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

合集下载

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

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

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婴幼儿能力发展(13-24个月)婴幼儿从出生到两岁的阶段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从完全依赖于成人到逐渐学会独立行动和表达自己的需求。

以下是婴幼儿13个月到24个月之间能力发展的概述。

1. 语言能力发展在13个月到24个月之间,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迅速。

他们开始学习模仿成人的语音和动作,并尝试用简单的词汇和手势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他们能够理解常见的指令,如“给我”、“拿来”等,并能够使用简单的词语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如“妈妈”、“宝宝”等。

2. 社交能力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与成人和其他孩子进行更为复杂和有意义的交流。

他们能够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喜悦、恐惧等。

他们也开始表现出对其他孩子的兴趣,并有意识地尝试与他们进行互动和玩耍。

3. 运动能力发展婴幼儿的运动能力在13个月到24个月之间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可以自由地爬行、站立和行走,并尝试迈向独立行走的里程碑。

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能够挪动和探索物品。

他们还能够使用简单的动作来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拍手、波动等。

4. 认知能力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理解简单的问题,并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

他们能够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行为,如塞圆形木块进圆孔、叠放物品等。

他们开始对各种物品的功能产生兴趣,并能够通过试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5. 情绪能力发展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情绪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他们开始通过手势、声音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开心、生气、沮丧等。

他们开始懂得分享自己的东西,并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照顾。

同时,他们也会展示出明显的情绪表达,如哭闹、拒绝等,以显示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综上所述,从13个月到24个月的婴幼儿能力发展阶段是一个关键时期。

他们在语言、社交、运动、认知和情绪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婴幼儿的身体功能和动作能力的发展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从生活的开始到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并分析这些规律对其认知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性。

一、扭动和挥动(0-3个月)在婴幼儿出生的初期,他们的肌肉和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他们的动作主要表现为局部的扭动和挥动。

婴幼儿在这个阶段只能凭借本能反应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动作反应。

比如,他们会随着外部声音的变化而有所反应,用手臂腿脚的挥动来寻找并感知物体的存在。

二、翻身和抓握(3-6个月)随着婴幼儿的神经和肌肉系统逐渐成熟,他们开始有了一定的身体控制能力。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可以主动翻身,从仰卧位转为侧卧位和俯卧位。

同时,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开始能够有意识地用手抓握物体,并试图将物体送入嘴中探索。

三、坐立和爬行(6-12个月)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的脊柱逐渐变得坚实,手臂和腿部肌肉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这时期的婴幼儿能够坐起来,开始学会保持平衡,也能用手支撑身体来爬行。

他们的动作发展更加灵活多样,包括掌握抓握和放置物体、拍手、拍打玩具等动作。

四、站立和行走(12-24个月)当婴幼儿的身体肌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时,他们开始尝试站立并尝试行走。

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手抓物体的支撑来保持平衡,并尝试在稳定的表面上迈开脚步。

随着练习和锻炼,婴幼儿逐渐能够独立站立和行走,这是他们动作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五、跑跳和投掷(2-3岁)当婴幼儿步入幼儿期时,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和肌肉控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具备一定的跑跳能力,能够投掷小球或其他物体。

他们开始喜欢追逐游戏和玩耍,通过跑跳和投掷来锻炼身体和发展协调性。

六、精细动作和操作技能(3-6岁)在幼儿期的后期,儿童的肌肉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他们能够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如穿针引线、剪纸、拼图等。

同时,儿童还能够进行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跳绳、打球等,这些不仅是动作发展的体现,也对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0~3岁婴幼儿各个月龄段身体发育特征和能力发展特点

0~3岁婴幼儿各个月龄段身体发育特征和能力发展特点

0~3岁婴幼儿各个月龄段身体发育特征和能力发展特点1 月龄宝宝的特征:刚出生一个月的宝宝已具备视听刺激,具有看和听的能力,开始和成人交往,母亲对于新生宝宝需求的敏感性将大大有利于宝宝智能的发育。

