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赏析一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课外古诗十首赏析1.满江红-写怀【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赏析】这首词曾被谱成多种曲调,广泛传唱。

它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借助音乐的翅膀飞到千家万户,更是由于词中表达的爱国情怀激励着历代人心。

词的上阕重点在写“壮怀”。

词人凭栏远眺,见到强敌入侵,满目山河破碎。

作为爱国将领,他怎能不怒恨满腔,乃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这正是他“壮怀激烈”的自然流露。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尽管他已经屡建奇勋,但他视功名如尘土,还要继续长途征战,不计“八千里路”之遥,不怕日夜劳顿之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是励人之词,更是自勉之语。

他要同军中官兵和社会贤达一起,及时再建奇功异勋。

此其志不在小,其怀可谓壮!词的下阕主要是写“雪耻”。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论耻,再无大于国破家亡;论辱,再莫过于二帝被掳。

如此的奇耻大辱,一日不雪,臣子的冲冠之怒、凌霄之恨便一日不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他要统率“岳家军”,驾起战车反攻,直捣敌人老巢,将其夷为平地。

并且,还要饥餐敌肉、渴饮敌血,彻底洗雪国耻,完全消除国恨。

课外古诗赏析

课外古诗赏析

七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一、《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4、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5、“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6、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三、《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连绵的峨眉山夜色正浓,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映入湛蓝的江水,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

课外古诗鉴赏五首1.课外古诗鉴赏篇一老将行王维〔唐代〕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夺得一作:夺取)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苍茫一作:茫茫)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大将一作:天将)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鉴赏这首诗叙述了一位老将的经历。

他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结果却落得个“无功”被弃、不得不以躬耕叫卖为业的可悲下场。

边烽再起,他又不计恩怨,请缨报国。

作品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歌颂了老将的高尚节操和爱国热忱。

全诗分三段,开头十句为第一段,是写老将青壮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

先说他少时就有李广之智勇,“步行”夺得过敌人的战马,引弓射杀过山中凶猛的“白额虎”。

接着改用曹操的次子曹彰故事,彰绰号黄须儿,奋勇破敌,却功归诸将。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描绘老将的智勇才德。

接下去,以“一身转战三千里”,见其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见其功勋卓著;“汉兵奋迅如霹雳”,见其用兵神速,如迅雷之势;“虏骑崩腾畏蒺藜”见其巧布铁蒺藜阵,克敌制胜。

但这样难得的良将,却无寸功之赏,所以诗人又借用历史故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汉武帝的贵戚卫青所以屡战不败,立功受赏,官至大将军,实由“天幸”;而与他同时的战将李广,不但未得封侯授爵,反而得罪、受罚,后落得个刎颈自尽的下场,是因“数奇”。

这里的“天幸”,既指幸运之“幸”,又指皇帝宠幸;“数奇”,既指运气不好,又指皇恩疏远,都是语意双关的。

诗人借李广与卫青的典故,暗示统治者用人唯亲,赏罚失据,写出了老将的不平遭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八首原文、注释和译文部编版语文教材《课外古诗词背诵》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一、部编版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峨眉山月歌原文:唐.XXX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XXX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XXX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动身。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XXX,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XXX)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XXX:月光江南逢李龟年XXXXXX平常见,XXX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光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XXX:唐朝开元、XXX年间的有名乐师,善于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XXX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XXX漂泊江南,卖艺为生。

XXX:XXXXXX的弟弟,名叫XXX,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平常:经常。

XXX: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XXX的弟弟。

XXX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XXX宠幸。

XXX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XXX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XXX。

[译文]当年,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XXX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赏析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②。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③。

老骥伏枥④,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⑤,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⑥,不但在天⑦;养怡之福⑧,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龟虽寿》又称《神龟虽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写在建安十三年一月,当时他已五十四岁了,正是赤壁之战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曹操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对后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诗十四句,除末两句为与诗句内容无关的乐谱套语外,其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神龟虽寿”,说命长;“腾蛇乘雾”,言技高,不管命有多长,本领多么高,最后都逃不掉死亡的命运,也就是违逆不了客观自然法则。

人亦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成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但由此却引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倒不如及时行乐;另一种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

而诗人是怎样认为的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千里马已老,且又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和气概。

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

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平定了北方的乌恒,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

