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常识

合集下载

九年级常识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常识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常识知识点大全一、地理知识点1. 世界地理:概述世界各大洲及其主要国家、首都、地理特征,重点了解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地理情况。

2. 中国地理:掌握中国地理位置、边境线、主要山脉、河流、湖泊、省份、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

3. 地貌地势:熟悉地球的地貌特征,如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了解人们与不同地貌地势的关系。

4. 气候与气象:详细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气候类型、气候因素及气象学常识,包括天气的变化、气象预报等。

5. 自然灾害:了解地震、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方法。

6. 环境保护: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减少垃圾污染等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二、历史知识点1. 世界历史:概述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了解古代文明、中世纪、近代史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事件。

2. 中国古代史:熟悉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朝代、帝王、文化成就,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3. 近现代史:了解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重大事件。

4. 世界文明:掌握不同文明古国的发展,如埃及、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了解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5. 历史地理:理解历史地理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如长江、黄河等河流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三、政治知识点1. 国家制度: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2. 三个代表:熟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和历史背景,认识到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3. 政治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等相关概念。

4. 法律知识:学习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知识,了解法律的作用、意义以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四、科学知识点1. 生物学: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了解遗传、进化、生态等生物学重要原理。

2. 物理学: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包括运动、力学、电磁学等基本知识。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地区名
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中,地区名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地理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命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地理文言文常识:
1. 山南水北:在古代,山南水北是吉祥之地,因此常被用作地名。

如《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2. 河东河西:古代以黄河为界,分为河东和河西两个地区。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彭城之战,项羽击刘邦于河东”。

3. 山东山西:古代以崤山为界,分为山东和山西两个地区。

如《战国策·魏策》中有“越晋阳之关,阻漳、滏之险,北带燕云而南趋山东”。

4. 江东江表:古代以长江为界,分为江东和江表两个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有“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5. 关中关西:古代以函谷关为界,分为关中和关西两个地区。

如《过秦论》中有“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6. 三秦:指关中地区,因项羽入关中后分封三王而得名。

如《赤壁之战》中有“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7. 燕赵:指河北地区,因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鸿门宴》中有“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腻”。

8. 齐鲁:指山东地区,因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论语·雍也》中有“齐一变至于鲁”。

9. 吴越: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因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的疆域而得名。

如《柳毅传》中有“洞庭之阴,有大泽焉,名曰马湖”。

文史常识(古代地理)

文史常识(古代地理)

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 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 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 单位。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6、古称别称
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扬州: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 申至日,予过维扬。” 杭州:临安、武林, 苏州:姑苏 福州:三山或榕城, 成都:锦官城或芙蓉城。
【2008年全国文综卷I,12】中国古代地名中
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 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2008年全国文综卷II,12】古人云:“日
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 “阳”的方位是( )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3、在学史过程中,经常碰到“河西”、“河东”、 “河南”、“河北”、“江东”、“江南”、“关 东”、“关中”、“关西”、“东洋”、“西洋”、 “南洋”和“北洋”等一些历史地理概念。下列选 项中属于同一历史地理概念的是 ①《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 子翼相见。” ②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③《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④《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 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 面目见之!”(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指中原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从春秋
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黄河流 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 地区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 河南省一带,广义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 整个黄河流域。

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历史知识点总结1. 世界史世界史是研究世界各国历史之间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

在世界史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罗马文明、欧洲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古代史中,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罗马文明,了解了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奥运会和民主政治等社会制度;古罗马的共和政治和帝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等内容。

在中世纪史中,我们学习了欧洲的封建制度、教会的权势和十字军东征等重要历史事件。

在近代史中,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和思想。

在现代史中,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两大战争、冷战和经济全球化等重要历史事件和现象。

2.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农业经济、科技文化、军事战争等内容。

在夏商周时期,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先民居住的地区、发展的文化、政治制度等内容。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学习了春秋时代的列国争霸、孔子的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等内容。

在秦汉时期,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汉武帝的丝绸之路、汉乡的文化传播等内容。

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学习了三国的魏蜀吴的历史、五胡乱华的历史等内容。

在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我们学习了隋唐的开放政策、五代的政权分裂、十国的并立等内容。

在宋元明清时期,我们学习了宋元的政治制度、明清的海外扩张、清朝的统一和变革等内容。

3. 世界地理在世界地理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地表地形、气候带、地理区位、人口分布、资源分布等内容。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心核心、地壳地幔、板块运动等内容。

地表地形包括大陆、海洋、高山、平原、丘陵等地形特征。

气候带包括赤道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极地气候带等气候分布。

地理区位包括亚洲大陆、大西洋、太平洋等地理位置。

地理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理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理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理历史知识点总结:
地理知识点:
1. 地球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2. 大洲和国家:地球表面由七大洲组成,每个洲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地球上有数百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土和国民。

