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观后感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歌剧图兰朵观后感(一)《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根据童话改编的歌剧。
这部歌剧呈现的是西方人思维中的中国古代的爱情,说的是元朝时一个叫图兰朵的冷艳高傲的公主用猜谜的方式,做为爱情的筹码,为她的祖先报仇,借此杀害了很多前来求婚的人。
而英雄般不畏惧死,充满只爱的鞑靼王子卡拉夫却甘愿冒险,最终他的真情赢得了冷傲的图兰朵的爱。
看完歌剧后,深深地感动着。
《图兰朵》这部爱情歌剧用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不管是曲子、演唱、服装。
舞台背景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歌剧效果。
歌剧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游戏中国文化味道的曲子《茉莉花》。
《茉莉花》的曲调在剧中曾多次宝贝奏响,有乐队的,也有女声合唱的。
不同基调的《茉莉花》曲子让我感受到了东方音乐的魅力。
曲子用不同的风格也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烘托出了当时的气氛。
第一次是月亮出来后,众人合唱《月亮出来了》,远方传来童声合唱《在东方山顶上有鹤鸟在唱歌》,其旋律取自中国民歌《茉莉花》悠悠扬伴着笛子的灵动的如佛乐般地吟唱下,一群白衣和尚提着灯笼穿行到桥上,底下是柔和的月光照耀下百姓陶醉的脸庞,在召唤者公主,期待着冰雪消融。
茉莉花本来的妩媚,柔婉全然不见了,听上去是那样的凄凉悲伤。
而最后在色彩明亮的皇宫里,老国王高高地坐在位上,文武百官站立两旁,还有许多把百姓聚集在这,大事嘹亮的铜管演奏《茉莉花》旋律的变体,听上去显得极其壮丽辉煌,映照了庄重而热烈的气氛。
此时的茉莉花又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变换着的茉莉花,仿佛有了生命,给歌剧染上了浓郁的东方韵味。
《茉莉花》曲子也始终渲染卡拉夫与图兰朵的爱情的变化。
他那些时而起伏的旋律让人的心潮也跟着澎湃。
《图兰朵》的曲子旋律让人震感,在演唱上,极具了意大利正歌剧的风格,有雄伟的合唱,也有辉煌的独唱。
以咏叹调抒发主要感情,一首一首的咏叹调,或急或缓,或激昂或舒缓,其间以宣叙调代替以往的“独白”来展示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仅仅是听着演员们的声音都会觉得有种动人心魄的感染力,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溺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歌剧《图兰朵》观后感1昨晚大剧院,大剧院版的“图兰朵”,主演莫华伦、孙秀苇。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隔了十年、才再看“图兰朵”的——其实,就连这都不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我差点想不起来究竟在2009年、在鸟巢,看的是“图兰朵”,还是“阿依达”了。
于是,去翻当年写的博客。
我先去查即将付梓的《余力还开着电梯》(长篇博文集《雕刻不朽时光》第四部),因为那篇文章按写作时间——假如在,就应在那里。
没找到,于是,我怀疑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你是否真的看过“图兰朵”?不甘心,再从未加工前的稿子中找,找到了!原来,它它被从《余力》删除掉了。
于是,我必须将其再次复活。
你看,就是它——我2009年10月写的“图兰朵”观后感:“图兰朵”之后的北京(2009年10月8日凌晨;星期四)1.昨晚带着妻女在鸟巢、看过张艺谋导演的歌剧“图兰朵”之后,我家的60年国庆庆祝活动,就算告一个段落了。
望着残月之下的鸟巢、水立方的秋风散落状的倩影,我想到的是,一场长达数年的北京的派对——party,从此就要终结,就要over,就是说,北京从此,在可以预见到了很久很久的未来,再也没有大的、举世瞩目的盛宴,再也没有被激情燃烧了被冲动和等待煎熬了8年的奥运,没有60年才一度的国家民族的大寿,而明年,上海即将以“阿拉上海您”——接过大游戏的场子,中国的世界的主要的目光,将朝长江流域转移而去。
2.从2000年开始的北京城的这两场世界级的巨大的宴会,这晚餐、这餐桌上的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随着“图兰朵”中莫华伦高唱过的“今夜无人入睡”,而达到巅峰,然后,北京——这个伟大城市,就遁入平缓的成熟和中年期——外加本人的暮年,由此,江河开始从少年的上游的冲锋和冲动的激荡跳跃,滚滚的,进入下游的慢慢的平静的流淌,北京的巅峰已到,北京的绝顶已达,北京的火热的激情——和世界一同燃烧的热火、和全球同步长袖起舞的狂放,从这一夜开始,就在有人入睡和无人直觉的一分一秒的滴答声音里,远去了,久远了,融化了,稀释了,无主题了,落成了,完了了,焦距不再了,风化了,成为记忆里的了,静悄悄收场了。
