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与营养-资料(精)
试论心脑血管病与营养的关系

1 诱 导心 脑血 管疾病 的病 因 心 脑血 管疾 病 的 发 生和 流 行 , 某 种 意 义上 来 在
说 , 同人类 历史 的发 展 相 联 系 的 。远 古 时代 的人 是 类 过 的是 采集 和捕 猎 的群 居 生 活 , 们摄 取 的食 物 他 是 未经加 工 的天 然 食 物 , 养成 分 相 对 平衡 。到 了 营 近代 , 人们 的生活 方 式 和饮 食 结 构 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
健 康 天地
21 年 1 00 月
第 4卷
第1 期
健康天地
试 论 心 脑 血 管 病 与 营 养 的 关 系
吴英伟
【 摘要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脑血管 疾病已 上升为影响国 人健康的 头号大敌. 后天环境因素中 与饮食的关系最 ,
为 密切。 目的为 明确营养过剩 与心脑血管病高危 因素 的关 系。结论 中老 年人增 进营养 知识 , 改善 营养 状况 , 制体重 , 控 是预
些维 生 素 、 物 质 和 膳 食 纤 维 摄 取 减 少 , 矿 因此 造
成 了体 内代 谢 不 平 衡 而 产 生 疾 病 。 曾有 人 说 : 人 “
类正在 用 自己的牙齿 挖掘 自己的坟 墓 。 ”
和脂肪 易 引起 消化 不 良, 利 于 心 血 管 系 统及 肝 脏 不 的机能 。动物油 则含 有 较 多 的饱 和脂 肪 , 以使 血 可 胆 固醇 增高 。动 物脂 肪 油 有 大 量 的脂 褐 素 , 可促 使
因素 。
12 合 理搭 配 , . 健康 膳食 是 防治 心脑 血管疾 病
的关 键
经过 日常生活 的深刻体 验和专家们 的研究证
实 , 理膳 食是 防治 心 脑 血管 疾 病 的关 键 。而 且 四 合 十岁 前就 得 注意饮 食 的调整 , 能使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才
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与营养

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与营养在一般情况下,脑血管病患者的饮食与营养应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要有节制每顿饭以七八成饱为宜,切忌过饱,保持摄取的热量与消耗的热量基本相等。
2.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脑血管病患者多数血脂都偏高,在饮食中要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肥肉、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奶油及鱼子等。
平时要食用植物油,如玉米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等。
3.饮食要多样化,切忌偏食应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混吃,既要吃肉吃蛋又不宜过多,这样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4.食盐要限量临床资料证明,脑血管病患者多半血压较高,高盐饮食对病情不利。
因此,咸菜、榨菜、咸鱼、咸肉、酱豆腐、松花蛋等食品以不吃或少吃为好。
5.少吃甜食,特别是控制糖和巧克力的食用量多吃糖会使糖转化为脂肪,使血脂升高。
6.多吃蔬菜和水果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们正是延缓衰老、预防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良药”。
7.适当多吃一些具有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芹菜、番茄、苹果、胡萝卜、韭菜、油菜以及豆制品等。
8.戒烟、戒酒对防治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脑血管病的十大警号1.经常性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眼前发黑;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3.腿脚或手指尖发麻,摸东西没有感觉,洗手洗脚感觉不出冷热;4.手发抖、发颤,做一些日常基本动作感到困难,如:穿针、扣扣子等;5.舌头发麻发僵,说话不利索;6.嘴角常感湿润或控制不住流口水;7.睡眠差,多梦,觉轻或感觉老睡不醒,醒后又很累;8.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性的哭或笑;9.看什么都不顺眼,以人对事无原因发火;10.莫名其妙的跌跤。
生活习性与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已成为现代人最常见的生命杀手之一,研究表明其与人们的某些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食盐:高盐饮食作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被公认。
心脑血管疾病的营养保健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二、动脉硬化 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
1、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
血压、脑溢血、脑血栓等;
PPT课件
8
2:特点:
§ 有遗传倾向;
年龄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3倍; 发病是隐秘的、逐渐的、损害是全身性
的; 影响因素多,不易预防。
PPT课件
9
4、病理改变
脂类物质沉积于血管内壁使管腔变窄, 管壁变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 致血流不畅,所供给器官缺血缺氧甚至 梗死。
PPT课件
10
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图示
PPT课件
11
5、动脉硬化的发病基础
(1)三高症:
高血脂-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 高血糖-空腹血糖>6.1,餐后血糖>8.0 高血压-收缩压>130,舒张压>90mmHg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1)完成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运输代谢产 物,使机体新陈代谢不断进行;
(2)运输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实现体液 调节;
(3)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实现血液防为功能。
蛋白质是血管壁重要的原料,长期缺乏 导致血管壁的弹性下降
胶原蛋白缺乏,心肌收缩力下降。
PPT课件
32
A、动物蛋白质
含动物蛋白质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和胆 固醇含量较高,加速动脉硬化;
动物蛋白中酸性代谢产物加重肝、肾负 担,加速血管衰老。
PPT课件
33
B、植物蛋白质
大豆蛋白是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所含 的卵磷脂和异黄酮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降压目标及应用方法:
添加标题
<60岁,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脏病变的患者:<130/85 mmHg;
添加标题
老年人:<140/90mmHg
添加标题
终身治疗,长期用药,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
添加标题
要求在白昼及夜间稳定降压,可用动态血压方法监测;
添加标题
尽可能用每日1片的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可减少血压波动(BPV)。
高血压有关的营养因素
酒与高血压:大多数发现饮酒和血压呈“J”型关系,少量饮酒(相当于14-28g酒精)(有舒张血管的作用)者的血压比绝对禁酒者还要低,但每天超过42 g酒精者的血压(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则显著升高。
钾盐与高血压:钾可直接促进尿钠的排出,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改善压力感受器的功能,膳食钾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高盐引起的高血压患者补充膳食钾降血压效果更为明显。
