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正文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和目的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现代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能够实现机器自动化控制和人机交互等功能。
本课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旨在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知识,并培养学生从事机器自动化控制工作的能力。
2. 课程内容2.1 理论授课本课程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理论授课:•电气基础知识概述•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和原理•电气控制元件和电路设计•可编程控制器概述•PLC编程语言和基本编程实现•HMI人机界面编程•工业网络通信原理和技术2.2 实验教学本课程通过多项实验教学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实验:•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验•HMI人机界面操作实验•工业网络配置与通信实验3.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掌握电气控制基础知识和控制元件电路设计方法•熟悉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和编程语言•能够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够实现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和程序编写•能够掌握HMI人机界面操作和工业网络通信原理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授课、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本课程将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5. 课程评估本课程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表现(包括听课、回答问题、实验操作等)•实验报告和作业(包括设计方案、操作流程、问题解决方法等)•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知识的掌握)6. 结论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本课程注重与行业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未来从事机器自动化控制领域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正文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并通过设计典型的PLC控制系统,使学生对可编程序控器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具有PLC控制系统研发的初步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使学生掌握可编程序控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PLC编程语言;掌握传统的电气控制图;掌握可编程序控器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开发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开展方式本课程为实践性环节,采用教师指导加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方式,包括以下两方面:1.课程设计开始前,了解整个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步骤和方法;2.课程设计任务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指导。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至 2013年 12月27 日1周,包括了解设计任务和实际动手设计及调试操作。
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四、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根据平时表现、答辩情况及课程设计说明书按五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1.课程设计态度及遵守纪律情况;2.查阅资料、阅读能力情况;3.动手操作能力情况;4.系统需求分析、程序设计思路;5.梯形图(或语句表)编写情况;6.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成情况。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主要组成部分1.课题名称及控制要求分析;2.PLC的介绍及选型,电气原理图;3.程序(包括注释)、框图、时序图、I/O接线图等;4.有关的说明及调试小结等;5.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页;6.电气原理图、系统框图、I/O接线图共三张A3图纸。
六、提交格式要求1. 一律采用A4书写或打印,左侧装订。
2. 封面(应包含:课程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3. 要求提交课程设计的电子文档和程序。
4. 具体格式见后面附表。
课题一装卸料小车PLC控制设计(一)设计原始资料和控制要求一辆小车在A,B两点之间运行,在A,B两点各设一个限位开关,如图所示,小车在A 点时(后限位开关受压动作),操作控制按钮可使小车向前行至料斗下碰到前限位开关,停止,装料后再返回A地将料卸下。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训教程教学设计前言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是现代工业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能够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实践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设计一套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实训教程,以期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重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气控制中的电气电路原理、电气元器件及其使用、电气控制器设计方法和故障排除等。