西洋歌剧欣赏——图兰朵观后感

西洋歌剧欣赏——图兰朵观后感图兰朵观后感1这学期选修了西洋歌剧赏析这门选修课,开始时我对歌剧没什么了解,以为是音乐剧之类的,就想选个轻松点的课程。
第一二周,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歌剧的相关知识,才知道什么叫歌剧,歌剧对我们来说是那么陌生。
上了西洋歌剧赏析课后,我才了解了更多关于歌剧的知识,给自己长了不少知识。
与此同时,每周课堂上老师都会给我们赏析著名的歌剧,如:《卡罗素》《弄臣》《茶花女》《图兰朵》《卡门》等。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图兰朵》,也许是这部歌剧把背景放在了中国,以及结合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缘故吧。
欣赏了《图兰朵》后,搜索了《图兰朵》的故事背景和资料后,了解了歌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不同于交响音乐与室内乐等纯音乐形式。
它集合了歌唱、交响乐、戏剧、舞蹈、舞台美术和芭蕾舞等艺术形式。
虽然我并不能在歌剧方面对《图兰朵》做出很深刻的理解,但我确确实实感受到剧中大量的中国元素。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
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把一个古老的东方传说贯穿始终,并吸收了中国民歌的音调,同时将抒情性、英雄性和中国音调融为一炉,在20世纪50年代后成为欧美剧坛最流行的古典歌剧之一,并深受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
这部歌剧不论旋律、节奏、和声、配器,都很有特点。
虽然也有些并不符合我们中国的常识,这可能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普契尼对中国还是不够了解。
例如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古典人物有很大差异,外国人穿起来颇有一股时光逆转的感觉。
就拿图兰朵的父亲来说吧,作为一国之君,他穿的衣服是黑色的,而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黄色的龙袍。
但对中国人而言,接触《图兰朵》时,都会对一再出现的《茉莉花》旋律产生兴趣,不仅如此,《图兰朵》中还有许多听来确实很“中国”化的旋律,如布景、乐器,以及在我国人看来似是而非的礼仪等等。
尽管它并非是作者刻意去写的一部以中国为背景的歌剧,但剧中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还是为这部歌剧营造了一种中国氛围,使此剧具有独特的中国气质。
图兰朵观后感

图兰朵观后感
【篇一:图兰朵观后感】
请原谅,我就是一个俗人,说汉语的话剧勉强还行,意大利语的歌剧还真欣赏不了。
7日,我去看了著名导演张艺谋在鸟巢的大型歌剧图兰朵,一个意大利剧作家用西方思维写的中国元朝的公主比智力题招驸马故事。
不过说实话,鸟巢版的图兰朵,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也许太庙版,国家大剧院版已经将这个成熟剧目演艺到了一定程度了,再加上剧本非常成熟,同时剧情和角色的原因,改变也只能从舞台美术和灯光上下功夫了。
一个大约主演是大约10人的歌剧,在鸟巢这样的大操场上进行表演,还是唱的意大利语,大家可以想象是什么样子。
演员阵容空前强大,男高音戴玉强啥的,反正如果是小剧场,又碰上懂得欣赏歌剧的人的话,也许应该是好作品。
大约是第一幕结束换装的时候,我所在的票区就剩下寥寥无几的几个人了。
所以我们就往前挪动到了能看清大屏幕上的字幕的票区,这里还是有不少人在坚持,但是也能隐约感觉到大家的感受也和我差不多,在坚持,终于图兰朵结束了,各路主创去谢幕了。
编导们的创新点不在歌剧本身,而在为歌剧包装了华丽恢弘的大景观,把应该在小剧场里面演出的歌剧放到了大操。
张艺谋图兰朵观后感

张艺谋图兰朵观后感《张艺谋图兰朵》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最新作品《图兰朵》,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
影片以京剧传统剧目《西施》为背景,讲述了一位京剧女演员的故事,同时也探讨了艺术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转化。
首先,我对影片的视觉效果印象深刻。
张艺谋一贯以来擅长运用色彩、舞美等视觉元素来渲染影片氛围,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影片采用了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布景,每一场景都如同一幅精心制作的画作,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尤其是京剧表演场景,张艺谋运用了大量的特殊灯光效果和旗袍的色彩搭配,让人仿佛穿越到了传统京剧的世界里。
