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颈椎关节松动术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颈椎关节过度松动,引发剧烈疼 痛和颈部活动受限。
处理结果
患者接受紧急治疗,医生采取措施减轻疼痛和恢复颈部活动度。
失败案例二:不适用人群接受治疗的风险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女性,因颈部不适寻求颈椎关节松动术。
失败原因
患者患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关节松动术并不适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通常只针对症状的缓解,无法根治颈椎关节问题。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 致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药物治疗与颈椎关节松动术的互补性
在颈椎关节松动术的康复过程中,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炎症,使 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的多样性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电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 善血液循环,但往往需要长期坚持。
目的
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促进颈椎血液循环、预防颈椎退 行性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历史与发展
起源
颈椎关节松动术起源于20世纪初 ,最初是作为康复治疗手段应用
于颈椎损伤和颈椎病的治疗。
发展
随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不断 深入,颈椎关节松动术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技术,并广 泛应用于颈椎疾病的非手术治疗
卧、侧卧或俯卧。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暴露颈椎关节
通过手术切口暴露需要 松动的颈椎关节部分。
实施松动术
根据预先确定的方案, 对颈椎关节进行松动, 包括前后、左右和旋转
方向的活动。
术后处理
01
02
03
04
伤口处理
对手术切口进行清洁和缝合, 并定期换药,以确保伤口愈合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关节松动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操作者施加的手法进行分级。
这种分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比较不同级别手法的疗效,也可以用于临床研究。
手法分级以澳大利亚麦特兰德的4级分发比较完善,应用较广。
1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2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4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麦特兰德手法应用选择:四级手法中:1、2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3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4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当用于附属运动治疗时,1--4级手法皆可选用。
而用生理运动治疗时,关节活动范围要达到正常的60%才可以应用,因此,多用3--4级,极少用1级手法。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时,分级范围相应减小;当治疗后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时,分级范围也相应增大。
下面摘自燕铁斌教授介绍手法应用技巧章节: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
一般来说,关节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松动幅度不论附属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例如,治疗疼痛,手法应达到痛点,但不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手法应超过僵硬点。
操作时,手法要平稳、有节奏。
3.松动速度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
小范围、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关节松动术》课件

3
关节松动术的手术器械
医生会使用特定的手术器械来清理松动
松动部位解剖和清理
4
部位并进行修复。
医生会仔细解剖松动的部位,并清理并
修复相关组织。
5
关节松动原因探讨
手术过程中,医生可能探讨关节松动的 原因,以避免术后再次发生。
术后的护理与恢复
1 术后恢复时间规律
术后恢复一般需要数周到 数个月的时间,具体恢复 时间因个人情况而异。
术前的血液检测有助于确保患者身体健康状 况良好,手术风险较低。
5 术前准备
包括术前禁食、洗净手术部位醉方式介绍
根据手术情况,医生会选择适当的麻醉
切口位置和大小的选择
2
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切口位置和大小的选择要根据关节的解
剖结构和手术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术后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手术常见并发症
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治疗。
病人术后的生活改变
术后需要注意康复期间的限制和饮食调整,以 及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如何预防并避免并发症
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伤口护理,按时复查, 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治疗效果的预测
手术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医生会根据术前评 估和手术情况进行治疗效果的预测。
本次《关节松动术》PPT课件的大纲
通过本课件,你将全面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定义、手术前的评估和检查、手术步骤、术后的护理与恢复、并发症 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 正确的术后护理方法 3 康复期间的康复训练
包括伤口护理、康复训练、 药物使用等方面的注意事 项和方法。
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关节 稳定性,加快康复进程。
4 饮食及休息的要点
关节松动术实操指南

