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计划设计

合集下载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三种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摘要】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3种不同射野数调强放疗方式(IMRT)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

方法选取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Pinnacle8.0计划系统分别设计3种不同射野数的调强计划:4野、5野、6野IM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和等剂量曲线评估3种计划的PTV 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

结果6F-IMRT靶区剂量分布最优,其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最好,5F-IMRT其次,4F-IMRT最差。

与4F-IMRT比较,5F-IMRT和6F-IMRT的PTV最大剂量以及高剂量所包含的体积显著降低。

3种计划左肺照射剂量差异较小,均不超过5%;然而心脏照射剂量4F-IMRT最小,与5F-IMRT和6F-IMRT比较,心脏V5、V10、V20、V30以及V40分别降低了42.37%、17.65%、5.87%、5.72%、23.38%和42.85%、30.84%、16.31%、6.45%、24.65%。

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放疗中,调强射野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靶区PTV覆盖率、适形度和均匀性,但是也会增高左肺低剂量照射体积和平均剂量,右侧肺和心脏的受照剂量也会明显增高,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应用合适的放疗计划进行放疗。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osimetric difference in target area and normal organs between 4F-IMRT,5F-IM-RT and 6F-IMRTfor left breast cancer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Methods For each of 8 randomly chosen patients ,3 IM-RT plans (4F-IMRT,5F-IMRT and 6F-IMRT) were designed with Pinnacle 8.0.95%of target volume received prescribed dose 50 Gy,the dose distributions in target area and normal organs withthe DVH and isodose curves .Results The dose uniformity in target area was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of the numbers of beam .Compared with 4F-IMRT,the maximum dose of 5F-IMRT and 6F-IMRT in PTV and high dose of the volum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regard to the normal organs for 3 plans,the ad-sorbed dose and volume in left lung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while in right lung and heart were obvious .With 5F-IMRT and6F-IMRT,V5、V10、V20、V30 and the mean dose in 4F-IMRT were decreased by 42.37%,17.65%,5.87%,5.72%,23.38%and42.85%,30.84%,16.31%,6.45%,24.65%,respectively.Conclusion For left breast cancer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treated withradiotherapy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tensity-modulated fields can improve conformality and homogeneity of PTV,while increase the low adsorbed dose volume of left lung and the dose volume of right lung and heart .Appropriate radiation plan should be choos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总页数】4页(P1241-1244)【关键词】左侧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作者】张云;胡海芹;王小平;丁生苟【作者单位】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目前,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为保乳手术加术后局部放疗的模式[1-2]。

乳腺癌三阴术后治疗方案

乳腺癌三阴术后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

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患者的15-20%。

由于三阴乳腺癌缺乏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治疗难度较大。

本文将对三阴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保乳手术:对于早期三阴乳腺癌患者,可考虑保乳手术,包括肿瘤切除、周围组织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

术后需进行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2)改良根治术:对于中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通常需进行改良根治术,包括肿瘤切除、周围组织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及乳腺切除术。

2. 放疗治疗(1)术后放疗:对于保乳手术后的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风险。

放疗剂量通常为50-60 Gy。

(2)辅助放疗:对于根治术后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辅助放疗,以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3. 化学治疗(1)新辅助化疗:对于可手术切除的三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化疗方案通常为蒽环类药物联合紫杉类药物。

(2)辅助化疗:对于术后患者,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化疗方案与新辅助化疗类似。

4. 内分泌治疗三阴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因此内分泌治疗不是三阴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对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内分泌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5. 靶向治疗三阴乳腺癌缺乏HER2过度表达,因此靶向治疗不是三阴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对于HER2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6. 综合治疗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复查:术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胸部CT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2)心理支持:乳腺癌患者常伴有心理负担,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规范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规范一.保留乳房术后的放疗(一)靶区与放射剂量1.全乳腺:46-50Gy∕23-25f2.瘤床:10-14Gy∕5-7f(二)方法1.常规乳腺切线野照射:(1)体位:患者仰卧,患侧上肢外展90度抱头(2)照射野:内侧切线野缘位于中线,(包括内乳时过中线3cm),外侧切线野缘位于腋中线,上缘与锁骨野下界相接(第二前肋水平),下界达乳皱折下2cm(3)摸拟机下定位,照射野宽度超过乳头1.5-2cm,切线角度要保证切肺深度在2cm以内应用60Co或4-6MV-X线,加用15度楔形板做组织补偿,加填充提高表面剂量。

