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

关节松动术(jointmobilization)关节松动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对操作者施加的手法进行分级。
这种分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可以比较不同级别手法的疗效,也可以用于临床研究。
手法分级以澳大利亚麦特兰德的4级分发比较完善,应用较广。
1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推动关节。
2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3级:治疗者在关节允许的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4级:治疗者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来回推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麦特兰德手法应用选择:四级手法中:1、2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3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4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当用于附属运动治疗时,1--4级手法皆可选用。
而用生理运动治疗时,关节活动范围要达到正常的60%才可以应用,因此,多用3--4级,极少用1级手法。
手法分级范围随着关节可动范围的大小而变化,当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时,分级范围相应减小;当治疗后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时,分级范围也相应增大。
下面摘自燕铁斌教授介绍手法应用技巧章节: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平行于治疗平面,也可以垂直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
一般来说,关节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关节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松动幅度不论附属还是生理运动,手法操作均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例如,治疗疼痛,手法应达到痛点,但不超过痛点;治疗僵硬,手法应超过僵硬点。
操作时,手法要平稳、有节奏。
3.松动速度不同的松动速度,产生的效应不同。
小范围、快速度可抑制疼痛;大范围、慢速度可缓解紧张或挛缩。
关节松动术实操指南

精彩摘录
接下来,作者详细介绍了关节松动术的操作技巧,包括手法、力度、方向和 时间等方面的要求。这些细节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反 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同时,作者还针对不同关节的松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这些章节对于治疗 师和患者来说非常实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章节进行阅读和学习。
结构清晰:本书目录结构完整,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紧密,便于读者快速了 解全书内容。
目录分析
图文并茂:书中配有大量插图和图解,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关节松动术的操作 过程,增强了阅读体验。
目录分析
实用性强:本书不仅介绍了关节松动术的理论知识,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应 用方案和注意事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目录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关节松动术实操指南》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本书还从安全性、效果评估以及与其他疗法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对关节松动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强 调了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通过对比研究等方 法,对关节松动术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客观评价,为读者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节松动术实操指南》是一本实用性强、内容全面的关节松动术操作指南。无论是对于临床医 生还是对康复治疗感兴趣的普通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 面了解关节松动术的实践操作要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合书中的实例和经验分享,读者 还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康复服务。
实践应用章节针对不同关节疾病提供了具体的关节松动术治疗方案,为临床 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目录分析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章节提醒读者在操作过程中细节,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病例分享章节通过真实案例展示了关节松动术的治疗效果,增强了本书的说 服力。
24动态关节松动术(MWM)—胸腰椎。M1动态关节松动术操作—PTXavier动态关节松动...

24动态关节松动术(MWM)—胸腰椎。
M1动态关节松动术操作—PTXavier动态关节松动...(原创图文,未经同意,请勿下/转载使用,谢谢!)(特别鸣谢:柯昌凯、喻胜普)前言本文为作者本人应用MWM,参考《Mulligan's Mobilization With Movement》等书结合整脊正骨手法极其原理的个人总结性文章,其原则与松动术类似,优点在于借助松动带治疗师更省力,正确应用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针对性更强。
文章中作者加入的个人实践操作方法较多,仅供交流分享。
由于图文模式的局限性,动态的表现形式,动态治疗的细节和治疗的针对性等,以及不同作用力向及主/被动运动,持续性与间断性力向组合,不同组合的针对性等无法完全体现很想以视频形式体现,苦于设备条件及其他原因限制>。
由于手法的个人习惯及理解不用,均有差异,如有不同见解,欢迎联系我们交流分享,期待您参与GZCPT康友杰团队线下交流活动。
动态关节松动术—胸椎2、胸椎动态关节松动术:胸椎由于肋骨的结构关系,其的生理活动度比较小,在治疗中需要做胸椎松动的个案,治疗师需要明确松动各力向大小,明确诊断疼痛或受限卡压部位、原因、确定松动方向,治疗师应该熟知胸椎小关节面角度参见功能解剖,运动机能学>等,胸椎个椎体活动度范围,运动模式等。
不能过于暴力,引起不适。
2.1、上胸椎T1—T3:个案坐于稳定的椅子上或床头,双手交叉抓握对侧肱骨远端,前额枕在前臂。
治疗师站立于个案前方,双手穿过个案肘部,通过个案肩膀双手四指或大鱼际固定目标椎体(棘突或横突),向自己胸前牵拉动个案使个案身体前倾。
在此运动过程中个案双上肢应做水平内收,挤压治疗师手臂,同时使肩胛骨前伸,充分暴露上胸椎。
治疗师根据需要选择左手或右手为主要力向手,一手提供旋转力向。
同时双手给予目标椎体向前上方的力向,跟随个案身体移动向前,注意固定椎体的手不能发生滑动。
个案放松,身体跟随治疗师的力向移动而移动,重复3—5次,起初运动幅度宜小,循序渐进逐渐将幅度增大(下同)。
关节松动技术指南

