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制定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客观量化评估发生的危险因素,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控,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一、组织管理(一)制定防止患者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二)护理部负责全院防范跌倒、坠床管理质量的督查。

(三)护理部建立跌倒、坠床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数据库,每月、每季、每年有统计、分析和讨论。

(四)各科设立专人负责科内跌倒、坠床的防范监控。

每月有统计、每季有分析、每年有汇总。

二、风险评估使用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及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坠床的高危风险评估,以筛选高风险病例进行重点预防,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一)评估对象:所有住院病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

(二)评估环节首次评估:所有患者入院、转入时,由责任护士负责在2小时内进行Morse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再次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手术后或使用特殊药物易导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时。

(三)评估频次评分>45分为高危,立即告知主管医生,并发放风险告知书,采取相应措施,每周评估1次。

护士长或质控护士于首次评估后24小时内完成复核,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科内自控,并次月5号之前统计上报护理部。

三、发生跌倒、坠床后应急预案(一)处置:患者不慎跌倒或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了解发生经过、采取必要应对措施,病情允许时扶回床上→同时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初步伤情判断→配合抢救或处理→上报并记录、交班。

(三)报告:参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上报流程执行。

四、防范措施(一)全院所有人员:有参与防范与减少患者在院内发生坠床与跌倒等意外事件的义务,当发现有坠床与跌倒等隐患时,应主动报告相关科室责任人。

(二)院办公室:做好各种防滑警示标识,提醒患者防范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

(三)维保部:1.维护院内秩序。

2.加强保洁人员的培训,保持地面干燥清洁,路面畅通,灯光明亮。

跌倒风险评估方案

跌倒风险评估方案

跌倒风险评估方案
跌倒风险评估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收集信息: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有无慢性疾病、服用药物等。

2. 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询问患者是否有跌倒史或其他可能导致跌倒的因素,如视力或听力障碍、肌肉无力、眩晕和晕厥等。

3. 设计跌倒风险评估工具: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可能的风险因素,设计一个简单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跌倒风险。

例如,可以使用“平衡能力测试表”来评估患者的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

4. 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实际评估,使用之前设计的评估工具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量化评分。

对于有明显跌倒风险的病人,应重点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减少跌倒的可能性,以及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

6. 定期复查:在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再次进行跌倒风险评估,以确保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情况调整护理计划。

7. 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跌倒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8. 做好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跌倒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及处理方法等相关信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细节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查房中的跌倒风险评估

小儿重症肺炎护理查房中的跌倒风险评估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详细评估
对于初步评估中存在跌倒风险的患 儿,应进行详细的跌倒风险评估, 包括基本指标和特殊指标的评估。
动态评估
在患儿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动 态的跌倒风险评估,以监测患儿病 情变化和调整护理措施。
04
护理措施与建议
预防性护理措施
01
02
03
制定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病房环境安全,减 少跌倒风险。
跌倒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儿可能存在的 跌倒风险,如平衡能力差、意识状态不稳 定等。
根据评估结果,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 计划,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增加床 栏、调整病床高度等。
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患儿康复
通过跌倒风险评估,可以加强医护人员对 患儿病情的全面了解,提高护理质量,减 少医疗纠纷。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 预防措施,如加强看护、增加 床栏、调整病房环境等,以降 低患儿跌倒的风险。
加强护理人员对跌倒风险评估 的培训,提高其对评估指标和 方法的掌握程度,确保评估工 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完善评估体系
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跌倒风险评 估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全面
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发热
体温升高,可达38℃以上。
食欲减退
患儿食欲明显下降,体重减轻 。
小儿重症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原体感染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气道发育不完善 病理生理机制
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肺部炎症。
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疫系统功能 低下,容易感染。
婴幼儿气道狭窄,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容易出现气道阻 塞。