高血压的八大发病特点
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家族史明显 高盐饮食高于低盐饮食 烟酒嗜好者高于无嗜好者 超重高于正常体重 长期精神紧张者高于其他工作者 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
高血压病因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父母高血压,子女发病概率46%。 饮食 青年期男性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精神应急:长期精神紧张、过渡疲劳、精神创伤 体重,高血压患者约有1/3不同程度的肥胖,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 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
高血压有关的营养因素
蛋白质:某些氨基酸如色氨酸和酪氨酸可引起血压降低;牛磺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和高血压患者均有降压作用。 碳水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简单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可升高血压。 其它:肥胖、吸烟。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2021/3/7
CHENLI
10
急进型
特点: 病程发展迅速,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常持续
在17~19kPa(130~140mmHg)或更高。 症状明显,常于数月至1~2年内出现严重的心、
脑、肾损害,发生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及尿毒症, 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眠。眼底检查可有出血、渗出 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病人多死于尿毒症。
2021/3/7
CHENLI
17
8.蛋白质
机制不明。近10年来研究显示膳食蛋白质的量 和类型以及某些氨基酸和血压有关。在中国人群中 动物蛋白质及有关的氨基酸如牛磺酸,赖氨酸等是 血压的保护因素。
9.膳食纤维
间接辅助降低血压,干预研究表明补充14g膳 食纤维,SBP和DBP降低约1.6/2.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2021/3/7
CHENLI
12
三 高血压病的营养膳食因素
诱发因素
钠 肥胖 脂类 酒精
拮抗因素
钾 钙 镁 蛋白质 膳食纤维
2021/3/7
CHENLI
13
1.钠
P高血压与居民膳食中钠盐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 临床观察表明,限制钠盐摄入,即可
使部分轻度血压降至正常范围,部分对盐敏
死因顺位 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疾病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COPD)
死亡人数(万) 72 46 37.45
29.1
28.9
摘自 1998 WHO 全球健康报告
2021/3/7
CHENLI
5
未来我国冠心病患病率
年龄组
30 40 50 60 患病率(‰) 增加倍数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共76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营养与心脑血管疾病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营养和心脑血管疾病培训课件

营养和心脑血管疾病
28
❖ 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饮食 ❖ 动物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含有较多的蛋氨酸、赖氨
酸、脯氨酸和牛磺酸, 长期拒食可能会造成氨基酸 摄入不足、血管脆性和弹性下降。 ❖ 许多调查和研究都表明脑出血的发生与蛋白质摄入 不足相关, 却并非营养过剩, 可见一味吃素并无益于 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
控制在总热能的25%或更低, 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 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1:1。
营养和心脑血管疾病
24
脑卒中(Stroke)
营养和心脑血管疾病
25
❖ 脑卒中(Stroke), 又称中风或脑血管 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是一 组突然起病, 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 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 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
蛋白质明显 植物大豆蛋白质有明显降低血脂作用
营养和心脑血管疾病
15
5.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营养和心脑血管疾病
17
7、无机盐、微量元素 (1)、镁和钙 镁具有降低血胆固醇,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保护心机细胞完整 性功能
缺钙可引起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2)、铬和硒 铬是人体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组成成分, 缺乏可引起糖代
极低密度脂蛋 甘油三酯 白(VLDL)
B100、E、 肝脏合成 Cs
转运甘油三酯至外周组织,经脂酶水解后 释放游离脂肪酸
中间密度脂蛋 甘油三酯、 B100、E VLDL中TG经脂酶 属LDL前体,部分经肝脏摄取;具有致动
白(IDL)
第十四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营养治疗PPT课件

4. 多不饱和脂肪酸 用亚油酸和亚麻酸替代膳食 中的SFA,可使血清中总胆固醇、LDL-C水平 显著降低,并且不会升高甘油三酯。 5. 反式脂肪酸 增加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明显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6. 膳食胆固醇 限制膳食胆固醇有利于防止高胆 固醇血症。
2. 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20
3. 注意补充钾和钙
蔬菜和水果是钾的最好来源。每100g食物含量高于800mg以上 的食物有麸皮、赤豆、杏干、蚕豆、扁豆、冬菇、竹笋、紫 菜等。
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其含钙量丰富,吸收率也高。 发酵的酸奶更有利于钙的吸收。每100ml的牛奶约含100mg左 右的钙。奶中钙、钾、镁三种元素都有降低血压和卒中危险 性的作用。此外,奶是低钠食品,对降低血压更有好处。奶 制品还能降低血小板凝集和胰岛素抵抗作用。
23
(四)其它
包括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等。 尼古丁能使血压一过性地升高,还能降 低服药的顺应性,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 因此提倡高血压者戒烟。
24
四、治疗方案设计
(一)宜用食物
1. 多食用能保护血管和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的食 物。有降压作用的食物有芹菜、胡萝卜、番茄、荸荠、 黄瓜、木耳、海带、香蕉等。降脂食物有山楂、大蒜 以及香菇、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蕈类食物。 2. 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乳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 制品、鱼、虾等。 3. 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青菜、小白菜、 芹菜叶、莴笋、柑橘、大枣、猕猴桃、苹果等。
13
(六)镁