1、宝宝的运动与感觉能力:宝宝会心不在焉地凝视光亮处。

如果在宝宝耳畔响铃,其手足的动作就会减少。

即使把哗啷棒伸到宝宝面前,他也不会发觉,但一进入其视野就会对着哗啷棒看一会儿。

移动进入宝宝视野内的哗啷棒时,宝宝会用眼睛跟着看并稍稍转头。

2、宝宝的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宝宝会目不转睛地凝视东西和人脸等。

听到大的声音和突然的声响会吃惊。

看见人时,其动作会减少下来。

可诱导其进行颈部的练习;眼睛追物的练习;听力训练和发喉音的练习。

2 月龄宝宝的特征:两个月的宝宝可以卧床抬头稍离开床面至45 度,平卧在床上时眼睛会追随移动的物体,也会转头寻找声源,开始发出“咿呀”声,偶尔可以出声应答,对于成人的逗玩有时会笑。

1、2 个月的宝宝从外貌上看长大了许多。

从动作发育看,宝宝仰卧时,大人稍拉其手,头可以自己稍用力,不完全后仰了。

他的双手从握拳姿势逐渐松开。

如果给他小玩具,他可无意识地抓握片刻。

要给他喂奶时,他会立即做出吸吮动作。

会用小脚蹬跶。

2、语言发育,婴儿在有人逗他时,会对人发笑,并能发出“啊”、“呀”的声音。

如发起脾气来,哭声也会比平常大得多。

这些特殊的语言是宝宝与大人的情感交流,也是宝宝意志的一种表达方式,家长应对这种表示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

3、从感觉发育看,当听到有人与他说话或有声响时,宝宝会认真地听,并能发出“啊啊” 的应和声,会用眼睛追随走来走去的人。

如果宝宝满2个月时仍不会笑,目光呆滞,对背后传来的声音没有反应,应该检查一下宝宝的智力、视觉或听觉是否发育正常。

笑有利于宝宝的体格生长,促进宝宝早期认知发展,笑是宝宝与人交往的桥梁,提供了宝宝学习与社会交往的机会,为以后与人相处,待人友好,及良好个性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时可进行颈部的练习;双手握物的练习;看玩具的练习;逗引发音和反应能力的练习。

了解13-18个月幼儿特点

了解13-18个月幼儿特点

了解13-18个月幼儿特点在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13-18个月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经历了许多身体、认知和情感上的变化。

了解13-18个月幼儿的特点,将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一、身体发展在13-18个月时,幼儿的身体发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他们的肌肉越来越强壮,开始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如走路、跑步和爬行。

他们的手眼协调也逐渐提高,可以用手指指点和尝试握笔等小动作。

二、语言发展这个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他们开始学习更多的词汇,并尝试用简单的短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够用语言回应。

此外,幼儿开始模仿成人的语调和音调,开始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

三、认知发展在13-18个月时,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他们开始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更多的好奇心,并能够通过直接观察和亲身经验来学习。

他们开始发展空间意识和时间概念,并通过试错的方式探索新事物。

他们也开始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如按下按钮会发出声音等。

四、情感社交发展在这个时期,幼儿的情感社交发展也变得越发明显。

他们开始表现出对亲人的依赖,并建立安全的情感联系。

幼儿可以表达出各种情绪,如喜悦、愤怒、害怕等,并逐渐学会用词语表达情感。

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和环境,会尝试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分享。

五、独立性发展在这个时期,幼儿也开始表现出独立性的迹象。

他们会尝试自己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技能,虽然还不够熟练,但是他们愿意尝试并表现出对自我控制的意愿。

幼儿也开始表现出选择的能力,例如选择自己想要的玩具或食物。

六、探索和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世界的探索欲望达到了旺盛的程度。

他们会主动触摸、拆解和尝试探索周围的事物。

幼儿开始对各种感官刺激作出反应,并表现出对新事物的好奇心。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探索材料和经验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例如感官游戏和探索活动。

七、记忆和学习能力在13-18个月时,幼儿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2到24个月婴幼儿设计一个走的动作发展方案

12到24个月婴幼儿设计一个走的动作发展方案

12到24个月婴幼儿设计一个走的动作发展方案
1.大动作能力:独立行走
宝宝能:走得稳,可以走一定的距离。

家长可以多陪着宝宝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托着宝宝腋下,等走路较平稳时,让宝宝牵着大人的手慢慢走,从1米到5米,然后逐渐扩大活动范围,锻炼宝宝身体平衡和控制力。

