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本科生培养计划(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 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东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东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根本,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力量,为了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准、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紧密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实际,逐步搭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能够促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以教学科研基层学术组织为载体,以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为依托,汇聚优秀成果、凝聚拔尖人才、培养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支以领军带头人为核心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逐步在优势学科确立人才的比较优势,在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发挥人才的引领作用。
为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支持。
二、计划体系“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体系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汉卿学者计划”。
对于申报并已成为两院院士正式候选人的,通过一至两个培养期的培养,争取使其入选两院院士,培养期为5年。
第二层次:“攀登学者计划”。
分批次重点遴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在基础科学研究或工业及科技前沿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学科(学术)带头人,通过一至两个培养期的培养,使其申报并成为两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四)曙光学者坚持教师职业理想、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作为负责人承担过国家级科研项目且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能够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开展探索性、创新性研究,且其研究内容属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的学科领域。
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四、选拔程序(一)本人提出申请,各学院(部、实验室、中心等)根据学校确定的选拔条件确定推荐人选。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实施办法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软件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软件学院决定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班。
第一批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以软件工程专业为试点,从2018级本科生开始选拔,遴选原则和实施办法如下。
一、遴选原则1、准入机制(1)每年专业分流时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班的遴选和组建。
(2)专业分流时成绩绩点不低于3.0分的学生可自愿申请,学院择优遴选不超过20人,绩点高者优先。
(3)遴选名单公示无异议后,与入选学生签订自愿加入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协议,从大二开始执行本硕博贯通培养班教学计划。
(4)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学生第3学年(从本科入学算起,以下同)课程学习结束时无不及格科目,成绩绩点不低于3.0分,通过国家英语6级考试(或雅思考试不低于6.5分或托福考试不低于95分),且未受到学校记过及以上处分的学生,直接获得免试推荐学术学位研究生资格,进入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
未进入本硕或本硕博贯通培养阶段的学生将失去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
2、分流淘汰机制(1)推免时淘汰。
未满足“准入机制第(4)条”的学生,继续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的本科学习任务,满足本科毕业要求,通过本科学位论文答辩,于第四年末授予学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按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2)推免时分流。
满足“准入机制第(4)条”的学生,如受到博士生招生指标限制,学院依据绩点、学术成果和综合评价情况进行本硕博培养和本硕培养分流。
本硕培养的学生继续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方案的本硕阶段学习任务,满足本科和硕士毕业要求,通过本科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于第四年末授予学士学位,于第六年末授予硕士学位。
学位论文要求按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本科生和硕士生学位论文标准执行。
(3)直博后退出。
第5学年开始,本硕博贯通培养班学生进入直博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学生主动退出本硕博贯通培养班,但确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完成学业,需由学生提出退出申请,并出具由三甲医院提供的证明,或因学业原因不适合继续进行本硕博贯通培养,须由导师提出申请并签字同意,经学院讨论后决定。
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第3章执行机构设计·································································································10
底片自动取送机械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刘刚
指导教师:柳洪义教授
单位名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东北大学
2005年6月
Film-catching-and-delivering system design
by Liu Gang
Supervisor: Professor Liu Hong Yi
附录········································································································································40
第1章绪论
1.1 设计背景
This design aims to meet this requirement. The system can catch and carry the film automatically in the environment of mass of ozone. So it improves the work efficiency greatly .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is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upside part as carrying department and the underside as automatic catching department. Of them , the motor drives two active wheels through the decelerating system. Then, the active wheel pull the whole system to move forward or backward on the preconcerted tramroad. The automatic catching department can safely realize catching film and it is composed of two special holding structure jointed by one mechanical arm, it can catch the film safely. The catching department is a new combination of the mechanism and electron equipments, it realizes the catching and loading action by the contrac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electromagnets. So it can catch and load the film very fast and frequently.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历史沿革

