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戏剧样式

合集下载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

中国戏剧主要种类及特点一、京剧1.格调庄重:京剧追求庄重的格调,注重切合角色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咬文嚼字、端庄慢儿、大小调等表演手法,展现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2.唱念做打:京剧以唱腔、念白、做功和打斗四种表演方式为主,唱腔极具音乐性,念白富有旋律感,做功表现人物形象,打斗热烈激烈。

3.精致细腻:京剧注重各个细节的表演,从脸谱的化妆到服饰的选择,从肢体动作到眼神表情,都力求精致细腻,丰富角色的内涵。

二、豫剧1.古朴沉稳:豫剧以其古朴纯朴的表演风格而闻名,演员在表演时注重体现人物的深情厚意,以沉稳的态度展示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2.高昂豪放的唱腔:豫剧的唱腔豪放高亢,表现出戏剧性的张力和激情。

演员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唱腔和高超的演技来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3.刀枪舞台:豫剧中经常出现武打动作,刀枪舞台成为豫剧的一大特色。

演员在舞台上通过战斗的动作和用具的运用,展示出激烈的战斗场面。

三、评剧1.生动活泼:评剧以其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而闻名,演员以独特的语调和动作来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活跃了整个舞台氛围。

2.独特的旦角表演:评剧中的旦角表演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受到观众的喜爱。

旦角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来展现出女性角色的婉约、柔弱和细腻。

3.无穷的表演技巧:评剧中特别注重表演技巧的运用,如篇章(以评书为主),礼仪、听远、独轮车等,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样、娓娓动听。

四、黄梅戏1.柔美婉约:黄梅戏以其柔美婉约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演员通过细腻的唱腔和舞蹈动作,表现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深厚的文化内涵:黄梅戏剧目多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其中融入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民间传说等,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3.浓烈民间色彩:黄梅戏源于江南民间,因此戏中常常出现平民百姓和民间故事,展现出浓烈的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

五、越剧1.婉约细腻:越剧以其婉约细腻的表演风格而著称,演员通过柔美的唱腔和灵巧的动作,展示出角色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

中国戏剧的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戏剧的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戏剧的四种基本形式
中国传统戏剧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其中四种基本形式是指京剧、越剧、黄梅戏和评剧。

这四种戏剧形式在中国戏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表演特点和地域特色。

1.京剧: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代表性形式之一,源自于北京地区,融合了唱、念、做、
打(唱腔、念白、表演、武打)四种表演形式。

京剧以唱腔为主,武打技艺也颇为精湛,表演形式高度规范化,有着独特的程式化表演特点。

2.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地区,以杭州方言为基础,后来在上海地区发展壮大。

越剧
表演特点突出,重视唱功和表演技巧,以及戏曲动作的优美和细腻,富有南方地区的优美特色。

3.黄梅戏:黄梅戏是湖北省黄梅县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黄梅
戏以唱腔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歌唱艺术和情感表达,曲调优美,表演风格浓厚。

4.评剧:评剧起源于北方地区,尤其在山东、河北等地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评剧
以念白为主要表演方式,其表演特点在于念白技艺、表演技巧和曲艺形式的结合。

这四种戏曲形式各有特色,在表演风格、音乐、服装、化妆和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简述戏剧的含义和分类

简述戏剧的含义和分类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通常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展示故事情节。

戏剧的含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戏剧是二度创作的艺术,主导其创作的是戏剧表演艺术,并蕴涵了文学、音乐、舞蹈和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戏剧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题材,将戏剧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根据艺术表现方式,将戏剧分为话剧、歌剧、舞剧、哑剧、音乐剧;根据演出形式,将戏剧分为剧场剧、街头剧、广场剧;按照容量大小,将戏剧分为小品、独幕剧、多幕剧、连台本戏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戏剧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儿童戏剧类型

儿童戏剧类型

儿童戏剧类型儿童戏剧文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按其容量、场次来分,有多幕剧和独幕剧、活报剧(不分幕,以简便的戏剧形式报道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从题材内容分,有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童话剧、民间故事剧等;从演出条件分,有舞台剧、街头剧(也称“广场剧”)、“广播剧”、学校剧、课本剧待;就其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又有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舞剧、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剧、儿童诗剧、儿童哑剧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种类:(一)儿童话剧儿童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

