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复习PPT课件

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朝代
西汉 北宋 元朝
帝王
汉武帝 宋太祖
措施
推恩令
1、军事 2、行政 3、财政
影响
行省制度
西汉前期,丞相位尊权重,礼遇殊隆。丞相 进见,皇帝要起座;丞相生病,皇帝要亲临问候。 皇帝的诏命,丞相认为不妥的,可以据理力争, 也可以拒绝执行。吕后曾想封吕氏兄弟为王,丞 相王陵就当面抵制,力言“不可”。汉景帝欲封 皇后之兄王信为侯,丞相周亚夫坚决反对,说: “高皇帝曰:非刘姓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 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 非约也。”汉景帝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课堂练习
• 9、元朝设(),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 行政机关。该省长官行使()职权。 • 中书省;宰相
• 10、汉朝选官主要实行()制。()成为 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 察举;孝廉
• 【学思之窗】 • 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 些什么问题? • 解题关键:要从相权与皇权关系的角度 去说明问题。 • 思路引领:先要解读历史材料,获取材 料中的有效信息;再针对所问作答。
秦
从秦汉到明清朝代更替演 示 魏 蜀 吴
秦
五代 十国
西北朝 南朝 明 清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北宋 南宋 辽 西夏 金
重要概念理解: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
北宋初分割相权 中书门下: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皇 帝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 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3课

思考探究
观察分析左图并结合史实说 明,唐代中书长官和宋代的
参知政事其职责分别是什么?
这反映了中央官制变化的什么特点? 提示:(1)唐中书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掌决策. 宋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分割行政权。 (2)政府通过多设机构多设官员来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 .汉代:推行察举制,令天下郡国每年举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 荐人才,__________
2.唐朝
节度使 (1)唐中期,在地方设置____________ ,在政
治上享有较大自主权。 藩镇割据 局面,严重 (2)安史之乱后形成____________
削弱了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兵权 收归中央,并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______ 调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兵权 收归中央,并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________
考试做官,从而可以培养“全国人民对政治 之兴味”。同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儒
家经典,这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也
就有利于封建政府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 治上的统一,
即加强中央集权。据此分析,钱穆所说的制
度应为科举制。郡县制和行省制不符合题干
“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故可
排除A、D两项。察举制虽是选官制度,但 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意图。 【答案】 C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 的管理体 (1)措施: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__ 制,相权进一步削弱。 (2)意义: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宋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又增设参知政事、 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枢密使和__________ 军权和财权。 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其 5.元朝:设_________ 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威胁着皇权。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PPT课件

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2)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 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
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第3课_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改变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
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
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
“ 安 史 之 乱” 平 定 后, 星下自唐 季以来,数十年间,帝 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三省各承担何职能?这一制度起
了什么作用?
皇帝
( 中 草 拟 书 颁 发 省 诏 令 )
门 ( 审 下 核 政 省 令 ) 礼 兵
军 政
尚 书 省
( 执 行 政 令 )
吏
官吏的 任免和 考核
户
户籍、 土地、 赋税
刑
刑 狱
工
国家的 工程建 设
主管礼 仪科举 等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 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 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 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 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举后来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 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 如鸡”的民谣。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决人事任免问题)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初: 郡国并行制度
(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后面的回答问题: 材料1:汉初,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 粮饟,作业据而财匮,自天子出不能具钧驷,而 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臧盖……米石值万钱,马 一匹值百金。-----《史记*平淮书》 材料2: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 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1)结合材料思考探索: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 制的原因有哪些? (2)实施郡国并行制的目的是什么?出现了什么 社会问题?到汉武帝时是怎样解决的?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宰相专权了;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没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这首歌反映了哪些矛盾?