阜新煤矿学院1949年,成立阜新矿力中等技术专科学校。
1949年,为了适应东北工业建设的需要,东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相继开办了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
1952年,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更名为阜新矿山工业(技术)学校。
1958年7月15日,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在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阜新煤矿学院,隶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
学制4年,设采煤、矿建、机电3个系,煤层露天开采、矿山企业建筑、矿山测量、矿山机电、矿山机械制造与修配6个专业,并保留中专部院长戴镜如,党委书记谭伯。
1960年,阜新煤矿学院地质测量工程系独立建系。
1961年,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并入阜新煤矿学院。
1962年9月,阜新煤矿学院首届700名学生毕业。
1964年6月14日,鸡西矿业学院部分专业并入阜新煤矿学院。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为该校题写校名阜新煤矿学院。
1978年3月1日,阜新煤矿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
阜新矿业学院1978年,经国家煤炭工业部批准,阜新煤矿学院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
1978年,阜新矿业学院被批准为全国200所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之一。
1979年,阜新矿业学院创立了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阜新矿业学院·自然科学版》,进入CSTAT和EI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首批进入中国核心期刊。
1981年,阜新矿业学院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矿山机械化和矿山电气化两个学科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该校题写校名阜新矿业学院。
1982年,阜新矿业学院管理工程系成立。
1982年,阜新矿业学院创立《矿业高教研究》。
1983年,阜新矿业学院章梦涛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煤与瓦斯的统一失稳理论。
1984年,阜新矿业学院设立研究生部,负责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
东北大学英语专业培养计划

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文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和涉外经贸方面基本功的应用型高级外语人才、培养高等学校外语师资和理论研究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能适应多元化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质量的语言翻译与研究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语言学、文学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第二外语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毕业生适应范围:外事、金融、经贸、法律、文化、新闻、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包括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得体。
2、掌握较为扎实的人文学科、科学技术或经济贸易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增强复合型的人才特色。
3、培养运用英语进行“流利而得体交流”的能力。
通过国家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以及专业八级统考。
4、系统地掌握第二外语,尤其注重第二外语的“阅读与听说”的能力培养。
5、获得计算机程序操作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所规定的有关技能。
6、强化人文意识的培养,重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具有宽广的知识面、优秀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7、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以及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言学、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高级英语、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文报刊选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国际市场营销、进出口业务、剑桥商务英语、现代汉语和第二外语等。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进出口业务132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七、实践环节133八、考试课程总表九、毕业合格标准学生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各门成绩达到合格,学分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方可毕业。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计划

市场营销(Marketing)一、统编序号:1404二、专业代码:110202三、学位、学制:管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为四年四、专业简介本专业依托于市场营销学科,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隶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本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研究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并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服务。
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企业营销管理,即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营销者如何适应其营销环境,捕捉市场机会,设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并以适当的时间、价格、渠道,将产品或劳务送到需要的消费者手中,从而获得赢利。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从1993年开始招收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
东北大学市场营销研究所隶属于工商管理系,具有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在承担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研究生、MBA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营销理论、营销管理方法与实务的研究,密切跟踪国内外学术研究的前沿,不断凝炼学术研究方向。
五、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既具有宽广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知识,又能重点掌握从事各类营销业务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策划、调研、公关、推销、创新等应用能力,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等营销管理工作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六、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毕业生应掌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促销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学等基础理论,同时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外语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七、课程分类理论教学课程分为专业学位课程、鼓励选修课程和一般选修课程。
专业学位课程是获得该专业学位必须履修的课程。
各专业自行设计本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课程名称后面加“*”注明。
东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1+3”模式本科生招生简章

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一定比例的国外大学的教学资源,在专业教学方面,双语教学比例达到60%以上,增设了全英文授课课程,同时开设IT职业英语和托福课程;针对辽沈地区对日、韩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学院在外语课程设置中还开设了日语、韩语课程。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日本、爱尔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等国家开辟了合作办学渠道,每年选派学生出国交流达10%;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截止2011年底,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0个,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585人次,其中国家级奖励405人次。
学生连续五年一次性就业率达98%,平均月薪3500-6000元,就业最好的学生,其他专业只录用研究的青睐,毕业生薪资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3、报名登记表可在软件学院网站下载,或在报名时领取填写,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五、入学考试方式、时间及科目
1、考试方式:笔试和面试
2、考试时间:2012年6月30日
3、考试科目:英语、高等数学、面试
4、准考证领取时间:6月28日上午
5、领取地点:校本部综合楼617房间
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专业选修课分为“软件服务与云计算”,“主机系统管理”,“移动互联”方向。学院提供“高年级进研究室从事科学研究并置换学分”机制,坚持导师—博士—硕士—本科“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学院与IBM联合建立了“东北大学IBM研究院”;分别与Oracle、东软集团、上海双实、吉林中软等高端IT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学院与中国移动在联合成立了移动“MM”孵化基地。
软件工程专业“1+3”模式本科生招生简章
发布者:李佳慧 2012-06-05 09:48 打印
东北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手册

