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花基础跟心得
为什么咖啡师要学会拉花艺术

为什么咖啡师要学会拉花艺术咖啡是现代社会中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而制作一杯完美的咖啡需要咖啡师具备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
除了熟练掌握咖啡豆的选择、磨豆、萃取等基本技术外,拉花艺术也是咖啡师必须学会的一项重要技能。
本文将解析为什么咖啡师要学会拉花艺术,并探讨拉花艺术对咖啡师的重要意义。
一、拉花艺术的定义与发展历史拉花艺术是一种在咖啡杯上制作各种有艺术感的图案的技巧。
这些图案可以包括心形、玫瑰、螺旋等。
拉花艺术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被称为“拉特-阿蒂斯尼”(Latte Art),随着咖啡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这种艺术形式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
二、拉花艺术的意义1. 为咖啡增添视觉享受拉花艺术可以将普通的咖啡杯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感和吸引力。
精心制作的拉花图案可以为顾客带来视觉享受,并且增加顾客对咖啡的期待和兴趣。
这不仅提升了咖啡的整体形象,也增加了顾客的回头率。
2. 展示咖啡师的技术与创造力咖啡师通过拉花艺术可以展示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造力。
制作出精美的拉花图案需要咖啡师对咖啡的掌握程度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也需要咖啡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这对咖啡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也对咖啡店的品牌形象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
3. 与顾客建立情感联系通过拉花艺术,咖啡师能够与顾客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
拉花艺术将制作过程变得有趣和具有互动性,顾客可以通过观察咖啡师的操作和欣赏拉花图案来感受到咖啡师的细心和用心。
这种联系不仅可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也能够建立长期的客户关系,带来更多的口碑传播和回头客。
三、咖啡师学会拉花艺术的必要性1. 提高咖啡质量拉花艺术需要咖啡师对咖啡的质量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控。
制作一杯漂亮的拉花咖啡不仅需要掌握豆种选择、烘焙度、磨豆细度等基本技术,还需要咖啡师了解不同口感的咖啡豆、奶泡的质量和稳定性等因素对拉花艺术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掌握拉花艺术,咖啡师能够为顾客提供更加出色的咖啡体验。
2. 提升职业竞争力在激烈的咖啡市场竞争中,咖啡师需要拥有独特的技能和卓越的表现力才能脱颖而出。
优质课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巧手工艺坊:魅力的剪纸拉花》

一
二三
四
五
六
制作提示:
• 每组拉花要相同,剪切均匀又到位; • 直线曲线自由配,安全操作要牢记; • 穿成一串拉开来,美观、创意很重要。
合作大比拼
• 比一比 :
• 哪组的同学 “ 剪切最均匀到位 ”; • 哪组的同学 “ 制作最美观 ” ; • 哪组的同学 “ 制作最有创意 ”; • 哪组的同学 “ 合作最默契 ” 。 • 哪组的同学 “ 动作最迅速” 。
• 美丽的剪纸 • 拉花
剪纸拉花
• 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 悠久的历史。而剪纸拉花是剪纸中 一种比较简单又容易掌握的造型, 它融折、剪、曲、拉等几种工艺为 一体,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艺术 形式,是剪纸的立体造型。
• 剪纸拉花部件的制作技巧:
• 第一道工序 折——是制作拉花的基本形。 • 第二道工序 画——在折好的纸上画出要剪的•一二三四画:
①在小三角形上画剪切线
剪:
②用剪刀沿线剪开
展: 把剪好的折纸按原先折的路径返回 小心展开,压平。
拉:捏住中心点顺着方向拉动,完成 拉花制作,漂亮 的拉花部件就做好
了。
为什么不成功?
• ① 拉 花拉不开
剪的不到位。
② 拉 花拉开时花纹断裂 花纹剪的太细
一串拉花究竟怎样制成的?
