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防治超重和肥胖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防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_专家共识

发展中的作用 氧化损害作为诱发因素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 生和发展相关。一些营养素,特别是具有抗氧化功 能的营养素,如B一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 c、维生素E、硒、锌、铜等,可能与年龄相关性 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相关。一些矿物质如钙、钾、 镁在晶状体中缺乏和失衡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改善营养状况,增 加抗氧化能力,一直是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
流行病学证据
1.1
11分级系统对青海省平安县年龄相关性白内
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41.84%,随着年 龄的增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升高, 50~59岁、60~69岁、>70岁人群的患病率分别 为18.79%、51.17%和86.5l%。2006年权彦龙
等调查显示,按LOCSllI标准陕西省洋县50岁以 上人群中,大约有29.4%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年
体混浊的发生或发展,平均随访6.3年,其中约 2/3受试者服用善存。结果发现服用善存与延缓
“任何”晶状体混浊的进展均具有相关性,其比值 比(OR)为0.84(P=0.025)。单独的晶状体混 浊类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善存对核性白内障晶状体混 浊事件具有保护作用,其OR为0.75(P=
0.004)。
降低白内障患病危险的作用更明显。
房水中浓集,谷胱甘肽合成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
维生素B::维生素B:的生物活性衍生物作为
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因子,可以促进谷胱甘肽再循
在晶状体组织内的密度和活性远远高于其他组 织,说明晶状体及其周围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应激 能力,但这一保护系统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退化。 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老年人体内过氧化状态与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有关,与正常老年人相 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血浆中芳香酯酶活性 降低,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 晶状体核的房水中共轭双烯和丙二醛的水平也
VC详细说明书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维生素C英文通用名称:Vitamin C其他名称:丙素、丙种维生素、德维喜、扶健(维生素C)、高喜、果维康、海维素、韩都(维生素C)、好东C、吉尾斯(维生素C)、金长典(维生素C)、抗坏血酸、力度伸、龙潭山(维生素C)、美尔洛(维生素C)、南岛(维生素C)、秦虹(维生素C)、瑞春、维福佳(维生素C)、维口佳、维善希、维生素丙、维他命C、亚诺太芬(维生素C)、银诺克新一代、浙南(维生素C)、左旋抗坏血酸、Ascorbi c Acid、Cebione、Cenolate、Cetane、Cevalin、Cevex、C-Long、L-Asc orbic Acid、Redoxon、UPSA-C。
【临床应用】CFDA说明书适应症1.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亦用于多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2.用于治疗慢性铁中毒(本药可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用于治疗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用于维生素C的补充:(1)发热、感染、创伤、烧伤、手术。
(2)接受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3)使用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水杨酸类药物的患者,或以维生素C作为泌尿系统酸化药时。
(4)用于严格控制或选择饮食、接受肠道外营养、营养不良所致体重骤降的患者。
(5)妊娠期妇女及哺乳期妇女。
5.用于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6.大剂量静脉注射本药用于因克山病心源性休克。
其他临床应用参考用于口疮。
超说明书用药专论(Off-Label Drug Facts)维生素C:尿道酸化剂临床指南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地震现场救援与卫生应急医疗处置专家共识(2017)肝切除术围手术期过度炎症反应调控的多学科专家共识(2014版)混合气体中毒卫生应急处置与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6)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与凝血病诊断和卫生应急处理专家共识(2016)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脑损伤神经功能损害与修复专家共识批量伤员感染预防策略专家共识(2017)湿疹皮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2009年讨论稿)实用儿科诊疗规范-儿科:循环系统疾病(一)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一)实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二)糖尿病合并皮肤病中医诊疗标准危险化学品爆炸伤现场卫生应急处置专家共识(2016)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防治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肿瘤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维生素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新疆地区黑蜘蛛蛰伤诊治共识血液病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和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6年版)查看更多指南↓【用法与用量】成人·常规剂量·维生素C缺乏病1.口服给药 (1)片剂、颗粒、丸剂:一次100-200mg,一日3次,至少服用2周。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