如刘厚明的《小雁齐飞》、任德耀的《宋庆龄和孩子们》等,都是优秀的儿童剧。

它是用儿童容易理解而又规范化的生动、准确、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的,具有真实感和形象性,是儿童戏剧文学中一种重要的、常见的表现形式。

(二)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儿童剧。

如我国最早的儿童剧作家黎锦辉的《小画家》、乔羽的《果园姐妹》、赖俊熙《春天是谁画的》、70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都是较有影响的作品。

儿童歌舞剧主要以演员的唱词和舞蹈动作、音乐曲调的设计来表现剧情、反映生活,因此它必须使歌唱、舞蹈、音乐达到高度的和谐一致,使其具有强烈的诗的感染力。

一般来说,儿童歌舞剧要突出音乐性、动作性和统一性,但在具体的剧本中,或以歌唱为主,或歌舞并重,或配以诗歌朗诵和旁白等,表现方式可多种多样。

(三)儿童戏曲儿童戏曲是运用地方戏曲的曲调、唱腔,通过剧中人物的道白和歌唱以及富有民族色彩的舞蹈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儿童剧,大多以儿童或动植物为主角。

如甫剧《岳云》、闽剧《红色少年》、京剧《赖宁》等。

(四)童话剧童话剧是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儿童剧,即通过以幻想的艺术手段创造的童话人物和童话境界来曲折地反映儿童生活。

这类剧可采用各种形式表演,主人公除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以外还常是被赋予了特殊本领的超人或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生物等。

剧本内容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和寓言性,如《寒号鸟》,批判不爱劳动、贪图享受、忘恩负义;《人参娃娃》则是颂扬为了别人幸福而勇于自我牺牲。

话剧的文学常识

话剧的文学常识

话剧的文学常识话剧的文学常识古今中外的话剧演出都是借助于舞台完成的,舞台有各种样式,目的有二:一利演员表演剧情,一利观众从各个角度欣赏。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话剧的文学常识,欢迎参考!话剧的文学常识1、中国古代乐舞杂技表演总称百戏,汉代又称角抵戏。

2、中国古代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3、中国南北朝的乐舞节目《踏谣娘》反映了妇女的痛苦生活。

4、唐宋时期流行的参军戏渊源于秦汉时的俳优.5、宋元时南方的曲调统称南曲,盛行于元明。

6、我国民间出现的最早的剧场是宋代的勾栏,大者可容数千人。

7、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的地方,后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8、元曲是杂剧和散区的合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9、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墙头马上》、《汉宫秋》。

10、王实甫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其中为张生和崔莺莺穿针引线的是红娘。

11、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12、我国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戏剧是《赵氏孤儿》、其作者是纪君祥。

2010年,陈凯歌的电影版《赵氏孤儿》颠覆了古典戏剧的故事,融动作、爱情、梦幻于一身。

13、我国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人,他的临川四梦是《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14、《牡丹亭》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是杜丽娘和柳梦梅。

15、清代最为著名的戏剧作家是洪升和孔尚任,他们的`代表作品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16、我国近代以来的最为流行的戏曲剧种是京剧,他主要是西皮和二簧的结合、并吸取其他剧种的优点而形成。

17、乾隆末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把二簧戏带进北京,后逐渐发展成京剧。

18、京剧中的主要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9、旧时称非职业演员、乐师的戏曲爱好者为票友,他们转为职业艺人为下海。

20、旧时艺人偶尔饰演原来所属行当以外的角色称为反串,非职业演员或非本班社演员临时参加演出称客串。

戏剧体裁知识点总结

戏剧体裁知识点总结

戏剧体裁知识点总结戏剧是文学艺术中的重要体裁,它是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和情节的艺术形式。

戏剧可以分为古代戏剧、现代戏剧、音乐剧、舞台剧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就戏剧的体裁、历史、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让读者对戏剧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一、戏剧体裁的分类戏剧的体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古代戏剧、现代戏剧、音乐剧、舞台剧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学特点。