拉花部件→一组拉花→一串拉花
线条或图案。 • 第三道工序 剪——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剪出线
条或剪去 多余的部分。 • 第四道工序 展——把剪好的折纸按原先折的路
径返回小心展开,压平。 • 第五道工序 拉——捏住中心点顺着方向拉动,
完成拉花制作。
做部件
• 折:
• ①将准备好的正方形彩纸对折成长方形
• ②将长方形再对折成小正方形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拉花》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拉花》教案:拉花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习拉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纸等教学工具。
2. 拉花的参考图片。
3. 相关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拉花作品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拉花的定义和应用。
2. 提问学生对拉花的了解和想法。
讲解和演示:1. 介绍拉花的基本要点:线条的运用、手势的掌握、力度的控制等。
2. 展示拉花的示范,并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践和指导: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老师逐一指导和辅助。
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作品,分析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和分享:1. 学生展示自己的拉花作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2.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选择了拉花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拉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准备充分,使用了多媒体展示和手工工具,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导入和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拉花的定义和应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实践和指导环节,我采用了分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和掌握技巧,同时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总结和分享环节,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拉花的技巧,发展了创造力和观察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并注重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小班手工活动拉花教学教案设计

小班手工活动拉花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学习拉花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幼儿在制作拉花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拉花:介绍拉花的定义、制作材料和基本制作方法。
2. 制作拉花:学习制作拉花的步骤,包括剪、折、粘等手法。
3. 创意拉花: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拉花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拉花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对手工技巧的掌握,以及创意表现。
四、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制作工具。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舒适的手工活动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精美的拉花作品,引发幼儿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拉花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示范,让幼儿了解制作过程。
3. 动手制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拉花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创意展示: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感受手工活动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作品评价:评价幼儿作品的创意、技巧和完成度。