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将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为了更好地将心血管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的理论落实到临床实践,XXX、XXX和XXX、XXX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起草此共识。
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现有研究证据,对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病防治等领域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总结,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膳食现状和特点,规范心血管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原则和步骤,以便临床医师、临床营养师、护士等医疗保健人员掌握和使用,更好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服务。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尝试研究和临床研究解释血汗管疾病与许多膳食身分和生活体式格局亲昵相关。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即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蔬菜和生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钾的食物、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血汗管疾病亲昵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取、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血汗管病发生风险;维生素E补充剂与血汗管疾病好像没有明确的关系。
-亚麻酸、油酸、非淀粉多糖(膳食纤维)、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和植物甾醇很可能减少血汗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风险,与硬脂酸没有关系。
摄取类黄酮和大豆制品可能减少风险,而富含月桂酸的脂肪、-胡萝卜素补充剂和胎儿营养不良可能增加风险。
2013美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

2013 AHA/ACC/TOS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专责组/肥胖协会报告2013 AHA/ACC/TOS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The Obesity SocietyMichael D. Jensen, Donna H. Ryan, Caroline M. Apovian, Jamy D. Ard, Anthony G. Comuzzie, Karen A. Donato, Frank B.Hu, Van S. Hubbard, John M. Jakicic, Robert F. Kushner, Catherine M. Loria, Barbara E. Millen, Cathy A. Nonas, F.Xavier Pi-Sunyer, June Stevens, Victor J. Stevens, Thomas A. Wadden, Bruce M. Wolfe and Susan Z. Yanovski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2, 2013;Circulation is published by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7272 Greenville Avenue, Dallas, TX 75231Copyright © 2013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Print ISSN:0009-7322. Online ISSN: 1524-4539本文网上版及更新信息和服务,位于互联网:/content/early/2013/11/11/01.cir.0000437739.71477.ee.citationData Supplement (unedited) a/content/suppl/2013/11/07/01.cir.0000437739.71477.ee.DC1.html2013 AHA/ACC/TOS成人超重和肥胖管理指南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实践指南专责组/肥胖协会报告美国心肺康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美国药师协会(Americ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美国营养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美国预防心脏病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reventive Cardiology),美国高血压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黑人心脏病医生协会(Association of Black Cardiologists),全国血脂协会(National Lipid Association),预防心血管护理协会(Preventive Cardiovascular Nurses Association),内分泌协会(The Endocrine Society)和妇女心脏(WomenHeart):全国妇女心脏病联合会(The National Coalition for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认可专家组成员Michael D. Jensen, MD, Co-ChairDonna H. Ryan, MD, Co-ChairCaroline M. Apovian, MD, FACP Catherine M. Loria, PhD, FAHA*Jamy D. Ard, MD Barbara E. Millen, DrPH, RD Anthony G. Comuzzie, PhD Cathy A. Nonas, MS, RD Karen A. Donato, SM* F. Xavier Pi-Sunyer, MD,MPHFrank B. Hu, MD, PhD,FAHAJune Stevens, PhDVan S. Hubbard, MD, PhD*Victor J. Stevens, PhD John M. Jakicic, PhD Thomas A. Wadden, PhD Robert F. Kushner, MD Bruce M. Wolfe, MD Susan Z. Yanovski, MD*方法学成员Harmon S. Jordan, ScDKarima A. Kendall, PhDLinda J. LuxRoycelynn Mentor-Marcel, PhD,MPHLaura