精彩摘录
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了关节松动术的操作技巧,包括手法、力度、方向和 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这些细节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反 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同时,作者还针对不同关节的松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这些章节对于治疗 师和患者来说非常实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阅读和学习。
结构清晰:本书目录结构完整,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紧密,便于读者快速了 解全书内容。
目录分析
图文并茂:书中配有大量插图和图解,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关节松动术的操作 过程,增强了阅读体验。
目录分析
实用性强:本书不仅介绍了关节松动术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应 用方案和注意事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目录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关节松动术实操指南》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本书还从安全性、效果评估以及与其他疗法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对关节松动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强 调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通过对比研究等方 法,对关节松动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节松动术实操指南》是一本实用性强、内容全面的关节松动术操作指南。无论是对于临床医 生还是对康复治疗感兴趣的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 面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实践操作要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合书中的实例和经验分享,读者 还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服务。
实践应用章节针对不同关节疾病提供了具体的关节松动术治疗方案,为临床 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目录分析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章节提醒读者在操作过程中细节,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病例分享章节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了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效果,增强了本书的说 服力。
关节松动术(澳式手法)

1.评定
(3)如果关节活动度减少,而且压迫韧带 时产生疼痛,可能是因韧带的粘连或挛缩限 制了关节活动。此时采用针对韧带压力的关 节松动技术,效果良好。
(4)如果是半脱位或脱位所致的关节活动 障碍,采用关节松动技术或推进技术,效果 满意。
2.患者的体位
患者及其接受治疗侧的肢体宜采取舒适的 放松体位。
1.评定
全面细致的检查评定是关节松动术的基础。 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 在治疗进程中应连续系统地评估,包括治疗前、
中和后的各个阶段。 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 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及疼痛性质; 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
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
1. 盂肱关节
(1)关节牵引:治疗开始,采用持续第1级;控 制疼痛,采用第1或第2级振动;一般活动采用持 续第3级。(一般的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 治疗师体位:
松动手法:以腋下的手用力(作用力垂直于关节窝 平面)将肱骨向外侧边移动。
1. 盂肱关节
(2)尾端滑动 (3)尾端滑动进级 (4)上举进级
7.治疗运动的方向
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 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
面中心的线的平面。 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
骨骼位置来决定的
a 治疗平面 c 滑动方向
7.治疗运动的方向
关节牵引技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疗平面, 从而使两个关节面分离开来。
当关节外展接近 90°时,改善外展
角度。
•患者体位:上肢外展到最大角 度,肱骨外旋位。
•治疗师体位:躯干稍往侧转动 及即提供第1级的关节牵张;另 一只手的拇指指蹼置于肩 峰远端。
24动态关节松动术(MWM)—胸腰椎。M1动态关节松动术操作—PTXavier动态关节松动...

24动态关节松动术(MWM)—胸腰椎。
M1动态关节松动术操作—PTXavier动态关节松动...(原创图文,未经同意,请勿下/转载使用,谢谢!)(特别鸣谢:柯昌凯、喻胜普)前言本文为作者本人应用MWM,参考《Mulligan's 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等书结合整脊正骨手法极其原理的个人总结性文章,其原则与松动术类似,优点在于借助松动带治疗师更省力,正确应用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针对性更强。
文章中作者加入的个人实践操作方法较多,仅供交流分享。
由于图文模式的局限性,动态的表现形式,动态治疗的细节和治疗的针对性等,以及不同作用力向及主/被动运动,持续性与间断性力向组合,不同组合的针对性等无法完全体现很想以视频形式体现,苦于设备条件及其他原因限制>。
由于手法的个人习惯及理解不用,均有差异,如有不同见解,欢迎联系我们交流分享,期待您参与GZCPT康友杰团队线下交流活动。
动态关节松动术—胸椎2、胸椎动态关节松动术:胸椎由于肋骨的结构关系,其的生理活动度比较小,在治疗中需要做胸椎松动的个案,治疗师需要明确松动各力向大小,明确诊断疼痛或受限卡压部位、原因、确定松动方向,治疗师应该熟知胸椎小关节面角度参见功能解剖,运动机能学>等,胸椎个椎体活动度范围,运动模式等。
不能过于暴力,引起不适。
2.1、上胸椎T1—T3:个案坐于稳定的椅子上或床头,双手交叉抓握对侧肱骨远端,前额枕在前臂。
治疗师站立于个案前方,双手穿过个案肘部,通过个案肩膀双手四指或大鱼际固定目标椎体(棘突或横突),向自己胸前牵拉动个案使个案身体前倾。
在此运动过程中个案双上肢应做水平内收,挤压治疗师手臂,同时使肩胛骨前伸,充分暴露上胸椎。
治疗师根据需要选择左手或右手为主要力向手,一手提供旋转力向。
同时双手给予目标椎体向前上方的力向,跟随个案身体移动向前,注意固定椎体的手不能发生滑动。
个案放松,身体跟随治疗师的力向移动而移动,重复3—5次,起初运动幅度宜小,循序渐进逐渐将幅度增大(下同)。
关节松动技术指南

