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法测密度

合集下载

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密度原理

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密度原理

阿基米德排水法测密度原理阿基米德排水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它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的。

阿基米德原理是指在液体中浸泡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的重量,进而可以通过浮力和物体的重量来确定物体的密度。

阿基米德排水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容器,并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

2. 在容器的侧面上标出液体的初始水平线,并记录下来。

3. 将物体从液体中取出,使液体回到初始水平线。

4. 在容器的侧面上标出液体的新水平线,并记录下来。

5. 测量物体的质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挤出的液体的重量。

因此,物体的浮力可以用液体的密度和排挤出的液体的体积来表示。

液体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来确定,而排挤出的液体的体积可以通过液体的初始水平线和新水平线之间的差来计算。

根据物体的浮力等于排挤出的液体的重量,可以得到以下公式:浮力 = 排挤出的液体的质量 * g = 液体的密度 * 排挤出的液体的体积 * 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

根据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物体的质量 = 排挤出的液体的质量排挤出的液体的体积 = 液体的新水平线 - 液体的初始水平线将以上两个关系带入公式中,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物体的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液体的新水平线 - 液体的初始水平线) * g / 液体的密度通过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中,要保证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避免部分浸入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阿基米德排水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

它不依赖于复杂的仪器设备,只需要准备一个容器和液体即可。

这使得它在实验室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起来,阿基米德排水法是一种基于阿基米德原理的测定物体密度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体排挤出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因此在实验室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的原理和步骤清晰明了,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是物体对于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测量。

测量密度的原理通常采用排水法。

排水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称量瓶,并在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2. 使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待测物体小心地放入称量瓶中,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同时避免产生气泡。

4. 测量瓶中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5. 计算测量瓶中的水的质量,即总质量减去物体的质量。

6. 测量瓶内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读取瓶上的刻度或使用容量瓶来测量。

7. 计算出待测物体的体积,即瓶内水的体积。

8. 根据密度的定义,将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得到物体的密度。

通过排水法测量密度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
排除的液体的重量。

而按照密度的定义,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排除的液体重量和物体的质量,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

排水法密度测试不确定度分析

排水法密度测试不确定度分析

排水法密度测试不确定度分析
不确定度是指在测量中所存在的不准确性和不可避免的误差。

排水法
密度测试的不确定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仪器的不确定度: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对密度测试结果有一定的
影响。

比如,测量液体体积的瓶口可能存在一定的倒角,容易产生气泡,
或者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影响。

这些因素会增加实验结果的误差,需
要通过仪器的规格和精度指标确定仪器的不确定度。

2.试样的不确定度:固体物质的形状、尺寸和摩擦等因素会影响密度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特别是当试样形状不规则或存在孔洞时,会导致实际
体积与理论体积之间存在差异。

这些因素需要通过对试样制备和处理过程
进行合理的标准化和控制,进而确定试样的不确定度。

3.实验环境的不确定度: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对密度
测试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液体的膨胀或收缩,从
而影响密度的测量。

湿度的变化会导致试样吸湿,进而改变其质量和体积。

气压的变化会影响气泡在液体中的生成和脱离等。

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环
境进行恒温恒湿等控制措施,并通过实验室仪器进行监测,以确定实验环
境的不确定度。

海绵密度测量方法

海绵密度测量方法

海绵密度测量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说说海绵密度测量这档子事儿!你说海绵这玩意儿,到处都能见着,沙发里有它,床垫里有它,好多东西里都有它呢。