2.精细动作能力:宝宝能搭2块以上的积木,可以用棍子够取远处的玩具。

宝宝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可以给宝宝选择合适的玩具,如需要搭建的积木、玩具等,家长可以通过示范给宝宝如何正确地搭积木、如何够取远处的玩具,从而锻炼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表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表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关键年龄表摘要:1.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概述2.关键年龄表的介绍3.精细运动发育的促进方法4.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作用正文: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运用手指和手腕完成各种动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手指灵活性、手眼协调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的各个阶段,制定了一份关键年龄表,以便家长和老师们对儿童的发育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年龄表如下:1.0-3个月:儿童开始对手指产生意识,学会抓握物体。

2.4-6个月:儿童学会主动松开手指,对手指动作有更好的控制。

3.7-9个月:儿童能模仿大人摆动手臂和手腕,进行简单的手指操。

4.10-12个月:儿童能按照意愿拿起细小物体,如扣子、珠子等。

5.13-15个月:儿童学会用手指捏取物体,如捏泥块、糖果等。

6.16-18个月:儿童能模仿画画、写字等动作,对手指的精细动作有更高要求。

7.19-21个月:儿童能熟练掌握各种玩具,如拼图、积木等。

8.22-24个月:儿童能自己穿衣服、鞋子,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琐事。

9.25-27个月:儿童学会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手工制作。

10.28-30个月:儿童能按照指令,完成更复杂的动作,如编织、缝纫等。

为了促进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家长和老师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材料,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手指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2.鼓励儿童参与日常生活琐事,如帮忙整理物品、摆放餐具等。

3.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儿童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如铅笔、剪刀等。

4.关注儿童的情绪,保持耐心引导,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精细动作。

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儿童在每个关键年龄阶段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为儿童提供安全、卫生的环境,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受伤。

3.尊重儿童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发展精细运动。

三岁前婴儿身心发展特点

三岁前婴儿身心发展特点

1三岁前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大动作4~6个月4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翻身,先能从仰卧位翻成侧卧位,以后能从仰卧位翻成俯卧位,再从俯卧位翻成仰卧位。

到6个多月,翻身动作已相当灵活。

会翻身的孩子,活动自由度大,接触的范围及物体也多了,这对孩子认识、探索外界环境相当有好处。

5个多月时婴儿俯卧时,能用肘支撑着前胸抬起,但腹部还是靠着床面。

仰卧时喜欢把两腿伸直举高。

随着宝宝头颈肌发育的成熟,他的头能稳稳当当地竖起来了,这时他不再愿意家长横抱着,而是喜欢大人竖抱起,这时孩子开始了靠坐,向坐位迈向了第一步。

到6个月时,婴儿能双手向前撑住坐片刻。

婴儿从卧位发展到坐位是动作发展的一大进步。

坐位能使婴儿的视野更加扩展,他能更好的接受外界信息,对智力发展很有好处。

大约在5-6个月的时候,婴儿就为爬行做准备了,会趴在床上,依赖腹部为中心,向左右挪动身体打转转,渐渐地会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贴着床面,四肢不规则的划动,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

7~9个月宝宝到7个多月时,会变得“调皮”起来,坐不好好坐,站又不会站,抱在手上上窜下动,左右环顾,手脚不停,显得非常活泼好动。

大部分7个多月的宝宝已经会坐了,开始会用双手支撑着,身体略微前倾。

过一段时间,就不需要手的帮助了,完全能自己独坐,手里还拿着玩具玩。

大约到了8个多月时,孩子坐得相当稳,不但会坐着玩,还会左右自若地转动上身,也不会倾倒。

有了这种能力,宝宝才完成了坐的全部动作。

这个年龄段也是宝宝向直立过度的时期。

刚开始的时候,会扶着东西站那儿,如果大运动发育好的话,到9个月的宝宝就会扶着东西自己站,不再需要家长扶,能力强的还能扶着东西挪动脚步或者独站,不需要扶东西。

8-9个月左右,宝宝就会爬了,真正会爬是用手和膝盖爬行,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开床面。

爬对婴儿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完成爬的动作,不仅需要全身许多部位地参与,包括手臂、腿部、胸、腹、背等,还需要大脑对这些部位肌肉运动进行协调平衡。

【家庭教育】13-24个月的早教方案

【家庭教育】13-24个月的早教方案

【家庭教育】13-24个月的早教方案13-18个月幼儿的早早教方案认知能力的训练观察能力:①识别大小。

选择大小差别显著的同类物品来练习,如大苹果与小苹果,大皮球与小皮球等。

②识别形状。

教小儿识别简单的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实物形状来描述,如圆皮球、三角板、方积木等。

