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课件

杏:6×8=48(棵) 梨:4×5=20(棵) 多:48-20=28(棵)
检验:64280×-÷82=48=4=582((0(棵棵棵)))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答:杏树比梨树多28棵。
(五)提炼策略
回顾上面的解答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先要弄清题意, 明确已知条件和 所求问题。
再分析数量关系, 确定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二)分析数量关系
(三)列式解答
桃:3×7=21(棵) 梨:4×5=20(棵) 总:21+20=41(棵)
答案是否正确?先进行检验,再与同学交流。
3×7=21(棵) 41-21=20(棵) 20÷4=5(棵)
答:桃树和梨树一共有 41棵。
(四)运用策略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 行6棵,梨树每行5棵。
48 ×2=96(人)
168-96=72(人)
答:四年级比五年级少72人。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 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长袖衬衫 2件
270元
短袖衬衫 3件
180元
270÷2=135(元) 180÷3=60(元) 135-60=75(元)
答: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75元。
谢 谢!
Hale Waihona Puke 四年级 2个班 每班48人
五年级 4个班 每班42人
(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45=135(人)
2×48=96(人)
135+96=231(人)
答: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231人。
三年级 3个班 每班45人
四年级 2个班 每班48人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列表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列表法来整理信息,从而更清晰地解决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列表法的活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和数量关系。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还是无从下手,不能有效地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列表法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列表法的含义,学会使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意识地运用列表法整理信息,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列表法的含义,学会使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意识地运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列表法的运用。
2.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列表法的步骤和技巧。
3.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增强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
2.教学资源:与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课前准备:教师事先准备好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及学生在课堂上需要用到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列表的方式,可以清晰地整理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展示如何使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列表法解决问题》——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新知学习
1.填表。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80
72
64
56
48
答:第五天吃了48只害虫。
新知学习
2.列式。
第二天: 80-8=72(只) 第三天: 72-8=64(只) 第四天: 64-8=56(只) 第五天: 56-8=48(只) 答:第五天吃了48只害虫。
新知学习
四个苹果共重500g
答:第三天摘了40个,第五天摘了50个。
新知学习
你能通过列式计算出答案吗?
2.列式。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第五天:45+5=50(个)
答:第三天摘了40个,第五天摘了50个。
新知学习
小青蛙第一天吃了80只害虫,以后每天都比前 一天少吃8只害虫,它第五天吃了多少只害虫? 同学交流一下为什么这样算?解题思路和大 家分享一下。
答:第七天李叔叔可以做35个俯卧撑。
练一练
3.同学们排队上车去郊游,彤彤从前面数 是第8个,从后面数是第9个,这一队一共 有多少人?
彤彤
答:这一队一共有16人。
趣味拓展
丽丽、圆圆、静静扎着漂亮的蝴蝶结一起拍 照片,她们一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蝴蝶 结,一个扎着紫蝴蝶结。已知:丽丽扎的不是紫 的,圆圆扎的不是红的,静静身边的两个朋友一 个扎着红蝴蝶结,一个扎着蓝蝴蝶结。猜一猜: 她们各扎了什么颜色的蝴蝶结?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列表法解决问题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第5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数学教学PPT课件(3篇)

下时
起
起
起
起
16米 ( )米 ( )米 ( )米 ( )米
16m
15m
14m
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
13m
12m 11m
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
10m
9m
8m
7m
开始落下时 第1次弹起 第2次弹起 第3次弹起 第4次弹起
6m
5m
8
4
2
1
4m
16米 ( )米 ( )米 ( )米 ( )米
3m
2m
1m
0m
3.1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从左往右数,芳芳排在第8; 从右往左数,兵兵排在第4。芳芳和兵兵之间有多少人? (先在图中标出两人的位置,再解答)
苏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 故事告诉我们什 么道理?
解决问题要有策略。
探究新知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第一天摘了30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可以这样来理解。
第四天 45个
第五天 50个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_3_5_+_5_=_4_0_(__个__)__ 第四天 _4_0_+_5_=_4_5_(__个__)__ 第五天 _4_5_+_5_=_5_0_(__个__)__ 答:第三天摘了__40__个,第五天摘了_5_0__个。
课堂练习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1)
答:第三天摘了_4_0__个,第五天摘了_5__0_个。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讲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法。
列表法是一种将问题中的信息用列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呈现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看出问题的结构,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条理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列表法来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列表的过程,体会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列表法整理信息,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习惯,灵活运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列表的作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列表法的步骤和应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生活中的图片、列表卡片等。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列表法。
例如,展示一幅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列表的形式整理购物清单。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列表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例如,给出一个关于水果分类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列表的形式呈现水果的分类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案

