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疗法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治疗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和心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中医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
中医的心理调节和情志疗法,为治疗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医的心理调节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是由气、血、津液、精神等多种因素组成的,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人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身体的气血流动,从而引起身体的疾病。
因此,心理的调节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重要。
1、情志与五脏中医将情志分为五类,与五脏相对应。
喜(心)、怒(肝)、思(脾)、忧(肺)、恐(肾)五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功能,如果长期处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状态,就会导致对应脏腑的疾病。
例如,经常愤怒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情绪的调节,保持心情愉悦。
2、气场调节中医认为,人体周围还有一个称为“气场”的能量场。
这个气场会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和心理状态。
保持气场的平衡和流畅,可以更好地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中医中有很多调节气场的方法,例如针灸、太极拳、气功等。
3、情感疏导情感疏导是中医常用的心理调节方法之一。
它通过倾听患者的话语,帮助他们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调节身心状态。
情感疏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诱因。
4、音乐调节中医认为,音乐对于情感的调节具有很好的作用。
不同的音乐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可以带给人们愉悦、舒适、放松、平静的感觉。
因此,中医中有很多针对不同情绪的音乐疗法,例如舒缓音乐、轻柔音乐、有节奏的音乐等。
二、情志疗法情志疗法是指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状态,改善身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
情志疗法分为心理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法。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减轻身体疾病带来的精神压力,以身心放松为主要目标,从而达到治疗身体疾病的目的。
中医情志护理的六种方法

中医情志护理的六种方法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强调情志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情志的平衡对于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六种常用的中医情志护理方法。
1. 情志调适:中医强调情绪的调适,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来达到身心健康。
情志调适包括通过冥想、呼吸练习、音乐疗法等方式,使情绪平和、放松心情,从而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和免疫功能。
2.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情志密切相关。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性味,可以对情绪产生影响。
通过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调节情绪的食物,如黄麻仁、山药、枸杞子等,以及避免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咖啡因。
3. 草药调理:中医认为,一些草药可以帮助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
例如,黄连、柴胡等草药可以舒缓情绪,增加人体的抗压能力。
中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草药方剂进行调理。
4. 按摩疗法:中医按摩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情绪,促进气血流通。
例如,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焦虑和失眠,按摩印堂穴可以舒缓情绪,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加体力和抗压能力。
5.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可以通过负压刺激皮肤,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情绪不稳定。
拔罐疗法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增加气血的流动,舒缓情绪,改善身心健康。
6.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将艾绒燃烧后放在特定穴位上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调节身体的气血流动,促进情绪的平衡。
艾灸疗法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
总之,中医情志护理方法是通过调整情绪、饮食和草药治疗等手段来达到身心平衡的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但是在选择具体的护理方法时,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和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
中医七种情志养生方法

中医七种情志养生方法中医七种情志养生方法是指中医中认为情绪与健康相互关联的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情绪可以对人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关于中医七种情志养生方法的详细描述:1. 正念调心:正念调心是指通过正面的思维方式改变消极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中医认为,心是人体的主宰之源,心态积极会使人精神愉快,能有效缓解压力。
2. 情志平衡:中医认为,不同的情绪可以产生对应的生理反应,长期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下会影响脏腑功能,导致身体出现疾病。
保持情绪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
3. 积极情感宣泄:中医注重情感宣泄的重要性。
通过适当的方式宣泄情感,如发泄、宣泄、倾诉等,可以缓解紧张、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4. 合理调整工作生活节奏:中医认为,过度劳累和生活无规律是导致情志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持良好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适度休息和放松,有利于身心的调整与恢复。
5.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中医认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有助于培养社交能力、缓解精神压力、增强主动性和自信心。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可以进行情感宣泄,减少患得患失的情绪。
6.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与情绪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适当摄入含有氨基酸的食物,如鱼、瘦肉、大豆等,可以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改善情绪;避免过度食用刺激性、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以防止情志失调。
7. 运动养心:中医认为,适度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舒缓压力,并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释放紧张情绪。
中医七种情志养生方法的关键在于平衡和调节人的情绪,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通过合理的调节情绪,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情感宣泄和压力释放,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情志疗法的名词解释