那怎么知道这海绵的密度好不好呀?这就得靠测量啦!先来说说排水法吧,就好像咱平时淘米似的。

把海绵放到装满水的容器里,哎呀,那水就咕嘟咕嘟往上冒,等海绵吸饱了水,再把它捞出来,看看流出来多少水,这就能算出海绵的体积啦。

然后再称称海绵的重量,嘿,这密度不就出来了嘛!你说这办法妙不妙?还有一种呢,是用专门的仪器来测。

就像医生给咱检查身体似的,那仪器可精准啦。

把海绵放上去,嘀嘀嘀几声,数据就出来了。

这多方便呀,不用咱自己费老劲去算啦。

你想想看,要是买沙发的时候,咱能知道里面海绵的密度,那心里得多踏实呀!要是碰到那种软趴趴的海绵,咱就得多个心眼儿,是不是密度不够呀。

不然坐不了多久就塌下去了,多闹心呢!再比如说床垫,晚上睡觉可就指着它舒服呢。

要是海绵密度不行,睡起来硬邦邦或者软得没边儿,那多影响睡眠质量呀。

所以说,学会测量海绵密度,那用处可大了去了。

咱平时买东西可得长点心,别被那些黑心商家给骗了。

人家说这海绵多好多好,咱不能光听他说呀,得自己去测一测,心里才有底呢。

就好像挑水果,你得捏一捏,看看甜不甜,一个道理嘛。

测量海绵密度,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了方法,咱自己在家也能测。

就跟做手工似的,挺有意思的呢。

你说,要是自己能测出海绵的密度来,那多有成就感呀!而且哦,这测量海绵密度还能让咱更了解这些生活用品呢。

知道什么样的海绵好,什么样的不好,以后买东西就更得心应手啦。

咱可不能花冤枉钱买那些质量不行的东西呀,那不是亏大了嘛。

总之呢,海绵密度测量虽然看着是个小事儿,但真的很重要呢。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学会了这个本事,能让咱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放心呢!你说是不是呀?。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水泥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水泥的质量,通常用于评估水泥的品质和性能。

正确的水泥密度测定方法对于水泥生产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水泥密度测定方法,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一、水泥密度测定原理。

水泥密度的测定原理主要是通过测量水泥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出水泥的密度。

水泥的密度与其成分、烧成温度、晶体结构等因素有关。

在实际测定中,可以采用排水法、气体比重法、密度计法等方法进行测定。

二、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1. 排水法。

排水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取一个容器,将一定质量的水泥样品放入容器中;然后,往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泥样品完全浸没在水中;接着,轻轻振荡容器,使水泥样品中的气泡全部排出;最后,测量容器中的总质量,减去容器和水的质量,即可得到水泥的质量。

通过测量容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水泥的密度。

2. 气体比重法。

气体比重法是利用气体比重瓶来测定水泥密度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气体比重瓶清洗干净并晾干;然后,将水泥样品放入气体比重瓶中,再用干燥的石英砂填满瓶口,将瓶口抹干净;接着,将气体比重瓶浸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然后将瓶口封闭,测量瓶中的水的质量;最后,根据水的质量和气体比重瓶的体积,即可计算出水泥的密度。

3. 密度计法。

密度计法是利用密度计来测定水泥密度的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将一定质量的水泥样品放入容器中,再往容器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搅拌均匀;然后,将密度计浸入容器中,等待密度计指示稳定后,即可读取水泥的密度。

三、注意事项。

在进行水泥密度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规范,在进行水泥密度测定时,需要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的误差。

2. 样品处理,水泥样品在测定前需要经过干燥和筛分等处理,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 仪器校准,对于使用仪器进行测定的方法,需要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排水法测密度原理

排水法测密度原理

§2.2.2 密度密度是反映材料可用性的重要物理性能指标。

实验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空气中和已知密度的液体(蒸馏水)中称量材料试样的质量来计算该材料密度。

实验设备是电子天平称和一个带托盘的T 型杆,如图2-1的简单图样。

当把材料用线系着浸没到盛满水的烧杯中时,由力的平衡知识可知,材料的重力应该等于材料在水中的重力和浮力之和,即为式2-1:F G 浮水空+=G (2-1)即V mmg g g 排水水空ρ+=(2-2)式中两边各消去一个g 变为式2-3:Vm m 排水水空ρ+=(2-3)再由阿基米德原理,式2-3可转变为式2-4:ρρ/m空水水空+=mm(2-4)最后可得出材料的密度公式为:mmm水空空水-=ρρ (2-5)式中:ρ—材料的密度(g/cm 3),ρ水—蒸馏水的密度(g/cm 3),m 空—材料的质量(g),)(水空m m -—材料试样在空气中和水中的质量差。