这种独特的视觉美感让我无比震撼,也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而在剧情上,《图兰朵》给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京剧女演员图兰朵的成长历程,她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巨大冲突和选择。
在传统的京剧界,她不仅要面对舞台上的艺术追求,还要承受舞台下的各种压力和困扰。
作为一个女性京剧演员,她需要经历更多的努力和困难才能在这个男性主导的行业中立足。
而在现代社会中,她又面临着亲情、爱情和事业的纠结。
这些冲突让她迷茫,也让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个京剧演员的内心挣扎和成长。
我觉得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对传统和现代的描绘和对比。
通过图兰朵和她的父亲之间的亲情纠葛,影片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父亲经营着一家京剧剧团,他对传统的热爱和坚持始终没有改变。
而对于图兰朵来说,她既希望继承传统艺术,又想要在现代社会中有所作为。
这种矛盾和冲突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同时,影片也通过现代舞台和京剧舞台的对比,让观众思考传统艺术和现代生活之间的关系。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转化让这部影片充满了思考的深度。
影片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
杨紫饰演的图兰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表演扎实而真实,让人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袁泉饰演的曹音也是一个成功的角色塑造,她既是图兰朵的朋友,又是她的竞争对手,演员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图兰朵观后感

图兰朵观后感《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
《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图兰朵观后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图兰朵观后感篇一今天,我观看了三幕歌剧《图兰朵》(Turandot)。
这是一部辉煌的,震撼人心的歌剧。
这部歌剧呈现的是西方人思维中的中国古代的女人和爱情,说的是元朝时一个叫图兰朵的冷艳高傲的公主用猜谜的方式,作为爱情的筹码,为她的祖先报仇,借此杀害了很多前来求爱的人。
而英勇无畏,充满挚爱的达旦王子卡拉夫却甘愿冒险,最终以他的真情与智慧获得了胜利,赢得了图兰朵的爱。
这部歌剧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
在完成他计划作为该剧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
这部作品最后一场由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代完成。
这部作品的脚本,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根据意大利剧作家戈济的同名戏剧撰写。
看完这部歌剧之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大师就是大师,名著的魅力这样的大。
在这部灿烂恢弘的歌剧里,我看到了燃烧的热情,不屈的勇气,还有能让坚冰融化的爱。
这一切的完全和无保留,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矗立在舞台上。
不仅如此,我还被它那时而悲凉,时而悲壮,又时而婉转的优美曲子所打动着…普契尼巧妙地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作为《图兰朵》的重要音乐主题,使它在《图兰朵》中的体现了交响与大气的融合,用音乐将思绪带向天空自由畅想,是感情起伏的跳跃线。
图兰朵观后感篇二我在音乐鉴赏课上观摩了普契尼的着名歌剧《图兰朵》,感触颇深。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这部作品取材于一个神话故事,在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有一位名叫图兰朵的公主,容颜倾国倾城,吸引了无数王公贵族前来求婚,可是她宣称求婚者必须回答出她的三个谜语,才能获得她的爱情,否则就只能被砍头。
图兰朵歌剧观后感

图兰朵歌剧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令人陶醉的歌剧演出——图兰朵。
