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共13篇)第1篇: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生于新教派“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

12岁失去双亲,中断了学习生活。

16岁由兄弟会资助进入普雷洛夫(Prerau)市拉丁文法学校接受中等教育。

1611年,又由兄弟会选送到德国的赫尔博恩(Herborn)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学习了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了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接触了新兴的自然科学知识,了解了宗教改革以来各国的教育发展动向,探讨了当时德国著名教育家的教育革新主张,为他后来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1614年,他回到捷克,在母校普雷洛火拉丁文法学校任教,1618年调任富尔涅克城牧师兼兄弟会学校校长。

同年,30年战争爆发,捷克完全丧失了独立,新教徒惨遭迫害,夸美纽斯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失去了全部家产、书稿和妻儿。

1627年,随同30000户兄弟会员家庭迁往波兰的黎撒(Lia)避难,先在该地兄弟会中学任教,后来担任了校长,又被推选为兄弟会长老。

在这里,他完成了他的一些最重要的著作:拉丁文教科书《语言学入门》(1631年)、教育学巨著《大教学论》(1632年)、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1632年)、中学物理教材《物理学概论》(1633年)。

其中《语言学入门》一书很快被译成了12种欧洲文字和四种亚洲文字,在各国广泛流行,使夸美纽斯获得了世界声誉。

1634年起,他开始探讨“泛智论”。

1639年出版了《泛智论导言》。

1641年,英国邀请他主持编纂“泛智论”工作。

不久英国发生内战,1642年又应邀到瑞典协助解决拉丁文教学问题,用六年时间为瑞典编写了一套拉丁文教科书、教学法指导书和字典。

1648年,30年战争结束,他再次回到黎撒主持宗教与教学事务。

1650年,接受匈牙利德兰西瓦亚公国的邀请,担任长年教育顾问,创办了一所泛智学校并自任校长。

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后感(通用6篇)大教学论读后感1 《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开始读的时候,不知道自已在读什么,觉得不像是谈教育问题,倒是在谈宗教人生的问题,但是当读到第七八章时,感觉就不一样了,以后就都是关于教育的了。

读了以后,觉得受益匪浅。

感受确实很多,我主要谈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敬佩夸美纽斯有教育的理想作为一名基督教徒,对于教育有这样的一种美好的期望,一种执着的追求,我真是佩服!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产生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反对封建的等级教育,主张实行全民的普及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统一的学校教育体制,为后来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身上的这种面对困难决不退缩、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回想自己,工作了二十多年,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倦怠了,对于事业的那种激情也开始减少了。

有时候很想去改变一些现状,但是又想,有些现状是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的吗?我就认为自己再努力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要不断地努力呢?读了夸美纽斯的作品后,觉得不能失去信念,人活着还是要有一种信念的。

不管自己能改变多少,只要去做了,尽到自已的努力就行。

二、夸美纽斯主张普及教育夸美纽斯主张“人人应当受到一种教育,进学校的人应不限于有钱有势的少数的子女,而是一切人的子女,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也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应该送入学校。

”夸美纽斯指出,普及教育要从学前期开始。

他认为:“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应该赶快对上天的植物及时加以培植、修剪和灌溉,把他们谨慎地形成,使在学问、德行与虔信方面获得兴旺的"进展”。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读后感心得带着虔诚的心,阅读夸美纽斯的《大论》,和这位异国的教育哲学家,实干家在文字构建的空间里对话,内心洋溢着一种满足与冲动。

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写下来,祭奠先哲的智慧,启迪有志于教育的读者。

《大教学论》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晓,但是真正阅读过的人很少,我身边的不少教师就没有读过,偶尔几个刚毕业的教育院校的学生说自己读过,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阅读的,但深究其内容和书中真义,坦言早就荡然无存,不免觉得可惜。

中国的学校教育就源于这本《大教学论》,但从事学校教育的我们却没有亲临教育的源头,无怪学校教育有诸多困惑和无序。

夸美纽斯开篇就说,此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是“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与虔敬地去学习现世与来生所需要的一切事项”。

无疑,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发展、服务于世所必须修炼的真理。

我似乎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目,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和教育沾边的人所必须阅读的书。