情志疗法的名词解释情志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善个体情绪和调整情感状态来促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
它强调个体情感和心理状态与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相信通过正面的情绪体验和情感的释放,个体能够缓解焦虑、恢复自信、减轻压力和改善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情志疗法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情志疗法的概述情志疗法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理论,它认为情感和情绪的平衡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情志疗法通过调节和疏导个体情感和情绪,使其保持平衡,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此外,情志疗法还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认为个体通过与大自然互动,可以得到情志的滋养和疏导。
二、情志疗法的原理和方法1. 情绪释放和情感疏导情志疗法认为负面的情绪和情感堆积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重要的一环就是情绪释放和情感疏导。
通过各种方式,如绘画、写作、舞蹈、音乐等,个体可以将内心的情感和情绪进行表达和释放,从而达到情感的平衡和情绪的调节。
2. 积极心理的培养情志疗法强调积极心理的培养,即通过培养个体积极乐观的心态,来促进身心的健康。
个体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积极心理训练和寻找积极感受等方式,调整负面情绪和消除负面心理,从而达到积极心理的培养。
3. 自然疗法的运用情志疗法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关系。
个体可以通过亲近自然、参与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等方式,来获得情绪的宣泄和情感的疏导。
同时,自然的美景和自然的声音也能够帮助个体平静内心,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
三、情志疗法的应用领域情志疗法可以用于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心理健康问题、压力管理、情绪障碍、情绪管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其中,情志疗法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恢复自信、缓解焦虑、减轻抑郁等都是情志疗法的疗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着压力与焦虑的挑战。
情志疗法的理念和方法,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情志疗法,个体能够找到情感的宣泄和支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境。
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

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表现,它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而通过适当的调理方法,可以让情志保持平和,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那么,中医调理情志的最佳方式有哪些呢?首先,中医强调“情志相胜法”。
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情志去克制另一种情志,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比如,“怒伤肝,悲胜怒”,当一个人愤怒不已时,可以通过引发其悲伤的情绪来缓解愤怒。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当一个人因为生气而冲动时,给他讲一个悲惨的故事,可能会让他的怒火平息下来。
再比如,“喜伤心,恐胜喜”。
如果一个人因为过度高兴而失去理智,适当地给他一些恐惧的刺激,能使其恢复冷静。
这种方法听起来有些奇特,但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巧妙把握,不可过度。
其次,中药调理情志也是常见的方式之一。
中医认为,不同的情志失调可能与身体内部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比如,肝郁气滞的人容易情绪抑郁、烦躁易怒,此时可以服用一些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郁金、青皮等,来改善情绪。
心脾两虚的人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健忘等情志问题,通过服用归脾汤等方剂,可以补养心脾,从而改善情志状态。
还有,中医的针灸疗法在调理情志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脏腑功能和情志状态。
比如,针刺内关穴可以宁心安神,缓解焦虑和紧张;针刺太冲穴能够疏肝解郁,改善抑郁和易怒的情绪。
饮食调理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物都具有调理情志的作用。
例如,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心情烦躁、失眠多梦的人食用;玫瑰花能够疏肝理气,对于肝郁气滞导致的情绪不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香蕉富含镁元素,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此外,运动也是中医调理情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机能,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
像太极拳、八段锦这类传统的运动方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让人在舒缓的动作中放松心情,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伤寒论治疗情志病有十大法

伤寒论治疗情志病有十大法伤寒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黄帝内经》的《伤寒论》篇章详细介绍了伤寒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内容。
其中,论述了治疗情志病的十大法。
这些法则旨在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达到平衡身心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伤寒论中治疗情志病的十大法。
第一法:安心法安心法是指通过舒缓患者的情绪,促使其心情放松和平稳。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听音乐、瑜伽冥想、户外散步等方式,来使患者的心情得以放松和平静。
第二法:宽心法宽心法是指通过减轻患者的思虑和焦虑,使其心胸豁达和宽阔。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心理疏导、与亲友交流、参与社交活动等方式,来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烦恼。
第三法:养心法养心法是指通过调节患者的作息和饮食,来改善其心情和精神状态。
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于维持心身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养心法强调合理饮食、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等。
第四法:静心法静心法是指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使患者心境平静和冷静。
在静心的状态下,患者可以更好地思考和处理问题,有助于心理平衡和情绪调整。
第五法:调和法调和法是指通过身心调和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按摩、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患者的气血和经络,从而达到身心调和的效果。
第六法:远离负面情绪法远离负面情绪法是指通过与负面情绪相对抗,来改善患者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识别和排遣负面情绪、调整心态等方式,来帮助患者走出阴霾,保持积极开朗的心境。
第七法:感恩法感恩法是指帮助患者培养感恩的心态,从而增强其积极性和快乐感。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感恩日记、感激他人等方式,来使患者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第八法:调息法调息法是指通过调节患者的呼吸方式,来改善其心境和情绪状态。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式,来使患者感到放松和平静。
第九法:养性法养性法是指通过养护患者的性格和气质,来改善其情绪和心理状态。
这一方法主要采用如读书、绘画、写作等方式,来培养患者的兴趣和爱好,进而提升其情绪和心理素质。
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情志病