本课知识结构: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央官制演变(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发展规律:
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考试选拔,趋向严密、科学 选择方式
标准 孝廉 门第 才学
方式 举荐 评定授官 考试
科举制
2、阅读以下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讨论: 应该怎样认识科举制度? 材料1:1835年,居留中国人士格尔斯指出: “科举是古往今来的其他伟大的君主制度所无法 相比的。也许这就是他们所创造出来惟一值得保 留的制度,而此制度还未被其他国家所采用。或 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 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 伟大变革。” 材料2:唐太宗在金殿瑞们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入, 得意的说:“天下英雄,入我縠中矣。”明代思 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才,有甚于咸阳之近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 也。”
原创5: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 武 帝 刘 彻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 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4
2.唐中期节度史与藩镇割据
唐中期,节度史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安史 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唐朝设藩镇(节度使)
10
元朝行省制度的意义: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 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 制的开端。
11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中书省 山东、直辖地 山西
元代的行省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秦 (三公九卿)
汉 (中、外朝制)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19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变发展? 有何影响? 原因: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
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演变: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20
影响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 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 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 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5
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A
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 下列地方行政制度, 的是:( ) 的是:( ①西汉的王国 ②唐朝的地方军镇 北宋的“ ③北宋的“路” ④元朝的行省 A.①② B.①②③ ①②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①②③④ ①③④
A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不实行分封制, 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不实行分封制, 汉朝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 汉朝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 目的都是 C • • • • A、加强各地的经济文化交往 、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C、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 D、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
演变特点 趋势) (趋势)
三省体制形成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 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构,设参知政事、三司使、 枢密使分掌行政、财政、 枢密使分掌行政、财政、军 政大权
相权不 断削弱 皇权不 断加强
隋唐
北宋 元朝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君主专制的演进(巧记方法 君主专制的演进 巧记方法 )
知识延伸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影响) 利: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 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 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效率低下; 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 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造成积贫积弱。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制度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

侯大 不国 过不 十过 余十 里余 。城 , 小 弟于 毕是 候藩 矣国 !始 分 , 而 子
诸侯国 候国1 候国2 候国3
候—郡—中央
推恩令的影响:
①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② 中央集权加强
3、设置州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 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小
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 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晁错《削藩策》
——晁错《削藩策》
汉景帝
2、
背景: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造成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 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 平津候主父列传》
推恩令含义: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候国,列 候归郡管辖。
保证君权的独尊(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三省相互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袭
(三)宋朝:(二府三司)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财权)
度支、盐铁、户部
(四)元朝:中书省
措施: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北宋 元朝
诸侯国 候国1 候国2 候国3
候—郡—中央
推恩令的影响:
①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 王割据的局面; ② 中央集权加强
3、设置州刺史
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郡,各置刺史一人,刺史位 卑权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小
结
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征
(1)中央对地方的集权不断加强,行省 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2)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科 举制成为隋唐以后重要的选官制度
——晁错《削藩策》
——晁错《削藩策》
汉景帝
2、
背景:西汉初,郡国并行制
造成王国问题;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 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 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汉武帝
—司马迁《史记· 平津候主父列传》
推恩令含义: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候国,列 候归郡管辖。
保证君权的独尊(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三省相互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C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沿袭
(三)宋朝:(二府三司)
皇 帝 中书门下
(总揽大权)
(最高行政机构,
行使宰相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相权一分为三)
(行政权) (军权)(财权)
度支、盐铁、户部
(四)元朝:中书省
措施: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两汉 从魏晋 南北朝 到隋唐
北宋 元朝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堂思考
读出图中所反映的信息
说明地方权重超过中央
西汉前期形势图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一指之大几如股。” ——贾谊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张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既有土地,又有人民,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又有其甲兵,又有其 财赋。 财赋。”
宰 相 赵 普
课堂思考
宋太祖从“ ”“钱”“兵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弊: 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①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形成“冗官” 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 ②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军制紊乱,形成“冗兵” 战斗力衰退; 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 造成积贫 ③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 积弱。 积弱。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政事堂 中 书 吏 户
(决 策 )
尚 行 书 ) 礼 兵
(执
门 议 下 ) 刑 工
(审
学过本课, 学过本课,你认为从汉至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有哪些特点? 有哪些特点?
①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中央与 从基本内容看:始终围绕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与相权、 地方 ②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 从演变趋势看: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㈠中央政治制度表现为相权不断削弱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 ;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 加强;㈡地方政治制度表现为地方被分权制约,集权于中央;中央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 对地方控制越来越严密,地方没有独立性 ③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断调整 从发展过程看:中央集权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 ④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 从核心内容看: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 ⑤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即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专制 从反映的实质看:维护封建统治( 统治)。 统治)。 ⑥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主要在封建社会前 从造成的影响看:对社会发展既有积极作用(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 期: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也有消极作用(封建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社会后期逐渐增大,比如人浮于事、地方缺乏自主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
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
了哪些矛盾?