东北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手册目录一.选课机制介绍 (3)二.权重值选课介绍 (3)1.什么是权重值: (3)2.筛选原则: (4)3.退还原则: (4)三.学生选课须知 (4)四.常见问题说明 (5)五.选课操作指南 (7)六.退课操作指南 (17)七.补选注意事项 (19)八.非选课性质的课程调整操作指南 (20)一.选课机制介绍1.本科课程选课设置初选、退选、补选三个阶段,采取权重值选课方式。
2.初选阶段只能选择培养计划对应学期内需修读的课程进行选课;补选阶段开放跨年级选课权限;跨专业选课在补选阶段进行,须到所在学院(部)教学科研办公室办理相关业务。
3.退选阶段从新学期开始,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程前4学时为试听环节,在课程第5学时开课前(人文选修课程第2次课开课前)可进入选课系统进行退选操作,退选课程会损失部分权重值,请学生谨慎操作,一经退选,无法恢复。
4.人文选修课程仍采取抢选方式,可以进行试听、退选,不设置补选环节。
二.权重值选课介绍1.什么是权重值:权重值代表学生选择某门课程的意愿,权重值越高表示该学生选择某课程的意愿越大。
系统每学期给每个学生分配固定数量的初始权重值(例如:初选100,两次补选共50),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不同课程自由投放5-100的权重值。
初选阶段剩余的权重值可在补选阶段使用,但不能累积到下一学期使用。
2.筛选原则:选课结束后,系统会根据课程设置的人数上限及每个学生投放的权重值,按顺序至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权重值高的可选中该门课程。
最末位权重值相同则按照投放最终权重值的时间先后进行筛选淘汰。
3.退还原则:1)选课期间,退选本阶段已选课程,退还全部权重值。
2)因未达到开课条件导致选课失败的课程,退还全部权重值。
3)对于选课失败的课程,按所投放的权重值减去5退还给学生。
4)对于选课成功的课程,如在开课前退选,退还投放权重值的50%;如在开课后至第3学时开课前退课,退还投放权重值的25%;如在第3学时开课后至第5学时开课前退课,不退还投放的权重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印制 2012 版本科生专业培养计划的几点说明
1、根据《关于制订 2012 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通知》 (教学 [2012]13 号)文件精神,制订 2012 版本科专业培养计划。
2、培养方案的课程类型分为学位课程(课程名称加“*”予以注 明) 、鼓励选修课程(课程名称加“Δ”予以注明)及一般选修课程。
考试课程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1)学位课程:指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生在毕业时取得学
较大(参见本说明的第 5 条) 。
2) 鼓励选修课程: 属于非专业学位课程, 但希望能优先选修。
3)一般选修课程:按学生兴趣和志愿可以任意选修的课程。
[2012]8 号)文件精神,大学英语课程实施 1~7 级分级教学,分别设 置在第一~第七学期,必须依次逐级学习。
5、学分绩点制度 东北大学学分绩点制度(参照东大教字[2010]53 号文件)规定 如下。
第 门课程单次学分绩点计算方法: 若 100 ³ X i ³ 60 ,则 ,
U
nR
4、根据《东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东大教字
eg
i
is
te
士学位的必修课程,且该类课程在学分绩点制度中所占权重
re
d
3、关于课程类型含义。
若 式中 位小数。
,则。
为 课程第 次学分绩点; 为 课程百分制成绩。
数据保留 2
由此可见: 若 课程为百分制时的学分绩点:100 分为 5 个绩点, 60 分为 1 个绩点,60 分以下绩点为 0;
点分别取百分制的 95、85、75、65 分对应的绩点,不及格的绩点为
若 课程为两级分制时,规定通过、不通过(或及格、不及格) 的学分绩点分别取 3 和 0。
第 门课程平均学分绩点 式:
nR U
GPA i
eg
ii
is
(General Point Average)的计算公
åY × z = Z ×k
ij j =1 i i
式中: 为 课程学分; 为参加 课程的考核次数,当 课程为专业学 位课程时表示实际考核次数,当 课程为选修课程时 总平均学分绩点 GPA 总 的计算公式: 。
te
ki i
0;
re
d
若 课程为五级分制时,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的学分绩
GPA 总 =
å ( å Y i j× Z i )
i =1
n
ki
å Z ×k
i i =1
j =1 n
i
式中 为全部考核课程门数。
U
nR
iii
eg
is
te
re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