2.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编程软件使用、PLC硬件组成和PLC程序设计方法等。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电气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以及电气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故障排除技巧。
2.熟练掌握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掌握PLC的硬件组成和结构,能够独立进行PLC程序设计。
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电气控制系统和PLC程序。
教学方法针对实践教学,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课讲授:结合教材、实例以及设计案例,介绍电气控制和PLC编程的基本知识,并对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2.设计案例分析:对真实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带学生感受电气控制器和PLC在工程中的应用,深入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课外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评估这里,我将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1.平时表现:日常学习情况是否得当,是否完成课外任务。
2.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进行评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评估,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内容,是否熟练掌握实验操作。
3.结业测试:通过结业测试,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工程制造过程的了解程度。
教学资源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本次教学将充分利用以下资源:1.PPT课件:用于课程讲授和案例分析。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教学设计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础知识,掌握电气控制和编程的关键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本教学设计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工程实践的意识。
教学目标•理解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电路设计和元件的使用技巧;•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能够使用编程工具完成工程控制;•学会使用模拟器和实验板进行实验,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电气控制问题和可编程序控制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在本门课程中,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1.了解电气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并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2.为学生提供电气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实验环境,包括模拟器和实验板;3.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项目设计,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实际的电气控制系统和程序;4.在设计的过程中,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5.通过小组汇报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实验项目以下实验项目为本课程的重点实践环节:1.灯光控制系统:设计一个基于可编程序控制器和电路设计的系统来控制灯光的亮度和颜色,实现简单的光效设计;2.物流输送系统:设计一个基于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物流输送系统,包括传送带、机械臂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的物流传输;3.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一个基于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的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传感器等,实现精准的电机控制。
评估方法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四种方法:1.个人项目报告:学生需要提交独立完成的电气控制和可编程序控制器项目报告,记录设计和实现过程;2.小组项目报告: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工程项目实践,并提交小组完成的项目报告。
3.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贡献、实验项目进度等表现;4.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电气控制和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报告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报告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建电1102班 111705205 课 程:专 业:班 级:学 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葛嘉新目录1任务书........................................................................ -1 -1.1设计课题............................................................. -1 -1.2设计目的及要求....................................................... -1 -1.3原始资料............................................................. -1 -1.4课题要求............................................................. -1 -1.5日程安排............................................................. -2 -1.6主要参考书........................................................... -2 -2课题分析与方案选择............................................................ -3 -2.1设计方案的初步分析................................................... -3 -2.2选择实现方案......................................................... -3 -3具体设计........................................................................ -4 -3.1硬件系统设计......................................................... -4 -3.2软件系统设计......................................................... -5 -4模拟运行结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7 -4.1在实验台上模拟运行................................................... -7 -4.1.1 接线......................................................... -7 -4.1.2运行结果................................................... -7 -4.2存在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方向........................................... -7 -5总结与体会...................................................................... -8 -6参考文献........................................................................ -9 -李新兵、蒋步军2014年6月27日1 任务书1.1 设计课题本次课程设计课题是“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 。
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

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课程设计一、项目背景本次课程设计主题为电气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自动化已经逐渐被广泛运用,而PLC成为机械自动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控制机械设备的运行。
因此,采用PLC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程设计包括PLC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PLC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应用,PLC应用实例的学习和仿真模拟实现等方面。
通过对PLC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实现,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1. PLC基础知识在PLC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中,PLC基础知识是必要的。
首先需要学习PLC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其次需要了解PLC的输入输出特性以及PLC编程的规范和技巧。
此外,还需要学习PLC的编程环境和调试方法等。
除此之外,也需要学习一些常用的PLC编程工具,如PLC软件等。
2. PLC编程语言学习和应用PLC编程语言是指PLC编程中所用到的语言,包括Ladder Diagram(梯形图)、Instruction List(指令表)、Structured Text(结构化文本)、FunctionBlock Diagram(函数块图)等。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以Ladder Diagram为例,对PLC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进行讲解和演示。
3. PLC应用实例学习和仿真模拟实现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PLC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PLC应用实例的学习。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将以为机械臂控制系统为例,进行PLC应用实例的讲解和演示。
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需要借助PLC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实现。
三、实施方案1. 实验设备与软件本次课程设计需要使用PLC编程软件、PLC仿真软件和机械臂控制系统等设备。
其中,PLC编程软件可选择GX Works或Step 7等;PLC仿真软件可选择PLC-SIM或S7-PLCSIM等;机械臂控制系统可自行选取或使用仿真系统。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

目录1 任务书 (2)1.1设计课题 (2)1.2、概况及控制要求 (2)1.3设计目的及要求 (2)1.4课题要求 (3)1.5日程安排 (3)2 课题分析与方案选择 (3)2.1 系统概述 (3)2.2 方案论证 (4)3 具体软件硬件设计 (5)3.1 流程图 (5)3.2 主电路 (6)3.3 I/O分配 (6)3.4 I/O接线图 (7)3.5 元器件选型 (7)3.6 软件设计 (8)3.6.1梯形图 (8)3.6.2指令助记符 (11)4.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参考文献.. (14)1 任务书1.1设计课题消防泵2用2备控制系统设计1.2、概况及控制要求小区供水系统用于对小区内生活、消防和喷淋用水的自动供给,是小区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水系统通过对水泵、阀门等设备的开、关和联锁来实现小区的正常供水,从而达到居民正常生活和人员、设备安全的目的。
1、自动状态下,输入自动启泵信号,提示灯闪光3次(工作2秒停止2秒),蜂鸣器发出3声提示音,12秒后按星形方式启动第一台泵,15秒后转为按三角形方式运行,30秒后按相同的方式启动第二台泵。
可自动状态下强制停泵。
2、当其中运行中的一台过载,30秒后启动备用泵。
3、自动状态只能启动2台泵(内有互锁)。
4、手动状态下可以手动一台台启动泵。
5、当水泵启动(星形)时,该泵运行指示灯闪烁,运行三角(形)时运行指示灯常亮,当过载时该泵运行指示灯闪烁,并蜂鸣器和过载灯光信号输出工作,直到过载信号消失,可按下声音消除按钮关闭蜂鸣器。
6、在自动手动切换过程中应该停止所有运行的泵。
7、自动状态下在没有消防用水需求下,第一台水泵启动(星形)15秒钟,运行(三角形)10秒后,停机待命120小时(五天)。