古诗词鉴赏(一)双调殿前欢薛昂夫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

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

有丹青画不如。

迷归路,又撑入荷深处。

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木兰花宋祁(2004全国卷)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为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村行王禹偁(2004年成人卷)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2004天津卷)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的理解。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002年全国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附录: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苦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附录:《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范仲淹《苏幕遮》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李重元《忆王孙》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江南逢春李龟年杜甫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2004上海春考卷)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主题与名句赏析第一册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

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3、《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

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

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

“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

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

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

课外古诗词

课外古诗词

默自测
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的《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
晴空一鹤排云上 的创作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便引诗情到碧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刘禹锡的《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 自古逢秋悲寂寥 作者观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言秋日胜春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默写自测
理解性默写:
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
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
僵卧孤村不自哀 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尚思为国戍轮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
二、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文本背诵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名句理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默写自测
赏析:这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
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
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
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
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
古诗词默写
一、 秋词
(刘禹锡·唐)
文本背诵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宵。
名句理解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这两句诗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 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 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 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 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 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 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山水田园(一)村居(北宋张舜民七言绝句)生平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

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二)野望(南宋翁卷诗作)南宋诗人。

工诗,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

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

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耀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无数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诗是作者秋日眺望四野时即兴所作。

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

诗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

(三)村行(北宋王禹偁七言律)王禹偁[chēng同“称”]得罪了宋太宗,贬官商州,任商州团练副使。

在王禹偁的“商山五百五十日”里,曾写下二百余首诗,占其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许多艺术水平较高的诗都作于此时。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这首诗是作者即景抒情小诗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村行为线索,以多彩之笔逼真地描绘了山野迷人的景色,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二、爱国忧民(一)塞上曲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第二首。

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

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

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

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

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

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

知道了这个典故,全意思迎刃而解。

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

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二)秋叶纪怀[宋]陆游北斗星高悬在苍茫的夜空中,银河漂浮在天空之上。

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病情随着天气转凉有了好转,在半睡半醒之中写成了这首诗。

依然想着当年大散关的路,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首联描写了秋夜星空的高远,颔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颈联、尾联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纪晓岚批:雅淡有中唐气味。

(三)湘南即事【作者】戴叔伦【朝代】唐作者通过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正是深秋,秋天往往是人伤情悲怀的季节,诗中用一个“衰”字,将诗人面对肃杀秋景时的一怀愁绪袒露无遗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三、怀乡思友(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黄鹤楼闻笛【作者】李白【朝代】唐一旦成为贬滴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本诗写游黄鹤楼听笛,抒发了诗人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

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

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

“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使诗人忘怀国事。

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

此诗写作者游黄鹤楼时听笛的经历,抒发了诗人满腔的迁谪之感和去国之情。

全诗四句,前两句写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绪,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两句点题,写在黄鹤楼上听吹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二)洞庭阻风唐代诗人张泌江面上浩荡荡景色萧萧然,终日里只看见菰蒲钓鱼船。

青草湖里浪高三月从此过,杨花飞絮扑面江上风烟满。

多情怀绪莫要观看伤春景,无法消愁只因没有买酒钱。

极远处还布那几户渔家在,不成村落散住在那夕阳边。

菰(gū):即艾白;蒲(pú):水草,孤与蒲,皆生长在浅水处。

这是诗人途经洞庭遇风路阻时所写的一首诗,诗歌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

《洞庭阻风》是唐代诗人张泌(一作许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描写了洞庭的风光,并于诗歌中寄寓了自己的伤春情怀。

诗人因风大阻于洞庭湖边,首联通过空江的萧然景致与诗人镇日地面对菰蒲,一种寂寞抑郁的情感油然而生。

其后写诗人坐在钓船内所目睹的舱外情景。

描写洞庭湖边周围的萧然景致,在首颔两联的写景后,开始抒情感叹,如果是个有着坎坷经历又极易感伤的人,遇到这种情形,切不可举目远眺,避免产生伤春之心,最后以景作结。

诗人从自己的感伤情绪中摆脱出来。

全诗写景、抒情、叙事三者融为一体,借助写景来衬托情怀。

(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菩萨蛮: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此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上阕写作者早春日里用醉酒浓睡来开解浓重乡愁的情景,下阕写她除了神经受到麻醉否则是不会忘记故乡的愁苦心绪。

全词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阕写早春之喜,下阕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构思超妙。