C. Morgan, MAMichael G. Trisolini, PhD, MBAJanusz Wnek, PhDACCF/AHA专责组成员Jeffrey L. Anderson, MD, FACC, FAHA, ChairJonathan L. Halperin, MD, FACC, FAHA, Chair-ElectNancy M. Albert, PhD, CCNS, CCRN, FAHA Judith S. Hochman, MD, FACC, FAHABiykem Bozkurt, MD, PhD, FACC, FAHA Richard J. Kovacs, MD, FACC, FAHARalph G. Brindis, MD, MPH, MACC E. Magnus Ohman, MD, FACC Lesley H. Curtis, PhD, FAHA Susan J. Pressler, PhD, RN, FAAN,FAHADavid DeMets, PhD Frank W. Sellke, MD, FACC, FAHA Robert A. Guyton, MD, FACC Win-Kuang Shen, MD, FACC, FAHA预防指南分会Sidney C. Smith, Jr, MD, FACC, FAHA, ChairGordon F. Tomaselli, MD, FACC, FAHA, Co-Chair*当然委员。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要点

《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要点自20世纪初对佝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
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
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μg/L(75nmol/L)水平,因此维生素D作为基本健康补充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在,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30μg/L(75nmol/L)水平,因此维生素D作为基本健康补充剂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维生素D在体内经过两步羟化后形成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后者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活性形式并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又被称为“D激素”或“活性维生素D”。
近年来,有许多与维生素D结构相似且具有活性维生素D样作用的化学物质(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被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特别是用于骨质疏松症、佝偻病、慢性肾脏病和皮肤病等疾病。
随着维生素D受体(VDR)和25OHD-1-α羟化酶(CYP27B1)在许多骨外组织中被发现,维生素D的作用已不再囿于调节钙磷代谢和维护骨骼健康,其在肌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和炎性反应等中的作用也逐渐被关注,维生素D已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
维生素D概述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的开环固醇类物质,包括动物来源的维生素D3和植物来源的维生素D2,化学结构见图1。
维生素D在体内经25羟化酶的催化合成25OHD,是体内的主要贮存形式,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
25OHD经过1α位羟化成为1,25(OH)2D,是体内维生素D 的主要活性代谢物,与组织中广泛存在的维生素D受体结合,发挥激素样作用,又称D激素。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总论众所周知,肥胖的发生常常是由遗传、少动以及摄入过多能量共同导致的结果。
从代谢研究角度看则是基于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肥胖从基因到临床表现的中心环节。
肥胖者多存在脂类代谢紊乱,脂肪合成过多,而脂肪水解和脂肪分解氧化无明显异常。
血浆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一般高于正常水平。
应用低能量饮食治疗肥胖症时,血浆酮体增加或酮血症倾向往往低于正常人。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进展,人们发现在基因多态性上的差异,使得在各年龄层次的人群都有对肥胖更易感者。
在上述背景下,加之膳食结构变化后肠道菌群结构发生的适应性变化,使得这类具有遗传易感性者对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应答出现显著差异,进而造成肥胖的发生。
超重/肥胖者医学减重流程膳食类型01限制能量平衡膳食(CRD)背景CRD对于延长寿命、延迟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具有明确干预作用。
CRD 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1、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30%~50%);2、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kcal左右;3、每日供能1000~1500kcal。
证据Huffman等对超重者进行了6个月CRD干预(能量摄入减少25%),发现与非CRD相比,CRD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有明显改善,并认为这是降低体重的原因。
Yoshimura等对内脏脂肪面积≥100cm2的成人进行12周CRD (CRD目标:25kcal/kg,基线能量摄入约为30kcal/kg)干预后,有效降低了体重、脂肪组织重量、内脏脂肪面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1、脂肪:多项研究证实CRD的脂肪供能比例应与正常膳食(20%~30%)一致,过低或过高都会导致膳食模式的不平衡。
在CRD中补充海鱼或鱼油制剂的研究均报道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对肥胖者动脉弹性、收缩压、心率、血甘油三酯及炎症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可增强CRD的减重效果。
2、蛋白质:由于CRD降低了摄入的总能量,必然导致产热的宏量营养素摄入降低,应适当提高蛋白质供给量比例(1.2~1.5g/kg,或15%~20%),这样就能在减重过程中维持氮平衡,同时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骨矿物质含量等作用。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仍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 标准不统一