因为我们的现世都在为来世做准备,今天我们受教育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共同的未来。

阅读这样一本书,最好有宗教的基础。

书中大量引用宗教教义,章节,这是没有宗教基础知识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上可能或产生的障碍。

初读时的晦涩感是真切的。

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这些含着真美的纯净文字是能够被理解和沁入的。

同时,我也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无限虔诚,才使得他对“教育人”这件神圣的事充满着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广,宣扬。

例如,开篇第一章节,夸美纽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说“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他要以此让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来。

我以为,这些来自内心的笃信正是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持有的,这也是夸美纽斯教育的源脉所在。

做教育的,必须是有信仰的人。

阅读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的是夸美纽斯的表述方式。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30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30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本周,我们学习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诞生了,可见,此书的地位非同一般,后期许多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及其理论,都受到了夸美纽斯思想的影响。

书中对于教育的很多经典论述,至今对我们都是极具启发性的。

一、教育目的夸美纽斯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相信上帝就是一个完美的存在,人是上帝的造物,人生而就被上帝赋予知识、德行和虔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之不断发展,能够向上帝看齐,今生的不断完善是为了进入另一重要阶段,那就是“永生”,那样便能和上帝同享永恒的幸福。

论述中虽然充满了宗教色彩,但是我觉得上帝是一个积极地、向上的象征,他能使人有信仰,就如同少数民族的图腾一样。

更为重要的是,夸美纽斯是注重现世的生活,要通过一种周全的自然教育,使人获得一种全面的发展,也就是使其有知识、德行及虔信。

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也指出,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首先,立德就是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最起码能培养未来社会良好的社会公民,这和夸美纽斯的德行教育是一致的。

其次,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夸美纽斯也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于是他提出了普及教育的主张,并论述了统一学制的构想。

二、统一学制为了实现其普及教育主张,使国家便于管理全国的学校,使所有的儿童都有上学的机会,夸美纽斯提出了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制。

在他看来,人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适应自然的原则。

大自然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人的教育也应该分为四段,所以,他把人从出生到成年分为四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给每期分配六年的光阴和一种特殊的学校。

每个家庭应当有个母育学校,每个村落应当国语学校,每个城市应当有个高等学校,每个王国或每省应当大学。

母育学校,主要是培养婴儿的外感官,即身体和四肢,相当于大自然的春季;国语学校,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内感官、想象力、记忆力,相当于大自然的夏季;拉丁语学校,主要培养少年的理解力、判断力,相当于大自然的秋季;大学,则主要培养青年的协调性和意志力,相当于大自然的冬季。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

大教学论读书心得体会(通用6篇)大教学论读书篇1《大教学论》是17世纪20xx年代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创作完成的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名著。

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之作,它构建了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提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对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也进行了创新,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容易、彻底和迅速。

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是教育史上的里程碑,夸美纽斯“近代教育之父”之名可谓实至名归。

《大教学论》的全名是“《大教学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艺术”。

夸美纽斯给《大教学论》加注这个副标题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副标题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个是“一切事物”,它体现了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主张,另一个便是“一切人”,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思想,体现的恰恰是教育公平的思想。

尽管原著没有明确的提出教育公平的概念,但我们从原著的章章节节、字里行间都可以体会到夸美纽斯对于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公平的思想和主张。

1、夸美纽斯把“一切人”作为教育对象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之所以把“一切人”作为教育的对象,是基于他对人性的假设和认识。

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他在《大教学论》第一章中详细地阐明了并多处强调了自己对人的认识,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切造物的主宰”,“造物主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人是“造物主的爱物”,人与生俱来三种品质“博学、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有着天生的求知欲望的天赋和认识能力。

因此,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崇高和美好的有着天然的德行和虔诚的种子,人们生而平等”,“凡是生而为人的人都有受教育的必要”。

“世界上找不出一个人的智性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造的地步。

”概而言之,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生而平等性和天赋的求知欲及能力是进行教育平等的基础和条件。

夸美纽斯关于“一切人”的教育对象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它是建立在当时基督教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艺复兴的情况之下的。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一部教育经典著作,它不仅对当时的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教育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真谛,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更高要求。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大教学论》让我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在书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教育事业的支撑。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责任重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

