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导读》设计及思维导图
初中《四大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四大名著导读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在老师指导下,初步了解四大名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2)、学会阅读四大名著,课内外结合,读完四大名著。
(3)、了解四大名著主要故事内容,熟悉其中的精彩片断。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环境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认识四大名著的作品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四大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进一步培养和激发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族自豪感。
(2)、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鲁达、武松、李逵、孙悟空、猪八戒、曹操、诸葛亮、贾宝玉、林黛玉等),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
《20世纪世界文学名著导读》读书笔记模板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节选)
4看到的和可以看到的一切的“有”,无一不过是梦幻罢了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20世纪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20世纪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20世纪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变形记(节选)
尤利西斯(节选)
01
喧哗与骚动 (节选)
02
恶心(节选)
03
局外人(节 选)
04
等待戈多 (节选)
05
秃头歌女 (节选)
06
窥视者(节 选)
01
第二十二条 军规(节选)
02
欲望号街车 (节选)
03
洛丽塔(节 选)
04
百年孤独 (节选)
05
总统先生 (节选)
06
吉檀迦利 (节选)
雪国(节选)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约翰·克利斯朵夫 (节选)
布登勃洛克一家(节 选)
华伦夫人的职业(节 选)
虹(节选)
01
美国悲剧 (节选)
02
老人与海 (节选)
04
静静的顿河 (节选)
06
日瓦戈医生 (节选)
03
童年·在人 间·我的大 学(节选)
05
山外青山天 外天(节选)
荒原(节选)
断头台(节选)
海滨墓园
追忆似水年华(节 选)
1山外青山天外天 2途中 3七千河 5两个远方 11莫斯科在途中
日瓦戈医生(节选)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部
尼摩艇长的闪电-名著《海底两万里》导读思维导图内容概括原文批注阅读训练

【第1卷·第22章】尼摩艇长的闪电—名著《海底两万里》名师导读+思维导图+内容概括+原文批注+阅读训练我们遇到了很多原住民,在欧洲人的眼中,他们是所谓的“野蛮人”。
但是这些野蛮人却被尼摩船长的雷电击退了。
“鹦鹉螺”号被涨起的潮托起,离开了珊明石床,时间和船长预料的分毫不差。
导读师名导图维思土著的巴布亚人发现了我们,他们追赶到沙滩,后来还划来独木舟围住鹦鹉螺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
尼摩艇长将电通到艇外壳,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鹦鹉螺号被涨起来的海潮托起,离开了珊瑚石床,时间正如艇长所预料的分毫不差。
原文批注我们不约而同朝森林方向看去,来不及起身,我手里拿着食品也来不及往嘴里送,而尼德·兰刚把排骨塞进嘴里,却都一下子发呆傻眼了。
“石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康塞尔说,“要不然就该叫陨石了。
”第二块石头,圆咕隆咚的,显然经过精心打磨,不偏不倚,正好打掉康塞尔手里抓着的斑尾鸽美味的大腿,这越发证明,他的观察结论多么有份量。
我们三人又不约而同站立起来,持枪上肩,准备迎击任何攻击。
“会不会是猴子?”尼德·兰嚷嚷道。
“差不多,”康塞尔答道,“反正是野人。
”“快上船!”我说着,连忙向海边撤。
我们真的必须边打边撤,因为有二十来个手持弓箭和投石器的土人,从矮树林边冒了出来。
小树林挡住了右边的地平线,离我们不到百步远。
而小艇离我们只有二十米左右。
野人没有跑步,但张牙舞爪,步步进逼,欲置我们于死地。
石块和利箭雨点般飞过来。
尼德·兰舍不得抛弃食物,尽管危险迫在眉睫,但他一手抱起野猪,一手拖着袋鼠,相当麻利地收拾着食品。
只用了两分钟,我们退到沙滩上。
我们连忙把食物和武器装上小艇,用力推进大海,装好船桨。
二十分钟过后,我们登上了鹦鹉螺号。
盖板敞开着。
我们系好小艇,便回到船舱里。
我直下大厅,从那里传来阵阵和声。
尼摩船长在里面,正躬身弹奏管风琴,沉醉在美妙的乐曲之中。
通过对阿龙纳斯纳斯与尼德·兰的神态进行描写:体现出他们的不知所措,暗示有一大事发生将石块和箭比作雨点使用丁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石块和箭的数量很多阿龙纳斯三个人的手忙脚乱,与潜水艇上的人若无其事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潜水艇士的人胸有成竹、镇定自若概括容内批注文原哭笑不得,倒霉的尼德·兰骂不绝口,我们只能好言相劝,为他按摩抚慰。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精品PPT课件

三、关于世界四大名著
四、关于《伊利亚特》
1、说起《伊利亚特》,大家都知道特洛伊战争, 而且也已有特洛伊战争的电影。史诗《伊利亚特》 题名的原意是“伊利亚特的故事”,它的主要情 节源于古代特洛伊战争的传说。 2、内容梗概:这得从特洛伊战争说起。 它写的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关于这次 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 详细的说明,“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在《古希 腊神话故事》中有所提及,大家可从中阅读。 《伊利亚特》的主要内容如下: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
刘洪涛 主编
外国文学的概念
外国文学是对中国以外世界各国文学的总称。 1、从空间上讲,外国文学涵盖了除中国以 外所有国家的文学,即包括英、法、美、 俄、印等大国的文学,也包括卢森堡、安 道尔、瑙鲁这类弹丸小国的文学。 2、从时间上来看,外国文学已有4000多 年的历史,其中埃及、巴比伦的文学都要 早于中国文学。
荷
一、作家简介
马 雕
像
③统一说:以德国人尼奇为代表的另一派学者用“统 一说”为荷马的存在辩护。此说认为这两部史诗具
有统一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因此是一人所作,认为荷马确 有其人,其生活的年代应当不晚于公元前9世纪。
④折中说:两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大部分人倾向接受“折
中说”。如我国著名学者杨宪益在向中国人介绍“荷马史 诗”时,就认可“折中说”。“折中说”是美国学者帕里 提出的,他在研究了“荷马史诗”中重复出现的词组、短 语、诗句和句组,特别是每个英雄和神的名号组合后认为, 史诗不是出自一个诗人的创造,而是经很多代民间歌手不 断积累选择、口头相传而形成。
二、关于“荷马史诗”
初中必读名著12部思维导图整理

初中名著导读思想导图整理《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 年 ,是鲁迅所写的独一一部回想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直获取极高的评论。