目前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尚不 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人 群之间的诊断标准存在差异,这 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 一定的困扰。
维生素D补充剂的规 范使用
虽然维生素D补充剂在改善维生素 D营养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其规范使用仍需进一步探讨。 如何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维生素D补充方案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饮食结构中海产品占比 较大,海产品是维生素D的良好 来源。同时沿海地区日照充足, 也有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 此沿海地区人群维生素D水平相 对较高。
04
维生素D缺乏的改善措施与建 议
增加阳光照射时间
适宜的阳光照射
鼓励每天在阳光下进行15-30分钟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在上 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此时紫外线B辐射最强,有助于皮肤 合成维生素D。
01
提供标准化评价方法
本共识提供了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标准化评价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准
确评估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02
指导合理补充维生素D
根据共识中的推荐意见,临床医生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
的维生素D补充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
03
推动学科发展
本共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推动维生素D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及改善专家 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2
目录
Contents
• 维生素D概述与重要性 • 维生素D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 中国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现状分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炎症性肠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_专家共识

1维生素和矿物质与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的流行病
学证据
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这 两种肠道炎症性疾病在病理学上以肠道黏膜(溃 疡性结肠炎)或肠壁全层(克罗恩病)破坏与增 生性炎症改变兼见为特点。临床表现为:反复腹 痛、腹泻、黏液血便,病变范围广,甚至出现各种 全身并发症。由于病因不明,预防和治疗均比较棘 手,极易复发。活动期治疗以诱导缓解为主,缓解 期可能需要终生维持治疗。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 免疫、感染和环境因素的多病因相互作用所白介素(interleukin,
IL)一1、2、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
1.1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 2007年Colombel等指出炎症性肠病是一个公共 卫生问题,发生率为1/1000人,大多数患者是年轻 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国家的炎症性肠病 发生率已大大增加,但正开始趋平。然而,低发生 率地区的东欧、亚洲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在上升。 美国和加拿大于2003年估计人口共有3.2亿 人,每年新诊断7000~46(DO例溃疡性结肠炎,有
龄(32.6±12.5)岁,明显低于溃疡性结肠炎的
(42±14.5)岁(P<0.0001)。(3)男女比例:溃 疡性结肠炎是1.53:1而克罗恩病为2.32:1。 (4)发病到诊断的平均时间:溃疡性结肠炎为1.4 年,而克罗恩病为1.1年。(5)肠外症状发生率: 溃疡性结肠炎为5.7%,而克罗恩病为19%。 (6)并发症发生率:溃疡性结肠炎为6.4%,而克 罗恩病为50.8%。(7)手术率:溃疡性结肠炎为 3%,而克罗恩病为27%(P<0.001)。结论为: 武汉市炎症性肠病患病率增加,但并不高于西方国 家。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往往轻微,且很少有 肠外表现。 2004年Leong等分析80例中国克罗恩病患者 结果:(1)克罗恩病男女比例为2.5:1。(2)确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补充钙和维生素D(1200 mg元素钙和400 U维生
素D)或安慰剂。治疗15周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
现,补充维生素E组血清维生素E浓度显著增加 (76%,P<0.001),且血清8-异前列烷浓度显著 降低(11%,P=0.03),而脂联素浓度无显著变 化。研究结果说明高剂量维生素E降低超重及肥 胖患者全身氧化应激水平,血清8一异前列烷浓度 降低可能减少肥胖患者心血管危险。 关于钙剂补充的6项观察研究和3项对照研究 的荟萃分析显示,增加钙摄入会减轻体重,主要减 少体脂;成人钙摄入量每增加300 mg,体重将减
1.24(P<0.0001);女性BMI每增加5
kg/m2,
青少年突出的健康问题。2000年我国7—18岁儿童 及青少年肥胖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
4.94%一8.41%和2.25%一4.85%。与1985年相
比,2000年男女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成倍
上升,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 超重及肥胖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卫生经济 负担。据估计,1999年美国直接用于肥胖的卫生
生物素作为脱羧酶的辅酶,参与糖异生和脂肪酸氧
化作用。
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增高。超重和肥胖患者补充
维生素和矿物质后,可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有助
维生素c促进脂肪转化为能量,参与脂肪和 能量代谢。 维生素D通过调节体内钙代谢和抑制甲状旁 腺激素,避免细胞钙内流,抑制肥胖发生。 维生素E是重要的抗氧化营养素,保护低密度
或肥胖患者(BMI>27 kg/in2),随机给予800
U/d
130
生堡堕鏖萱差盘圭!Q!!生!月筮!!鲞筮!翅g!i!!塑』!!婴塑!!£!世型盟!!巫!i!!:△四!!!!!:y!!:!!,奠!:!