1.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是指古代文学中的戏剧作品,主要包括希腊悲剧、喜剧和罗马戏剧等。

希腊悲剧以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为题材,通过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来反映人类的生存境遇。

喜剧则以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性弱点。

罗马戏剧则受希腊戏剧的影响,注重历史和政治题材,以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来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面。

2. 现代戏剧现代戏剧是指19世纪以后的戏剧作品,主要包括现代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自然主义戏剧和表现主义戏剧等。

现代戏剧以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揭示为主题,通过对人性和命运的思考来表现人类的生存境遇,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黑暗面。

3. 音乐剧音乐剧是一种融合音乐、歌唱和舞蹈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以音乐表现剧情和人物情感,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营造氛围和情绪。

音乐剧通常以真实事件或虚构故事为题材,以歌唱和舞蹈来表达情感和情节,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现来打动观众的心灵。

4. 舞台剧舞台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主要形式的戏剧形式,其特点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和舞台布景来表现故事和情节。

舞台剧包括话剧、喜剧、音乐剧、歌剧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二、戏剧的历史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戏剧文化和艺术形式。

1. 古代戏剧古代戏剧起源于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明,希腊悲剧和喜剧是古代戏剧的两大类型,分别以神话传说和社会生活为题材,以人性和命运为中心,通过对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来揭示人类的生存境遇。

戏曲

戏曲

4、鼎盛
明末清初的作品多是写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 如穆桂英、陶三春、赵匡胤等。这时的 地方戏,主要有北方梆子和南方的皮黄。京剧是在清代地方戏高度繁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名列“同 光十三绝”的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 师,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不久京剧向全国发展,特别是在上海、天津,京剧成 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剧种,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 制;每个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下面对主要行当作个简要 的介绍。 生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 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 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 各有特点。老生 生行的一个分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 年或老年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 动作造型庄重、端方。 老生 生行的一支。因多挂髯口(胡须),又名须生。扮演中年或老年 男子,多为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重唱功,用真声,念韵白;动作造 型庄重、端方。 小生 生行的一支,与老生相对应,小生扮演青年男性,不戴胡须。高 腔和地方小戏系统剧种多用真声演唱。昆曲和皮簧系统剧种多以假声为主、 真假声结合。 武生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 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 使用长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风度和英雄气 魄。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短打武生:常用短 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舞蹈身段要求漂、 帅、脆,干净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

戏剧的种类

戏剧的种类

戏剧分类: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哑剧等;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戏剧文学有关知识戏剧文学指各种具体样式的剧本.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是,创作剧本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供阅读,而是为了演出.像关汉卿,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戏剧家,用毕生的精力写的几十部剧本,莫不如此.因此写作剧本的规律,必须受舞台艺术规律的制约.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第一,要凝练地反映生活,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把人物,时间,场景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内,使舞台的小天地,尽量地容纳下人间的大天地,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经过浓缩,以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省的场景,较单纯的事件,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之上.第二,剧本中的语言,主要是人物语言(台词),必须是个性化的,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发自于心,吐之于口的语言.让观众通过对话见出人物间性格的交锋,产生动作感,从而展示出剧情.第三,要有集中的冲突.只有冲突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没有集中的冲突,就没有戏剧.戏剧文学不是小说那样的叙述体,而是代言体,只能让人物出场以自己的方式去说话,人物的性格对立和冲突才能形成,才有"戏".第四,剧本的结构布局要巧妙安排,要使剧情的发展和结局十分巧妙,甚至引人入胜,令人莫测,增强戏剧效果.戏剧文学的分类法是多样的.从内容性质分类,有悲剧,喜剧和正剧(悲喜剧);从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诗剧;从结构形式上分类,有独幕剧和多幕剧;从题材上分类,有历史剧,现代剧,童话剧等.话剧,歌剧,舞剧戏剧文学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类,有话剧,歌剧,舞剧.话剧的特点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话必须是规范化的文学语言,要通俗易懂,便于观众接受,适于反映生活.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剧.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三者兼而有之.歌剧的唱词和音乐十分重要,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它的特点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还有音乐语言)来表现的.剧中的舞蹈分情节舞和表演舞两种:情节舞用来表现戏剧情节,表演舞用来描绘剧情发生的时代和环境的特征一、概述:戏剧1、定义:见课本162页第一段2、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戏剧样式:(1),古希腊罗马悲剧和喜剧:人类最早成熟的戏剧形态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诞生的悲、喜剧,它具备了我们对戏剧理解的全部要素与含义,它的演出成为纯碎的人类娱乐与审美活动,它造就了一批伟大的剧作家产生了众多的戏剧文学剧本以及建筑了雄伟的剧场。