“朝”表示从前期间, “夕”表示晚年期间,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清晨的花夜晚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暮年回想童年期间、少年期间、青年期间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想文”。
主要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老来娱亲”、“郭巨埋儿”)、《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 深刻地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主要描绘了孙悟空出生, 后遇到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三人 , 一路降妖伏魔, 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终于抵达西天, 见到如来佛祖 ,最后五圣成真的故事。
由“大闹三界”“取经缘起”和“西天取经”三部分构成的百回大书,深刻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明朝统治阶级腐败衰败,世风堕落,表示歧视皇权的精神。
《骆驼祥子》老舍的长篇小说。
描绘了旧北京的一个黄包车夫的酸楚故事,它深刻揭穿了旧中国的黑暗,控告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盘剥、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感人民的深切怜悯,向人们展现了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基层贫困市民生活于难过深渊中的图景。
《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的科学想象小说,该小说叙述了“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的故事,表达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教授在大海深处旅游的故事。
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教授作海底旅游。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 , 经过珊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看到很多稀有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怪情景, 又经历了很多危险。
最后, 当潜水艇抵达挪威海岸时, 阿龙纳斯教授不告而别, 把他知道的海底奥密公之于世。
(完整版)外国文学名著导读PPT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目录
古希腊神话 荷马史诗 古希腊戏剧 圣经文学 但丁与《神曲》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与《哈姆莱特》 莫里哀与《伪君子》 歌德与《浮士德》
第十 讲 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第十 一讲 司汤达和《红与黑》 第十二讲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第十三讲 普希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 第十四讲 果戈理与《钦差大臣》 第十五讲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罪与罚》 第十六讲 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第十七讲 肖洛霍夫与《静静的顿河》 第十八讲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
该亚独自生下了天空乌拉诺斯。乌拉诺斯一生 下来就趴在该亚的身上,不再分离。天与地连在一 起。他和母亲结合,生下12提坦巨神。他们有6男6 女,乌拉诺斯成为第一代天神。
克洛诺斯夺权
乌拉诺斯害怕儿女造反, 将他们关进地牢。该亚不满, 鼓动提坦造反。小儿子克洛诺 斯用一把镰刀将父亲阉割了。
从阉割的那一刻起,天空与大地分离,一个在上,一个 在下。克洛诺斯开创了新纪元,混沌被战胜。在他的命令下, 时间开始运行。克洛诺斯的意思是“流逝的时间”。他做了 第二代天神,娶姐姐瑞亚为妻。生了三男三女。
18世纪欧洲迎来了启蒙主义文学,歌德的诗 剧《浮士德》代表了启蒙文学的最高成就。18 世纪末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在欧美风起 云涌。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现实主义文学成为欧美文 学的主潮。法国作家斯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是 这一思潮的开山之作。法国的巴尔扎克和俄国的 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两座高峰,他们把西 方古典文学推到新的高度。在本课程中,我们选 了巴尔扎克的代表作《高老头》、托尔斯泰的 《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 罚》及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作品。
人教版 六年级语文 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难忘的小学生活”
1.《成长的足迹》
2.《依依惜别》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六
第七单元“语文即生活”
1.《古诗词背诵》
2.《综合复习》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七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八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感悟人生”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
第二单元“华夏风俗别样红”
1.《北京的春节》
2.《藏戏》
3.《各具特色的民居》
4.《和田的维吾尔人》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二
第三单元“我们不会忘记”
1.《十六年前的回忆》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畅游自然,滋养心灵”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一
第二单元“我的中国心”
1.《詹天佑》
2.《怀念母亲》
3.《彩色的翅膀》
4.《中华少年》
单元整体Hale Waihona Puke 维导图二第三单元“爱满人间”
1.《穷人》
2.《别饿坏了那匹马》
3.《唯一的听众》
2.《灯光》
3.《为人民服务》
4.《一夜的工作》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三
第四单元“领略外国名篇名著的魅力”
1.《卖火柴的小女孩》
2.《凡卡》
3.《鲁滨逊漂流记》
4.《汤姆索亚历险记》
单元整体思维导图四
第五单元“弘扬科学精神”
1.《跨越百年的美丽》
2.《千年梦圆在今朝》
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4.《我最好的老师》
主题单元外国名篇名著导读设计及思维导图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课文背景。
1.简介作家。