天然维生素E(n=39)或安慰剂(n=39),第3 周后剂量增加至1200 U/d,共随访6周。研究发
BMI、腹围、脂肪含量均降低,但与安慰剂组比较
方式。运动方式以简单易行为主。
3.2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项前瞻眭、随机干预研究选取100例超重及 肥胖患者,给予能量限制饮食[5020.8—6276
kJ/d
超重及肥胖患者因为限制饮食、体力活动和代 谢紊乱等原因,很可能发生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摄 人不足和缺乏,从而加重肥胖及其并发疾病的发生
肥胖(BMI≥30 kg/m2)者的冠心病相对危险度 (relative risk,RR)分别为1.32和1.81。再校正
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因素后,其RR分别为1.17和
1.49。所以超重或肥胖除影响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增加冠心病风险外,还是发生冠心病的部分独立
危险因素。(2)221项临床研究、282 137病例的 荟萃分析显示,男性BMI每增加5 kg/m2,食管 癌的RR为1.52(P<0.0001),甲状腺癌的RR 为1.33(P=0.02),结肠癌和肾癌的RR均为
轻会更明显,同时可以减少肥胖带来的不良后果, 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 等。运动量应因人而异,原则上应采取循序渐进的
息能量消耗较多的倾向(P=0.06);女性服用者 体重、脂肪含量和BMI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女性服用者的食欲抑制分数和饥饿分数明显较 低(P<0.05)。研究2:给予45例肥胖患者能量 限制饮食,并随机给予1粒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 (加拿大Quest多种维生素胶囊)或安慰剂,15周 后,男性或女性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服用者体重、
病的条件。按其病因不同,肥胖可分为原发性肥胖 和继发性肥胖,绝大多数属于前者;依据脂肪积聚
1
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超重和肥胖相关性的流行病
学证据
1.1
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 近十几年来,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
部位不同,肥胖又可分为两类:一类称作腹内型肥 胖或苹果型肥胖、向心性肥胖,此型肥胖更易患糖 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男性多见;另一类称为皮下脂 肪型肥胖或非向心性肥胖、梨形肥胖,女性多见。
kg/m2)和
2002年我国调查结果表明,有近3亿人超重 和肥胖,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22.8%、肥胖 率为7.1%。其中城市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1% 和9.8%,农村超重和肥胖率为20.6%和6%。
1992年至2002年,我国超重和肥胖患者数增加了 1亿,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 40.7%和97.2%。超重、肥胖同样成为城市儿童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都在飞速增长。 美国成人肥胖的总体发病率从1960年的13%
上升至2004年的32%。2007年中,多达66%的成
人超重或肥胖;16%的儿童及青少年超重,34%有
超重的危险。成人和未成年人的超重及肥胖年增长 率为0.3%~0.9%。葡萄牙成人超重率为39.4%,
(1)在21项研究302 296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中,有
18
000例冠心病发生,校正年龄、性别、身体活动 度、吸烟因素后,与正常体重者比较,超重(体重
inass
肥胖率为14.2%。韩国成人总体超重及肥胖率为
30.6%,其中男性为32.4%,女性为29.4%。
指数,body
index,BMI 25.0—29.9
辅酶A的组成部分,是脂肪酸氧化必需的物质;
协同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抑制钙内流;维生素 c可以阻止维生素E被氧化;维生素E可以减少 细胞氧化损伤并调控细胞内钙、镁浓度的平衡。 2.2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防治超重和肥胖的临床
证据
肥胖者体内多种抗氧化营养素不同程度缺乏,
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和硒缺乏,引起肥胖者
129
乏:不伴糖尿病、高血压的成年肥胖患者血清维生 素E浓度较正常体重者显著降低;肥胖者血清B一
胡萝卜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重者;约15.5%一
介导的醛固酮合成,降低胰岛素活性。
2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超重和肥胖防治中的可能
29%的肥胖患者存在维生素B.缺乏;肥胖者维生 素B。、c均较体重正常者明显降低;病态肥胖症
1.2
DOI:10.3760/cma.j.issn.1674—635X.2013.02.015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超重和肥胖发生、发展中 超重和肥胖患者常伴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