这部经典的歌剧作品以其细腻的音乐和令人动容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我。
在剧场中,我仿佛置身于浪漫的意大利,感受着这段美丽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图兰朵是一部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歌剧,于1896年首演。
故事发生在西班牙,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背叛的悲剧。
剧中的女主角图兰朵是一个受到命运不公待遇的女子,她深爱着画家卡门,但后来却发现他与她最好的朋友玛莎有染。
图兰朵在得知真相后,心灰意冷,选择了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痛苦。
整个剧情充满着悲伤和痛苦,但却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这场演出的音乐。
普契尼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感情,他通过动人的旋律和和谐的和声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美丽。
剧中的著名唱段“图兰朵之歌”更是成为了经典之作,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在演出中,乐队和歌手们演绎得真切而深情,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每一个音符所传递的情感。
特别是女主角图兰朵的歌声,她用她那婉转动听的嗓音将观众带入了她内心的世界,让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她的心情和痛苦。
其次,我被演员们的精彩表演所震撼。
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和自然的情感表达,将剧中的角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女主角图兰朵的演员在表演中展现了她坚强和敏感的一面,她的眼神透露出无尽的悲伤和失望。
而男主角卡门则用他激情四溢的演唱和活力的动作,展现了他那充满诱惑力的形象。
配角们的演技也相当出色,他们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紧密地贴合着角色的特点和情绪,使剧中的人物更加真实和立体。
此外,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让我印象深刻。
整个舞台布景以浪漫的西班牙为背景,再现了十九世纪的宫廷和街头景象。
华丽的服装和细腻的道具使整个舞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特别是在图兰朵最后的一幕中,她身着一袭华丽的白色礼服,搭配着华丽的头饰,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同时也强调了她在死亡面前依然保持着美丽和高贵。
通过观看图兰朵歌剧,我不仅感受到了音乐和表演的艺术魅力,也重新思考了一些关于爱情和生活的问题。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1200字

歌剧图兰朵观后感1200字《图兰朵》是一部经典的歌剧作品,创作于1892年,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谱写音乐。
这部歌剧以其浓郁的情感,深入人心的剧情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而闻名于世。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图兰朵》的演出,深受其感动,让我对这部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整部歌剧以华丽的音乐和戏剧冲突为基础,通过描述主人公图兰朵的悲欢离合,表达了对人性、爱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音乐是《图兰朵》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作曲家普契尼凭借其卓越的音乐才华将词剧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演出当天,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舞台布景设计精致细腻,通过灯光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了一个真实而又梦幻的舞台世界。
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使得整个故事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在故事的设定中,主人公图兰朵是一个备受痛苦折磨的角色。