待命期间如果没有消防用水,则第二台水泵启动15秒,运行10秒,停机待命120小时,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电气与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电气与可编程控制技术是现代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电气元件及传感器等设备的理解,可以攻克现代工业控制的难关,实现工业自动化智能化。
因此,选取电气与可编程控制技术为课程设计题目十分合适。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主要旨在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对相关电气设备的认识,以及对可编程控制器与相关编程语言的掌握,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控制与操作。
三、课程设计内容1. 电气控制电气控制是该课程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对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元器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选取了如下实验项目:•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电磁阀控制系统设计。
以上实验项目的设计将涵盖电气控制领域的主要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电气控制领域的理解与掌握。
2. 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是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设备。
学生需要对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编程语言及其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在本课程设计中,我们选取了如下实验项目:•可编程控制器基础实验;•可编程控制器模块化设计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
以上实验项目将有效提升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相关课程作业,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
同时,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如下:•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项目;•完成课程作业,书写实验报告;•课程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课程总结与展示。
五、总结本课程设计将涵盖电气控制领域与可编程控制器领域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将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本课程设计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正文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PLC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并通过设计典型的PLC控制系统,使学生对可编程序控器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具有PLC控制系统研发的初步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使学生掌握可编程序控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掌握PLC编程语言;掌握传统的电气控制图;掌握可编程序控器自动控制系统硬件软件设计开发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开展方式本课程为实践性环节,采用教师指导加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的方式,包括以下两方面:1.课程设计开始前,了解整个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步骤和方法;2.课程设计任务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负责指导。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2013年12月23日至 2013年 12月27 日1周,包括了解设计任务和实际动手设计及调试操作。
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四、课程设计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根据平时表现、答辩情况及课程设计说明书按五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
1.课程设计态度及遵守纪律情况;2.查阅资料、阅读能力情况;3.动手操作能力情况;4.系统需求分析、程序设计思路;5.梯形图(或语句表)编写情况;6.课程设计说明书完成情况。
五、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主要组成部分1.课题名称及控制要求分析;2.PLC的介绍及选型,电气原理图;3.程序(包括注释)、框图、时序图、I/O接线图等;4.有关的说明及调试小结等;5.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5页;6.电气原理图、系统框图、I/O接线图共三张A3图纸。
六、提交格式要求1. 一律采用A4书写或打印,左侧装订。
2. 封面(应包含:课程设计题目、姓名、班级、学号)3. 要求提交课程设计的电子文档和程序。
4. 具体格式见后面附表。
课题一装卸料小车PLC控制设计(一)设计原始资料和控制要求装卸料小车工作示意图一辆小车在A,B两点之间运行,在A,B两点各设一个限位开关,如图所示,小车在A 点时(后限位开关受压动作),操作控制按钮可使小车向前行至料斗下碰到前限位开关,停止,装料后再返回A地将料卸下。
小车要求有4种控制方式。
(1)手动控制方式,(2)单周期运行控制方式,(3)双周期运行控制方式,(4)自动循环运行控制方式。
1,手动控制方式在手动控制方式下,可用4个控制按钮控制小车的向前、向后运行,以及车门的打开和料斗门的打开。
小车的运行由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小车的车门和料斗的车门由电磁铁控制,当电磁铁得电时,料斗门或斗门打开,失电时关闭。
(1)手动控制要求①小车向前运行:小车在料斗下面时不能向前运行,小车的车门在打开时不能运行,小车采用点动控制,按下向前运行按钮,小车向前进,当小车行至料斗下时,碰到前限位开关时应停下来。
②小车向后运行:小车在A地点时不能后退,小车的车门在打开时不能运行,小车采用点动控制,料斗门未关闭时不能运行,按下向后运行按钮时,小车向后运行至A地点时,小车碰到后限位开关应停下来。
③料斗门打开控制:小车必须在B点料斗门下时,才能打开料斗门,以避免将料卸在地上。
按一下料斗门打开按钮,控制料斗门的电磁铁得电,斗门打开,延时10秒种后电磁铁失电斗门关闭。