后被古罗马悲、喜剧接引过去,在公元4世纪走向湮灭。

(2),古印度梵剧:人类文明中诞生的第二种成熟的喜剧样式是印度梵剧,它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在创作上产生了马鸣、跋娑这样的大戏剧家,理论上产生了《舞论》,提供了迦梨陀娑《沙恭达罗》这样的世界名著和一大批梵剧剧本,写意型的戏剧样式,于公元12世纪走向衰亡。

(3),中国戏曲:12世纪走向了成熟,以众多戏剧家作品,以及民间的广泛演出,承接了繁盛的人类戏剧。

同样是写意型的戏剧样式,和程式化的表演。

其深入民间的程度、以及对中国文化影响的细密程度独标史册。

能够随时变化各种地方声腔剧种,使其生命保持生生不息,一直走入了近现代。

(4),日本能乐:13世纪孕育成熟,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写意性特征的戏剧形态,第一位能乐表演大师世阿弥也是戏剧理论大师,为能乐提供了著作《花传书》。

面具的运用:使观众对剧种的人物年龄、身份等特征一目了然,而人物的表情也被刻画在上面,最为常见的悲剧面具造型:眉毛高举,嘴巴下垂,额角紧蹙,显示出一种深沉的悲哀。

嘴部呈喇叭形,有助于传远声音,这些优点都使面具成为悲剧演出中必不可少的造型因素。

歌队在悲剧演出中的作用:一、它是戏剧中的一个角色,参与整个情节的发展。

二、歌队可以为全剧设立一个道德架构和普遍标准,作为判定戏剧人物行动的依据。

三、歌队又是理想观众的范型。

四、歌队常常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以及氛围创造的关键因素,能使戏剧效果大大增强。

五、歌队载歌载舞的群体形象使舞台场面更为生动形象。

六、歌队具有重要的节律作用,它在戏剧行动进展过程中造成停顿,给以观众前瞻后顾的机会,从而对观众感情需求给予极大的满足。

悲剧与喜剧的区别:悲剧和喜剧在形态以及形式方面有着明显不同,其根本区别还在各自表现的人物、事件、以及结构和演出效果的不同上。

悲剧的题材大多取自神话传说而喜剧题材取材于现实生活;悲剧主人公多为神仙英雄,而喜剧的人物多为普通人;悲剧的语言是诗,喜剧多用日常口语;悲剧的结构严谨,喜剧则较松弛;悲剧的登场人物较少,而喜剧的登场人物较多。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就剧中人物和剧作所引起的观众之心理状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悲剧和喜剧的不同。

罗马悲剧喜剧的分类:①罗马喜剧有两类:一类是纯希腊喜剧的仿作,称为“大外套剧”,另一类为改穿罗马服装、描写罗马市民生活的“外套剧”。

这些喜剧在演出过程中舍弃了歌队的上场,分场分景的间隔被取消,加强了音乐力量和人物对话,并开始有女演员表演。

人物类型化,服装规格化。

②罗马悲剧依其题材分为希腊和罗马两类,两种类型都以恐怖的情节、善恶分明的人物、通俗剧的效果和夸张的言词为其特色。

埃斯库罗斯在悲剧形式方面的贡献:(被称为“悲剧之父”一生共写过90部悲剧和“羊人剧”,流传7部悲剧:《乞援人》、《波斯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等)作为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埃在悲剧形式方面的贡献是在他的悲剧创造实践和演出实践中逐渐减少了合唱队的抒情成分,削减了独唱的长度,增加了第二个演员,给戏剧对话和人物表演留出时间和位置,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戏剧的一切要素,才得以健全地发展起来。