关于膳食镁和血压的资料相对较少。虽然镁存在于 各种各样的食物中,但不易确定并定量。目前的观 察实验发现高镁膳食与降低血压相关。但大多数干 预实验未能见到补充镁后的降低血压作用。 血镁升高降低血管弹性和收缩力、刺激了扩张血管 剂前列腺素I2的产生,以及镁缺乏可增强血管收缩 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
一、概述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酯等类脂质浸入并沉积于动脉内膜,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及增生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不通则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等;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痛、头晕和TIA(短暂性脑缺血导致以反复发作的局灶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有20%—40%的病人在数年内发展成脑梗死),严重者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小动脉破裂出血而形成脑梗塞或脑出血,出现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脑卒中表现,甚则危及生命,后期脑萎缩可出现精神变态、痴呆等;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不稳定性高血压;肠系膜动脉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形成坏疽。
二、病因(一) 脂质代谢障碍及浸润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二) 动脉壁清除脂质能力降低、血压较高使血管壁受损而利于脂质沉积,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 长期精神紧张、神经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脂质正常代谢,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
(四) 此外,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年龄等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血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脂质代谢失常的结果。
导致血脂升高的原因包括与膳食有关的外源性因素和由遗传、疾病、精神紧张等引起的内源性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运送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则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内转运,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三、膳食与动脉粥样硬化(一) 脂类1.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膳食中使血胆固醇含量升高的主要脂肪酸,是影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最强的因素,一般碳链<10个碳原子和>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很小,而月桂酸(C12:0)、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
膳食中的棕榈酸主要存在于肉类脂肪及奶油中,豆蔻酸在奶油和椰子油中较多,月桂酸来源于椰子油。
2.单不饱和脂肪酸目前认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它仅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并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
膳食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橄榄油、茶油(中国的橄榄油)、菜籽油中含量很高。
3.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第一个不饱和双键的位置分为n-6及n-3系列,它们在人体内的生物作用不完全相同。
n-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效应低于等量饱和脂肪酸升高胆固醇的作用。
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EPA(C20:5二十碳五烯酸)、DHA(C22:6二十二碳六烯酸)和α-亚麻酸(C18:3,可转化为EPA、DHA)。
它们不仅降低血胆固醇含量,而且还可降低血甘油三酯含量,这一作用是n-6脂肪酸所不具备的。
此外,n-3脂肪酸还有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压的作用。
膳食中的亚油酸大部分来源于植物油,EPA和DHA存在于鱼油(深海鱼更多)中,α-亚麻酸可由大豆油、低芥油、菜籽油得到。
(DHA 还可以促进脑的发育,据此推测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好处,是脑组织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4.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双键两侧的脂肪酸称反式脂肪酸,它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血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还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5.胆固醇外源性胆固醇约占30%~40%,其余为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
膳食胆固醇主要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但作用小于膳食饱和脂肪酸。
6.磷脂磷脂能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有利于胆固醇透过血管壁而被组织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及血液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磷脂是一类脂的统称,含有多种含磷成分,大豆磷脂或称大豆卵磷脂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缩醛磷脂、溶血磷脂等。
其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均有很大的裨益,加上其成本价格的低廉。
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多为大豆卵磷脂。
)(二) 热能和碳水化合物1.总热能膳食中热能摄入过多易造成肥胖,而易发生血脂高及冠心病。
(千金难买老来瘦)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来源,摄入过多直接诱发高血脂症。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对血脂水平也有影响。
当蔗糖、果糖摄入过多时,易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淀粉摄入太多,也会升高血甘油三酯,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大多数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吸附胆固醇、阻碍胆固醇吸收、促进胆酸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三)蛋白质动物蛋白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更明显。
大豆蛋白有明显降低血脂的功能。
某些氨基酸如牛磺酸(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名。
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防止心血管病,影响脂类的吸收等等。
哺乳动物的主要脏器,如:心脏、脑、肝脏中含量较高;含量最丰富的是海鱼、贝类,如墨鱼、章鱼、虾,贝类的牡蛎、海螺、蛤蜊等。
鱼类中的青花鱼、竹荚鱼、沙丁鱼等牛磺酸含量很丰富。
在鱼类中,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其他白色部分的5~10倍。
