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电影院规范要求

电影院规范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门的数量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均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疏散门的宽度5.3.16 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2.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1 的规定计算确定;hj3.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时,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设施要求1、超过800个座位的电影院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2、超过1500个座位的电影院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灭火系统;3、面积超过300平的地上房间、超过20m内走道应设置排烟系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6.1.11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6.1.11.1 厅内的疏散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且不宜小于1.00m;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
6.1.11.2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的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 计算。
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剧院建筑设计规JGJ57-88第1章总则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第3章前厅部分第4章观众厅4.1 视线设计4.2 座席4.3 走道4.4 其它第5章舞台5.1 主台、侧台5.2 乐池5.3 舞台机械设备5.4 演出技术用房和设施第6章后台第7章防火与疏散7.1 防火7.2 疏散7.3 消防给水7.4 火灾报警第8章声学8.1 观众厅体型设计8.2 观众厅混响设计8.3 扩声系统设计8.4 噪声控制8.5 其它声学要求第9章建筑设备9.1 给水排水9.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9.3 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剧场建筑设计满足安全、卫生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城镇剧场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设计。
其舞台部分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镜框式台口、箱型舞台剧场,其它类型剧场,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剧场建筑根据使用性质及观演条件主要分为歌舞、话剧、戏曲三类。
剧场为多用途时,其技术标准应按其主要使用性质确定,其他用途应适当兼顾。
第1.0.4条剧场建筑规模按观众容量可分为:特大型1601座以上大型1201~1600座中型801~1200座小型300~800座话剧、戏曲剧场不宜超过1200座。
歌舞剧场不宜超过1800座。
第1.0.5条剧场建筑的质量标准分特、甲、乙、丙四个等级。
特等剧场的技术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甲、乙、丙等剧场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主体结构耐久年限:甲等100年以上,乙等50~100年,丙等25~50年;二、耐火等级:甲、乙等剧场不应低于二级,丙等剧场不应低于三级;三、室环境标准应符合本规有关章节的相应规定。
第1.0.6条观众厅面积不超过200m2或观众容量不足300座者,可按一般建筑规定执行,不受本规限制。
第1.0.7条剧场建筑设计除应按本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现行有关设计标准、规和规定。
影剧院设计规范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33
影剧院建筑设计
吊杆:
1. 平行于台 口,悬挂 用水平杆 件。
2. 分类:手 动和电动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11
影剧院建筑设计
剧场的功能关系
功能组成:
演出部分
观众部分
管理辅助部分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12
影剧院建筑设计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 要求
1. 与舞台有便捷的联 系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37
影剧院建筑设计 演员在演出准备中的活动路线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38
影剧院建筑设计 服务用房的三种布置方式
46
影剧院建筑设计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47
影剧院建筑设计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48
影剧院建筑设计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8年9月