索福克勒斯的成就:他一生创作了近130部悲剧和“羊人剧”完整流传至今的共有7部悲剧:《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等,得过24次头奖和次奖,是当时最伟大的悲剧家,被称之艺术戏剧荷马。

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悲剧创作上,还体现在他对于戏剧表演技巧和舞台表演形式的创新上。

是他发明了舞台布景和舞台绘画,把歌队队员由12人扩大为15人,将舞台表演的两个演员又增加了一个,使二人对话变成了三人对话。

促进了舞台背景和舞台设备的发展。

欧里庇德斯:一生创作了92部戏剧作品,流传至今的有17部悲剧和一部羊人剧,《海伦》、《美狄亚》等。

他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又有心理戏剧鼻祖之称。

他的创作标志着旧的“英雄悲剧”的终结,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就是使艺术接近了日常生活,接近了真实的世界。

《俄狄浦斯王》命运的映像:欧里庇得斯开启了一个的命运交响曲《俄狄浦斯王》.是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体现命运的太阳神“神示”的罗网。

俄狄浦斯王的命运是残酷的,在他还没有出生之前,就被给予了杀父娶母的“神示”。

得知预言后千方百计逃脱捉弄,尽管经过了种种的周折和奋斗,他最终也未能逃脱自己的命定。

他不承认自己是命运驯服的工具,在索福克勒对俄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命运的丑恶形象和狰狞面目。

俄狄浦斯的厄运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或行为中有了什么错误而受到惩罚,也不是因为他的先人在前世里修了什么恶行而遭到因果报应。

它是与生俱来的,是超越了社会因果之链的。

命运又是不公平的,它是从来不肯主持公道的一股恶力量。

俄狄浦斯的命运说明,你越是做一点好事,你的命运也就越糟糕哦。

命运女神从来没有向俄狄浦斯为代表的无辜者们微笑过。

阿里斯托芬喜剧特点:他所注重的是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艺术表现形式上虚构、夸张和怪诞,内容却是严肃的,现实的。

他的喜剧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思辨色彩。

普劳图斯对喜剧艺术的一大贡献:他提供了一个几近程式化的人物形象—索多勒斯,是他著名喜剧《撒谎者》的主人公,这个撒谎者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骗子,他是一个像民间故事里的阿凡提一样足智多谋和乐于助人的人物典型。

索多勒斯这一著名的仆人形象,不仅成为当时喜剧中的类型人物之一,而且对后世的喜剧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为莫里哀剧作中仆人形象提供了创作榜样。

泰伦提乌斯的创作特点:一方面,作为普劳图斯的后继者,他的喜剧创作也充满着生动活泼,滑稽调笑的艺术风格,另一方面,他的剧作更接近希腊后期喜剧创作特征,文学性较强,文字精炼,文体优美,结构形式完整,民间性则较弱,并具有贵族倾向和道德宣教味道。

罗马剧场的特点:1:罗马剧场选取在平地上建造,位置较自由。

2:观众席呈半圆形,用一层层的石拱支撑起来。

3:更衣棚在舞台后部,与表演区以及看台连接起来,成为有机的整体。

4:表演区和观众看台则是正半圆形。

5:剧场的风格看上去极其富丽堂皇。

中世纪戏剧概念:自公元4世纪到13世纪,这段时期在戏剧史上常被称为“最黑暗的一千年”戏剧曾被禁止演出,后来被基督教徒们给予重新认识。

它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艺术传统断层以后,以一种全新的、基督教特殊训诫方式的面目走上舞台,《圣经》故事就是戏剧表现的最主要内容,教堂成为戏剧演出的第一大剧场。

大致有宗教剧、奇迹剧、道德剧等。

彩车的分层:这种别具一格的彩车有9个轮子,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化妆室,用帷幕四面包裹着,供演员换装用;上层是用于演出的平台。

台面超过一人的高度,三面用布幔遮起来。

东方戏剧性格特征:首先,东方戏剧普遍具备综合表演艺术的舞台特征,其舞台形式都是诗、歌、舞各门表演手段交合运用,这是它的本质特征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其次,东方戏剧普遍具备程式化的表现手段特征。