关节松动技术指南,乃医者治疗关节之疾之要术也。
凡关节不利,或僵或痛,皆可以此法调之。
然其术非浅学者所能知,必深明其理,熟谙其法,乃可施之于人。
夫关节者,人体之枢纽也,一动而全身皆应。
故治关节之疾,必求其本,本在气血。
气血和则关节利,气血不和则关节滞。
关节松动技术者,以手法调其气血,使关节复其常也。
其法有六:一曰摇法,二曰抖法,三曰揉法,四曰按法,五曰拔法,六曰扳法。
六法相辅相成,各有其用。
摇法以松其筋,抖法以活其血,揉法以散其瘀,按法以定其痛,拔法以通其气,扳法以正其骨。
施术之时,必察其病情,审其体质,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轻则不痛,重则伤筋;缓则气行,急则气闭。
此其要术也。
学者若能深研此术,勤加练习,必能造福于民,为世所重。
关节松动操作方法及应用

关节松动操作方法及应用一般手法或大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1次;强手法或小幅度活动时,节律约为每秒2-3次。
一个部位每次一般治疗30~60秒后,间歇1分钟左右,重复2-3次。
然后进行重要症状和体征的复查,评价疗效。
通常再重复1-2遍上述治疗。
若治疗后病情明显加重,则需调整治疗技术。
次日治疗前复查主要阳性临床表现,评价效果,以此为根据进行治疗技术选择。
关节松动术一般见效较快,若数天治疗无效,则应考虑改用其他治疗手段。
【基本方法】1.摆动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做往返运动。
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
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180°、60%≈100°),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为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为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
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长轴牵引。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1.麻醉:手术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不会感到任何痛苦。
2.切口:医生会在患者相应关节的适当位置上进行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需要修复的关节以及手术的具体方法。
3.确定关节松动的原因:在开始手术之前,医生会仔细检查关节,确定导致松动的原因。
这可能涉及到进行关节镜检查,以便医生可以在手术中获得更清晰的视野。
4.关节复位:在一些情况下,关节松动可能伴随着关节脱位。
如果发生脱位,医生会首先进行关节复位,以确保关节回到正常的位置。
这可能需要旋转或拉伸关节,复位时需要小心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关节结构。
5.修复关节韧带:一旦关节复位,医生将进行关节韧带修复。
这可以通过使用缝合线或其他材料来重新连接或加强受损的韧带来实现。
医生将根据韧带受损的程度和位置来决定最合适的修复方法。
6.关节清理和修复:如果关节内有损坏的软骨、滑膜或其他组织,医生会进行清理和修复。
这可能涉及到去除损坏的组织、平滑不规则的骨头表面或修复损坏的软骨。
7.修复其他组织:在一些情况下,关节松动可能伴随着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肌腱)的损伤。
如果有这种情况,医生可能还会进行相应的修复,以确保关节周围的其他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稳定性。
8.关节重建:在一些情况下,关节松动可能导致关节严重受损,无法通过单纯的修复来恢复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关节重建手术,包括骨骼移植、人工关节置换等。
9.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恢复病房,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可能需要佩戴外固定器、石膏或其他支具来保护关节,并进行物理治疗以帮助康复。
10.康复和恢复:康复阶段非常重要,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康复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和康复师的建议,进行正确的运动和活动。
总之,关节松动术是一种通过修复受损的韧带和其他组织来修复关节松动的手术。
这种手术的成功需要医生的准确诊断、精细操作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努力。
膝关节松动术