2.说明卖火柴小女孩生长的国度——丹麦。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小女孩在什么时候上街卖火柴他为什么不敢回家2.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火柴,他都看见了什么3.小女孩看到的情景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三)读后议论。
(四)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围裙搂灵魂火柴梗圣诞树叉喷香腮2.解词。
一向摇篮兜哆哆嗦嗦精致圣诞树明晃晃灵魂(五)指导理清全文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了五次火柴,看见了五个幻像,课文中从那里写到哪里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全文的主要段落,请同学们在想一想,课文的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关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六)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七)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1.默读思考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交流(反馈)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资本主义是多么不平等,有的人富有,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外国名篇名著导读
作者姓名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六年级
所需时间14-15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外国名篇名著”,认真选择国外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文章作课文,使学生既能从中学习语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受到启迪和教育。
本单元的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不仅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
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
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如学会浏览等。
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其中《语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课文背景。
1.简介作家。
2.说明卖火柴小女孩生长的国度——丹麦。
(二)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小女孩在什么时候上街卖火柴?他为什么不敢回家?
2.小女孩一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火柴,他都看见了什么?
3.小女孩看到的情景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
(三)读后议论。
(四)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围裙搂灵魂火柴梗圣诞树叉喷香腮
2.解词。
一向摇篮兜哆哆嗦嗦精致圣诞树明晃晃灵魂
(五)指导理清全文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了五次火柴,看见了五个幻像,课文中从那里写到哪里?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全文的主要段落,请同学们在想一想,课文的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关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
(六)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同桌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
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本文写的是在大年夜一个小女孩流浪街头卖火柴,冷得几次擦燃火柴,产生一次次幻象,最后冻死了。
全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体顺序:卖
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板书:卖火柴擦火柴人死去
(七)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
1.默读思考
2.作者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着重抓住一些细节描写。
读读这部分内容,想想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交流(反馈)
a.对小女孩的鞋是细节描写。
(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跑说明她被人欺负。
)
b.课文中对女孩的头发是细节描写,“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
”
(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却贫穷,又冷又饿,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美丽。
)
c.“每个窗子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是细节描写。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
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信的内容是什么?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
1.回忆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2.凡卡为什么要写信?你从哪儿看出凡卡的生活是悲惨的?
二、精讲点拨,巩固训练。
(一)、全班交流。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由谈感受,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灵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并相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1. 引导学生体会老板和老板娘的动作,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质疑:“在鞋匠家做学徒为什么没有鞋穿?”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凡卡求爷爷的带他回家的一段话。
(二)凡卡为什么要回忆乡下的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默读凡卡回忆的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快乐。
学生感情读相关段落。
(三)你认为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
(四)续写:信寄出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