瘤床应用9MeV或12MeVB线,沿手术瘢痕外放2cm,追加1074Gy∕5-7f2.三维适形照射(3D-CRT)与调强放疗(IMRT)CT定位后根据患者的靶区制定治疗计划。

(三)淋巴引流区照射原则:1.腋下淋巴结(+):锁骨上下区照射50Gy∕25f,前15f加用ICm填充。

腋下淋巴结(-),不做锁骨上下区预防照射二,改良根治或根治术后辅助放疗(一)改良根治术后照射原则1.胸壁照射:腋下淋巴结转移24;乳腺原发肿块25;皮肤、胸筋膜或骨胳肌受侵。

2.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照射:腋下淋巴结转移24新辅助治疗后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考虑治疗(无论转移个数)。

3.腋下淋巴引流区照射:腋窝病灶残留;(二)靶区与剂量1.胸壁和淋巴引流区(锁骨上下、腋下、内乳淋巴结区)50Gy∕5W(三)方法1.体位:患者仰卧,头偏向健侧,患侧手插腰2•照射野:(1)胸壁上界:平锁骨上下野下界下界:平对侧乳房皱折下2cm内界:中线外界:腋中线(2)锁骨上下野上界:达环甲膜水平下界:在第2前肋间内界: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下达前正中线外界:位于肩胛盂边缘,避开肱骨头(3)腋下野上界:平锁骨外界:肱骨内侧缘内界:胸壁下界:距腋顶5-6cm(4)内乳野上界:平切迹下界:平第3肋间内界:中线外界:中线向患侧4cm三.局部晚期、以及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姑息放疗(一)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高姑息放疗:全乳腺照射40Gy∕20f∕4w,休息4周后争取手术切除。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靶区及相关器官放射线受量比较

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靶区及相关器官放射线受量比较
层 面 的剂量 分 布 尽 量 均 匀 , 加 l 。 3 。 添 5 或 0 的楔 形 板 。I T组两 个 主射 野 采 取 与 常 规 切线 野 相 同 的 MR 设 置 , 内外 切 线 野 约 l 。 再 分 设 一 照 射 野 , 设 距 5, 共 计 4个 视 野 。根据 正 常 组 织 和 的差 别设 置 剂 量体 积 , 野强度 分布 由计 划系 统逆 向优 化后获 得 , 射 最终 向子野 序列转 化 。P V 内最 大剂 量为 <处方 剂 1
及 相关器 官放射 线受 量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 料与方 法
11 临 床 资料 .
1 乳 腺 癌 保乳 术 后 患 者 , 为 6例 均
线 野加楔 形板 的等 中心 照 射 技 术 , 用 3 P , 应 D T S 内 外 切线 野 的入 射角度 和 照射野 的 中心根 据勾 画 的靶
12 放 疗方 法 .
摆 位 固定 : 者采 取 仰 卧位 , 当 患 适
调整 头枕及 横档 的位 置 , 患侧 上肢外 展举过 头顶 , 将
抓住托 架 的握 手 柄 ; 保证 患者舒 适 的前 提下 , 在 使胸 壁 和床面平 行 。将激 光定 位点 的位置选 在患 者体表 手术 瘢痕 中心 , 据此 点确 定另 两个激 光定位 点 , 根 在 瘢 痕两 端 及 乳 腺 上 下界 作 标 记 。模 拟 C T扫 描 : 扫 描前 嘱患者 平静 呼 吸 。扫 描 层厚 0 5e 甲状 软 骨 . m, 上缘 至肝脏 下缘 范 围 内的全部正 常组织 器官 为扫描
将1 6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随机分 为 C T组和 I T组 , R MR 分别设计 C T计划和 I T计划 , R MR 处方剂 量均为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三种计划剂量学比较分析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三种计划剂量学比较分析
p tlAfi a e u t S n Un v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iy i a g o g P o i c ,Gu n z o 51 0 0 Ch n i f l t d S n Ya — e i e st n Gu n d n r v n e a i a ghu 0 6 , i a
3 C T切 线 野计 划 相 比 , DR 5野 I T计 划 可 以显 著 改 善靶 区 的剂 量 分布 , 低危 及 器 官 O Rs肺 及 心 脏 ) 剂 量 受 MR 降 A ( 高 照 体积 , 更好 地 保护 心 、 组 织 , 同 时增 大 了正 常组 织低 剂 量 区受 照体 积 肺 但 [ 关键 词】乳腺 肿 瘤 ; 射 疗 法 ; 维适 形放射 治疗 ; 强放 射 治 疗 ; 放 三 调 剂量 学
中患侧 肺 的 V 加分 别 为 ( 9 + .) ( 67 46 %、2 .+ .) 2 . 46 %、2 .+ .) ( 26 18 %;患侧 肺 的 V3分 别 为 (64 52 %、2 .+ .) 、 4 0 2 .± .) ( 34 45 % ( 62 1 ) ; 脏 V 1 .± . % 心 6 分 别 为 ( 1 ± .) 、1 . 35 % 、80 38 % , 异 均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与 常 规 ( T 、 2 . 60 % (46 .) ( .± .) 差 9 ± R )
【 】 摘要 目的 比较 左乳 腺 癌 保 乳 术 后采 用 常 规 ( T 、 维适 形 放 射 治疗 (D R ) 调 强 放 疗 ( R ) 种不 同照 射 R )三 3 C T和 I T三 M
方法 的 剂量 学 差异 。 方 法 选 择 1 接 受保 乳 手术 的左 侧 早期 乳腺 癌 患者 ,应 用 E l s - 0例 ci e73计划 系统 为每 例患 者 p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可发生于男性。