建筑系建筑设计教研室 sdjz9999@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篇一: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由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GB/T50356国家标准,对三大类厅堂的建筑声学设计进行了规范,这里的三大类厅堂除专业电影院外,应该是相近的厅堂,未特别注明话剧剧场、戏曲剧场、歌剧院或(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gb/t,50356-2005,剧场建筑声学设计规范)音乐厅等,都归入多功能剧场。
事实上,各地所建的大剧院、文化中心剧场都为多功能剧场,其建声设计均应按此规范进行。
一般认为建声设计应包含厅堂体型、体量、混响时间、声场分布、噪声控制及声缺陷消除几个方面。
既然称为建声设计,其与建筑的整个过程及多个工种会发生关联,理应相互配合。
但目前国内对剧场的设计往往分为建筑设计、内装修设计及各工种设计几大块,时间、过程、设计单位等相对独立,建声设计虽然贯穿于剧场建设的整个过程,但联系、配合的很少,这样就达不到理想的结果,这是应引起重视的作为设计者,大家对混响时间、声场分布的重要性是有认识的,但对混响时间频率特性重视不够,这是因为混响时间频率特性跟厅堂的装修材料、结构密切相关,只有与装修设计者充分沟通、协商。
采用不同的装修材料,不同的吸声结构才能予以满足,而相对合适的混响时间、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对音质的影响更大。
作为建声设计,按国家标准,对体型、体量等作为一般性规定,由负责建声设计者提出意见、建议,但现实情况是,在规划阶段,建声还未参与,往往是由业主提出,更有甚者是某一领导提出,交由土建设计单位。
理论上不存在无法处理的建声解决办法,但毕竟是一件费钱、费工的事,这种情况应尽量避免。
标准把噪声控制作为专门的章节进行了规范,关于噪声控制是剧场建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剧场的静态噪声往往达不到NR30曲线的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是:1、剧场的太平门的隔声量不达标。
2、空调盘管风机噪声过高。
3、消防机械排烟风道未做隔声降噪处理。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

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剧院是一种专门用于演出艺术表演的建筑物,其设计规范旨在为演出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以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并为演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舞台和工作条件。
以下是剧院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功能布局:剧院的功能布局应包括观众厅、舞台、后台、彩排区、训练区、办公区和服务区等。
观众厅应有适宜的座位数量和舒适的座椅布局,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
舞台应具备适宜的大小和高度,以便演员的表演和舞美效果的展示。
2.空间规划和尺寸:剧院的空间规划和尺寸应满足安全、舒适、美观和便捷的要求。
观众厅的座位布局和视角应能够使每个观众都有良好的观赏体验。
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应适宜,以便演员的表演和舞美效果的展示。
后台的大小和布局应满足演员和工作人员的需要,包括化妆间、更衣室、休息区和设备储存区等。
3.声学设计:剧院的声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
应采取合适的材料和构造来控制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提供清晰、均衡和自然的音效。
声学设计还应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演出和声源的特点,以保证音乐、对话和音效的质量和效果。
4.照明设计:剧院的照明设计应满足不同类型演出的需求,包括剧目的氛围、舞台效果和演员的视觉效果等。
应采用适宜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以便实现灯光的强度、颜色和方向的调节。
5.通风和空调设计:剧院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通风和空调设计至关重要,以确保舒适的室内环境和演出的进行。
通风系统应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并确保空气的循环和净化。
空调系统应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以适应不同季节和演出需求。
6.安全和紧急疏散:剧院的安全和紧急疏散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建筑和消防规范。
应采取合适的措施和设备,以识别和防止火灾、漏电和其他安全隐患。
应设立合适的紧急疏散通道和出口,并明确指示和标识,以便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安全地撤离。
综上所述,剧院的建筑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功能布局、空间规划和尺寸、声学设计、照明设计、通风和空调设计、安全和紧急疏散等方面。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88[ 2007-11-5 8:28:00 | By: chinesepump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JGJ 57-88<>lang=EN-US>7.1.8剧场建筑内观众厅吊顶内的吸音、隔热、保温材料和观众厅(包括乐池)内装修材料均应采用非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采用可燃材料时必须作阻燃处理。