其次,书中对教育原则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

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要因材施教”等原则。

这些原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原则的重要性。

顺应自然,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些原则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

再次,《大教学论》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

在书中,他详细论述了教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

这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此外,书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也让我深感启发。

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教学”、“归纳教学”、“启发教学”等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我也意识到,教学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大教学论》让我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7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7

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本周阅读的书籍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首先阅读的时候,还以为是关于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的书籍,可是经过冯教授导读以后才发现是一本关于教育的著作,那么经过冯教授的导读以后,我就谈夸美纽斯关于学校管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教育由国家管理夸美纽斯认为国家要重视教育,普遍设立学校,同时管理教育,设置督学进行监督。

在17世纪就提出国家重视教育及教育由国家管理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多么先进的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普及义务教育夸美纽斯在强调国家管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提出普及教育的主张。

他在《大教学论》的副标题中注明,《大教学论》将阐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他主张各个阶层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贫富贵贱都应该进入学校学习。

在17世纪的欧洲国家,夸美纽斯能提出普及教育不论贫富贵贱可见是多么有魄力。

在我国现在就实行的普及义务教育,普及义务教育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普及义务教育首先要推进教育公平,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具体为:1、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实行均衡编班制度,不设重点班,不以学生成绩为入学依据。

2、建立控辍保学机制,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

3、关爱弱势群体学生(留守、单亲、孤残儿童),实行免费入学(免学费、免教科书费、免费营养餐),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4、开足开齐各级各类课程,保证音体美课程开展,保证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

学习应该不分性别,不能剥夺女生学习知识的权利,我支持夸美纽斯的这一思想!3、建立全国统一学制夸美纽斯提出了建立统一学制的思想。

他按学生的年龄, 把一个人从诞生到成年分成四个时期: 婴儿期(1一6 岁) 、儿童期( 6 岁一12 岁) 、少年期( 12 岁一18岁) 、青年期( 18 岁一2 4 岁) 。

根据年龄分期, 设立相应的学校,婴儿期在母育学校,儿童期在国语学校,少年期在拉丁语学校,青年期在大学。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5

教师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5

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阅读《大教学论》心得体会开卷有益,刚开始读《大教学论》时,我感觉这本书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不像是本谈论教育的专著,直到从第六章开始才越读越有滋味。

《大教学论》是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在300多年前夸美纽斯就在书中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在之后的许多教育思想家的教育理论里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影子,对后世教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了此著作后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夸美纽斯的道德教育思想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的内涵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其中道德教育思想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他把对人的道德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形成学校教育中一个独立的部分,并详细对道德教育的教学原则做了论述,把道德教育当作教育的首要任务。

夸美纽斯认为,德育比智育更重要。

他曾说: “我们的真正工作是什么呢?是智慧的学习,它提高我们,使我们得到稳定,使我们的心灵变高贵——我们把这种学习叫做道德, 叫做虔信, 有了它,我们就高出一切造物之上,就接近了上帝”。

他认为在“智力、德行和虔信”三方面教育中,德行是最不能缺少的,并深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德行,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形成人的德行。

要求教师成为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对学生充满爱心,和善、友好地对待学生。

夸美纽斯提出道德教育的良好状态是:“人人喜爱和谐,人的本身里外都只是一种和谐”。

认为“人是生来具有德行的种子的”,德行的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但是要让“德行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运用恰当的教育,以达到“德行的和谐与融合”,并且“这种教育必须适应自然原则,教育者不能用强力来强制儿童”。

二、夸美纽斯道德教育思想对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启示首先,强调学校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教育应当通过学校这个“人类的锻炼所”来培养。

把“智慧、勇敢、节制、公正”称为基本的德行,作为道德教育内容,并在德育内容中纳入了一个在当时是崭新的概念——劳动教育,将道德教育作为重要教育内容贯穿于各级学校的教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随笔夸美纽斯《大教
学论》读后感
心得带着虔诚的心,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这位异国的教育哲学家,实干家在文字构建的空间里对话,内心洋溢着一种
满足与冲动。