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使用高能射线破坏癌细胞,减少术后复发和减轻病程。

为了确保放射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个科学合理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原则在制定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时,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和病情,包括病理类型、分期和转移情况等。

其次,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耐受能力,以确定适当的放射剂量和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需求,在治疗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的步骤乳腺癌的放射治疗计划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仿真和定位:首先,需要进行乳房的仿真和定位,以确保放射治疗的精确性。

通常,可以使用体表标记或三维定位技术来进行仿真和定位。

2. 放射治疗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的,制定一个合理的放射治疗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射线能量和治疗装置,确定适当的放射剂量和分数,以及确定治疗时机。

3. 器械制作:根据放射治疗计划,需要制作适当的治疗器械,使其能够准确照射到肿瘤部位。

常见的器械包括治疗头盔、定位架等。

4. 定位和照射:根据制定的放射治疗计划,将患者准确定位,并进行放射照射。

放射治疗通常分为多次疗程,每次照射时间较短,旨在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5. 治疗计划评估和调整: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缩小程度、放射副作用等。

乳腺癌放射治疗的剂量和分数在乳腺癌的放射治疗中,剂量和分数的选择非常重要。

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放射副作用的增加,而剂量过低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病情,选择适当的剂量和分数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对于早期乳腺癌,剂量通常在45-50 Gy之间,分为25次至30次。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姑息性放疗
指减轻乳腺癌远地转移伴随的相应症状,控 制病情,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 时间剂量分割: 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常规、 低分割、冲击治疗
二、与靶区确定相关的区域淋巴引流
乳腺淋巴结分组-1
• 腋淋巴结
胸小肌外侧组(Level I) 胸小肌深面组(Level II) 胸小肌内侧组(Level III, 腋顶/锁骨下)
正规LI、LII清扫者,ALN复发率0.8%-3% 未行手术清扫或放疗者,ALN复发率10%-30% 不完全清扫者ALN复发率3%-19%,且与标本 中淋巴结检出数相关: 检出数为0时,复发率为13%-19% 检出数0-5枚时,复发率3%-7.8% 检出数>5枚时,复发率<3%
ALN(-)原发肿瘤≥5cm乳房切除术后 未放疗者胸壁复发
LI+LII(+), 但LIII(-):0%(0/9) LI+LII+LIII(+):45%(5/11)
Yu JM,Li G, Li JB,2005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预测单因素分析
Yu JM,Li G, Li JB,2005
锁骨区淋巴结转移预测多因素分析
Yu JM,Li G, Li JB,2005
放疗对pT3-4N0M0者LRF的影响
• 放疗与不放疗者,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0.2%、 3.7%,P=0.001 • 区域淋巴结(锁上和腋窝)放疗与不放疗 者复发率分别为5%、4% • pT3-4N0M0者胸壁放疗明显降低了胸壁复 发率,但腋窝和锁骨上放疗与否对区域淋 巴结复发率无明显的影响
J Clin Oncol,2005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2006, 65(1): 40-44,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和混合调强3种放疗计划的比较分析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和混合调强3种放疗计划的比较分析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和混合调强3种放疗计划的比较分析邱凌云;宋涛;贾勇士【摘要】目的比较三维适形(3D-CRT)、调强放疗(IMRT)和混合调强(h-IMRT)3种早期乳腺癌放疗计划.方法随机选取30例早期保乳术后患者(左侧15例,右侧15例),分别使用3D-CRT、IMRT和h-IMRT3种放疗技术制定放疗计划.比较DVH剂量参数,包括剂量分布,剂量适形性,心脏以及患侧肺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机器输出跳数,危及器官平均剂量.结果 IMRT及h-IMRT计划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计划,其中双侧乳腺癌的V105%(%),平均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6.45、11.3,右侧:F=9.57、10.3;P<0.05).