膝部关节松动术(一)解剖学概述(二)运动学概述膝关节的生理运动包括屈和伸,在屈膝位小腿可内旋(足尖向内)和外旋(足尖向外),附属运动包括长轴牵引,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向滑动等。
(三)胫股关节操作要领胫骨平台凹面与股骨髁凸面相对。
休息位:屈曲25°;治疗平面:沿胫骨平台表面,因此,当膝关节角度改变,其可随胫骨移动;固定:大部分患者可用皮带或治疗床固定股骨。
1、长轴牵引作用:治疗开始评估;一般关节松动术;缓解控制疼痛。
患者体位:坐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开始时膝关节休息位。
医师位置及手法:双手握住小腿远端,双手固定,沿胫骨长轴牵拉,分离关节面。
A.坐位B.仰卧位C.俯卧位2、前后向滑动作用:增加膝关节伸的活动范围。
方法①患者体位:坐位,患肢屈膝,腘窝下垫一条毛巾卷。
医者位置及手法:面向患者,上方手放在小腿近端前面,下方手放在小腿远端。
下方手将小腿稍上抬,上身前倾,上方手不动,借助上身及上肢力量将胫骨近端向背侧推动。
方法②患者体位:坐位,下肢屈膝90°,腘窝下垫一条毛巾卷。
医者位置及手法:面向患者坐在一条矮治疗凳上,双手握住小腿近端,双膝夹住患肢踝部。
双手固定,上身前倾,借助上肢力量将胫骨向背侧推动。
方法③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曲髋、屈膝。
医者位置及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大腿远端,下方手掌根部放在小腿近端约为胫骨结节处。
上方手固定,下方手将胫骨向背侧推动。
方法④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伸直,患侧腘窝下垫一条毛巾卷。
医者位置及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放在大腿远端后面,下方手放在小腿近端前面,虎口位于胫骨结节稍上方。
上方手固定,上身前倾,借助身体及上肢力量将胫骨向背侧推动。
3、后前向滑动作用:增加膝关节屈曲的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下肢曲髋、屈膝,足平放床上,健侧下肢伸直。
医者位置及手法:坐在治疗床一侧,大腿压住患者足部,双手握住小腿近端,拇指放在髌骨下缘,4指放在腘窝后方。
运动治疗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骨盆关节松动术