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

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

精选课件
3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 跌倒伤害 是指患者跌倒后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死亡。跌倒对患 者造成的影响,根据美国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 做出的分级定义如下:
• 1.无:没有伤害。 • 2.严重度1级(轻度):不需或只需稍微治疗与观察之伤害程度,如
擦伤、挫伤、不需要缝合之皮肤小撕裂伤等。
精选课件
16
患儿高风险跌倒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
患儿高风险跌倒/坠床预防性干预措施
1 执行基础护理及患儿跌倒/坠床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
2 在床头、腕带上做明显标记
3 尽量将患儿安置距离护士站较近病房,加强对患儿夜间巡视
4 通知医生患儿的高危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5 将两侧床栏全部抬起,在患儿下床活动时家长或监护人照护
精选课件
4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 3.严重度2级(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 处置观察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皮肤撕破或小挫伤等。
• 4.严重度3级(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之伤害程度,如骨折、 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 5.死亡: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致死。
humptydumpty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淋浴时有人陪伴鼓励使用卫生间扶手教会患者家属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跌倒预防宣教评估并记录患者和家属对宣教的接受情况需要进行教育宣教加强营养定期协助患者排尿排便制度中有要求需要告知医生humptydumpty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淋浴时有人陪伴鼓励使用卫生间扶手教会患儿家属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专人家长或监护人陪住患儿活动时有人陪伴评估患儿排便排尿需求必要时提供帮助10向患儿和家属提供跌倒坠床预防宣教评估并记录患儿和家属对宣教的接受情况患儿高风险跌倒坠床预防性干预措施执行基础护理及患儿跌倒坠床标准预防性干预措施如家长或监护人要离开要求家长必须通知护士护士负责照护直到家长或者监护人回来患者床头标示患者床头牌警示标跌倒不良事件描述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跌倒、坠床事件在医院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院应建立健全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本文将就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进行详细阐述。

二、风险评估制度1. 评估对象新入院患者、转科患者、手术后患者、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2. 评估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住院时间等。

(2)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视力、听力、睡眠质量、饮食状况等。

(3)药物使用: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

(4)病室环境:包括地面状况、床栏使用、防滑措施、照明情况等。

3.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根据《住院病人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分,总分越高,跌倒、坠床风险越大。

4. 评估频率新入院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评估,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措施调整进行动态评估。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增加评估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报告程序1. 发现跌倒、坠床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上报科护士长、护理部。

2.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4. 医院应定期对跌倒、坠床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及报告程序。

四、防范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跌倒、坠床风险的认识,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防范措施。

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

跌倒风险评估及护理措施

精选课件
4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 3.严重度2级(中度):需要冰敷、包扎、缝合或夹板等医疗或护理 处置观察伤害程度,如扭伤、大或深的撕裂伤、皮肤撕破或小挫伤等。
• 4.严重度3级(重度):需要医疗处置及会诊之伤害程度,如骨折、 意识丧失、精神或身体状态改变等。
• 5.死亡:患者因跌倒产生的持续性损伤而最终致死。
精选课件
22
四、预防护理措施
• (四)患者及家属教育:门诊区域、病区走廊、
卫生间张贴预防跌倒标识及温馨提示;专人(家
长或监护人)陪住,活动时有人陪伴,指导患者
渐进坐起、渐进下床、上下轮椅的方法;穿舒
适的防滑鞋及衣裤,为患者提供步态技巧指导;
精选课件
23
四、预防护理措施
• (五)高风险患者预防性干预措施:加强对患者/患儿夜间巡视;通 知医生患者/患儿的高危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将两侧床栏全 部抬起,在患者/患儿下床活动时家长或监护人照护,需要协助时要 呼叫求助;如患者神志障碍,必要时限制患者活动,适当约束,家属 参与照护;加强营养,定期协助患者排尿、排便;如家长或监护人要 离开,要求家长必须通知护士,在家长及监护人外出期间由护士负责 照护。
• 2.医生到场前.对患者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 3.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评估意识状态及判断有无皮肤擦伤、骨折等。
• 4.如病情允许,将患者移至抢救室或患者床上。
• 5.遵医嘱开始必要的检查及治疗。
• 6.必要时逐级汇报科主任、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部(夜间通知院总值班)。
精选课件
10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儿童跌倒风险评估
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护理记录单
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
住院号入院(转入)日期出院(转出)日期
变量
评分标准
评估日期/时间/得分
年龄
①4分:>6月,<3岁;②3分:≥3岁,<7岁;
③2分:≥7岁,<13岁;④1分:≤6月或≥13岁。
性别
①2分:男性;②1分:女性。
诊断
①4分:神经系统诊断;②3分:氧合功能改变;
认知
①3分:认知受损,完全无防跌倒意识;②2分:认知受损,但有防跌倒意识;③1分:认知能力正常
评估总分
患儿高风险跌倒(坠床)预防性干预措施及落实记录
在床头、腕带上做明显标记。
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
提供足够的照明,夜晚开地灯
教会患儿/家属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专人(家长或监护人)陪住,患儿活动时有人陪伴。
③2分:心理/行为疾病;④1分:其他诊断。
环境
①4分:有跌倒史②3分:<3岁有辅助装置;
③2分:≥3岁卧床;④1分:门诊患儿。
手术麻醉
①3分:在24小时内;②2分:在48小时内;
③1分:超过48小时或没有。
药物
①3分:使用下列2个或更多的药物:镇静剂、安眠药、巴比妥酸盐、吩噻嗪类、抗抑郁剂,泻药/利尿剂、毒品;②2分:以上所列药物中的一种;③1分:其他药物或没有。
使用床栏,将日常物品放于患儿易取处。
穿舒适的防滑鞋及衣裤。
应用平车、轮椅时使用护栏及安全带。
锁定病床、轮椅、担架床和坐便椅。
评估患儿排便排尿需求,必要时提供帮助。
向患儿和家属提供跌倒坠床预防宣教
尽量将患儿安置距离护士站较近病房,加强对患儿夜间巡视。
通知医生患儿的高危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成人及小儿跌倒评估表及解读,预防措施