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2�90<>lang=EN-US>4.0.6旅馆的客房、大型厅室、疏散走道及重要的公共用房等处的建筑装修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并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及窒息性气体的材料。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124�997.2.10殡仪馆内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大规范》 GB 50045�95(997年版)3.0.8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4防烟和排烟《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1997年版)8.1.3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8.1.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2.2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lang=EN-US>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平方米,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平方米。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平方米。
影剧院设计综合规范

影剧院设计综合规范影剧院作为一个专门用于放映电影和表演戏剧的建筑,它的设计和规范对于提供观影体验和舞台表演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综合分析影剧院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结构、座位布局、音响设备、舞台设计等,为影剧院设计提供一套综合规范。
建筑结构影剧院建筑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观众坐席的视野以及舒适性。
首先,影剧院的观众席应该呈现斜坡式设计,以保证每个座位都能够有良好的视野,并且不会被前排观众遮挡。
其次,观众席的布局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确保每个座位都有足够的腿部和躯干空间,同时方便人们进出座位。
座位布局在座位布局方面,应该考虑观众的视野和听觉体验。
首先,座位应该围绕舞台或屏幕呈现半圆形或梯形布局,以便观众都能有良好的视野。
其次,在座位的设置上应该保证观众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过密集,以免造成拥挤和不舒适感。
最后,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包括残疾人座位在内的无障碍座位,以供有特殊需求的观众使用。
音响设备音响设备是影剧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设计原则是在舞台或屏幕的前方设置一到多个音箱,以确保音频能够清晰地传输到观众的耳朵中。
此外,对于大型影剧院,还需要设置适当数量的环绕音响,以提供更加立体和逼真的观影效果。
音响设备的放置应该避免遮挡观众视线,并且能够调整音量和音质以适应不同的剧目和影片放映。
舞台设计对于剧院而言,舞台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舞台的大小和高度应该能够容纳各种类型和规模的表演,包括舞蹈、歌剧、戏剧等。
舞台的背景幕布应该简洁大气,并且能够方便更换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剧目和舞台效果的要求。
此外,舞台上的灯光设备和音响设备也应该与舞台设计相匹配,以保证良好的表演效果。
安全与服务设施在影剧院的设计中,安全和服务设施也是不可忽视的。
影剧院应该设置有明显的出口标识和疏散通道,并且配备适当的疏散设备,如灭火器、疏散门等。
此外,影剧院还应该具备舒适的观众休息区、洗手间、售票窗口等服务设施,以便观众能够享受到完整的观影体验。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16
《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16)是结合当前国家和本行业发展现状,根据建(构)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按照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和建筑基础及装修设计的有关规定,
解决当前剧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历史文化保护、节能、防火、无隐患、安全有序上演等问题
而制定的强制性管理性文件。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投入使用、结构改造、装修改造和维修保养的剧院建筑(包括新院线、临时性舞台)背景建筑及其他有关建筑;新建、改建、改造时,应以成套施工图纸为
基础;有条件改造、拆除时,应并套原有成套施工图纸。
本规范规定的要求包括剧院建筑的各种设计要求、设备选型方案、内部空间布置及管
理制度、维护和运行管理等,以保证剧院可以安全、舒适和有艺术表演效果的上演。
1、建筑分析和研究:应对剧院建筑进行有效的建筑分析,根据文化遗产、城市环境、文化地域特色以及地方传统建筑风格等,确定建筑结构形式和新旧建筑之间的衔接形式,
并将建筑形态、风格结合起来;
2、技术规程及材料选择:应科学选择建筑材料、安裝工艺技术,确保材料符合本规
范的要求,并符合施工工程的质量要求;
3、剧院内部设计:应重点考虑影院和舞台的设计,采用合理的室内空间布局设计,
确保使演出安全、顺利,以达到艺术效果,并考虑设置相应的演艺设备;
4、安全及消防保护:采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使剧院无论是开院运营还是演出过
程中均具备安全;
5、维护:必须对剧院的装修、保温、排气等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整体而言,《剧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16)旨在提高剧院建筑设计质量,创