关节松动技术指南,乃医者治疗关节之疾之要术也。
凡关节不利,或僵或痛,皆可以此法调之。
然其术非浅学者所能知,必深明其理,熟谙其法,乃可施之于人。
夫关节者,人体之枢纽也,一动而全身皆应。
故治关节之疾,必求其本,本在气血。
气血和则关节利,气血不和则关节滞。
关节松动技术者,以手法调其气血,使关节复其常也。
其法有六:一曰摇法,二曰抖法,三曰揉法,四曰按法,五曰拔法,六曰扳法。
六法相辅相成,各有其用。
摇法以松其筋,抖法以活其血,揉法以散其瘀,按法以定其痛,拔法以通其气,扳法以正其骨。
施术之时,必察其病情,审其体质,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轻则不痛,重则伤筋;缓则气行,急则气闭。
此其要术也。
学者若能深研此术,勤加练习,必能造福于民,为世所重。
关节松动操作方法及应用

关节松动操作方法及应用一般手法或大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1次;强手法或小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2-3次。
一个部位每次一般治疗30~60秒后,间歇1分钟左右,重复2-3次。
然后进行重要症状和体征的复查,评价疗效。
通常再重复1-2遍上述治疗。
若治疗后病情明显加重,则需调整治疗技术。
次日治疗前复查主要阳性临床表现,评价效果,以此为根据进行治疗技术选择。
关节松动术一般见效较快,若数天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治疗手段。
【基本方法】1.摆动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做往返运动。
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
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180°、60%≈100°),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为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为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
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长轴牵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一、基本概念
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1.关节的生理运动
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叫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
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其它人或对侧肢体帮助才能完成,如关节分离,髌骨的侧方移动等。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着附属运动,当关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活动时,其生理及附属运动均受到限制。
在生理运动恢复后如果关节仍有疼痛或僵硬,可能附属运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通常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二、基本方法
1.摆动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
端,关节远程做往返运动。
摆动必须在ROM5> 60(正常时)才可应用。
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是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是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
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程移位时,称为长轴牵引。
区别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关节必须分开。
牵拉—外
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面可以不分开。
三、手法分级:
1.Matland 分级标准
I级一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级一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川级一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W—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2.手法应用选择
IH级一疼痛川一疼痛+关节僵硬粘连,挛缩,
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I—W均可用。
生理运动一RoW正常60%才可应用,多用川一W级,极少用I级。
分级范围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变化。
四、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1)生理效应:力学+神经作用。
力学作用: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的营养,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
神经作用: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相应的释放,提高痛阈。
(2)保持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松动术,特别是川、W级一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
的软组织→可保持或增加伸展性,改善ROM
(3)增加本体反馈关节松动以提供下列感觉信息:关节静止位臵和运动速度及变化,关节的运动方向,肌肉张力及变化。
2.临床应用
( 1)适应症: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包括:a.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 b.可逆性RoM h c.
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 d. 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于后两者主要是维持现有RoM。
(2)禁忌症:RoM过度,关节肿胀、炎症、肿瘤及未愈合骨折。
五、操作程序
1.病人体位:舒适、放松、无痛的体位。
2.治疗者的位臵:治疗应靠近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
4.手法应用
(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
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 2)手法操作程度,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
疼痛—达痛点,不超过痛点。
僵硬—应超过僵硬点。
手法平衡,有节奏,持续30秒〜1分钟。
( 3)治疗反应:轻微疼痛—正常反应。
24 小时仍不
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