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合集下载

三伏灸各阶段灸哪里

三伏灸各阶段灸哪里

三伏灸各阶段灸哪里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三伏灸各阶段灸哪里》的内容, 具体内容: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口子。

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三伏灸各阶段灸吧。

三伏灸各阶段灸1、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咳嗽、咳...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现在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三伏灸各阶段灸吧。

三伏灸各阶段灸1、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咳嗽、咳痰或气喘的症状出现在两年以上,每次发作持续三个月以上的。

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发作,春夏缓解。

穴位:初伏取天突穴、大椎穴、双侧肺俞穴、双侧膏育俞穴;中伏取双侧定喘穴、双侧风门穴、双侧脾俞穴;末伏取膻中穴、双侧百劳穴、命门穴、双侧肾俞穴。

药物:白芥子、生甘遂、延胡各一份,细辛半份,烘干磨粉,用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0mm,厚约为3mm大小的饼状,备用。

具体操作:把做好的药饼放在上述穴位上,用30X 30mm橡皮膏固定。

每次贴药时间视年龄、病情轻重而定,15周岁以下和病情较轻的贴4~6小时,其他的贴6、8小时。

从初伏的第1天开始贴,然后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各贴药1次。

2、哮喘:症状: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表现。

最典型的症状是呼气的时候,发作性的时候有哮鸣音出现。

严重的需要坐起来才能正常呼吸,经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

哮喘容易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秋冬寒冷的季节常常会病情加重。

穴位:取大椎穴、双侧肺俞穴。

药物: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等研末,治疗前1天用姜汁及凡士林调成膏状备用。

具体操作:分别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施灸。

在穴位上放约2. 5X 3cm、厚约0. 3cm的鲜生姜片,在姜片上放直径为lcm的圆锥形艾炷, 先灸到局部皮肤潮红,连续灸三次。

然后把调好的膏药贴到穴位上,一般贴4、24小时以后撕掉即可。

3、过敏性鼻炎:症状: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 不同人群不同灸法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 不同人群不同灸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不同人群不同灸法
导语: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三伏灸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很多市民在夏天的时候都会选择进行三伏灸,三伏灸就有养生治病的功效,但是很多在操作的时候都存
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三伏灸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很多市民在夏天的时候都会选择进行三伏灸,三伏灸就有养生治病的功效,但是很多在操作的时候都存在很多的误区,那么你知道三伏灸的正确的操作方法吗?接下来一起跟随小编学习一下吧!
成人和孩子的操作方法是不相同的,所以在使用三伏灸一定要注意,不同的人群使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下面就一起跟随小编去看一下吧!
选取玄胡、白芥子等多味中药按比例研末,用姜汁调成膏状,用胶布将块状药膏贴于穴位上。

每伏各贴药一次,贴于相应穴位,各种病症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

成人一般贴2~4小时,儿童贴1~2小时,贴药后皮肤有发热感,灼痛感,各人皮肤耐受情况不一样,但以能耐受为度。

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都会有灼热和红润,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疱,效果会更好,证明所贴药物已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

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贴药后须注意事项折叠贴药后如皮肤出现水疱,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治疗的同时应戒食如牛肉、鸭肉、鹅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

三伏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敷贴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禁食海鲜、虾等易发物,以免影
生活常识分享。

三伏天艾灸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艾灸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艾灸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三伏天艾灸怎么艾灸才是正确的?1、足三里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按压有明显的酸涨感。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2、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

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

三伏天艾灸一周几次最好?艾灸一周灸几次是最好的,其实这个也没有肯定的答案,通常艾灸讲究坚持的,如果您时间充足的话,那么可以天天艾灸的,一周熏七次,连续艾灸两个星期,这个是一个疗程,之后中间可以休息两三天,如果时间不充足的话,例如天天需要上班,那么一周可以艾灸三次左右,也就是隔天灸,这样也可以的。

三伏天艾灸能天天做吗?三伏灸一般不是每天都灸,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情况和身体体质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这样才可以达到调理身体病情和改善身体情况的效果。

三伏灸属于一种保健的方式,患者出现腰膝酸软、关节疼痛等情况时,可以通过三伏灸来调理和改善病情,同时还可以起到祛湿祛寒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身体状况。

一般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间隔一天灸一次、两天灸一次、一周灸一次或连续灸三次,从而达到有效改善病情的效果,有利于促进身体恢复,也可以改善身体所出现的不适症状。

在使用三伏灸改善身体情况时,需要严格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来使用,避免由于天气不合适从而导致受凉,影响到三伏灸的效果,也会对患者身体病情调理和改善造成影响,同时还要注意避免晚上做三伏灸。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与功效有哪些?一、消暑排湿:三伏灸可以将淤积在身体里的湿寒之气给排出体外,对于各类炎症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同时清除人在夏季的暑热,因此有消暑排湿的养生作用。