造安全、科学的剧院结构和装饰装修,造福大众,促进文化建设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最近设计剧院搜集的资料剧场建筑设计规范10建筑设备10.1给水排水,并选择与其等级和规模相适应的器具设备。
,宜设置热水供应装置,前厅或休息厅宜设置观众饮水装置。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 15的有关规定执行。
10.2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甲等应设空气调节;乙等炎热地区宜设空气调节;末设空气调节的剧场,观众厅应设机械通风。
,厕所、吸烟室应设机械排风。
前厅和休息厅不能进行自然通风时,应设机械通风。
空气调节室内设计参数参数名称夏季冬季干球温度(℃) 24-26 20-16相对湿度(%) 50-70 ≥30平均风速(m/s) 0.2-0.5 0.2-0.3,空内温度应低于30℃。
,冬季室内采暖设计参数应符合一月室内采暖设计参数房间名称室内计算温度(℃)前厅 12-14观众厅 14-18舞台 20-22化妆室 20-22M3/人.H;丙等10 M3/人.H。
剧场内观众厅每人散热量和散湿量温度(℃) 16 17 18 19 20 25 26 2 7 28 29 30显热(W/人) 88 83 80 77 75 60 56 5248 43 38潜热(W/人) 15 18 20 21 22 36 40 4448 53 58全热(W/人) 103 101 100 98 97 96 9696 96 96 96散湿量(g/人.h) 23 27 29 31 34 54 61 6 7 73 80 86注:上表已考虑剧场建筑的群集系散。
,应考虑剧种、灯具种类、灯具平均耗电系数及灯具位置系数等因素。
1、舞台、观众厅宜分系统设置,化妆室、灯控室、声控室、同声翻译室等可设独立系统或装置;2、集中式系统宜用淋水室或带淋水的表冷器处理空气;3、过渡季节应有不进行热、湿处理,仅作机械通风使用的可能;4、舞台上冬季应有防止下降冷气流的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舞台、观众厅的气流组织应进行计算;布置风口时,应避免气流短路或形成死角;2、舞台送风应送入表演区,但不得吹动幕布及布景。
天桥下设置风管应隐蔽;3、观众厅采用下送风时,应防止尘化。
污物和水不得进入风口和风管。
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采用地下风管。
地下风道应设置清扫口;4、舞台上的排风口应设在较高处,如有栅顶,应设在其上方。
1、穿越防火分区的送回风管道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中设置防火阀;2、风管、消声器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
,应采取消声减噪措施,通过风口传入观众席和舞台面的噪声应比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低5DB。
,应采取隔声措施,其隔声能力应使传递到观众厅和舞台的噪声比允许噪声标准低5DB。
对动力设备应采取减振措施。
,使送风口可以移动。
电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级负荷:应包括甲等剧场的舞台照明、贵宾室、演员化妆室、舞台机械设备、消防设备、电声设备、电视转播、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等;2、二级负荷:应包括乙、丙等剧场的消防设备、事故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甲等剧场观众厅照明、空调机房电力和照明、锅炉房电力和照明等;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二级用电设备负荷均属三级负荷;4、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应采用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装置,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30MIN。
1、照明为+5%~2.5%;2 电力为±5%、,其电源变压器宜采用接线方式为Δ/Yo的变压器。
,在观众厅两侧宜装设容量不小于10KW,电压为主220/380V三相四线制的固定供电点。
,屏蔽接地装置应和电源变压器工作接地装置在电路上完全分开。
当单独设置接地极有困难时,可与电气装置接合用一组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但屏蔽接地线应集中一点与变压器工作接地装置联接。
,可能频繁起动的交流电动机,当其起动冲击电流引起电源电压波动超过3%时,宜采用与舞台照明负荷分开的变压器供电。
,其调光控制装置应能在灯控室和舞台监督台等多处设置。
序号房间名称照度(lx)序号房间名称照度(lx)1 楼梯走廊 15~30 13 理发室(头部化妆) 100~3002 前厅、休息厅 75~200 14 排练室 100~2003 小卖部、冷饮、存衣 50~100 15 布景仓库 15~304 厕所、卫生间 50~100 16 服装室 75~1505 接待室 75~150 17 布景道具服装制作间 100~2006 行政管理房间 75~150 18 绘景间 150~3007 观众厅 75~150 19 灯控室、调光柜室 75~1508 化妆室 50~100 20 声控室、功放室 75~1509 服装室 75~150 21 电视转播室 75`15010 道具室 75~150 22 消防控制室 70~15011 候场室 75~150 23 水、暖、电、通机房 20~5012 抢妆室 75~150,其控制开关应设在前厅值班室,或便于清扫人员操作的地点。
1、观众厅、观众厅出口;2、疏散通道转折处以及疏散通道每隔20M长处;3、台仓、台仓出口处;4、后台演职员出口处;、声控室、功放室、空调机房、冷冻机房、配电间应设事故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的50%。
用于观众疏散的事故照明,其照度不应低于0.5lx。
,其照明控制开关应集中单独控制。