.
3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阅中读央教集材,权:简指述中从央汉与地至方元权怎力分样配削中弱,地全国方 军权、力政、、财强大化权中归中央央集,权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
制,绝对服从中央
1、两汉:郡国并行、推恩令(推行者、措施、作用 ? )
权、军权、财权(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元朝:中 长官书行省使,宰最相高职行权政.机--关--,上承天子,下总百官8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
1、阅读教材简述从汉至元选官、用官制度变化过程?
朝代 汉朝 魏晋
隋唐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才德)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依靠门第,
不注重才能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能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
变发展?有何影响? .
9
2、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哪些影响? 察举制:一亲定,程荐度举上和满被足荐了举官人僚容队易伍形的成需小要集团,但容易任人唯
九品中正制: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
B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4、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际上继承并发展了(
)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B
.
14
5、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集权
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保障皇权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
影响: 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0
③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问题探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并日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不 断加强
.
下来应该做的是( )
A.交唐太宗裁定
B. 交门下省审议
B
C. 交枢密院出兵
D. 交尚书省执行
2、元朝时期,由中央直辖的省份是
①河北 ②河南 ③山西 ④山东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
13
3、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 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 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 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复习检查:
1、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哪些?对后 世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2、秦时“三公”的主要职权各有哪些?
.
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2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
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
11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 哪一幅是正确的?
C
A
B
C
D
.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
皇一幅是正确的?皇
权
权
皇 权
B 皇
权
年代
A
年代
B
.
年代
C
年代
D
12
及时训练
1.唐太宗时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
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0.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
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
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2008年天津) B.. 中央集权
A 16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 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 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 史实,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 心是什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 是什么?
(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 上述两对矛盾的?
.
17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 么?其发展历程中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皇权至上
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 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B.废除了丞相制度,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相权确立了对皇权的强势地位
A
6、唐朝和宋初加强君权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C分化相权
B分散地方官员的权力
C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7.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的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皇帝直接任命 .
A 15
2、唐朝:设藩镇----节度使权力?
影响? 起初加强地方统治
3、北宋:
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军事: 收兵权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 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
4、元朝:行省制度(下设机构、. 长官权力、作用与影响?)4
(2)以北宋为例,说明统治者是如何解决上述 两对矛盾的?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在宰相之下分设参知政事,枢密 使和三司使等分割相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北宋在军事上强干弱枝,削夺大
将、地方节度使的权利;地方官由文官担任,同时设
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 部交中央掌控。
18
隋唐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
皇
帝
中书省 (决策)
D 走 进 高 考:
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
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2008宁
夏)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B 9.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
于( ) (2008年山东)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门下省 (审议)
尚书省 (执行 )
思考:
吏、户、礼、兵、刑、工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3、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
三省六部制评价: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
尊,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19
权、政权、财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汉朝:重用皇帝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 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中朝
魏晋: 逐渐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强化皇权)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
宋朝:权,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
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 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3、隋唐时期为什么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怎样演 变发展?有何影响?
原因: 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
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演变: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强
3、北宋: 2、行政: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
中 央
方官,设通判负择监督
集
3、财政:中央掌握赋税
权
4、元:行省制;边远地区设宣慰司
.
6
宣政院直辖地
河北、 山东、
中书省 直辖地
山西
元 代 的 .行 省
7
二、君主专制的 演进 专阅制读主教义材:,指从中汉央的至决元策各方朝式代,是即如皇何帝个解人决专皇 断权独与裁相,权集之国间家矛最高盾权的力8、思考:
1、西汉初,地方 实行什么制度? 刘邦大肆分封同 姓诸侯的目的是 什么?
2、刘邦大肆分封 诸侯,造成了怎 样严重的后果?
3、汉景帝与汉武 帝是怎样解决王 国问题的? 5
2、唐:设节度使 藩镇割据
削弱中央集权
1、军事:把主要将领的
兵权收归中央
加
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