中医如何诊断和治疗情志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情志病是一类不容忽视的疾病。
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状态。
当这些情绪过度或持久地影响人体,超出了身体的调节能力,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那中医是如何诊断和治疗情志病的呢?中医诊断情志病,首先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信息。
望诊方面,中医会观察患者的神态、面色、形体动作等。
比如,一个长期抑郁的人可能面色晦暗、精神萎靡、动作迟缓;而一个经常发怒的人可能面色发红、双目圆睁。
闻诊则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情志异常可能导致声音的变化,如悲忧之人声音低沉、发怒之人声音高亢。
问诊在诊断情志病中尤为重要。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情绪状态、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
比如,是否近期遭遇了重大变故导致情绪低落,或者工作压力过大而焦虑不安。
同时,还会询问睡眠、饮食、二便等情况,因为情志的变化常常会影响到这些方面。
例如,长期焦虑的人可能会失眠多梦、食欲不振;过度悲伤的人可能会出现大便溏稀。
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病情。
中医认为,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身体状况和情志变化。
例如,弦脉常见于肝气郁结的患者,表现为情绪抑郁、胸闷不舒;数脉可能提示有心火亢盛,患者容易急躁易怒。
除了四诊合参,中医还会考虑季节、气候、地域等因素对情志的影响。
比如,春季肝气容易生发,有些人在这个季节可能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南方气候潮湿,也可能会加重人体的湿气,从而影响情志。
在治疗情志病方面,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方法,且注重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
中药治疗是常见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相应的方剂。
比如,逍遥散常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情志不舒、胸胁胀痛;甘麦大枣汤则适用于脏躁,表现为悲伤欲哭、精神恍惚。
在用药时,中医强调辨证论治,精准用药,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从而改善情志。
针灸治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太冲穴、内关穴、神门穴等,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改善情志。
中医神奇的情志疗法(喜怒哀乐皆是药)

中医神奇的情志疗法(喜怒哀乐皆是药)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道理。
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
激怒疗法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第二次又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3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故意用粗话、野话激怒齐王。
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
这一怒一骂,使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就好了。
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
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
1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第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
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情志疗法
中医情志疗法
原文地址:中医情志疗法作者: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中国古代情志法主要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表述情绪之间相互
制约关系的经典提法,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将人体归纳为五个体系并按五行配五脏五志,然后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的心理疗法,即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
因此,它在心理治疗方法上独具特性。
五行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相胜关系,即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
《内经》具体论述了情志相胜心理疗法的基本程序:喜伤心,恐胜喜;怒伤肝,悲胜怒;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1、喜伤心,恐胜喜。
喜为心志,喜甚伤心气,可致喜笑不止或疯癫之症。
治之以“祸起仓卒之言”或其他方法使之产生恐惧心理,抑其过喜而病愈。
清代《冷卢医话》中记一江南书生因金榜题名考中状元,在京城过喜而发狂,大笑不止。
名医徐洄溪就诊,佯称其病不可治,告之逾十日将亡。
并吩咐他速回家,路过镇江时再找一位姓何的医生,或许能起死回生。
书生一吓,果然病愈。
但又因此郁郁寡欢往回走。
至镇江,何医生就把徐洄溪早已送来的书信给书生一看,并解释其中的原由,于是书生经开释,病痊愈。
2、怒伤肝,悲胜怒。
怒为肝的情志表达,但过怒因肝阳上亢,肝失疏泄而表现出肢体拘急,握持失常,高声呼叫等症状。
治之以“恻怆苦楚之言”诱使病人产生悲伤的情绪,有效地抑制过怒的病态心理。
《景岳全书》中记燕姬因怒而厥,张景岳诊后便声言其危,假称要用灸法才能治好。
燕姬知道灸法不仅会引起疼痛,而且会损毁面容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皮
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
”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
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
可惜,太子和他的母后并没有保住他的性命,齐闵王还是把他杀了。
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却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中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心理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严重。
经人举荐,
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
”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自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
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
”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
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乡试,又中了举人,第三年会试,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李大谏不得已便请某御医治疗。
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
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
”李说:“谨尊医命,不敢有违。
”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给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
”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得症状也就止住了。
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
”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
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
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享有崇高威信。
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
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得丑角,故作姿态,妞妞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
心情愉悦。
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
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地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
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达到不药而愈。
羞耻疗法
羞耻是人地本能,中医利用人的这一本能,治疗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
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
名医俞用右,利用女子害羞的心理,假装要解开这位女子的腰带,扬言要为她作针灸治疗,女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手势动作惊怒了,不自觉地急忙用双手掩护下身,急则生变,双手顺势自然下垂复原。
这是中医采取“围魏救赵”地计谋权诈的心理疗法,收到了立杆见影的效果。
网络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