③识别颜色。

从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进行识别。

告诉孩子气球是红色的、毛衣是黄色的、叶子是绿色的。

记忆力的训练:①实物记忆练习。

让小儿根据记忆寻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让小儿看一个小球,然后把它收起来再让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这种小球。

②强化记忆练习。

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直观,与小儿本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东西和他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记忆。

可教小儿自己的名字、身体的主要部位,间隔一段时间,情景再重复。

动作能力的训练:①继续训练小儿独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稳定性,以促进运动的协调性和躯体的平衡能力。

可和小儿一起拖拉玩具车,教小儿拉着小车向前走、侧着走、倒退走等。

准备一个较大的皮球,成人将球滚到小孩子脚边,教他抬脚踢球。

②发展小儿走、蹲、弯腰动作。

将玩具散放在各处,要求小儿收捡玩具交给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③训练小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如教小儿学习画画、搭积木、用塑料绳将有孔玩具串起来、取物装物。

13-24个月幼儿的特点: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

走路使儿童从不自由、需要帮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是儿童的第二次生命。

1岁多的孩子热衷于走路,即使摔倒了也要爬起来接着走;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手的敏感期,通过操作,儿童可以直接体验、理解物体的各种特性。

1岁至2、3岁,儿童的语言开始产生,这一阶段被称为语言发生阶段。

1岁至2岁,儿童说出的句子的结构是不完整的,这种不完整的句子包括单词句和双词句。

诸多研究成果证明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使我们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真正需要,并采取适宜的方式促进他们在动作、认知、语言、情绪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3—14个月)1岁—1.5岁是宝宝口头语言发育的第一期称回音期上下楼梯或台阶——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发展运动统合能力。

当宝宝学会走路后,可牵着孩子的手上下台阶,开始时宝宝会比较费力,身体的平衡把握不好,需要帮宝宝迈上台阶,以后会逐渐减少帮助,让宝宝主动牵着妈妈的手上下楼梯,宝宝慢慢就会自己上下楼梯了。

拖拉玩具——锻炼身体的平衡感觉和控制力。

当宝宝能平稳走路后,让宝宝体验不同的行走路线,比如直线走、拖拉着玩具行走或者侧着身体行走等,通过不同的运动来发展宝宝的运动统合能力。

搭积木——锻炼宝宝的手眼脑协调性,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搭积木是宝宝很爱玩的积木,不同的月龄的宝宝搭的积木数量不同,育婴师要指导家长,在游戏的过程中,变换不同的形式,除了搭高外,还能横着摆,不同的摆放会让孩子产生更加丰富的想象力。

翻书——锻炼宝宝手的协调性,培养宝宝读书的兴趣。

培养宝宝读书的习惯对宝宝的一生都很重要,这种习惯要从小养成,给宝宝一本比较容易翻得书,并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家长引导宝宝一页一页的翻书,并简单介绍书的内容,除了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还要培养宝宝读书的好习惯。

语言的表达——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听觉是语言发展的基础之一,孩子要储存足够的听觉信息,才能更好的促进语言的发育,当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时,先不要判断宝宝语言发育迟缓,虽然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将听到的信息都储存到大脑里,为今后的语音发育做好准备。

情景游戏——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启发想象力。

主动全过程教育强调的是宝宝的发展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环节,语言的发展更是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定环境中,引导宝宝尽量把自己的需要用语言出来,当宝宝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不但要满足他的需求,还要给他语言上的鼓励,以激发宝宝语言表达的兴趣。

认识颜色——锻炼宝宝的视觉记忆力和注意力,发展空间知觉。

对能够认识颜色的宝宝准备3-5种颜色的卡片或同类颜色的玩具,引导宝宝把同类颜色的玩具放到一起,对颜色的认识较少的宝宝应从一种或两种开始,并反复锻炼,增加宝宝对颜色的认知,同时锻炼宝宝的视觉记忆力和注意力。

了解数字——锻炼宝宝对数的基本理解,发展认知能力。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对数字有了了解,而且对数字的意义也有了一定的认知,在生活中经常让孩子数数家里有几个人,有几个喜欢的玩具,周围有几棵树等,建立宝宝对数的概念和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会关心他人——培养宝宝健康的情感关系。