春风柔和,阳光淡薄,已经是早春的季节了。

刚脱掉棉袄,换上夹层的青衫,我的心情很好。

一觉醒来微微有些寒意,鬓上的梅花妆现时已经乱了。

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

香炉是我睡的时候点着的,现在沉水香的烟雾已经散了,而我的酒气却还未全消。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南渡后眷念沦陷的北方故乡而作的。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作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俘,李清照南下江宁。

词人接踵遭际国破、家亡、夫丧、颠沛流离的种种不幸,在南方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内心郁积着国破家亡的无限苦楚。

在这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她为倾吐深重的故国之思和怀乡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四)《夜泊钱塘》明代著名散文家茅坤茅坤 (1512~1601) 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藏书家。

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

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

翻译:行船于江中,夕阳西下,已是傍晚时分。

哪里可以让我系船登岸呢?层层树林里,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秋风中振翅疾飞,看到这样的场景不禁勾起我的思乡之情。

树叶因难以承载这离别之情而坠落,思乡之梦化入这寒冷的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着。

想寻酒市借酒浇愁又如何能化解这愁苦,只能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一点思乡的愁绪。

主要叙述作者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是一首典型的闲适诗。

四、赠友送别(一)王猷定《螺川早发》构思精巧螺川就是今江西吉安北的螺山,此山形如螺状,故得此名。

赣江以此山脚下穿过,水绕山环,林木葱郁,是久负盛名的美景盛地。

这首五律抒写秋日晓晨离别螺川的情景,诗人以景抒情,离情别绪在情景交融中次第展开。

首联“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开句写远,境界顿显远阔,月亮落下了山头,城头的鼓角声也停了,预示着一切将从夜里苏醒。

空旷的山野鼓角声一停,更显清晨清漓的寂静,有“停止”必有“始动”,此句看似懒散的写景,实则为抒行旅之始垫了伏笔。

颔联“长江流远梦,孤棹拨残星。

”此句的“长江”指长江的支流赣江,意即赣江水绵远悠长。

诗人破晓登上小舟,短棹划乱残星在江水中的倒影,水送舟行,载人载梦于他地,真令人感慨!秋夜冷,江水冰,孤舟移动“远梦”对“残星”,好一幅秋晨离别行舟图!颈联“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此联诗人把视野扩放至天际水涯,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赣江穿绕的螺山秋景怡人,鸥雁旋飞在远山近水。

鸥本白色雁本青灰,诗人非得把鸥与雁的白与青归于“露湿”与“天光”,露不仅湿鸥,天光也不是仅青了雁,诗人的身和心在“露湿”与“天光”下会怎样呢?肯定有一颗因“远旅”而悲凄的心。

未联“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诗人依依不舍的转头回望出发地,苍茫茫的水天里螺山好似海岳之中的一座孤亭。

诗人回首中把螺山比作“孤亭”真是绝妙之笔,巍巍螺山刹间变成亭台,说明舟行之速真如箭打的一般;螺山好似茫茫水涯中一孤亭,也衬托了诗人孤舟单人前往陌生地的情感孤独。

此诗先以破晓的天际变化为线索,由远及近;再以舟行的位置为线索,由达返始,四联巧妙精细的勾勒出四幅意蕴飘远的水墨行舟图,画面意境真是一幅比一幅优美,远山似亭隐舟飞逝,仿佛国画大师的那一笔掠抹,一缕飘散,至我心旷神怡!(二)送别范澄(明代诗人)赏析:饮酒饯别,风高帆快,转瞬不见了踪影,诗人却不愿离去,望着友人远去的方向,呆呆地伫立着,孤独寂寞,伤情无限。

译文:酒喝完了很久了鼓声响起乐,风起扬帆要走了,心理乱如麻。

朋友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

(三)送人之荆门明代浦源明初,以林鸿为首的“闽中十子”“诗主唐音”对后来诗坛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传林鸿当年曾在家乡组织诗社,浦源慕名前去拜访,林鸿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诵读自己的诗作,开始一连读了几首,都未得到大家的赞赏,于是就念了这首作品,当读到“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林鸿不仅击节叹赏称之为“吾家诗”,并热情地邀请他加入诗社,可见此诗非同凡响。

这首诗为送友人赴湖北荆门而作,荆门泛指湖北江陵,荆州一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