二、健脾胃:部分脾胃虚弱者,容易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如果合理的使用三伏灸,有着很好的健脾和胃、增进食欲、促进消化的功效。

三伏灸(隔姜灸)的小技巧

三伏灸(隔姜灸)的小技巧

三伏灸 (隔姜灸 )的小技巧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中医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特别是三伏灸,三九灸、督脉灸等中医特色疗法。

三伏灸(包括隔姜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疗冬天好发的疾病,以减少和预防病症在冬季发作的一种疗法。

我科自2016年~2019年三年三伏天共收治了一千三百多人,在不断持续改进总结出以下几个小技巧。

1 三伏灸的理论基础1.1三伏灸与冬病夏治理论疾病应时而生,因此,临床治疗中也需按照择时而治的原则。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从该理论中才衍生出了冬病夏治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指夏季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加以干预,从而促使患者的“冬病”能够在冬季时得到有效缓急或是消失的一种治疗方式,冬病夏治理论与“天人相应”的思想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属于中医择时施治的一种方式。

“冬病”通常是指寒性疾病,其中主要包括虚寒以及实寒两种,疾病多发于冬季,例如:痹症以及哮喘等。

古籍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寒性疾病在冬季发病的可能性较高,而“夏治”则主要是在夏季,自然界的阳气生发最盛阶段时,通过给予患者药物以及针灸等治疗方式进行干预,乘势治疗,祛除寒邪,使患者“冬病”能够得到有效预防或是缓解。

三伏是一年之中自然界阳气最盛之时,最初是在唐代的《阴阳书》中提出,“从夏至之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则为中伏,立秋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该理论一直沿用至今。

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指出“夏者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长夏者经络皆盛,内溢肌中”,因此,在三伏期间,人体气血旺盛。

三伏灸的治疗是遵从“天人相应”的理论,在一年中会中自然界的阳气最盛的阶段,给予患者灸法,从而帮助人体阳气生发,激发人体正气,对脏腑经络气血进行调整,有效祛除病邪,预防疾病发生,在最大限度上以阳热克阴寒的形式达到标本均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 不同穴位艾灸要诀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 不同穴位艾灸要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三伏灸的操作方法不同穴位艾灸要诀
导语:三伏灸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三伏灸可以帮助我们冬病夏治,可以预防冬季的时候疾病复发,但是三伏灸并不是任何人都是适合
三伏灸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三伏灸可以帮助我们冬病夏治,可以预防冬季的时候疾病复发,但是三伏灸并不是任何人都是适合的,所以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清楚,那么你知道在三伏灸的时候该如何操作吗?一起跟随小编学习一下吧!
艾灸通过穴位的治疗可以达到治病的功效,一次同时灸数个穴位,施救过程中勿须手持,固定于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疗,还可以边灸边看电视,看书等,病人温灸时甚至可以走动,非常方便,每次温灸时间可以自行调整,治疗过程中病人只觉得温热舒服,而且非常安全,容易让人接受。

1)病初灸局部,病久重整体
于病患的初期,“邪正相争”的矛盾一般尚以局部为主,此时仅施灸患处,局部穴位,往往可顿挫病势,是个简易、快捷的灸法。

但对于慢性病不能单纯地这样治。

因为此时病久传化,上下痞涩,阴阳失和,往往病情已不限于一经一脏一腑,因此灸治慢性病,必须重视整体配穴,以期灸通脏腑、经络,灸通上下,调平阴阳,从而达到根除疾病的目的。

2)灸贵于早,贵于恒
灸贵于早。

一般是就急性病症而言。

而慢性病症的灸治又应持之以恒。

一些陈年痼疾,在灸治数月以后方见效果的情况是有的,因此医患双方均要长期用灸的思想准备,还有一些慢性病患者,当灸治若干时日,病情明显好转后便以为问题不大了,遂止灸,这常常导致病状
生活常识分享。

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三伏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三九灸是一种特色灸疗法,根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

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

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运行缓慢,且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

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界寒湿,人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老年的膝关节病。

为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夏病冬防、冬病冬治”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做三九灸调理可以让你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九灸是对三伏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九天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一天至二十七天称为—三九天。

三九灸的时间为12月22日至2018年1月17日。

三九灸适宜治已病,主要治疗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此外,三九灸也适宜治未病,重点调治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同时,三九灸也适宜强身健体,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贴”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三九灸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手足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手足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手足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手足灸三九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良好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该疗法的操作手法和要求。