本规范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该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定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该……执行”。
4前厅和和休息厅,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M2/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2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M2/座。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30 M2/座,乙等不应小于0.2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18 M2/座。
当附设小卖部或冷饮部时,不应小于0.40 M2/座。
,甲等剧场不应小于0.50 M2/座,乙等剧场不应小于0.30 M2/座,丙等剧场不应小于0.25 M2/座。
M2/座。
,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池座和楼座时应分层设置。
2、室内装修天棚应为A级材料,墙面和地面不得低于B1级材料,并应符合规范第,厕所应设前室。
厕所门不得开向观众厅。
男女厕所位数比率是1:1,卫生器具应符合下列规定:1、男厕:应按每100座设一个大便器,每40座设一个小便器或0.60M长小便槽,每150座设一个洗手盆。
2、女厕:应按每25座设一个大便器,每150座设一个洗手盆。
3、男女厕所均应设残疾人专用蹲位。
6舞台台口和主台尺度,台面应平整防滑。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栅顶标高至主台台面的垂直距离(主台净高):甲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5倍;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4.0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台口高度的2倍加2.00M;2、栅顶的构造要便于检修舞台悬吊设备,栅顶的缝隙除满足悬吊钢丝绳通行外,不应大于30MM;3、各种滑轮梁的标高,应使站在栅顶的工作人员便于安装、检修舞台的悬吊设备;4、由主台台面去栅顶的爬梯如超过2.00M以上,不得采用垂直铁爬梯。
甲、乙等剧场上栅顶的楼梯不得少于2个,有条件的宜设工作电梯,电梯可由台仓通往各层天桥直达栅顶;5、丙等剧场如不设栅顶,宜设工作桥,工作桥的净宽不应小于0.60M,净高不应小于1.80M,位置应满足工作人员安装、检修舞台悬吊设备的需要。
1、天桥应沿主台侧墙和后墙三面布置,边沿应有0.10M高的护板。
甲等剧场不得少于3层。
乙、丙等剧场不得少于2层;2、第一层侧天桥标高,应使测光射向表演区有良好的角度,还应保证主台与侧台间的洞口高度不妨碍布景通行;3、第一层侧天桥栏杆应满足安装灯具的技术要求;4、各层天桥除满足设备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外,其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M,后天桥通行净宽宜为0.60M。
,护网构件不得影响配重块升降,护网应设检修门。
,门的位置应使演员上下场和跑场方便,但应避免在天幕后墙开门。
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50M,净高不应低于2.40M。
1、主台两侧均应布置配侧台,位置应*近主台前部,便于演员和景物通向表演区。
两个侧台的总面积:甲等剧场不得小于主台面积的1/2;乙等剧场不得小于主台面积的1/3;丙等剧场不得小于主台面积的1/4。
当丙等剧场受条件限制时可设一个侧台;2、设有车台的侧台,其面积除满足车台停放处,还应有存放和迁换景物的工作面积,其面积不宜小于车台面积的1/3;3、侧台与主台间的洞口净宽:甲等剧场不应小于8.00M;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0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5.00M;侧台与主台间的洞口净高:甲等剧场不应小于7.00M;乙等剧场不应小于6.00M;丙等剧场不应小于5.00M;4、设有车台的侧台洞口净宽,除满足车台通行宽度外,两边最少各加0.60M;5、侧台进出景物的门,净宽不应小于2.40M,净高不应低于3.60M,门应隔声、不漏光。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侧台外门应设保温门斗,门外应设装卸平台和雨篷;当条件允许时,门外宜做成坡道;6、甲等剧场的侧台与主台之间的洞口宜设防火幕。
后舞台面积和使用高度,应根据舞台工艺设计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后舞台与主台之间的洞口宜设防火隔音墙;2、设有车载转台的后舞台洞口净宽,除满足车载转台通行外,两边最少各加0.60M。
洞口净高应与台口高度相适应;3、设有车载台的后舞台,其面积除满足车载转台停放外,还应有存放和迁换景特的工作面积,其面积不宜小于车载转台面积的1/3;4、后舞台应设吊杆和灯光等设备。
,台仓的面积、层高、层数应根据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台仓通往舞台和后台的门、楼梯要顺畅,并不得少于2个,应设明显地疏散标志和照明,便于演员上下场和工作人员通行;2、台仓里为机械舞台而设的机坑、平台、通道和检修空间,必须设固定的工作梯和坚固连续的栏杆。
1、附在镜框式舞台的伸出式舞台除镜框台口外,在台口两边还应增设演员上下场口;2、台面技术要求与镜框式舞台的主台同;3、台面上空应设吊点,位置、数量应按舞台工艺设计确定;4、表演区除顶光脚光外,还应有来自三个方位的面光。
1、台面技术要求应与镜框式舞台的主台相同;2、台面上空应设吊点,位置、数量应按舞台工艺设计确定;3、表演区除顶光和脚光外,还应有来自四个方位的面光;4、表演区上下场通道不得少于2条。
6.2乐池,其他剧场可视需要而定。
乐池面积按容纳乐队人数计算,演奏员平均每人不应小于1.00M2,伴唱每人不应小于0.25 M2。
甲等剧场乐池面积不应小于80.00 M2;乙等剧场乐池面积不应小于65.00 M2;丙等剧场乐池面积不应小于48.00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