正常组织受量:h-IMRT在患侧肺V20Gy(%)和V30Gy(%)上有优势(左侧:F=7.98、9.56,右侧:F=5.89、6.54;P<0.05);对于心脏,3D-CRT计划在V5Gy(%)上可以得到比IMRT及h-IMRT更低的剂量(左侧:F=3.8,P<0.05),此外,h-IMRT计划的V30Gy(%)优于其他两者(左侧:F=13.5,P<0.05).h-IMRT计划所需机器跳数值介于3D-CRT和IMRT之间(左侧:F=10.89,右侧:F=12.34;P< 0.05).结论相比3D-CRT技术,IMRT和h-IMRT在保护危及器官能力上有显著提高.使用h-IMRT技术能获得比3D-CRT和IMRT更好的剂量学结果,更适合早期保乳术后患者的放射治疗.%Objective To compare 3D-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 and hybri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h-IMRT)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follow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15 left,15 right) receiv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ere recruited.The therapeutic plans 3D-CRT,IMRT and h-IMRT were made respectively.The dose-volume parameters,including targetcoverage,homogeneity,doses to the organs at risk (heart,the contralateral lung and others)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plans.The mean doses of organs at risk were also evaluated.Results The IMRT and h-IMRT plans provided lower V105%(%) dose and better mean dose than 3D-CRT plans (left side:F=6.45,11.3,right side:F=9.57,10.3;P<0.05).The ipsilateral lung received a volume of 20 Gy and 30 Gy for h-IMRT,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for 3D-CRT or IMRT (left side:F=7.98,9.56,rightside:F=5.89,6.54;P<0.05).The heart received V5Gy (%) dose for 3D-CRT,which was superior to those of IMRT and h-IMRT (left side:F=3.8,P<0.05).The low volume dose distribution of V30Gy (%) in heart for h-IMRT was better than that for 3D-CRT and IMRT (left side:F=13.5,P<0.05).The total MUs of h-IMRT were between 3D-CRT and IMRT (leftside:F=10.89,right side:12.34;P<0.05).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two other techniques,additional improvements can be obtained by using h-IMRT.h-IMRT plan is more appropriate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8(040)003【总页数】5页(P240-242,247,后插1)【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混合调强放疗;同步补量照射技术【作者】邱凌云;宋涛;贾勇士【作者单位】310014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疗科;310014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疗科;310014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临床实践证明,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术后加放疗的治疗模式能获得与根治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手术+放疗”治疗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
的计划设计
山东省肿瘤医院放射物理室
孙涛尹勇卢洁刘同海
山东省肿瘤医院2
乳腺癌术后放疗
Ⅰ.保乳术后+放疗
Ⅱ.根治术后+放疗
山东省肿瘤医院3
Ⅰ保乳术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主要放疗技术
n
普通外照射n
全乳+瘤床正向调强计划(IMRT -F )n
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技术(SIB -IMRT )n
全乳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 -I)n
部分乳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PBI -IMRT )n 旋转调强技术(RapidArc )
山东省肿瘤医院4
靶区
山东省肿瘤医院
5计划设计
n 体中线和腋中线各放一根铅丝,在模拟机透视下对全乳设计两个对穿
视下对全乳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使两根铅丝重叠在一起,两对穿野Dm 相同,根据曲度加一定角度的楔形板调整剂量分布2Gy ×25次,总量为50Gy
n 对瘤床用电子线加量2Gy ×7次
A.普通外照射
山东省肿瘤医院6
普通外照射射野