我的心提醒我:把感受写下来,祭奠先哲的智慧,
启迪有志于学校教育的读者。

《大教学论》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人人都知晓,但是真正阅读过的人很少,我身边的不少教师就没有读过,偶尔几个刚毕业的
教育院校的学生说自己读过,是在教授的要求下阅读的,但深究
其内容和书中真义,坦言早就荡然无存,不免觉得可惜。

中国的
学校教育制度就源于这本《大教学论》,但从事学校教育的我们却没有亲临教育的源头,无怪学校教育有诸多困惑和无序。

夸美纽斯开篇就说,此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
部艺术”,是“使青年男女毫无例外地,全部迅速地、愉快地、
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与虔敬地去学习现世与来生所需
要的一切事项”。

无疑,这是人安身立命、自足发展、服务于世
所必须修炼的真理。

我似乎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工作者
必读书目,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人父母的,和教育沾边的人所必
须阅读的书。

因为我们的现世都在为来世做准备,今天我们受教
育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共同
的未来。

阅读这样一本书,最好有宗教的基础。

书中大量引用宗教教义,章节,这是没有宗教基础知识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上可能或产生的障碍。

初读时的晦涩感是真切的。

但我也相信只要是有一些耐心,这些含着真美的纯净文字是能够被理解和沁入的。

同时,我也感受到正是因为作者对宗教信仰的无限虔诚,才使得他对“教育人”这件神圣的事充满着信心和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广,宣扬。

例如,开篇第一章节,夸美纽斯就提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接着又说“人的终极目标在今生之外”,“今生只是永生的预备”,他要以此让大家明白:教育就是人的未来。

我以为,这些来自内心的笃信正是一个教育学者必须持有的,这也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源脉所在。

做教育的,必须是有信仰的人。

阅读这本书,我很感兴趣的是夸美纽斯的表述方式。

习惯于阅读行云流水般集中,顺畅表述的中国读者,初次接触到这本书会觉得新鲜:难道大教育家就用这样的“只言片语”在阐述他的观念。

是的,恰是这样的只言片语有着比较严密的逻辑结构。

自然现象+实例分析+模仿+偏差分析+纠正措施。

整个论述的过程比较生硬,但契合了教育所需具备的理念:从自然中模仿,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过程中反思,做好改进调整使之趋于完善。

整个表述的过程带着温和不争的风格,但在不争中却已经有了不需要争辩的结论,征服的是读者的心。

例如他阐述的教学便易性原则,
改良学校的可能性,教与学的一般要求等,都是这样的表述方式,温文尔雅,以理服人,让人在很舒服的感受下接受观念。

相比当
下一些人急于推广的理念,咄咄逼人,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你
接受,认同,还要付诸实践,最可怕的是要看到结果,而且是要
拿出能证明观念是正确的结果。

强制性的理念推广者们,可以读
读《大教学论》即便是其中有些观点已经过失,经过实践证明未必是真理,但读者的心却是向着夸美纽斯的。

我在阅读时会在心里
替他说话:那个时代,能提出这样的观念已经很不容易啦!
夸美纽斯的实践观也让我佩服。

很明显,这是一个从教师成
长为校长最后再到教育家的伟人。

这样的人提出的观点带有强烈
的“实践检验真知”的意味,有一种让人信服的权威性。

在我的
身边,前两步走好的人不少,但还没有看到走到第三步的,中国
本土上的教师成长为教育家的,受到公众认可,系统阐释自己教
育理念的,目前还未见其人。

为什么?是体制,是个人因素,环
境作用,还是别的原因?不管如何,还是请“有关专家”读读《大教学论》,感受温润的教育智慧吧。

记得于永正先生说如何教小学生写字,要一边写一边提醒,要讲述字易错的地方。

先生笑谈:
如果是有关专家看了一定会反对,怎么能这样教呢?这样不是教
死了么?先生说:先来教教看,一些理念能否在课堂上实施,能
否产生实际效果。

小学生生字的返生率有多高?所有理念要通过
实践的检验才有效。

深以为然。

读《大教学论》可能有些枯燥,但是还是希望教育者读读。


些书,枯燥中才带着真义,枯燥就是提醒我们要边读边想,不要囫囵吞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