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

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

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溶剂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来溶解和分离各种物质。

在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溶解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确定塑料与不同溶剂的相容性和可溶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溶剂及塑料产品的溶解度参数:1.溶剂的常用分类常见的溶剂可以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两大类。

有机溶剂主要由碳和氢构成,如醇类(如乙醇、丙醇)、醚类(如乙醚、二甘醇二乙醚)、酮类(如丙酮、戊酮)、酯类(如丁酸乙酯、乙酸乙酯)和芳烃类(如苯、甲苯)。

无机溶剂主要包括各种水溶液(如盐酸、硫酸)、氨水溶液、氯化镁溶液、氨溶液等。

(1)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非极性塑料,常用溶剂中只有少数可以溶解聚乙烯,如氯仿、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强氧化剂(如浓硫酸)。

(2)聚丙烯(PP):聚丙烯是一种相对较难溶解的塑料,只有少数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聚丙烯,如苯、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

(3)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是一种相对容易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乙酮、苯和二氯甲烷。

(4)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是一种相对容易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甲苯和二氯甲烷。

(5)聚酯类塑料(如聚酯纤维、PET):聚酯类塑料的溶解度较高,常用的溶剂有二氯甲烷、甲醇和苯。

(6)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是一种相对难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氯化甲烷和苯。

(7)聚氨酯(PU):聚氨酯是一种相对难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乙酮和二氯甲烷。

(8)聚甲基丙烯腈(PMMA):聚甲基丙烯腈是一种相对容易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乙酮和二氯甲烷。

(9)聚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酸甲酯是一种相对难溶解的塑料,常用的溶剂有乙腈、二氯甲烷和四氢呋喃。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用塑料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实际上还存在各种其他塑料和溶剂,其溶解度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或参考相关文献获得。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溶剂溶度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溶解能力的一种定量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性。

常用的溶度参数包括极性溶剂参数(δP)、极性吸引力参数(δH)和体积参数(δV)。

极性溶剂参数δP用于描述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其单位为MPa^0.5、一般来说,溶剂的极性越大,其δP值也越大,表明其对溶质的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极性吸引力参数δH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氢键、伦敦力等非极性相互作用的能力,其单位也为MPa^0.5、溶剂的δH值越大,其对溶质的非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体积参数δV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分子间的体积排斥作用,其单位为cm3/mol。

溶剂的δV值越大,说明其溶胀作用越强。

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可以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以内时,溶剂可以完全溶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6之间时,溶剂可以部分溶解聚合物,即使溶解程度不高,但形成了均匀的胶体溶液。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超过6时,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溶解聚合物,可能会形成沉淀或相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不仅仅与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还与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溶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等。

除了通过溶度参数比较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溶剂浸泡法,即将聚合物样品浸泡在溶剂中,观察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或形成均匀的溶液。

另外,还可以使用溶解度试验或浸渍实验等方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总之,溶剂的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评估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指标之一,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的差值,可以初步判断溶剂的溶解能力。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与溶解力判断

溶剂参数表树脂溶解度参数参数差值绝对值<1.3-1.8即可相溶。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 配方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 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正庚烷 7.4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醋酸戊酯 8.3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5二戊烯 8.5 异丁醇 10.8醋酸戊酯 8.5 吡啶 10.9二甲基乙酰胺 11.1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环己醇 11.4哌啶 8.7 异丙醇 11.5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乙酸 12.6硝基甲烷 12.7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异丙叉丙酮 9.0 甲酸 13.5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四氢呋喃 9.2二丙酮醇 9.2苯 9.2 苯酚 14.5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氯仿 9.3 甘油 16.5三氯乙烯 9.3 水 23.4氯苯 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各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各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各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是表征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能力的一种参数。

溶解度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聚合物的溶解度、溶胀性、溶解程度等性质,对于聚合物的制备、加工、应用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1.聚乙烯(PE)的溶解度参数:聚乙烯是一种非极性聚合物,主要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其溶解度参数通常可以用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表示。

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δ)可以通过计算溶剂的三个物理参数(熔点、沸点和摩尔体积)来获得。