让宝宝模仿家长的行为,给布娃娃盖被子,安慰娃娃睡觉或者给妈妈捶背等,并及时给宝宝鼓励,家长往往会责备孩子不会关心父母,主要是没有给宝宝提供表现机会。

和家长一起游戏——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培养亲子感情。

选择让家里人都能玩的游戏,让宝宝体验亲情和快乐,同时帮助宝宝建立集体意识,学会与家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有利于宝宝的社会性的发展。

自我照顾——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在安全的情况下给宝宝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在培养宝宝自理能力的同时,发展自我评价能力。

和家长一起收拾玩具——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生活秩序感。

随着宝宝能力的发展,要有目的的增加宝宝的活动,准备不同颜色的箱子,让宝宝把不同类的玩具都放到不同的箱子里,开始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完成,逐渐让宝宝独立完成。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5—16个月)16—17个月是双手垒叠平衡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扔皮球——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发展空间智能。

球是任何年龄阶段的宝宝都喜欢的玩具,并可以变化玩的方式,这个月龄的宝宝可以双手向前抛球,或双手举球过肩扔球,在运动中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和控制力。

踢球——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力,发展运动统合能力。

踢球可以更好的训练孩子平衡能力,同时发展宝宝的运动企划合能力,并让宝宝体验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单脚站立时,宝宝不易保持平衡,因此开始时需要家长的协助。

穿珠子——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培养专注力。

给宝宝3-5个穿珠,让他模仿穿珠子,串,开始穿珠子没有特别的要求,能串上就可以了,由于珠子的孔比较小,可以更好的训练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及专注力,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适当增加游戏的方式,增加宝宝的兴趣。

镶嵌形状——锻炼宝宝手眼脑协调能力,发展思维判断力。

准备一组比较规则的镶嵌图形,让宝宝按照要求放入相应的镶嵌框内,镶嵌形状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脑协调能力及专注力,并有利于宝宝视觉空间的建立及对形状和颜色的认识,了解事物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和妈妈一起说儿歌——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宝宝发育是一个连续性过程,因此在之前的基础上主要引导宝宝说话的能力,建立宝宝语言的节奏感,在教宝宝说儿歌的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培养宝宝良好的语感。

正确的表达——锻炼宝宝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当宝宝有要求时应该尽量满足,让宝宝体验到通过说话可以支配他人的行动,并满足自己的愿望,以增加孩子使用语言的兴趣。

对数的理解——培养宝宝对数的理解,发展宝宝的思维能力。

生活中离不开数字,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注意身边的数字,在马路上引导宝宝数路边的树,上楼时数台阶等,让宝宝帮助家长拿水果,边拿边数数,增加孩子对数字的兴趣,同时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配对游戏——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判断力。

为孩子准备3-5个水果和相应的图片,把图片放在一起,让宝宝根据图片提示找出相应的水果,通过配对的游戏,找出事物之间的匹配关系,并促进宝宝想象力的发展。

学会分享——锻炼宝宝的交往能力,发展社会性。

对经常参加集体活动的宝宝可以很快适应,让宝宝和小朋友交换玩具和食物的过程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感谢——锻炼宝宝健康的情感表达能力。

当孩子得到帮助时,要提醒他说谢谢,这种感谢心理会让孩子终生受益,也是孩子人际关系建立的纽带。

会用勺子——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要鼓励宝宝自己用勺子,虽然刚开始吃饭时,一定会很糟糕,弄得满地满身都是饭菜,但是也要给宝宝更多的机会,不能怕麻烦就剥夺宝宝学习用勺子的机会,孩子在吃饭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成绩感,建立自信心。

照顾娃娃——让宝宝学会关爱他人,发展社会性。

给宝宝准备几个布娃娃,让宝宝给娃娃梳头、盖被子,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提高宝宝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同时培养宝宝的社会性,也可通过其他的日常活动让宝宝体验对他人关爱的快乐。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7—18个月)1.5—2岁是宝宝口头语言发育的第二期称呼气18个月左右是掌握初级数字概念的关键期双脚跳——锻炼宝宝身体的空间感和本体感,发展运动企划能力。