山东省肿瘤医院7
普通外照射剂量分布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8
普通外照射
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9
乳腺癌调强计划设计流程n
CT 定位:需作4条参考标记线:内侧界标记——置于锁骨头下胸部体中线;外侧界标记——置于患侧腋中线;上界标记——平胸骨切迹;下界标记——患侧乳房皱折下2cm ,同时画出三条十字建立原始坐标系n
CT 扫描后将CT 图像经局域网传至TPS ,图像重建,勾画出危及器官,由医生勾画出靶区(定义上下标记线之间的范围为靶区)n 建立射野中心,在中心平面内连接内外标记点作为射野中心轴,以此中心轴设计切线野
山东省肿瘤医院10B.正向调强计划
n
对乳腺区域做两个对穿切线野照射,右乳一般为230°、50°左右;左乳一般为310°、130°左右,平均分配权重,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每个方向2~4个n 调节大野及子野的权重比例(每个子野为5~ 7MU )
2Gy ×25次,总量为50Gy
n 对于乳腺癌原发灶部位(瘤床)需要加量照射的时候,可采用电子线垂直照射加量,也可以用切线X 线照射加量
2Gy ×7次
ⅰ等中心位置
n体中线标记和体侧标记连线的中点
n射野等中心离肺边缘2cm –2.5 cm
山东省肿瘤医院11
ⅱ对穿切线大野
n以等中心为射野中心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围绕靶区加MLC
n射野前界距皮肤表面
2cm[1],其他方向0.5cm n两个大野平均分配权

山东省肿瘤医院12
ⅲ子野的设计
n Copy大切线野做为子野,
根据不同的用途分别调
节MLC的形状
n调节对穿野和子野的权
重,子野一般5~7MU
山东省肿瘤医院13
山东省肿瘤医院14
正向调强计划剂量分布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15
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16
C.SIB -IMRT n
全乳做两个对穿切线大野,平均分配权重n
设计挡肺、挡高剂量区的子野n
调节大野及子野的权重比例n 对瘤床加电子线或X 线野瘤床的剂量:2.15~2.2Gy ×28次
全乳的剂量:1.8Gy ×28次,总量50.4Gy
山东省肿瘤医院17
山东省肿瘤医院18
挡105、103高剂量线和挡肺的子野
山东省肿瘤医院19
瘤床同步加量
n 电子线加量
X 线切线野加量
(9~15MeV) (6MV)
山东省肿瘤医院20瘤床电子线补量挡块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21
电子线与X 线同步补量的研究[2]n 选择10例保乳术后全乳+瘤床同步补量的患者,分别制定X 线和电子线瘤床补量计划,经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剂量均匀性和适形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照剂量≥20Gy 的患侧肺容积及受照剂量≥瘤床处方剂量的患侧肺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子线补量计划中受照剂量≥全乳处方剂量的患侧肺容积明显高于X 线补量计划,有统计学意义(p =0.014);受照剂量≥30Gy 及受照剂量≥全乳处方剂量的心脏容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山东省肿瘤医院22
SIB 计划剂量分布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23
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24
D.逆向调强计划
n
设计两个对穿切线野,两个切线野平均分配权重n
限定30个子野,设定子野的面积≥9cm 2,且每个子野的机器跳数>5MU ,给予一定的优化条件n 微调小子野的MLC 形状,降低高剂量区,保证靶区中不存在剂量线高于103%的剂量区域
山东省肿瘤医院25
优化条件
山东省肿瘤医院26
正向与逆向调强计划剂量比较研究
[3]n
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n
等中心、射野方向和射束能量n
保证95%的靶区体积被处方剂量线包绕n 靶区中不存在剂量线高于103%的剂量区域
山东省肿瘤医院27
ⅰ剂量分布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28
ⅱ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29
ⅲ结果
n
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无统计学差异n
逆向调强计划中左肺的V 20、V 30相比正向调强显著减少(p <0.05);心脏的V 30两种计划间无统计学差异n 逆向计划的机器跳数显著增加,有统计学意义
山东省肿瘤医院30ⅳ结论
n 与正向调强放疗计划相比,乳腺癌的逆向调强计划设计的靶区适形度和靶区均匀度无显著差异,左肺组织的受量略有降低,心脏受量无显著差异,但在逆向调强放疗计划中机器跳数显著增加,增加了机器的磨损和治疗实施时间。