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扬州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列出问题的不同方面,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这一章节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简单问题的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遇到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条理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一次巩固,又是新的学习挑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列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具体案例为依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列表策略;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列表的概念。
3.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纸质教学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小明买水果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面对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列出问题的不同方面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列表策略的应用。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明确列表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在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正确的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苏教版四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苏教版四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是一个非常实用且重要的内容。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孩子们打开解决数学问题的大门,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明了,简单易懂。
什么是列表呢?简单来说,列表就是把问题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整理出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表格。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 2 元,一个笔记本 5 元,他买了 3 支铅笔和 2 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解决。
我们可以这样列出表格:|文具|单价|数量|总价|||||||铅笔| 2 元| 3 支| 6 元||笔记本| 5 元| 2 本| 10 元|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买铅笔花了 6 元,买笔记本花了 10 元,那么一共花的钱就是 6 + 10 = 16 元。
列表的好处可不止这一点呢!它还能帮助我们整理思路,避免遗漏重要的信息。
在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信息往往很多,如果不进行整理,很容易就会混乱,导致出错。
而通过列表,把信息一一对应地填进去,就能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和计算。
再比如,有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男生有25 人,女生有 20 人,每辆大巴车可以坐 45 人,需要几辆大巴车?我们来列表看看:|类别|人数|||||男生| 25 人||女生| 20 人|先算出总人数:25 + 20 = 45 人。
因为每辆大巴车可以坐 45 人,所以刚好需要 1 辆大巴车。
列表不仅在数学问题中有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要计划一次家庭旅行,需要考虑行程安排、费用预算、携带的物品等等。
这时候,就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让旅行计划更加有条理,避免出现遗漏或者混乱的情况。
对于四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刚开始学习列表可能会觉得有点困难,但只要多练习,多思考,就能逐渐掌握这个有用的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的基础上,引入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列表,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找出数量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也是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拓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就需要教会他们使用列表这种策略,帮助他们整理信息,找出数量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运用列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列表策略,找出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列表策略。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列表的好处,自己总结列表的步骤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列表策略的应用,增强对列表策略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引入列表这种策略。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发现列表的好处,从而引入列表策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列表策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列表策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2、江老师买2件长袖衬衫一共用去270元,买3件短袖衬衫一 共用去180元。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多少元?
长袖衬衫
2件 270元
短袖衬衫
3件÷3=60(元) 135-60=75(元)
答:一件长袖衬衫比一件短袖衬衫贵75元。
桃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3行桃树 每行7棵 4行梨树 每行5棵
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 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你会列式计算吗? 你的答案正确吗?
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 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想一想: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1.理一理: 2.想一想:和同桌说说思路。 3.算一算: 4.检验:
1.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与同学说说解决问题时一般 要经历哪些步骤?
2.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从条件出发
从问题出发
1、春江小学二年级有2个班,三年级有3个班, 四年级有2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六年级有6个 班。五年级每班42人,三年级每班45人,四年 级每班48人,二年级每班43人,六年级每班44 人。
啤酒、尿不湿与数据整理
检验:4×5=20(棵) 41-20=21(棵) 21÷7=3(行)
检验:4×5=20(棵) 41-20=21(棵) 21÷3=7(棵)
41
检验:3×7=21(棵) 41-21=20(棵) 20÷5=4(行)
检验:3×7=21(棵) 41-21=20(棵) 20÷4=5(棵)
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行7 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伙伴学习 (1)理:用自己的方法整理条件,并记录。 (2)想:为什么这样整理? (3)说: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整理内容和想法。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 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从条件出发
从问题出发
3行桃树 每行7棵 4行梨树 每行5棵
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桃树的棵数
梨树的棵数
解决问题的策略
金陵汇文小学部 刘家宏
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 略?
画图 从条件想起 从问题想起 ......
小芳家种了8行杏树,桃树每行7棵, 一共种了多少杏树?
小芳家种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 梨树。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 梨树每行5棵。
小芳家栽了3行桃树、8行杏树和4行梨树。桃树每 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