操作手法1. 选择穴位:根据疾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手足穴位进行灸治。

常用的手足穴位有合谷、曲池、太谷、阳溪等。

选择穴位:根据疾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手足穴位进行灸治。

常用的手足穴位有合谷、曲池、太谷、阳溪等。

2. 准备工具:准备好灸具、艾绒和火源,确保操作安全。

准备工具:准备好灸具、艾绒和火源,确保操作安全。

3. 灸具消毒:在操作前,先对灸具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灸具消毒:在操作前,先对灸具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操作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4. 准备艾绒:根据需要准备好艾绒,并将其揉成条状,方便后续操作。

准备艾绒:根据需要准备好艾绒,并将其揉成条状,方便后续操作。

5. 点燃火源:点燃火源,保持足够的火力进行灸治。

点燃火源:点燃火源,保持足够的火力进行灸治。

6. 灸法操作:将艾绒点燃后,用适当的姿势将其靠近选定的穴位,保持距离适中,避免过度热灼。

灸法操作:将艾绒点燃后,用适当的姿势将其靠近选定的穴位,保持距离适中,避免过度热灼。

7. 温度控制: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病情,控制灸治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温度控制: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和病情,控制灸治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

8. 灸治区域:手足灸三九灸可以选择单一穴位进行灸治,也可以选择多个穴位进行综合治疗。

灸治区域:手足灸三九灸可以选择单一穴位进行灸治,也可以选择多个穴位进行综合治疗。

9. 操作结束:等待灸绒烧尽后,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确保操作结束的安全。

操作结束:等待灸绒烧尽后,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确保操作结束的安全。

要求1.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中医常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手法进行灸治,确保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中医常识和操作技能,严格按照操作手法进行灸治,确保操作规范。

2. 灸具选择:选择适合的艾绒和灸具进行灸治,确保疗效和安全。

腹部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腹部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腹部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
一、操作手法
1.准备工作
组织一套灸具,包括灸条、灸缸等。

确保患者在灸治疗前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如排空膀胱和排便。

使用消毒液对灸具进行彻底消毒。

2.灸点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选择腹部的适当灸点。

常用的腹部灸点有关元、气海、中脘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选择。

3.灸具准备
将灸条点燃,待火力适中时,进行灸具的准备。

灸条应保持垂直,烧至燃烧端灰白,表面略带光泽。

4.灸治过程
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腹部暴露出来。

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依次在选定的灸点进行灸治。

灸具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每个灸点进行约15-20分钟的灸治,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
行调整。

在进行灸治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
处理。

二、要求
1.操作者应具备一定的灸治知识和技巧,保证操作安全和有效性。

2.灸具使用前应进行消毒,确保操作环境的卫生和患者的安全。

3.选择合适的灸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治疗的部位进行灸治。

4.控制好灸条的火力,保持适中的温度,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5.在进行灸治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
现的异常情况。

6.灸治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但不宜过长。

以上是腹部灸三九灸操作手法及要求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九灸操作流程
1.什么是三九灸?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疗法。

具体时间是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

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2.为什么要在三九天做三九灸?
“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气血运行缓慢,且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

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界寒湿,人就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和老年的膝关节病。

为此,在三九天进行三九灸,能起到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的功效,有效增强机体抵抗力。

3.我做了三伏灸为什么还要做三九灸?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夏病冬防、冬病冬治”适当地在三九天进补及做三九灸调理可以让你在来年免疫力提高,减少慢性病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三九灸是对三伏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

4.三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以及三九灸的时间?
我国民间对寒冬的计时方法是将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划分为九个阶段,每九天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

其中每年冬至后的第一天至二十七天称为—三九天。

预备灸:12月12日—12月21日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2018年1月8日
*三九:2018年1月9日—17日
*加强灸:2018年1月18日—27日
5.三九灸的适宜人群是那些?
一是治已病,主要治疗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治未病,重点调治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贴”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6.三九灸主要针对那些病症?
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腹泻、慢性胃肠炎、胃痛、厌食、消化不良。

运动系统疾病: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

免疫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7.良工馆三九灸的特色有那些?
1.一人一方,个性化施灸方案.
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利用中医四诊详细辩证,量身定制个性化施灸方案。

2.多点施灸.
与传统一人施灸不同,良工馆采用马氏温灸预灸,调理师同时操作,多点施灸上下穴位同时进行,更容易得气,穿透力强,疗效更强。

3.五年陈艾.
使用正宗五年蕲艾,极品黄金艾绒,特制35;1(35公斤精选1公斤)。

穿透力更强,是普通艾条的十倍。

4.与三九相配合的药膳。

根据冬季养生理论,结合客人身体实际情况,予以相配合的药膳,相得益彰更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8.三九灸禁忌症;
1防寒保暖,衣物增减,季节变化。