山东省肿瘤医院31
E.PBI -IMRT 计划设计
设四个非共面适形野,通过调整射野角度、床角以及射野权重,尽量减少乳腺内剂量热点及靶区外乳腺体积的照射范围。

3.4Gy ×10次,BID ,总量为34Gy
山东省肿瘤医院32
设野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33
设野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34
PBI 剂量分布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35
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36
Ⅱ乳腺根治术后放疗计划设计n 靶区范围
胸壁+锁骨上、下+(内乳+腋窝)

根据肿瘤位置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
山东省肿瘤医院37
放疗技术
n
正向调强技术n 逆向调强技术
山东省肿瘤医院38
计划设计
A 正向调强计划n
锁骨上区n
胸壁切线野n
内乳区n 1.8Gyx28次,总量50.4Gy
ⅰ锁上野
n锁骨上野的照射范围包括
腋顶区和锁骨上区
n锁骨上采用半束照射(3-4
野),等中心放在锁骨上
与胸壁的分界线上,使其
与胸壁切线野平行无缝衔

n照射时保护肱骨头和脊髓
山东省肿瘤医院39
ⅱ胸壁切线野
n胸壁两个对穿切线大
野,每一方向有2-3个
子野
n调节床角及机头角
衔接胸壁与锁骨上区
n皮肤表面加5mm组织
填充物,避开锁上及内
乳区
山东省肿瘤医院40
锁上野与胸壁切线野的衔

山东省肿瘤医院41
山东省肿瘤医院42
ⅲ内乳野
n
采用9-12Mev 电子线n 需考虑与切线野、锁骨上野的衔接。

理论上内乳野与切线野平行衔接,但在实际治疗中内乳野的电子线挡块容易碰到病人,可以适当倾斜一定的角度,和切线野有一定的交角,具体调节射野边界降低交界处的高剂量区,补足低剂量区
山东省肿瘤医院43
内乳区的照射野
X 线电子线
山东省肿瘤医院44
正向调强计划剂量分布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45
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46
B.逆向调强计划
n
等中心放在整个靶区的中心层面,根据靶区的形状设计5个方向大野n
设定子野面积≥9m 2,且每个子野的机器跳数﹥5MU ,给予PTV 和危及器官一定的优化条件n 在满足PTV 达到处方剂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通过优化目标DVH 图反复调整优化目标值或优先权值,使结果达到最优
山东省肿瘤医院47优化参数
山东省肿瘤医院48
逆向调强计划剂量分布

山东省肿瘤医院49
DVH 图
山东省肿瘤医院50正向与逆向调强计划剂量比较研究n
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放疗靶区包括锁骨上,胸壁和内乳区n 处方剂量为2Gy ×25次,总剂量为
50Gy ,要求95%的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