成人及小儿跌倒评估表及解读,预防措施

入院时应执行相关的防护措施并记录;
高危跌倒预防护理
小儿及成人跌倒评 分表解读
跌倒应急预案及跌 倒预防
跌倒的预防措施
1、基本环境措施:
➢将床头铃放在患者随手可及之处,并向患者示范其用法; ➢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患者随手可得的距离内; ➢尽量调低病床的高度,对可以活动的病床固定好床脚刹车;加强巡视, 及时给予患者帮助;在浴室、马桶附近装上扶手,浴室内防滑垫; ➢病室地面保持干燥,通道、楼梯处应避免堆放杂物,保持通畅,设地 灯照明,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如减少床边的杂物,安置床边灯; ➢病室的环境应该规范化。
3分
使用 以上其中一种药物
2分
其他药物/没有
1分
评估时机:A-入院;T-转入;Po-手术后;U-病情变化;M-药物使用;F-跌倒/坠床;O-其他
儿童跌倒危险因子评分表说明
1
请对以上七项进行评估,每项根据患儿情况在相应日期栏 内“√”最符合的一项,总分为七项勾取分数的综合。
评估时机:入院、转入、手术后、病情变化(基于护士的
3、对中度危险跌倒患者的护理:
这类患者采用中度危险防止跌倒措施。护理人员应利用自己的专业 知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告诉患者服药可引起共济失调、体 位性低血压等,使用镇静药时减少活动,教会患者如何避免意外发生, 使患者了解药物性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都得到防止跌 倒的相关知识。当患者自感不适或夜间起床时应该叫人帮助,劝说男患 者夜间使用尿壶排尿,外出时应该有人陪同。步态不稳的患者,应使用 拐杖或轮椅。
1分
0分
1分
0分
1分
0分
3分
0分
1分
0分
3分
0分
2分
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家长或监护人要离开,要求家长必须通知护士,护士负责照护,直到家长或监护人回来。
对遵医行为依从性差者,做好护理记录,严格交接班。
患儿/家属签名:评估及宣教护士签名
备注:
1
2
认知
①3分:认知受损,完全无防跌倒意识;②2分:认知受损,但有防跌倒意识;③1分:认知能力正常
评估总分
患儿高风险跌倒(坠床)预防性干预措施及落实记录
在床头、腕带上做明显标记。
保持病区地面清洁干燥,告知卫生间防滑措施
提供足够的照明,夜晚开地灯
教会患儿/家属使用床头灯及呼叫器,放于可及处。
专人(家长或监护人)陪住,患儿活动时有人陪伴。
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护理记录单
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
住院号入院(转入)日期出院(转出)日期
变量
评分标准
评估日期/时间/得分
年龄
①4分:>6月,<3岁;②3分:≥3岁,<7岁;
③2分:≥7岁,<13岁;④1分:≤6月或≥13岁。
性别
①2分:男性;②1分:女性。
诊断
①4分:神经系统诊断;②3分:氧合功能改变;
使用床栏,将日常物品放于患儿易取处。
穿舒适的防滑鞋及衣裤。
应用平车、轮椅时使用护栏及安全带。
锁定病床、轮椅、担架床和坐便椅。
评估患儿排便排尿需求,必要时提供帮助。
向患儿和家属提供跌倒坠床预防宣教
尽量将患儿安置距离护士站较近病房,加强对患儿夜间巡视。
通知医生患儿的高危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将两侧床栏全部抬起,在患儿下床活动时家长或监护人照护。
③2分:心理/行为疾病;④1分:其他诊断。
环境
①4分:有跌倒史②3分:<3岁有辅助装置;
③2分:≥3岁卧床;④1分:门诊儿。
手术麻醉
①3分:在24小时内;②2分:在48小时内;
③1分:超过48小时或没有。
药物
①3分:使用下列2个或更多的药物:镇静剂、安眠药、巴比妥酸盐、吩噻嗪类、抗抑郁剂,泻药/利尿剂、毒品;②2分:以上所列药物中的一种;③1分:其他药物或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