对于聚乙烯而言,其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通常介于15-17(MPa)^0.5之间,常用的溶剂有苯、二甲苯等。

2.聚丙烯(PP)的溶解度参数:聚丙烯也是一种非极性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类似于聚乙烯,通常可以用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表示。

聚丙烯的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通常介于14-16(MPa)^0.5之间,常用的溶剂有苯、二甲苯等。

3.聚苯乙烯(PS)的溶解度参数:聚苯乙烯是一种非极性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也可以用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表示。

聚苯乙烯的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通常介于17-18(MPa)^0.5之间,常用的溶剂有苯、甲苯等。

4.聚乙烯醇(PVA)的溶解度参数:聚乙烯醇是一种亲水性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可以用Hansen溶解度参数表示。

Hansen溶解度参数分为三个部分:分散力参数(δD)、极化力参数(δP)和氢键力参数(δH)。

聚乙烯醇的Hansen溶解度参数通常介于19-23(MPa)^0.5之间,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等。

5.聚乙烯醚(PVE)的溶解度参数:聚乙烯醚也是一种亲水性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可以用Hansen溶解度参数表示。

聚乙烯醚的Hansen溶解度参数通常介于18-23(MPa)^0.5之间,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等。

总结起来,常见的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涉及到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和Hansen溶解度参数。

有机溶剂溶解度判断

有机溶剂溶解度判断

溶剂互溶次序表类别次序AB1 盐水溶液AB1 无机酸水溶液AB1 水AB1 乙二醇AB2 甲酰胺AB2 乙酸及其同系物AB2 甲醇AB2 乙二醇甲醚AB2 乙醇AB2 丙醇AB2 丁醇AB2 戊醇AB2 酚B 苯胺B TBPB 丙酮B 二氧六环B THFB 吡啶B 硝基苯B 甲乙酮B 戊酮B 乙醚A 二氯甲烷A 四氯乙烷A 氯仿A 三氯乙烷A 二氯乙烷N 苯N 甲苯N 四氯化碳N CS2N 环已烷N 正已烷N 庚烷N 硅油N 石蜡油表中顺序,离的越近越易混溶,越远越难溶所以位于中间的THF,丙酮,二氧六环几乎和所有溶剂互溶!如附件图所示:AB1和A部分互溶AB2和N部分互溶AB1和N不溶溶度参数的定义溶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表征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的参数。

物质的内聚性质可由内聚能予以定量表征,单位体积的内聚能称为内聚物密度,其平方根称为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衡量两种材料是否共容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当两种材料的溶度参数相近时,它们可以互相共混且具有良好的共容性。

液体的溶度参数可从它们的蒸发热得到。

然而聚合物不能挥发,因而只能从交联聚合物溶胀实验或线聚合物稀溶液黏度测定来得到。

能使聚合物的溶胀度或特性黏数最大时的溶剂的溶度参数即为此聚合物的溶度参数。

溶度参数公式为编辑本段溶度参数的测定(1) 小分子溶剂的溶度参数由Clapeyron- Clausius公式计算(2)聚合物的溶度参数:A粘度法B.溶胀度法C.直接计算扩展阅读: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季戊烷6.3甲乙酮9.2 异丁烯6.7氯仿9.3 环己烷7.2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氯苯9.5 正庚烷7.4四氢萘9.5 二乙醚 7.4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丙酮9.8 松节油8.1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 8.3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丁腈10.5 醋酸丁酯8.5正己醇10.7 二戊烯8.5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硝基乙烷11.1 哌啶8.7正丁醇 11.4 二甲苯8.8环己醇11.4 二甲醚8.8异丙醇11.5 甲苯8.9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乙醇12.9 二丙酮醇 9.2甲酚13.3 苯9.2甲酸13.5 甲醇14.5苯酚14.5 乙二醇16.3甘油16.5 水23.4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断(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高聚物论文-聚合物的溶解以及溶度参数的意义