3. 情感态度评价:了解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的变化。
七、教学拓展1. 主题延伸:邀请家长参与,举办拉花作品展览,让幼儿向家长展示自己的作品。
2. 活动延伸:组织类似的手工活动,如剪纸、折纸等,让幼儿尝试不同类型的手工制作。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的安全。
咖啡拉花的原理

咖啡拉花的原理
咖啡拉花是一种提升咖啡视觉呈现的艺术技巧,通过在咖啡的表面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图像。
虽然有许多技巧和方法可以实现拉花,但其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咖啡豆选择:拉花开始于咖啡豆的选择。
新鲜度和烘焙程度都会影响咖啡拉花的最终效果。
一般来说,新鲜度越高、烘焙程度越深的咖啡豆更容易在咖啡上形成稳定的奶泡。
2. 奶泡的制备:奶泡是拉花的关键基础,可以通过蒸汽奶泡机来制作。
将冷牛奶倒入蒸汽奶泡机的金属容器中,然后将蒸汽喷嘴浸入其中。
适度加热奶泡,使其变得细腻、丰富、带有微小的气泡。
3. 倒入咖啡杯:将制备好的奶泡倒入咖啡杯中。
要注意的是,奶泡应该均匀地覆盖在咖啡表面,这将为拉花提供一个平稳的基础。
4. 运用手掌和手腕:拉花的关键在于运用手掌和手腕的动作,通过调整倾斜角度和力度,控制奶泡从容地流动在咖啡表面,形成所期望的图案。
不同的拉花艺术家使用各种不同的手势和动作,来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技巧。
总的来说,咖啡拉花的原理在于通过倒入奶泡后的咖啡杯中,艺术家利用手掌和手腕的动作,调整奶泡在咖啡表面的流动,从而形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和图像。
这需要艺术家熟练的技巧和经验,以及对奶泡和咖啡的理解和掌握。
拉花的几种方法

拉花的几种方法拉花是一种独特的咖啡制作技巧,通过在咖啡的表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给人带来视觉享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花方法。
一、心形拉花心形拉花是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拉花方法。
首先,在咖啡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牛奶,然后将咖啡壶倾斜45度角,将咖啡液缓缓注入牛奶中。
当牛奶与咖啡交汇时,用手控制咖啡壶的高度和倾斜角度,使咖啡液以细流的方式注入牛奶中。
在注入过程中,用心摇杯,使咖啡液在牛奶中形成心形图案。
二、玫瑰花拉花玫瑰花拉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拉花技巧,需要一定的绘画技巧。
首先,在咖啡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牛奶,然后将咖啡壶倾斜45度角,将咖啡液缓缓注入牛奶中。
在注入过程中,用手控制咖啡壶的高度和倾斜角度,并迅速在牛奶中绘制出玫瑰花的形状。
需要注意的是,绘制玫瑰花时要掌握好咖啡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保证花形的美观。
三、蝴蝶花拉花蝴蝶花拉花是一种较为复杂和技巧性较高的拉花方法。
首先,在咖啡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牛奶,然后将咖啡壶倾斜45度角,将咖啡液缓缓注入牛奶中。
在注入过程中,用手控制咖啡壶的高度和倾斜角度,并迅速在牛奶中绘制出蝴蝶的形状。
绘制蝴蝶花时需要更加灵活,掌握好咖啡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保证花形的精致和栩栩如生。
四、波浪花拉花波浪花拉花是一种较为复杂但很有艺术感的拉花技巧。
首先,在咖啡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牛奶,然后将咖啡壶倾斜45度角,将咖啡液缓缓注入牛奶中。
在注入过程中,用手控制咖啡壶的高度和倾斜角度,并迅速在牛奶中绘制出波浪的形状。
绘制波浪花时需要更加细腻,掌握好咖啡壶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保证花形的流畅和自然。
五、自由拉花自由拉花是一种较为抽象和个性化的拉花技巧,需要一定的创意和灵感。
在自由拉花中,制作者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艺术感觉,在咖啡杯中绘制出各种形状和图案。
这种拉花方法注重创新和表达个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进行变化。
拉花是一门独特的咖啡制作艺术,通过不同的拉花方法可以在咖啡表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和形状,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学习拉花的心得体会

学习拉花的心得体会学习拉花的心得体会拉花,作为一种将咖啡制作艺术化的技巧,吸引了许多咖啡爱好者的眼球。
在学习拉花的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咖啡的制作技巧,更深深感受到了艺术与美好的结合。