2饮食禁忌,酸辣腻甘,烟酒冷饮。

3多喝开水,代谢排毒,防止上火。

4禁止洗澡,洗漱刷牙,三个小时。

5微微体乏,口干便黄,不用害怕。

6早睡早起,坚持活动,益寿延年。

三九灸操作培训
1.前台培训要求;
1.三九灸理论知识的统一培训掌握。

能熟练应对客人简单的提问。

2.药膳的制作流程。

2.医生培训要求;
1.方案的书写;要求有客人的体质划分,详细的症型穴位,并标明主次和顺序。

2.复诊及二九方案的详细跟进,以及客人疗效的具体反馈。

3.食疗方案的方案体现以及后期效果的跟踪。

3.调理师流程培训。

1.三九灸理论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2.方案穴位的练习及考核。

3.应急处理的培训及考核。

操作流程
一.操作前准备;
1.准备好操作所需物品(一杯温水,灸盒,灸条,衬布),档案,以及提前做好房
间预暖工作。

2.防寒保暖;在操作过程中一定要给客人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客人换好衣物,操
作进行前再关闭空调,除施灸部位漏出拳头大小,余下部位除过头部外必须全
部盖严。

灸盒灸条的准备应在关闭空调前完成。

3.操作要求;
•静环境要安静
•松双方要相对放松
•匀调理师要和顾客,呼吸保持同频率
•守调理师一定要守神。

4.调理师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

1.调定灸态2.选穴开穴3.悬其施灸4.灸足封

5.操作前应先用灸盒做预灸,用灸条做灸感的诱发和引导。

在用灸盒前做好放松
疏通,并用衬布铺垫好,确保安全,牢靠后再放置灸盒。

6.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灸感的引导和灸后调理反应的解说和铺垫(特别是什么体
质容易起泡和灸后上火等)以及安全性和好转反应的重要性。

7.灸后的注意事项;灸后调理反应的提前解说,3小时内不要摸或者饮用凉的东西。

饮食:寒,凉,辛,辣等刺激类的。

海鲜,油炸类应尽量避免。

锻炼;灸后禁止做一些高强度的运动,少运动或不运动。

穿着;阴雨天,有风应尽量防护。

最后带上外套和围巾。

(注意事项要求前台,调理师每次都要叮嘱到位。


•安全防范;三不伤害(要求做到不伤客—守神,专心,避免烫伤客人。

•不伤物—不随手乱放物品,爱护公共财物。

•不伤己—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操作前后确定没有隐患的情况下再做下一件事情。

以避免安全事故
的发生。

操作中如有烫伤或者疑是的都要求上报和做好防护处理。

8.晕灸的处理方法;当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昏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精神疲惫,
严重口干,血压下降等现象,都属于晕灸。

1开门通风,把患者仰卧位平躺。

2看看患者有没有急救药品,有的帮他送服
3掐人中。

内关。

三阴交进行急救。

4.做完以上几点后,马上通知公司,以便救治。

5轻微着温水送服,休息几分钟即好。

9.烫伤的划分和处理。

烫伤的程度,一般分为三度。

1.一度伤
烫伤只损伤皮肤表层,局部轻度红肿、无水疱、疼痛明显。

2.二度伤
烫伤是真皮损伤,局部红肿疼痛,有大小不等的水疱。

3.三度伤
烫伤是皮下,脂肪、肌肉、骨骼都有损伤,并呈灰或红褐色。

(一)烫伤深度
1.一度烫伤
应立即脱去衣袜后,将无破损创面放入冷水中浸洗半小时,再用麻油、菜油涂擦创面。

2.二度烫伤
大水疱可用消毒针刺破水疱边缘放水,涂上烫伤膏后包扎,松紧要适度。

3.三度烫伤
应用干净布包住创面及时送往医院。

切不可在创面上涂紫药水或膏类药物,影响病情况观察与处理。

(二)烫伤应急处理
1.处理原则
刚被烧伤、烫伤,可以对伤处进行降温处理(冰块),防止余热对肌肤深层组织造成伤害,同时可以缓和痛感。

2.处理方法
(1)用白酒冲洗伤口,只需要普通的白酒就可以(20度~50多度的白酒,不可用酒精),能够快速吸收烧烫伤处的余热;
(2)或者用凉开水冲洗降温。

3.注意事项
切记:如烫伤严重,不能用生冷水冲洗或者浸泡伤口,否则会引起肌肤溃烂,加重伤势,大大增加留疤的几率。

严重烫伤者,在转送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伤员烦渴时,可给少量的热茶水或淡盐水服用,绝不可以在短时间内饮服大量的开水,而导致伤员出现脑水肿。

一旦发生低温烫伤,先用凉毛巾或凉水冲一下烫伤处,以达到降温的目的,然后要及时就医,千万不要用酱油或是牙膏涂抹烫伤处,容易引起烫伤处感染。

因为低温烫伤会伤及肌肤的深部,治疗的时间也会加长,治疗上也比较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