高聚物论文-聚合物的溶解以及溶度参数的意义

聚合物的溶解以及溶度参数的意义高分子溶液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对象。

例如,纤维工业中的溶液纺丝、塑料工业中的增塑以及像油漆、涂料和胶粘剂的配制等,都属于高分子浓溶液的范畴,而对于高分子溶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如高分子—溶剂体系的混合热、混合熵、混合自由能)、动力学性质的研究(如高分子溶液的沉降、扩散、粘度)以及高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高分子在溶液中的形态和尺寸、高分子的相互作用(包括高分子链段间和链段与溶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所用溶液的浓度一般在1%以下,属于高分子稀溶液的范畴。

所谓溶解,是指溶质分子通过扩散与溶剂分子均匀混合成分散的均相体系,一般情况下,高聚物的溶解过程比小分子物质的溶解过程要缓慢的多。

这是由于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尺寸相差悬殊,两者的分子运动速度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别,因此溶剂分子能很快渗入高聚物,而高分子向溶剂的扩散却非常缓慢,因此高聚物的溶解过程要经历两个阶段:溶胀和溶解。

由于高聚物结构的复杂性:(1)分子量大并具有多分散性;(2)高分子链的形状有线形的、支化的和交联的;(3)高分子的聚集态存在有非晶态或晶态结构,所以高聚物的溶解过程比起小分子物质的溶解要复杂许多。

在高聚物与溶剂接触初期,由于高分子链很长,高分子间相互缠结,作用力很大,不易移动,所以高分子不会向溶剂中扩散。

但是高分子链具有柔性,链段由于热运动而产生空穴,这些空穴很快就被从溶剂中扩散而来的溶剂小分子所占据,高聚物体积胀大(溶胀)。

此时,整个高分子链还不能摆脱相互之间的作用而向溶剂分子中扩散。

不过,随着溶胀的继续进行,溶剂分子不断向高聚物内层扩散,必然就有愈来愈多的链单元与溶剂分子混合,使得高分子链间的距离逐渐增大,链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少,致使愈来愈多的链单元可以松动。

当整个高分子链中的所有链单元都已摆脱相邻分子链间的作用,整链就松动了,就可以发生缓慢向溶剂中的扩散运动,高分子与溶剂分子相混合,最后完成溶解过程,形成均一的高分子溶液。

各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各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各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聚合物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聚合物可以溶解在溶剂中的程度。

溶解度参数是一种用来描述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它可以影响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的介绍。

1.聚乙烯(PE)聚乙烯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通常可以在20-50之间。

聚乙烯在饱和烃类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但相对较难在极性溶剂中溶解。

2.聚丙烯(PP)聚丙烯是一种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通常在18-40之间。

聚丙烯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相对较难在极性溶剂中溶解。

3.聚苯乙烯(PS)聚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透明聚合物,在常温下呈玻璃态。

其溶解度参数通常在18-44之间。

聚苯乙烯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相对较难在极性溶剂中溶解。

4.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热塑性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通常在20-50之间。

聚氯乙烯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相对较难在极性溶剂中溶解。

5.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常见的透明聚合物,其溶解度参数通常在18-46之间。

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在非极性溶剂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但相对较难在极性溶剂中溶解。

除了以上常见的聚合物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聚合物,它们的溶解度参数也有所不同。

比如,聚乙烯醇(PVA)在水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聚苯醚(PPO)在非极性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聚酰胺在酸性或碱性溶剂中可溶解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参数只是反映聚合物与溶剂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参数,不同的实验条件可能会对聚合物的溶解性产生影响。

此外,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等因素也会对其溶解性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对于研究聚合物溶解性能和寻找适合的溶剂具有重要意义。

但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参数只是一种参考指标,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

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

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依靠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并不能准确预测高聚物在某溶剂内是否溶解。

这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氢键力的作用,在下表列出的溶解度参数仅适用于外极性混合体系,而对于强极性分子体系,就会产生误差。

美国涂料化学家Burrell认为对第一液体有两个因素与液体溶解能力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液体的氢键力。

根据氢键力的强弱,Burrell将溶剂定量地分成3组:1. 第一组:弱氢键(烃类,酯类,氯化烃类,硝基化烷烃);2. 第三组:中氢键(酮类,酯类,醚类和醇醚类); 3. 第三组:强氢键类(醇类与水)第二因素是溶解度参数,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按溶剂氢键力大小分成3个等级。

