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与营养-资料(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粥样硬化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79.9%。

一、概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中的胆固醇酯等类脂质浸入并沉积于

动脉内膜,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一种非炎性、退行性及增生性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其中以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罹患最多,肢体各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动脉次之,而肺循环动脉极少受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可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不通则痛)、心肌梗塞以及猝死等;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痛、头晕和TIA(短暂性脑缺血导致以反复发作的局灶性和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一种脑血管病,有20%—40%的病人在数年内发展成脑梗死),严重者脑动脉内血栓形成或小动脉破裂出血而形成脑梗塞或脑出血,出现意识丧失、偏瘫、失语等脑卒中表现,甚则危及生命,后期脑萎缩可出现精神变态、痴呆等;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不稳定性高血压;肠系膜动脉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痛等症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严重时可形成坏疽。

二、病因

(一) 脂质代谢障碍及浸润血管壁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 动脉壁清除脂质能力降低、血压较高使血管壁受损而利于脂质沉积,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三) 长期精神紧张、神经和激素水平的变化,影响脂质正常代谢,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

(四) 此外,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年龄等因素,都在不同的程度上促进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血脂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脂质代谢失常的结果。导致血脂升高的原因包括与膳食有关的外源性因素和由遗传、疾病、精神紧张等引起的内源性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是运送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则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向肝内转运,称为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它在血浆中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呈负相关。三、膳食与动脉粥样硬化

(一) 脂类

1.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是膳食中使血胆固醇含量升高的主要脂肪酸,是影响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最强的因素,一般碳链<10个碳原子和>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对血胆固醇影响很小,而月桂酸(C12:0)、豆蔻酸(C14:0)、和棕榈酸(C16:0)有使血脂升高的作用。

膳食中的棕榈酸主要存在于肉类脂肪及奶油中,豆蔻酸在奶油和椰子油中较多,月桂酸来源于椰子油。

2.单不饱和脂肪酸目前认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胆固醇(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两种,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它仅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并不降低高密度脂蛋白。

膳食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橄榄油、茶油(中国的橄榄油)、菜籽油中含量很高。

3.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第一个不饱和双键的位置分为n-6及n-3系列,它们在人体内的生物作用不完全相同。

n-6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含量,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效应低于等量饱和脂肪酸升高胆固醇的作用。

n-3系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EPA(C20:5二十碳五烯酸)、DHA(C22:6二十二碳六烯酸)和α-亚麻酸(C18:3,可转化为EPA、DHA)。它们不仅降低血胆固醇含量,而且还可降低血甘油三酯含量,这一作用是n-6脂肪酸所不具备的。此外,n-3脂肪酸还有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压的作用。

膳食中的亚油酸大部分来源于植物油,EPA和DHA存在于鱼油(深海鱼更多)中,α-亚麻酸可由大豆油、低芥油、菜籽油得到。(DHA 还可以促进脑的发育,据此推测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有好处,是脑组织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

4.反式脂肪酸氢原子位于双键两侧的脂肪酸称反式脂肪酸,它不仅与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增加血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还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5.胆固醇外源性胆固醇约占30%~40%,其余为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膳食胆固醇主要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但作用小于膳食饱和脂肪酸。

6.磷脂磷脂能使血胆固醇颗粒变小,有利于胆固醇透过血管壁而被组织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及血液粘稠度,避免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磷脂是一类脂的统称,含有多种含磷成分,大豆磷脂或称大豆卵磷脂含有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磷脂酸(PA)、磷脂酰甘油(PG)、缩醛磷脂、溶血磷脂等。其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均有很大的裨益,加上其成本价格的低廉。所以市场上销售的多为大豆卵磷脂。)

(二) 热能和碳水化合物

1.总热能膳食中热能摄入过多易造成肥胖,而易发生血脂高及冠心病。(千金难买老来瘦)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的来源,摄入过多直接诱发高血脂症。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对血脂水平也有影响。当蔗糖、果糖摄入过多时,易引起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淀粉摄入太多,也会升高血甘油三酯,并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大多数可溶性膳食纤维通过吸附胆固醇、阻碍胆固醇吸收、促进胆酸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三)蛋白质

动物蛋白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比植物蛋白更明显。大豆蛋白有明显降低血脂的功能。某些氨基酸如牛磺酸(又称α-氨基乙磺酸,最早由牛黄中分离出来,故得名。促进婴幼儿脑组织和智力发育,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防止心血管病,影响脂类的吸收等等。哺乳动物的主要脏器,如:心脏、脑、肝脏中含量较高;含量最丰富的是海鱼、贝类,如墨鱼、章鱼、虾,贝类的牡蛎、海螺、蛤蜊等。鱼类中的青花鱼、竹荚鱼、沙丁鱼等牛磺酸含量很丰富。在鱼类中,鱼背发黑的部位牛磺酸含量较多,是其他白色部分的5~10倍。牛磺酸易溶于水,进餐时同时饮用鱼贝类煮的汤是很重要的。)可降低血胆固醇和肝脏胆固醇的含量,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花粉和王浆中含量很高。

(四) 维生素

1.维生素E 临床干预研究证实,维生素E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直接作用。这种作用与维生素E的抗脂质过氧化和抗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