3. 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多种多样,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4. 自然灾害:地球表面的地质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飓风和洪水等。

历史知识点:
1. 早期文明: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这些地区的文明兴起源自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立。

2. 古代帝国: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埃及、中国和印度都曾是强大的帝国,这些帝国曾影响过世界的政治、文化和经济。

3. 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的封建时期,同时亚洲和非洲也发生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伊斯兰帝国的兴起和非洲的贸易网络。

4. 世界大战:20世纪曾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

5. 当代历史: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虽然上面的总结只是冰山一角,但它能帮助您回顾并理解地理和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对地理和历史的更深入探索。

历史 地理 政治知识归纳

历史 地理 政治知识归纳

第二部分政法干警历史常识(一)中国古代史1.远古时代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小矮子、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

中国史前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三星堆遗址等。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经历了夏、商、周。

这一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包括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农之后黄帝时代文明突进从而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炎黄两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因而中国人又自称“龙的传人”。

禹之子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朝代——夏朝。

2.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

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又有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

3.秦汉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大一统局面形成。

秦朝的事件: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其他的诸侯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结束封建体系,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时代。

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

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

汉朝的事件:丝绸之路(丝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历史地理常识高频考点一、地理常识高频考点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根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太阳系目前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

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那么会形成月食。

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时区——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

按这种方法,每隔经度l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成l2个时区。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那么上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8.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

历史地理学知识点

历史地理学知识点

历史地理学知识点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学科。

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下面就列举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学知识点:1. 地形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特征。

地形的高低、平缓、陡峭对历史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山地易于设立自然屏障,可以防御敌人的入侵;平原适合农业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聚居和发展。

地形的不同会影响交通运输、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2. 河流对文明的贡献河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许多古代文明都是在河流的附近兴起的,比如黄河文明、底格里斯河文明等。

河流提供了水源、灌溉和交通,为人类的农业生产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3. 气候变迁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气候变迁对历史事件有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的变冷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从而引发饥荒、战争等事件;气候的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人类居住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气候变迁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历史地理学知识点之一。

4. 城市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一些城市由于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比如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因此更容易发展壮大;而一些城市由于地理条件不佳,比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因此难以发展。

城市的地理环境对其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历史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明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历史事件的进程。

比如,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带动了中国、印度、欧洲等地区之间的商贸、文化传播。

总结:历史地理学知识点涉及到地形、河流、气候、城市等方面,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历史地理学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历史和地理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变迁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理常识
地理历史:
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最大的洋是太平洋。

5、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为圣母之水峰意,海拔8848.13米。

7、我国第一大河流(最长的河流):长江,全长6400公里,被誉为“黄金水道”。

8、湖泊: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9、我国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冬季气温-40℃左右,我国最北的地方,又称北极村。

10、我国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夏季平均气温32℃以上。

11、海拔最低地区:新疆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面为-154米。

12、世界河流面积最广的河流--亚马逊河,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13、世界面积最大的河流--尼罗河,最大的沙漠--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14、南北分界线:秦岭为我国南北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和农业分界线。

15、年月日:地球绕太阳一圈称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圈称一月,地球自转一圈称一天。

16、我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洛阳、开封、西安、杭州
17、九大行星:地球、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18、天干与地支: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

20、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并称、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

2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2、三大石窟:洛阳龙门、大同云冈、敦煌莫高窟。

23、三大宫殿建筑群:曲阜孔庙、泰山岱庙、北京故宫。

24、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
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陵兵马俑。

25、著名的大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四川后寺瀑布、东北白头山天池瀑布。

26、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27、华夏名胜之冠:
天下第一寺(河南洛阳北马寺)天下第一刹(河南嵩山少林寺)
天下第一大佛(四川乐山大佛)天下第一石窟(甘肃敦煌石窟)
天下第一奇山(安徽黄山)天下第一林(云南石林)
天下第一关(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天下第一楼(武汉黄鹤楼)
28、下列宫殿所在的城市:
白宫--华盛顿故宫--北京克里姆林宫--莫斯科
白金汉宫--伦敦卢浮宫--巴黎
29、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京)、上海(沪)、天津(津)、重庆(渝)
30、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
31、我国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澳门(1999年12月20日回归)
32、七子之歌中的七子:香港、澳门、台湾、广州湾、九龙、威海卫、大连旅顺等。

33、我国湖泊所在的城市:西湖-杭州瘦西湖-扬州大明湖-济南
南湖-嘉兴玄武湖-南京
34、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35、我国城市美称:
苏州(水城)重庆(山城)济南(泉城)四川(天府之国)
哈尔滨(冰城)昆明(春城)福州(榕城)云南(植物王国)
洛阳(牡丹城)拉萨(日光城)景德镇(瓷都)广州(羊城花城)
南京(石头城)杭州(人间天堂)井冈山(革命摇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