1. 强氢键溶解度参数δs2. 中氢键溶解度参数δm3. 弱氢键溶解度参数δp判断是否溶解时,首先确认树脂和溶剂的氢键力大小的等级,然后依据树脂和溶剂在相同氢键等级,由溶解度参数大小是否相同或相近的原则,来判断树脂是否溶解。

Lieberman设想以氢键程度的表征平均值(相对值)来定量氢键力,设定,弱氢键力平均值为0.3。

中氢键力平均值为1.0,强氢键力平均值为1.7。

且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可以用下式计算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φ1A+φ2B+……其中φ1,φ2——为溶剂A、B在混合溶剂中的体积分数。

A,B——溶剂A,B的氢键力表征平均值。

如E-20的环氧树脂为中等氢健溶解度参数,δm为8~13,因此可以溶解在中等氢键溶解度参数。

即第二组和其相近的溶解度参数相近溶剂内,如醋酸正丁酯,丙酮,乙二醇单丁醚。

也可以将70%(体积计算)的二甲苯和30%正丁醇配成混合溶剂。

混合溶剂的氢键力的表征平均值=0.7*0.3+0.3*1.7=0.8,而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0.7*8.8+0.3*11.4=10.5,所以E-20环氧树脂可以溶解在此溶剂中。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 甲酰胺> 乙腈> 甲醇> 乙醇> 丙醇> 丙酮> 二氧六环> 四氢呋喃> 甲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异丙醚> 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
溶剂溶度参数溶剂溶度参数
季戊烷 6.3 甲乙酮9.2
异丁烯 6.7 氯仿9.3
环己烷7.2 三氯乙烯9.3
正己烷7.3 氯苯9.5
正庚烷7.4 四氢萘9.5
二乙醚7.4 四氢呋喃9.5
正辛烷7.6 醋酸甲酯9.6
甲基环己烷7.8 卡必醇9.6
异丁酸乙酯7.9 氯甲烷9.7
二异丙基甲酮8.0 二氯甲烷9.7
戊基醋酸甲酯8.0 丙酮9.8
松节油8.1 1,2-二氯乙烷9.8
环己烷8.2 环己酮9.9
2,2-二氯丙烷8.2 乙二醇单乙醚9.9
醋酸异丁酯8.3 二氧六环9.9
醋酸戊酯8.3 二硫化碳10.0
醋酸异戊酯8.3 正辛醇10.3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丁腈10.5
醋酸丁酯8.5 正己醇10.7
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二甲基乙酰胺11.1
四氯化碳8.6 硝基乙烷11.1
哌啶8.7 正丁醇11.4
二甲苯8.8 环己醇11.4
二甲醚8.8 异丙醇11.5
甲苯8.9 正丙醇11.9
乙二醇单丁醚8.9 二甲基甲酰胺12.1
1,2二氯丙烷9.0 乙酸12.6
异丙叉丙酮9.0 硝基甲烷12.7
醋酸乙酯9.1 二甲亚砜12.9
四氢呋喃9.2 乙醇12.9
二丙酮醇9.2 甲酚13.3
苯9.2 甲酸13.5
甲醇14.5 苯酚14.5
乙二醇16.3 甘油16.5
水23.4
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
(一)“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
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
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
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例如:聚苯乙烯δ=8.9,可溶于甲苯(δ=8.9)、苯(δ=9.2)、甲乙酮(δ=9.2)、乙酸乙酯(δ=9.2)、氯仿(δ=9.2)、四氢呋喃(δ=9.2),但不溶于乙醇(δ=12.92和甲醇(δ=14.5)中以及脂肪烃(溶度参数较低)。

混合溶剂的溶度参数δ的计算:
δ混=δ1Φ1+δ2Φ2
例如:丁苯橡胶(δ=8.10),戊烷(δ1=7.08)和乙酸乙酯(δ2=9.20)
用49.5%所戊烷与50.5%的乙酸乙酯组成混合溶剂
δ混为8.10,可作为丁苯橡胶的良溶剂。

但是当聚合物与溶剂之间有氢键形成时,用溶度参数预测结果很不准确,这是因为氢键对溶解度影响很大,此时需要三维溶度参数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