原文出自“《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在疾病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专家共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4・117”
的作用机制
生堡监庄萱差盘查!Q!!生!旦筮!!鲞筮!翅垦!i!!丝』!!翌坐!!£!i!生型墨!堕堂!:垒P堕1 21 11:!!!:!!:№:1
少2.5—3.0 kg;增加钙摄人量具有潜在的显著降
体重、BMI、腰围和体脂均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LDL/HDL和LDL
浓度(P<0.05)均显著降低。补充钙和维生素D 可以改善脂质和脂蛋白,增强体重减轻带来的益处, 说明在减肥时宜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3肥胖的治疗原则
3.1
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热量消耗
治疗超重和肥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减少热量 摄人和增加热量消耗这两个方面,其最终目的是要 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6~12个月)内降到标准体
重。对于减肥十分困难的严重肥胖或老年肥胖者,
低肥胖发生率的作用。 加拿大魁北克市在家庭开展的2项研究,研究 1:问卷调查显示,与不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的人比
贫血症状;补充维生素D能够显著增强钙吸收,
胖患者维生素B,:缺乏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4.3倍。 国内人群钙摄入量普遍偏低;肥胖者血浆和红 细胞中锌浓度都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尿锌含量明显 增加;肥胖患者常伴有血清铁浓度低或铁缺乏症;
约27%的肥胖患者存在镁摄入不足;绝经前肥胖
女性硒缺乏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6倍。 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超重和肥胖发生、发展 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为: 维生素A具有激活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热量生 成的作用,是重要的脂肪组织生长调节因子。 维生素B,、B:、B。、B小泛酸、烟酰胺和生 物素在糖、蛋白质、脂肪及能量代谢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其中维生素B1在体内形成多种支链酮酸 脱氢酶的辅酶,是三羧酸循环中氧化脱羧过程必需 的成分;维生素B:是呼吸链黄素酶的必需组成部 分,在生物氧化中传递氢;烟酰胺在体内合成还原 型辅酶I,并为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质子;泛酸是
子宫内膜癌的RR为1.59(P<0.0001),胆囊癌
的RR为1.59(P=0.04),食管癌的FIR为1.51
(P<0.0001),肾癌的RR为1.34(P<0.000 1)。
亚太地区女性BMI和绝经前乳腺癌显著相关(P=
0.009)。
支出占卫生保健总支出的7%。2004年加拿大用于 肥胖的卫生支出占卫生保健总支出的2.4%。据调 查,2003年我国由超重和肥胖造成的高血压、糖 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四种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合 计高达211.1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
脂蛋白(10w
density
于控制体重和体脂,并且有效降低全身氧化应激,
带来更多额外益处。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指 出,在用低能量饮食时,为了避免因食物减少引起
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应适量摄人含维生素和锌、 铁、钙等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剂。
lipoprotein,LDL)不被氧化,
LDL氧化会增加肥胖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 细胞内钙离子能刺激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74例肥胖女
性,平均年龄41岁,平均BMI
解,在脂肪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十分关键。钙摄入量 低及血钙浓度低引起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细胞 内钙离子积聚,体脂增加;钙摄人量高则可反馈抑 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预防肥胖发生。 锌通过调节瘦素分泌促进游离脂肪酸释放和葡 萄糖摄取,对脂肪组织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锌还可 增加胰岛素合成,增强胰岛素活性,促进糖代谢。 镁缺乏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可能机制为 饮食镁摄人量低增加尿中血栓素浓度和血管紧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