她才华出众,美貌绝世,但却被命运玩弄于鼓掌之间。
在婚礼的前夜,图兰朵的爱人离开了她,她曾以为此生将与爱人共度美好时光,可是爱情的残酷却将她推向深渊。
图兰朵的心灵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她不愿意接受现实,选择了以死来结束这种痛苦。
《图兰朵》的这一情节展现了主人公在爱情中的无奈和痛苦,也反映了社会对爱情的一种残忍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节。
有时爱情会使我们疯狂,让我们失去理智,而有时它又会让我们绝望,让我们选择逃避。
对于图兰朵来说,她失去了爱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她选择了死亡。
这种无奈和绝望的情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内涵,使观众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共鸣。
除了爱情的主题外,《图兰朵》也探索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往往没有自主权,她们的命运往往受制于男性和社会的期许。
图兰朵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她的命运是被彻底掌握在男性手中。
在剧中,女主角被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爱的男人,而为了逃离这种束缚,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这种对女性权利的思考和呈现,在当时是非常大胆和前卫的。
作曲家普契尼通过音乐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关注女性命运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兰朵观后感
当初我选这门选修课时,大家都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觉得我很奇怪,怎
么会选这门课。
其实,我在我爸爸的影响下,很喜欢看“CCTV电视歌手大奖赛”,虽然不是专门学声乐的学生,但是我通过这个比赛也积累了一些声乐方
面的知识。
通过大奖赛,我认识了比才,普契尼,威尔第,也听到了《卡门》,《蝴蝶夫人》,《茶花女》,《费加罗的婚礼》中的一些著名选段。
我最记忆
尤新的就是《图兰朵》中最著名的一段《今夜无人入睡》,总是被美声组的选
手演唱。
当然,我个人觉得演绎的最好的还是帕瓦罗蒂。
后来,有幸选到
这门课,老师给我们赏析的第一部歌剧就是《图兰朵》。
《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作品,很有意思的是,他把这部歌剧的背
景放在了中国,讲述的是一个中国的公主的故事,甚至还运用了一江一南
民歌《茉莉花》。
作为一个一江一南人,我感觉很自豪。
图兰朵是一位很骄傲
的中国公主,从她的心里是看不起任何人的,尤其是男人,她还说出了
“我不属于任何男人”的话。
因为她的仙人曾经在一个黑夜被一个鞑靼王子掠
夺了去。
可以看出,在她心里深处仍然怀着她祖先的一陰一影,所以她才会如
此冷漠,甚至狠毒,她凭借自己出色的外貌向所有的前来提亲的王子提出了三
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来就要被砍头,皇宫里已经有很多王子的头悬挂在那里了。
图兰朵不惜牺牲别人的生命来发泄自己的怨恨。
可是,偏偏就有不怕死的人,他就是王子卡拉夫。
他和其他王子一样,被图兰朵的容貌所吸引,冒着生
命危险来答题。
在他来之前,有很多人都劝说他不要冒这个险,有他的父亲,
三个大臣甚至图兰朵的父亲也劝他不要这样做,因为他这是明显的送死。
但是
卡拉夫没有被这个吓倒,仍然决定要试一试。
令人庆幸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
回答出了图兰朵的三个问题。
但是,图兰朵是绝对不会同意嫁给卡拉夫的。
卡
拉夫见她如此坚决,就说,如果她能在天亮以前知道他的名字,那么他宁愿死
以成全图兰朵。
于是,图兰朵就像疯了一样下令在全城范围内搜查卡拉夫的身份。
当图兰朵知道自己的仆人柳儿和卡拉夫在夜里的一场谈话时,她就严刑一
一一逼一一一供柳儿,一一一逼一一一她说出卡拉夫的名字,而柳儿因为对卡
拉夫的一一一爱一一一,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没有说出卡拉夫的名字。
后来,王子卡拉夫用自己的真心融化了图兰朵那颗冰冷的心,而图兰朵最后也放
弃了杀卡拉夫的念头,同意嫁给卡拉夫。
最终,是一一一爱一一一让图兰朵迷
途知返,赢得了卡拉夫的一一一爱一一一。
就故事情节而言,我并不觉得这个故事有多么感人,可能是因为东西方的
文化差异,普契尼对中国还是不够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我们平时
看到的古典人物有很大差异。
就拿图兰朵的父亲来说吧,作为一国之君,他穿