牛磺酸易溶于水,进餐时同时饮用鱼贝类煮的汤是很重要的。
)可降低血胆固醇和肝脏胆固醇的含量,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花粉和王浆中含量很高。
(四) 维生素1.维生素E 临床干预研究证实,维生素E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直接作用。
这种作用与维生素E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血小板凝集功能有关。
维生素E还能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2.维生素C 维生素C也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参与体内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还可使维生素E还原为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形式。
大剂量维生素C还可维护血管壁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尼克酸(又名维生素B5、维生素PP、烟酸、抗癞皮病因子)尼克酸在药用剂量下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促进末梢血管扩张等作用,故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4.其他维生素B6与动脉管壁基质成分的合成和脂质代谢酶的活性有关,缺乏时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
此外,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M,最早从菠菜叶中提取纯化的,而命名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可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构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维生素B12、泛酸、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等,对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降低血脂水平都有一定的作用。
(五) 无机盐1.镁镁有保护心血管、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胆固醇和抗血凝的作用,缺镁易发生血管硬化和心肌损害。
2.钙高钙具有降脂作用。
3.铬铬是人体内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补铬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4.硒硒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它是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核心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可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5.其他铜缺乏可使血胆固醇水平升高,并易引起心血管损伤;锌能降低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膳食中锌/铜比值高的地区,冠心病发病率也较高;限制膳食中的钠盐,可减少因血压增高使动脉壁受损的危险;铁可引起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衰等,体内贮存铁过多能促进脂质氧化和引起心肌损伤,使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六) 其它食物成分1.菌藻类菌藻类食物不含脂肪,所含的特殊成分,有利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如香菇中所含的香菇嘌呤,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和体内形成,促进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有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2.大蒜、洋葱大蒜、洋葱中的含硫化合物,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清除脂质在血管内壁的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3.茶、咖啡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降低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以及抗氧化的作用;咖啡加糖有一定的升高血脂的作用。
4.酒尽管有报道认为饮酒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但大量饮酒可增加血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促进内源性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引起血甘油三酯升高。
四、膳食防治1.食物多样化以谷类、蔬菜和水果为基础,适当选择奶类、干鲜豆类、鱼、禽、蛋、瘦肉等食物,少用纯热能或营养素少的糖、油、盐等调料。
2.控制总热能,保持正常体重热能摄入以保持适宜体重为标准,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60%左右。
适当增加运动。
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膳食脂肪摄入量占总热能的20%~25%,其中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不超过总热能的10%,单不饱和脂肪酸宜占总热能的10%~15%,胆固醇<300 mg/d。
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进一步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使其低于总热能的7%,胆固醇<200 mg/d。
4.动、植物蛋白搭配合理大豆除含大豆蛋白外,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异黄酮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成分,且不含胆固醇,而富含动物蛋白的食物往往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含量也较高,故应多食用大豆及制品,动物蛋白的摄入量以占蛋白质摄入总量的1/3为宜。
5.补充维生素注意摄取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E的食物,如新鲜的绿叶蔬菜、水果、谷类、坚果等。
6.食用保护性食品适当多吃蕈藻及葱属类食物。
7.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日常膳食中做到:食量适宜,定时进餐,钠盐不超过6g/d,忌烟、浓茶及一切辛辣调味品。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其临床病症包括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等。
1998年至2008年间,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将增加26.1%,女性将增加19.0%。
我国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的人数估计超过100万。
(一)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营养原则危险因素:最主要的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其次是肥胖、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精神紧张和缺乏体力活动等。
营养原则:1.控制总热能过量热能摄入是增加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
2.限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每日脂肪的摄入量限制在总热能的25%~30%,胆固醇的摄入量每日应低于300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