以下是我对学习拉花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拉花需要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咖啡的制作过程中,拉花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拉花的图案美丽程度直接体现了咖啡师的技艺水平,而完成一杯完美的拉花作品需要咖啡师精确地掌握咖啡壶与牛奶的运动状态。
因此,学习拉花不仅需要学会稳固的手法和正确的动作,更需要时刻观察咖啡流动、牛奶融合的情况,以便调整手腕力度和角度,从而使拉花图案更加清晰美观。
其次,学习拉花需要大量的实践。
不论是何种技巧,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在学习拉花的过程中,我不仅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也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技巧,逐渐掌握了正确的手势和力量的运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不仅提升了咖啡的制作速度,更提升了咖啡的口感与品质。
此外,学习拉花也需要一颗耐心的心。
学习拉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和尝试。
初学的时候,我常常因为拉花的不美观而沮丧,但是正是这样的挫折和坚持,才让我更加深入地去研究拉花技巧,提高自己的咖啡制作水平。
无论是花卉图案还是自己设计的图案,都需要在细节上不断打磨和修正,只有付出耐心和坚持,才能由初学者逐渐转变为专业的咖啡师。
另外,学习拉花也需要深入了解咖啡的知识。
拉花与咖啡本身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对于不同种类的咖啡来说,拉花的技巧也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学习拉花之前,我努力研究咖啡的基础知识,了解各个咖啡豆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制作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咖啡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拉花技巧。
最后,学习拉花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学习。
在咖啡行业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与其他咖啡师的交流,我能够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技巧和经验。
而且,拉花的艺术性也非常适合展示和分享,通过参加咖啡比赛或者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还能对自己的技巧和水平有更好的认知。
咖啡拉花培训心得(汇总18篇)

咖啡拉花培训心得(汇总18篇)第二段:咖啡知识的学习(约300字)。
在培训的第一阶段,我们学习了咖啡的基础知识,包括咖啡的起源、品种、烘焙程度以及不同国家的咖啡文化。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咖啡的世界,也学会了如何识别咖啡的香气和味道。
在实践中,我们还学习了咖啡的冲泡方法,了解不同的冲泡工具对于咖啡口感的影响。
这些知识的学习让我在咖啡制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也更加有把握地向顾客介绍各种咖啡的特点。
第三段:技术技巧的提升(约300字)。
除了咖啡知识的学习,培训的第二阶段注重于技术的提升。
我们学习了咖啡的萃取技巧,掌握了控制咖啡浓度和提取时间的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还学习了拉花的技巧,包括心形、玫瑰和螺旋等各种花式。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调整,我逐渐掌握了良好的咖啡萃取和拉花技巧,能够制作出更加完美的咖啡。
这不仅提升了咖啡的质量,也给顾客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享受。
第四段:服务理念的培养(约200字)。
在培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学习了咖啡门店的服务理念和沟通技巧。
一个良好的服务体验不仅仅是制作出美味的咖啡,更需要我们主动与顾客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通过培训,我明白了服务是一种态度,要始终保持亲切、友善和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顾客。
我会尽力让顾客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贴心服务,为他们带来愉快的咖啡体验。
第五段:心得总结(约200字)。
通过这次咖啡门店培训,我在咖啡知识、技术技巧和服务理念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咖啡的特点,掌握了咖啡的制作方法,也懂得了如何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不仅对于我的个人技能提升有巨大的帮助,也为我未来在咖啡门店工作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为顾客带来更好的咖啡体验。