宝宝练习双脚跳,学会运用和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建立身体的空间感和本体感。

跳的基本动作要领是要先蹲下,然后身体向上用力,才能带动身体往上跳,家长可在牵着宝宝的双手协助宝宝练习,反复练习后宝宝就可以学会了。

体验身体的速度——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及控制力,发展空间知觉。

选择宽阔的场地上,引导宝宝快跑、慢跑等各种不同速度的活动,让宝宝体验在不过活动中的不同感受。

将小球放入瓶内——锻炼宝宝手指的活动性及专注力。

准备几个日常小瓶清洗干净,在准备一些小球或花生米,让宝宝试着放入瓶子里,宝宝通过捏取和放入小瓶的活动,锻炼宝宝手指的活动性及专注力。

玩沙子——锻炼宝宝手指的活动性,启发想象力。

给宝宝盛沙子比较大的盘子,在盘子中放入一些沙子,让宝宝根据自己的想象堆积成各种形状,多数宝宝都喜欢玩沙子,由于宝宝可以把沙子根据自己的愿望变成各种形状,所以宝宝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大的成就感。

使用语言——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果宝宝已经能够用语言表达,就让他自己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然后再满足他。

如果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也不要强迫,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语言的表达能力。

按字卡分类水果——锻炼宝宝的理解能力,培养观察力及判断力。

给宝宝准备一些水果和对应的字卡,让宝宝按提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水果,当宝宝能按照要求做到时,要给予鼓励,增加宝宝游戏的兴趣。

认识家庭照片中的亲人——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拿出全家福的照片,让宝宝辨认上面的人,有的宝宝会认电视上的人,能说出演员扮演角色的人名,这也是增强宝宝记忆力的方法,家长经常带宝宝外出,和小朋友或其他人交往,让宝宝学会正确的交往。

欣赏别人的作品——锻炼视觉分辨率,培养宝宝的欣赏能力。

收集一些孩子有兴趣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宝宝谈论这些图片的内容,并经常更换图片,增加宝宝的兴趣,还可以将宝宝的作品放到展示区去,这样可以增加宝宝绘画的兴趣。

独自玩——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育婴师指导家长在房间的一角给宝宝准备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每天给宝宝准备好一组玩具,让宝宝自己玩,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宝宝可以单独玩5-10分钟,这样可以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独立性。

用杯子喝水——锻炼宝宝的口腔肌肉,培养自理能力。

育婴师应指导家长让宝宝用杯子喝水,这样可以锻炼宝宝口腔肌肉的协调能力,有利于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发育,同时锻炼宝宝的自理能力。

婴幼儿能力发展(第19—20个月)倒退走——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运动统合能力。

孩子走稳后,可以让宝宝学着倒退走,倒退走完全是依靠身体的平衡和本体觉来控制,在游戏的控制中,家长在宝宝身后叫宝宝的名字,引导倒退走,但要注意安全,防止宝宝摔伤。

按方位扔球——锻炼宝宝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运动统合能力。

让宝宝按照家长的要求,把球扔到前方、左边或右边,或者扔给爸爸、奶奶等各种方向,宝宝能够按照要求把球扔进指定方向,锻炼宝宝的控制力及判断力,同时还能培养宝宝的方位感。

搭积木——锻炼宝宝的空间感觉及专注力。

给宝宝8-10块或更多的积木,让宝宝任意垒起来,积木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宝宝,也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引导宝宝变化摆放的方式,增加宝宝的兴趣。

套杯子——锻炼宝宝的视觉空间感觉,建立空间秩序感。

准备大小不一的杯子3-5个,让宝宝按照大小把杯子套在一起,在玩套杯子游戏的过程中,宝宝首先要判断杯子的大小,这样可以锻炼宝宝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和视觉空间感。

说2-3个字的句子——锻炼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宝宝说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或者容易说的东西,比如玩具物品的名字,家长要积极与孩子沟通,以便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这对宝宝的语言发育非常重要。

分辨不同的声音——锻炼宝宝的听觉注意力及听觉记忆力,发展语言能力。

让宝宝注意听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下雨或各种汽车的声音等,并让宝宝试着模仿和描述自然界带给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体验自然界带给他的乐趣,促进其自然智能的发展。

配对——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发展思维判断力。

准备相同的水果和相同的颜色及形状三种,让宝宝给这些图片配对,给物品配对,需要宝宝有良好的鉴别能力,从不同方面观察事物本身的相同性,同时发展宝宝的思维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