它的综合表演技巧相对来说比较难以掌握,这限制了它表演的即兴性和随意性。

再次,东方戏剧普遍具备以演员为中心的舞台特征。

它的表演综合性与技巧程式性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以剧本而是以表演为中心,剧本情节的设置、结构的组合、冲突的安排往往要事先考虑到演员演技限制,从而才能使表演得心应手发挥传统舞台手段的功效。

其四,东方戏剧普遍具有随意转换叙事角度的特征。

不是彻底的代言体,其人物角色在表演过程中有着叙述人与代言人身份的转换,表演者可以自由出入于我题与喻体之间,随处透露出它和说唱艺术之间的血肉联系。

其五,东方戏剧普遍具有舞台表现性虚实相生的特征。

它是“表现性”的戏剧,依靠叙事性手段和程式化动作,得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获得了写意手法的自由。

《舞论》: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着完整体系的戏剧论著,其论述范围涉及到戏剧艺术的方方面面,从舞台到剧场,从演员到观众,从表现手段的分工到表演的技巧,从戏剧的内部构成到美学风韵的体现,总括了综合舞台艺术的戏剧在实践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

作者为婆罗多。

梵剧的发展分期:早期,公元前4至公元前1世纪,即《舞论》之前的时期,这个时期梵剧的发展还处于民间阶段,没有剧本。

成熟期,公元1至3世纪《舞论》之后,并进入文人阶段,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剧作家及作品,以马鸣、跋娑、首陀罗迦为代表。

有“跋娑十三剧”《小泥车》等著作。

鼎盛期,公元4至7世纪,其中一个阶段被称为“黄金时代”其经济繁荣带来了艺术上的繁荣,梵语文学与梵剧的发展也达到了它光辉的顶点。

以迦梨陀娑、戒日王、薄婆菩提为代表。

有《沙恭达罗》、《龙喜剧》等著作。

衰落期,8至12世纪,以王顶为代表。

这首先是印个社会地区性政治和文化的兴起所造成的。

另外对于梵剧形成支持的佛教在此期的衰亡大概也是梵剧衰落的因素之一。

此阶段陷入了形式主义和模仿主义,创作方法一味的蹈袭古人模式,缺乏舞台生命力和社会感召力。

梵剧舞台特征:1,梵剧不是彻底的代言体而是代言体与叙事体相结合。

2,梵剧表演具有浓郁的指事性和象征性,演员可以调动身体部位向观众传递特定信息。

其语言散韵杂糅。

3梵剧具有时空自由转换的舞台艺术。

4,梵剧具有两个重要的题材范围,一个是英雄史剧,另一个是世俗剧。

5,梵剧的开场先有祝词,赞颂神明。

6,演出由鼓来掌握节奏,以及弦乐器伴奏,化装具有强烈象征性。

梵剧的开场:先有祝词,赞颂神明,由幕后奏乐和吟唱来完成,然后戏班主人或舞台监督上场,用说白来向观众致意,介绍当天演出剧目的作者和剧情大意,并召出自己的妻子或当天的女主角,两人对答一番引出剧中人上场。

跋娑十三剧:印度的梵剧作家跋娑创作的《惊梦记》、《午夜》、《善施》、《断股》等十三部剧作,被统称为跋娑十三剧。

其题材内容大多根据印度两大诗史《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英雄史迹和浪漫爱情故事改编而成,其他则一般取自传说。

《小泥车》艺术特色:<小泥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它成熟流畅的结构艺术。

它的头绪十分复杂,剧中登场人物众多,情节旁支错节,但编织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全部内容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小泥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它淳朴、流畅、善用比喻、充满幽默感的语言艺术。

其人物语言都既符合性格,又能够传达出作者心中的流动的诗情画意。

《小泥车》用宽广的社会画面、丰富的情节内容,逼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展现了印度古代下层社会生活的生动图景,具有极其高的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

《沙恭达罗》:一,迦梨陀娑对之做了关键性的加工,即增添了豆扇陀丧失记忆和沙恭达罗遗失爱情信物戒指一节,使平缓的浪漫爱情发展过程陡生枝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