后伸摆动
作用:增加腰骶关节后伸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俯卧,腹部垫枕,头偏向一侧,双上肢放 松置于体侧,下肢伸展。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头侧站立,内侧手掌根 部放在骶骨下端,外侧手叠放在手背上,然后借身体 前倾施力,将骶骨向前上推动。
侧方旋转
作用:增加骶髂关节旋转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俯卧,头偏向一侧,双上肢放松置于体侧, 下肢伸展。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身体一侧,双手交叉置于 对侧髂骨的上,借身体前倾施力,向外下方推动髂骨。
髂嵴内旋
患者体位:俯卧,头偏向一侧,双上肢放松置于体 侧,腹部垫枕,健侧下肢伸展,患侧下肢屈膝90°。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于患者一侧,上方手置 于健侧髂骨上,并将其向内下推动,同时下方手握 患侧踝部向外运动,使髋关节内旋。
髂嵴外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患者体位:俯卧,腹部垫枕,头偏向一侧,双上肢 放松置于体侧,下肢伸展。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于患者一侧,上方手置 于髂前上嵴并向后外拉动,下方手置于对侧髂后上 嵴并向前内推动。
骨盆关节松动术
骨盆由左右髂骨、骶骨等骨骼组成, 加上第五腰椎,形成的关节有腰骶关 节、骶髂关节等
生理运动
❖ 前屈、后伸 ❖ 旋转
关节松动手法
❖ 分离 ❖ 挤压 ❖ 滑动
前屈摆动
作用:增加腰骶关节屈曲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俯卧,腹部垫枕,头偏向一侧,双上肢放松 置于体侧,下肢伸展。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面向足侧站立,内侧手掌根部 放在骶骨上端,外侧手叠放在手背上,然后借身体前倾 施力,将骶骨向前下推动。
患者体位:俯卧于床,健侧下肢着地,患侧由治疗 师支持。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方法:站在患者身后,上方手置 于患侧髂后上棘并固定,下方手支持患肢,将其内 收、后伸,并借力将患侧髂嵴向外下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节松动术操作流程
一、基本概念
关节松动技术是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可动范围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属被动运动范畴,其操作速度比推拿速度慢,在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作为治疗手段。
1.关节的生理运动
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
2.关节的附属运动
在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的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叫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
一般不能主动完成,需要其它人或对侧肢体帮助才能完成,如关节分离,髌骨的侧方移动等。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着附属运动,当关节因疼痛,僵硬而限制活动时,其生理及附属运动均受到限制。
在生理运动恢复后如果关节仍有疼痛或僵硬,可能附属运动尚未完全恢复正常。
通常在改善生理运动之前,先改善附属运动,而附属运动的改善,又可以促进生理运动的改善。
二、基本方法
1.摆动
骨的杠杆样的运动叫~,即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程做往返运动。
摆动必须在ROM>60%(正常时)才可应用。
例如,肩关节前屈的摆动手法,至少要在肩前屈达到100°时才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用附属运动手法来改善。
2.滚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表面发生滚动时,两块骨的表面形状必然不一致,接触点同时变化,所发生的运动是成角运动,其滚动的方向总是朝向成角骨运动的方向,常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
3.滑动
当一块骨在另一块骨上滑动,如是单纯滑动,两骨表面形状必须一致,或是平面,或是曲面(两骨面的凹凸程度必须相等)。
滑动时,一侧骨表面的同一个点接触对侧骨表面的不同点。
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凸出—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反;凹陷—骨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相同)
关节表面形状越接近—滑动就越多,关节表面形状越不一致—滚动就越多。
临床应用时,由于滑动可以缓解疼
痛,合并牵拉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因此应用较多。
4.旋转
旋转是指移动在静止骨表面绕旋转轴转动,旋转时,移动表面的同一点作园周运动。
旋转常与滑动,滚动同时发生,很少单独作用。
5.分离和牵拉
分离和牵拉称为牵引。
分离: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
牵拉: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程移位时,称为长轴牵引。
区别分离—外力与关节面垂直,两关节必须分开。
牵拉—外力与骨长轴平行,关节面可以不分开。
三、手法分级:
1.Matland分级标准
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
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起始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允许的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Ⅳ—治疗者在病人关节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地来回松动关节,每次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2.手法应用选择
ⅠⅡ级—疼痛Ⅲ—疼痛+关节僵硬Ⅳ—粘连,挛缩,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
附属运动—Ⅰ—Ⅳ均可用。
生理运动—ROM>正常60%才可应用,多用Ⅲ—Ⅳ级,极少用Ⅰ级。
分级范围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变化。
四、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治疗作用
(1)生理效应:力学+神经作用。
力学作用: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软骨和软骨盘无血管的营养,缓解疼痛,防止关节退变。
神经作用:抑制脊髓和脑干致痛相应的释放,提高痛阈。
(2)保持组织的伸展性。
关节松动术,特别是Ⅲ、Ⅳ级—直接牵拉了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可保持或增加伸展性,改善ROM。
(3)增加本体反馈
关节松动以提供下列感觉信息:关节静止位置和运动速度及变化,关节的运动方向,肌肉张力及变化。
2.临床应用
(1)适应症:任何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包括:a.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b.可逆性ROM↓,c.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d.功能性关节制动。
对于后两者主要是维持现有ROM。
(2)禁忌症:ROM过度,关节肿胀、炎症、肿瘤及未愈合骨折。
五、操作程序
1.病人体位:舒适、放松、无痛的体位。
2.治疗者的位置:治疗应靠近治疗的关节,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
3.治疗前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疼痛、僵硬及其程度)。
4.手法应用
(1)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可以垂直或平行于治疗平面。
治疗平面是指垂直于关节面中点旋转轴线的平面。
分离—垂直于治疗平面;滑动和长轴牵引—平行于治疗平面。
(2)手法操作程度,应达到关节活动受限处。
疼痛—达痛点,不超过痛点。
僵硬—应超过僵硬点。
手法平衡,有节奏,持续30秒~1分钟。
(3)治疗反应:轻微疼痛—正常反应。
24小时仍不减轻,甚至增加说明治疗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