④车门打开控制:小车必须在A地点时,才能打开车门,以保证将料卸在规定地点。
按一下车门打开按钮,控制车门的电磁铁得电,车门打开,延时10秒种后电磁铁失电,车门关闭。
2,单周期运行控制要求小车在A地点,并且在车门关好的情况下,按一下向前运行按钮。
小车就从A地点运行到B地点停下来,然后料斗门打开装料10秒钟,之后小车自动向后行到A地点停止,车门打开卸料4秒钟后,车门关闭。
3,双周期运行控制要求小车在A地点时,按一下向前运行按钮,小车将循环两次单周期的运行过程。
4,自动循环控制方式要求小车在A地点时,按一下向前运行按钮,小车将自动重复单周期运行过程,断开运行开关时,小车将在完成一个循环之后,结束运行。
在手动控制方式下不能运行,单周期,双周期和自动运行方式,反之,在单周期,双周期和自动运行方式下也不能进行手动控制。
本控制采用FX2N型可编程控制器,其输入输出端子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X0:运行开关 X1:前限位开关X2:后限位开关 X3:手动方式X4:自动方式 X5:单循环方式X6:双循环方式 X7:向前运行按钮X10:向后运行按钮 X11:车门打开按钮X12:斗门打开按钮 Y0:向前运行Y1:向后运行 Y2:斗门电磁铁Y3:车门电磁铁课题二级运输皮带自动装车控制(一)设计原始资料和控制要求多级运输皮带控制系统控制过程:1.料罐进料放料由电磁阀YV1和YV2控制,当料罐中的料位底于下料位监测点时,(SQ4=0)进料阀YV1动作,向料罐中进料,当料位高于上料位监测点时,(SQ3=1)进料阀YV1关闭。
2.当装料小车到达装车点时,装车位开关SQ1=1,此时黄灯亮,按下起动按钮SB1黄灯闪,2秒钟后,黄灯灭,同时皮带3起动。
再经过2秒钟后皮带2起动,再过2秒钟后皮带1起动。
再过2秒后,放料阀YV2动作进行放料。
当小车装满后达到规定重量时,SQ2动作,放料阀YV2关闭(YV2=0)。
之后每隔2秒依次停皮带1、皮带2和皮带3。
在皮带1~3全部停止的情况下,绿灯亮,表示可以开车,而在皮带1~3在运行时,红灯亮表示不能开车。
3.停止控制:按下停止按钮SB2、放料阀YV2关阀之后每隔2秒依次停皮带1、皮带2和皮带3。
按下急停按钮SB3,放料阀和皮带同时停止。
4.电路的保护:电路应设总的短路保护,每台电动机应设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当一台电动机发生过载时应逆序停止,工作停止过程和按停止按钮的作用相同。
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入输出端子分配如下(仅供参考)X0、起动 SB1 X5、上料位 SQ3 Y3、皮带2 KM2X1、停止 SB2 X6、下料位 SQ4 Y4、皮带3 KM3X2、急停 SB3 Y0、进料阀 YV1 Y5、黄灯 HL1X3、车到位 SQ1 Y1、放料阀 YV2 Y6、红灯 HL2X4、车满载 SQ2 Y2、皮带1 KM1 Y7、绿灯 HL3课题三液料自动混合控制(一)设计原始资料和控制要求某一液料自动混合装置如下,用于将3种液体按一定的容积比例进行混合。
液料自动混合装置工作示意图1.初始状态,液罐为空的,电磁阀YV1~4、电动机M均为失电状态,液位传感器SQ1~4均为不动作状态。
2.物料自动混合控制。
按下起动按钮SB1,电磁阀YV1的电,开始注入液料1,当液料1的液位达到液位传感器SQ3时,YV1关,YV2阀开,注入液料2,当液位达到液位传感器SQ2时,YV2阀关,YV3阀开,注入液料3,当液位达到液位传感器SQ1时,YV3阀关,搅拌电动机M起动,搅拌20秒后停止,放液电磁阀YV4动作,当液位下降到液位传感器SQ4以下时,再经过5秒钟(放掉剩余液体)后,SQ4阀关闭,之后,自动循环上述过程。
3.停止操作。
按下停止按钮SB2,当完成一个循环过程,即液灌液体放空后在全部停止。
按下急停按钮SB3,所有输出立即停止。
输出输入分配如下(参考)。
X0、起动 SB1 Y0、电动机KM Y7、液位3显示HL3X1、停止 SB2 Y1、电磁阀YV1 Y10、液位4显示HL4X2、急停 SB3 Y2、电磁阀YV2X3、液位1 SQ1 Y3、电磁阀YV3X4、液位2 SQ2 Y4、电磁阀YV4X5、液位3 SQ3 Y5、液位1显示HL1X6、液位4 SQ4 Y6、液位2显示HL2课题四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的洗衣桶(外桶)和脱水桶(内桶)是以同一个中心安装的。
外桶固定,作为盛水用,内桶可以旋转,作为脱水(甩干)用。
内桶的四周有许多小孔,使内、外桶的水流相通。
洗衣机工作示意图洗衣机的进水和排水分别有进水电磁阀和排水电磁阀控制。
进水时,控制系统使进水电磁阀打开,将水注入外桶;排水时,使排水电磁阀打开将水由外桶排到机外。
洗涤和脱水由同一台电机拖动,通过电磁阀离合器来控制,将动力传给洗涤波轮或甩干桶(内桶)。
电磁离合器失电,电动机带动洗涤波轮实现正、反转,进行洗涤;电磁离合器得电,电动机带动内桶单向旋转,进行甩干(此时波轮不转)。
水位高低分别有高低水位开关进行检测。
起动按钮用来起动洗衣机工作。
(一)控制要求起动时,首先进水,到高水位时停止进水,开始洗涤。
正转洗涤15s ,暂停3s 后反转洗涤15s ,暂停3s 后再正转洗涤,如此反复30次。
洗涤结束后,开始排水,当水位起动按钮停止按钮上水位开关下水位开关排水阀 单相电动机泼轮 外桶内桶 蜂鸣器下降到低水位时,进行脱水(同时排水),脱水时间为10s。
这样完成依次从进水到脱水的大循环过程。
经过3次大循环后(第2、3次为漂洗),进行洗衣完成报警,报警10s后结束全过程,自动停机。
在洗涤过程中,按下停止按钮。
洗衣机停止工作。
在洗衣机停止工作时,按下排水按钮,洗衣机排水电磁阀得电排水,当水位下降到低水位开关时,排水电磁阀失电停止排水。
I/O设备及I/O点分配如表所示。
I/O设备及I/O点分配如表课题五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控制1、设计目的⑴综合应用所学PLC知识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系统;⑵通过自行编程调试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任务描述:某十字路口的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分别安装红、绿、黄交通信号灯,设置如下图所示:图十字路口交通灯设置示意图3 控制要求:交通信号灯在白天和夜晚的工作方式不同,由选择开关SA进行控制。
⑴白天工作模式:具体控制要求为:当SA选在白天位置时,信号灯按照预先规定的时序循环往复地工作,具体控制要求见表1-1,控制时序图见图表1-1 交通信号灯的具体控制要求表中绿灯闪烁的频率为1HZ,亮500MS灭500MS循环。
图交通信号灯白天工作时的时序图⑵夜晚工作模式:当SA选择夜晚工作模式时,红灯和绿灯停止工作,只有黄灯一直闪烁,闪烁的频率为1HZ(亮500MS灭500MS循环)。
4 程序设计方案要求:⑴要求用线性化编程和结构化编程两种编程方法来实现。
⑵在结构化编程中,以某一方向的红灯和另一方向的绿灯和黄灯为控制对象编制FC1,OB1中调用FC1。
并且东西向和南北向灯只能调用同一个FC1。
课题六其他题目1)电梯PLC控制系统设计;2) 霓虹灯显示的PLC控制系统。
3) 亦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但设计任务的分量、难度应与上述3题相当。
指导教师:郝万君 2013 年 11 月 30日设计题目一: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控制要求:每个路口均设有3展灯,绿灯,黄灯和红灯。
其点亮顺序为:第一时段:东西向红灯亮30s,南北向绿灯亮24s,然后绿灯间隔闪3次(共3s),黄灯亮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