理,而戒毒法理只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给隔离戒毒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
5、强戒人员劳动效率差,劳动价值观歪曲。
一方面强戒人员大多体质弱、好吃懒做,不愿从事体力劳动。
另一方面是部分强戒人员认为,自己现在不是劳教人员身分,而是一个来戒毒的脑疾病人,不应该参加劳动。
此外,由于目前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条件限制,康复劳动仍是一种低效劳动,不能同社会企业等工同价,各地区情况又不相同,康复劳动的报酬难以达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标准要求。
6、戒毒模式各自探索,业务知识不够专业。
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业务的实施,既是工作重点,又是特征所在。
但目前,基层单位实施起来,困难非常大。
一是戒毒没有固定模式。
虽然原来司法部有劳教戒毒“三区四期”模式,以及各地的“L-TC”模式、“九段模式”等,但毕竟是劳教的,而且也没有被理论界和社会广泛认可。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需要边收治边探索。
二是基层戒毒专业人员少。
虽然有一定的医务人员、心理学人员和个别领导接受了戒毒知识培训,不少的基层管理人员曾经有多年管理戒毒人员的经验,但知识不够专业系统性不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三是教材和资料少。
基层单位目前大多用劳教戒毒教材给强制隔离管理人员上课,缺少对应的资料。
就网络和杂志而言,不是太专业就是太抽象,各戒毒工作实际结合的资料少,同时与专家同行交流、学习机会少。
二、应对策略(一)、摒弃陈旧的劳教戒毒管理思想,探索“大文明”管理理念。
传统的劳教戒毒的管理模式中,偏重于通过惩罚的震慑力来警示人们吸毒的危害,同时给人施加畏惧感,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则更多的着眼与人,从人的角度回答了戒毒工作是对染上毒品的患者予以关怀和治疗来挽救,从理念上的人性化推进管理工作的文明程度。
1、转变民警管理意识定位和强戒人员身份的定位。
禁毒法强调了管理的民警及执业专职医师均是医护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是病人身份本质,管理的民警及执业专职医师与戒毒人员之间更多的是康复治疗、教育矫治的关系。
从而要求我们在管理中要有更耐心细致的关怀、更科学的治疗方法、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生理、心理康复目标。
同时要明确强制隔离戒毒管理是为实现康复治疗这一目的的。
因此,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一切管理活动,包括强制性的体能训练、强制性的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的生产劳动等都必须有利于康复治疗一目的,树立服务与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实施惩罚性管理向调解性管理倾斜。
以往的戒毒管理理念中,学员遇到矛盾首先是训斥一翻,动则给予扣分,进强化班学习,上报处分等等以惩罚为目的,通过负面的影响来规范其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场所的安全稳定,但是很难让学员心服口服,明白戒毒的本质是服务与自己。
禁毒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强制隔离戒毒以服务与人、着眼与人的思路开展工作,这要求在强戒人员在遇到矛盾纠纷的时候,管理者要尽量以调解的身份开展工作,同时可以在所内大中队建立矛盾调解小组、矛盾调解协会,充分发挥学员之间的自我约束,以和睦、和谐的方式调解生活上的矛盾,实现场所的稳定。
(二)、开拓思路,建立以着眼与人,服务与人的“大文明”管理模式。
良好的场所秩序是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基础。
没有正常的管理秩序,强戒人员的治疗、教育、挽救就无从谈起。
实践证明,吸毒人员的管理难度大于其它违法人员的管理难度,而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正是场所良好秩序的根本保障。
1、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实行“三期”管理。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三期”管理是指根据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需要,结合吸毒人员的特点,将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管理划分为三个管理阶段。
即:生理脱毒期、治疗康复期、重返社会适应期。
生理脱毒期:时间为入所后的2-3个月。
以医疗戒护为主,辅以心理诱导教育的脱毒矫治,逐步摆脱生理依赖,并通过训练逐步恢复体能;同时让强戒人员适应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环境和生活要求,安排法制教育和戒毒专题教育,使其安心戒毒矫治,对这阶段实行严格管理。
治疗康复期:时间为入所集训结束后至强制隔离期满前的3-6个月。
主要任务是通过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实现心理和体能的基本恢复。
这阶段实现相对宽松的管理,可以参加生产劳动。
重返社会适应期:时间为强制隔离期满前的3-6个月。
主要任务是通过强化拒毒意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回归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来巩固前两期的治疗康复效果,增强回归社会的适应能力。
这阶段实行民警指导下的自我管理。
2、细化强戒毒学员的异同,实施分别管理禁毒法明确了对强制戒毒学员实施分别管理,可以从性别、年龄、地域、吸食毒品的种类,受毒害的轻重程度、复吸的次数等等方面尝试。
借鉴劳教戒毒的优点,在强制戒毒人员中分类矫治,实施因人施教。
随着吸毒人员的年轻化,部分强戒人员年龄相对较小,混同矫治必然不利于效果的实现;吸毒人员在强制戒毒之前部分人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多数瘾君子常在一起活动,入所后同一地域的学员混在一起,容易出现小团体显现。
毒品种类的增加和一些新型毒品的相继出现,强戒学员所受到的危害也不再单一,针对吸食毒品种类以小组小队的形式分别着重开展各自的危害;“多进宫”学员比例增加,屡教不改,具有一定的反矫治心里,混同与初次戒毒的学员矫治,容易弱化强戒的决心。
3、规范日常行为,发挥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一是针对强戒人员思想消极、作风散漫、懒惰成性等特点,首先是要在日常管理中实行规范化和半军事化管理。
其次是要进行队列训练和做广播体操,以此来增强体质、强化行为规范。
二是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可以在管理民警的指导下参与管理和自我管理。
一是通过成立“民管会”和建立班组,征求和反映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协助民警做好各方面的事务性工作;二是建立如“互帮”小组,“牵手”小组等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参与管理的作用,促进戒毒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场所秩序的安全稳定。
4、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实现文明有效的矫治效果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评估应以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程度,抗复吸能力是否增强,操守期是否有效延长等等为参照。
同时通过矫治工作的检验也可以直接评估管教、康复工作的科学性。
科学制定评估方法是确保诊断评估效果的有效途径。
在制定诊断评估方法过程中,应该立足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社会属性和个体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结合吸毒人员的行为特征,吸毒人员大多在行为上存在依赖,在认知上村子偏差,使得社会角色错位,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如此恶性循环。
因此,在诊断评估戒毒效果中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多方面的评估考核。
在设计评估方法中,可以从健康的角度出发。
综合考虑吸毒人员的行为、认知、身体、心理、道德、社会适应等六个方面因素。
其中,行为主要是通过群体的作用和个体的示范作用来进行引导和规范,摒除陋习;认知主要是对生活的态度,对毒品的认识、对个体的能力等方面的认同程度;身体是参加必要的身体锻炼,增强肌体抵抗力;心理是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高个体自信心,增强心理抗瘾能力;道德重在培养强戒人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家庭和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用正面的道德教化树立正确的人生思想;社会适应能力则从社会技能的掌握、社会角色的定位,社会活动的参与,社会义务的承担等方面进行社会化训练,以确保强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来实现矫治的最终目标。
(三、)拓展渠道,构建管理与教育互通的矫治途径。
以往的戒毒矫治工作一直存在是强化管理还是着力教育模糊性。
戒毒法明确了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管理工作明显是强制隔离戒毒工作一个重点,同时教育工作又是思想的根源上驱除毒瘾的有力武器,其最终的目标都是着眼与人、服务与人的挽救与人的,在过去的戒毒工作中存在以管代教的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了管理和教育工作的互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