咖啡门店培训的心得体会,让我对咖啡的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我将成为一个更好的咖啡师,为顾客传递出更多的喜悦和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朋友都在讨论拉花方面的问题,也有一些朋友提出,拉花最重要是打好一缸奶泡。
很赞同这个观点。
要把拉花做好,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奶泡了,其实就拉花的手法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那如何打好一缸奶泡呢?其实这个东西是没办法用文字和影像教出来的,必须要对奶泡有深刻认识的人,手把手,口说心授才能在短期内掌握。
这就像练习一门乐器,初学者一定是在老师的手把手、一对一的教授中,由浅入深的掌握要领,然后再熟练之。
一、教学员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第一步先了解咖啡机蒸汽系统的正确操作流程,明白打奶泡前后空喷蒸汽管的目的是什么,明白毛巾和随手清洁在咖啡制作中的重要意义。
第二步学会如何用喷头接触奶面,选点的位置、选点的深度。
第三步认识两个温度。
一个是发泡的起止温度,一个是奶泡制作完成的温度。
这两个温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奶泡的打发原理是否掌握。
先说发泡,牛奶最初是冷的(最好能充分冷藏在5℃),这可以延长发泡时间,使其能发泡充分泡沫细腻,然后打开蒸汽阀,对牛奶进行发泡。
发泡至和我们人体温度一致的时候(手感不冷不热),发泡截止。
因为我们人的手温就有大概30°左右,所以我个人认为奶泡的温度在掌握65-70度之间就可以了.因为太烫的话就会将牛奶的营养价值给破坏掉了。
接下来说说打奶泡截止时的温度。
其实这个温度有好多种理论上的说法,这里不详说,在以后专题讨论液态奶风味的时候再谈谈感受。
我只说说这个温度在手上的感觉是什么。
这个温度我们用手感觉的时候(处于持续加热中)是烫手,但能忍受两三秒的时间;温感一到就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端在手上感觉是很烫,但能拿得住)。
有的地方用温度计来量,我认为这种教授方法不好,技术,是需要人用心去悟的东西,借助外力对人本身技术的提升没有太大好处。
第四步认识一个打奶泡拉花缸与咖啡机蒸汽管接触的一个死角度。
看了好多国内外咖啡师操作打奶泡,加上自己不断的尝试,发现打奶泡有一个死角度,就像打电子游戏,有些死角是子弹打不到你的,但你可以打到别人。
这个角度用文字说起来很麻烦,大概是拉花缸的缸嘴一定要抬起来,缸体要根据奶泡的转动方向倾斜。
第五步找到旋涡。
这个旋涡的作用是把发泡发出来的粗泡沫通过旋涡扯到液面以下,使表面干净。
旋涡有很多种状态,每种状态都需要观察并记住。
这点说起来好深,我简单一点吧,要想有旋涡,蒸汽管的喷头不能太深入奶面下。
第六步拉花缸向下与向上移的问题。
喷头与奶面接触好,即打开蒸汽阀,这时拉花缸向下非常缓慢向下移动,会听到“吃吃”的蒸汽与奶液“剪切”(关于剪切力,以后讨论牛奶发泡原理的时候,慢慢聊!)所发出的声音,俗称“进气声”。
进气到人体温度这个声音就不能再出现了,否则,表面会有特别大的粗泡沫。
此时把拉花缸向上移一点(只移一点,这很重要,很多人理解为持续向上移,这非常错误),让蒸汽喷头离开剪切面,以听不到“吃吃”声即可。
此时通过调整拉花缸角度,记住是角度,而非喷头与表面的位置(非常小的角度调整),找到旋涡,把发泡阶段的粗泡沫扯下表面,定点持续到温度到达烫手的温度即可。
第七步认识牛奶经蒸汽打发后的状态及如何处理奶泡。
牛奶打发后,还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奶泡,而是处于分层状态,下层是被加热的牛奶,上层是打发后的“奶沫”,所以我们要对打发后的牛奶进行处理。
上下抖动,去掉表面的粗泡沫。
摇晃,让热牛奶与上层奶沫充分混合,形成奶泡。
这一步好关键,一些朋友特别不重视这点,那就前功尽弃了。
第八步拉花前,奶泡一直在拉花缸里处于摇晃状态,避免因此面造成的分层再次出现,这是一个职业习惯,要求一定要养成。
二、对奶泡质量的要求这个课题每次和朋友们交流,都只得到一些很笼统的结果。
比如:要细腻(什么是细腻?没一个人用精确的词语能解释清楚)、要像天鹅绒般(天鹅绒是什么?做为国家保护动物,有几个人敢去打只天鹅摸它的绒?)、要滑口(呵,这也搞笑,因为牛奶不打发是最滑口的,就像这家伙很懒,在你口腔里什么都没留下,就下肚了),诸如此类极为模糊的形容词语不胜枚举。
但有一个说法,我比较认同,与大家分享:表面要能反光。
这个说法我认为是很客观而且直接的,至少它可以做为一个标准通过肉眼看出来。
这里说这么多,主要是想给大家一个手能摸到、眼能看到、耳能听到的标准,这个标准掌握了,我们再讨论在口中通过口腔黏膜、味蕾及通过上腭的内鼻孔所形成的综合印像问题,即滋味问题。
那这些标准是什么呢?表面要能反光算第一个。
第二个标准是:表面没有一粒粗泡沫。
这个需要很到位的奶泡控制能力,当然这也是反光的前提。
那什么是粗泡沫呢?如果非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大于直径1mm的都叫粗泡沫了。
第三个标准是:在加奶量一致的情况下(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不管打六成满还是七、八、九成或全满,打出的温度要一致,不能以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奶泡的多少。