的衣服是黑色的,而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黄色的龙袍。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
的皇帝是天之骄子,十分有威严的,一言九鼎。
应该是那种高大,严肃的面孔。
而图兰朵的父亲有的只是懦弱,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那枯瘦的脸庞,好
像一具行将就木的一尸一体。
从他的眼睛里我们看到了无助与痛苦。
是什么将
这位一国之君一一一逼一一一迫到了如此境地,是图兰朵!还有平,庞,
彭三个大臣,从他们的名字看来就非常具有喜感。
这三个象声词是我们平时摔
碎东西时会发出的,而普契尼却把他们作为人名,很有讽刺的意味。
记得最清
楚的是,平带领庞和彭唱起相当伤感的《不如归去》,歌词有点不伦不类,但
平、庞、彭所唱“家乡多美丽,不如归去”的感慨却是真诚的,唱腔与唱词和
谐相配,具有典型的无为思想,反射一出当时社会的需求。
当然,少不了主人
公图兰朵。
图兰朵作为一名中国古代的公主,居然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在我印
象中,古代的女子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尤其是大家闺秀,更是如此。
她们
讲话时细声细语,笑不露齿,非常优雅。
不排除像武则天那样的女强人。
图兰
朵就像武则天那样,一出场就有非常强大的气常当她下令全城搜查卡拉夫时,
那咄咄一一一逼一一一人的气势足以置人于死地。
还有,当她说出谜题的`时候,那份得意劲儿就别提了,她想把所有男人都置于自己之下,哪怕是自己
的父亲。
就算是卡拉夫回答出来了问题,她知道自己即将嫁给他的时候,任然
高喊着“我不属于任何男人!”是什么让她如此骄傲,如此放肆!我想,在中
国古代的任何一位公主都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像婚嫁之事肯定是父母一之命
媒妁之言,哪有自己做主的道理。
普契尼塑造的图兰朵仍然是西式的,并不是
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公主,她的思想都是西方化的。
这些也许就是中西文化的
差异造成的吧!还有一个人物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他就是卡拉夫。
我印象
中的西方人是从小受着“生命最高”的教育思想长大的,他们认为生命是最宝
贵的,无论什么都不能和人的生命相比。
在如此注重生命的国度,怎么会有那
么多王子愿意为了一个美貌的女人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呢?既然前面已经有那
么多人死去了,卡拉夫为什么还要固执地前去回答公主的问题呢?难道图
兰朵真的漂亮到那种“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的地步了吗?还是“生
命诚可贵,一一一爱一一一情价更高”的吸引力呢促使他这么做呢?这些都在
我的脑海中打下来深深的问号……
说完了剧中人物,接下来自然要说说剧中的咏叹调了。
第三幕中,众人在
场下唱着公主的敕令:“今夜北京不准入睡!”于是卡拉夫唱起这部歌剧中最
著名的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
这首咏叹调虽然颇具整体一一一性一一一和
独立一一一性一一一,也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唱,但在剧中,它还是音
乐整体中有机的一部分,既有铺垫,又与后面三位大臣的音乐顺畅相连,气势
恢宏,令人难以忘怀!还有一首就是由柳儿演唱的咏叹调。
同样是第三幕中,图兰朵一一一逼一一一柳儿说出卡拉夫的身份,柳儿含泪唱出了自己的心声,小提琴的高音在乐队伴奏和歌声之上飞翔,令人感到更加崇高、更加美丽。
在第一幕中她也唱过咏叹调。
但是这次,她唱得更加缠一绵悱恻,弦乐器的拨
奏如泣如诉,令人悲痛欲绝。
这两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的点睛之笔,为歌剧平
添了色彩。
我想,这也是普契尼引以为豪的地方吧!
既然是经典巨作,当然就有它的魅力之处。
无论舞台的效果,还是演
员的演唱水平都是可圈可点的。
在歌剧的结尾处,卡拉夫披上了象征皇权的龙袍,图兰朵那坚冰一样的心最终被卡拉夫的热情所融化,同意了嫁给他。
最让
人高兴的是,图兰朵明白了什么是一一一爱一一一,也懂得了如何去一一一爱
一一一。
这时,背景音乐响起,仍然是《今夜无人入睡》。
我终于知道,为什
么这首歌后来被这么多人翻唱。
因为是这首歌把整部歌剧推向了高一潮,也是
这首歌创造了《图兰朵》的巅峰。
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典范,《图兰朵》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更是心灵上的慰藉。
《图兰朵》这部优秀的歌剧是无法道尽的,普契尼尽
可能完美地向我们阐释了这部歌剧的魅力,真希望这部歌剧在后人更加完备的加工下依旧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