第四个标准是:做两杯cappuccino,以WBC标准杯做,奶泡倒入杯后,拉花缸里一滴不剩。
这个标准如果再升华一点即变为:要多少奶泡,就只打多少奶泡(macchiato等微量奶泡除外),这很难练,需要老长时间,笔者也只能偶尔做到。
以上这四个标准做到了,在视觉、手感和技术上,起码它算是一缸不错的奶泡了。
前面还说到一个听觉,这取决于牛奶,刚打好的奶泡,一定要听不到很连续的爆破声,这才能保证奶泡在杯中的持久力。
一个关于cappuccino的话题,就是关于cappuccino的分类问题。
可以把cappuccino按奶泡的质量进行分类,分为三类,一个是wet cappuccino、一个是dry cappuccino,还有一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half cappuccino。
那我们怎么来区别这三种cappuccino呢?如果奶泡技术过关的话,可以采用奶泡质量来进行区分,如下:前提:600ml(中号)左右拉花缸,装奶在缸嘴底部。
1、wet cappuccino打奶泡呈6、7成满;(此奶泡做树叶等纹路要求多的花纹非常好看,同时,此奶泡还可以拿来做latte)2、dry cappuccino打奶泡呈全满;3、half cappuccino打奶泡在8成满;本人更喜欢9成满奶泡。
(此奶泡做心、苹果及郁金香类花纹很棒)。
其实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奶泡,用它来制作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cappuccino。
提示:现在就去练习,心中想打一缸7成满奶泡,决不打成9成满。
行动吧!三、奶泡的几个误区对于奶泡,有这样几个误区是我们要了解,这才能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奶泡。
第一误区:利用上下抖拉花缸,把表面粗泡沫去掉。
这是很好的方法,但很多朋友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很强的依赖,自己奶泡没有打好,不去总结为什么没有打好,而采用这种手段去弥补。
长此以往,就产生了依赖,这里我一定说一下,如果仅靠这种方式来去粗泡沫,奶泡技术是没有办法提升的,也练不成拉花的高级技巧。
第二误区:用匙舀掉表面的粗泡沫。
这个方法是我最排斥的。
虽然在比赛中有些选手用些方法,但我认为这是其奶泡技术不过关,表面粗泡太多,抖也抖不掉,只能舀。
但凡用类似手法来处理奶泡的,请一定加强你在打奶泡中蒸汽的控制技术。
第三误区:把奶泡打起了后,放置在旁边静一小会。
这种方法很恼火,这是奶泡技术还没有入门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会使奶泡的分层加剧,热奶与奶沫的融合会很不容晚完成,稍不注意,就变成奶是奶、沫是沫。
整杯咖啡没有平衡口感。
第四误区:两个拉花缸来会倒时处于很高的位置,本来的目的是融合,反而激起更多的粗泡。
第五误区:奶泡没打好,怪蒸汽。
笔者认为,咖啡机蒸汽压力(即锅炉压力)在0.8BAR是比较好掌握的打奶泡气压,这个压力打奶泡很绵长,也很容易把牛奶发泡的原理搞懂,但做一杯奶泡需要13秒左右,呵,没有压力大的快。
如果气压在1.0或1.1BAR的话,那打奶泡的方式和方法会有所改变,但原理是一样的。
(这一点要排除因蒸汽不纯,导致的“吐”的现像,拉花缸也抖得厉害,如出现这个现像,请把蒸汽排空,再充分加热一次试试就对了。
)四、奶泡不能顺利注入espresso的解决我们常常在做cappuccino类咖啡的时候,会出现奶泡不能顺利注入espresso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第一是奶泡打到了八九成满,比较dry,可以打少一成来解决。
第二是espresso的crema表面离杯子底太浅,导致奶泡一注入就浮在了crema上。
解决:尽量地把杯子拿斜,增加crema表表面与杯子底的深度。
在注入时,朝最深处注入。
第三是奶泡注入espresso的时候快挨着杯子了,导致奶泡穿透crema的力度不够。
解决:将拉花缸高于杯口10-15cm注入奶泡,增加奶泡向crema注入的加速度,以使其顺利穿透crema。
第四是用融合手法来解决。
如果注入奶泡时奶泡还是白在crema上(对小量,表面1/3左右有效果),那就马上减少奶泡注入量,在杯中打个圈,再把拉花缸向上提,就可以把变白的冲到crema下面。
第五是用七分满或六分满奶泡拉花时,还没有加大流量,就把crema给冲散了。
解决:减小奶泡流量,缓慢在整个crema上画圈,直至融合到位之后就可以开始起花了。
第六是拉花,根据个人喜欢拉花的花型,和注入牛奶融合的程度去选择你需要的花型,我个人认为其实拉每一种花的奶泡厚度都不一样的,所以当你决定拉什么花型的时候就要在打奶泡的时候决定奶泡的厚度,如果太过的拉花是很影响咖啡口感的。
第七是拉花的时候千万不要犹豫,当你拿起拉花缸的时候就决定好你所需要的花形千万不要一会想着这花型一会又想那花型的,这样会导致你最后什么都拉不好,手法也很重要,当牛奶与咖啡注入融合至6-7分满之后就可以开始起花了。
起花的时候在咖啡杯的中心点再靠后一点点开始起花,起花的时候水流稍微加大一点这样可以使其更好的出现花型然后再左右均匀晃动手中的拉花缸至8-9分满,晃动的时候动作不太太大,当拉花快满的时候手法稍微往前走慢慢的注入牛奶然后提高之后水流放细收尾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类似心形的图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