测量过程:T 型杆固定在电子称的托盘上,杆的一端用采用丝线(线径a <0.05mm )悬挂材料试样即测定电阻率所用的试棒,另一端悬挂平衡重物。

待稳定后读出电子称显示的重量,记为M 配。

之后,将材料试样浸没入盛满水的烧杯中,稳定后再读出重量M 总。

M 水的质量即为M 空-M 配,每种成分测量三个试棒,由公式2-5计算出每个试棒的密度,并求出每种成分三个试棒的平均值,即为合金的密度。

图2-1 测量钎料密度原理示意图。

排水法测固体密度

排水法测固体密度
V
体积,应用“排水法”。
(2)天平、满杯法测液体密度:测液体密度时,在只有天平没有量筒 的情况下,用天平测质量,用“满杯法”测出待测液体的体积,然后由 密度公式ρ = m 求解密度。
V
(3)标记法:标记的目的是使待测液体的体积与已知密度的液体(一 般选择水)的体积相等,这种标记法是满杯法的迁移,做记号的物体可 以用细线也可以用笔。
通过以上测量可知,矿石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g,体积为 ________cm3,密度为_3_._1_5_×_1_0_3kg/m3。
(2)小红想,如果不用量筒,能否测出矿石样品的体积?她找来一个盛 满水的溢水杯(图丙),测出了矿石样品的体积。请将小红的实验步骤 补充完整,写出矿石样品体积的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表示)。
【关于密度的理解与简单计算】
1.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_____比木头大。冬天里, 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________(选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水的体积:
2.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3,给急救病
【总结】几种测量密度的方法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中考考查的重点,测量物质密度的原理是ρ = m ,通
V
常情况下,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最后代入
公式求出密度。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无法直接
测量,于是就有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现归纳如下:
(1)天平、排水法测固体密度:用天平测质量,用“排水法”算出体 积,然后由密度公式ρ = m求解密度。此类题没有量筒,无法直接测出
V水人供氧m用水水去了1氧.04气g5质/0cg量m的3 一半4,5则0c瓶m内3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排水法测密度的计算公式

排水法测密度的计算公式

排水法测密度的计算公式咱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啊,经常会碰到用排水法测密度的情况。

这排水法测密度呢,可是有它专门的计算公式的。

先来说说什么是排水法。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想要知道它的密度,直接测量它的体积可不容易。

但是,如果把这个小石块放进装满水的量筒里,水就会被挤出来一部分,这被挤出来的水的体积,不就正好等于小石块的体积嘛!排水法测密度的计算公式是:物体的密度 = 物体的质量÷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咱们来详细讲讲这个公式里的每一项。

先说物体的质量,这个一般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出来。

比如说,你称出那个小石块的质量是50 克。

然后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就得靠咱们刚才说的排水法来测量啦。

假设把小石块放进原来装有 20 毫升水的量筒中,水面上升到了 30 毫升,那小石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就是 30 毫升 - 20 毫升 = 10 毫升。

但是要注意哦,1 毫升 = 1 立方厘米,所以 10 毫升 = 10 立方厘米。

那根据公式,小石块的密度 = 50 克÷10 立方厘米 = 5 克/立方厘米。

我记得之前在课堂上做实验的时候,有个同学特别着急,还没等水稳定下来就读数了,结果测出来的体积偏差特别大,算出的密度也是错得离谱。

当时大家都笑话他太心急,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从那以后,咱们做实验可都认真多了,每次读数都小心翼翼,眼睛瞪得圆圆的,就怕出错。

在实际应用中,排水法测密度的用处可大了。

比如说,要判断一个金属块是不是纯金的,就可以用排水法测出它的密度,再和纯金的密度对比一下。

还有在一些工业生产中,也经常会用到这个方法来检测材料的密度是否符合要求。

总之,排水法测密度的计算公式虽然简单,但是要想准确地测量出物体的密度,还得认真细致,不能马虎大意。

不然啊,得出错误的结果,可就闹笑话啦!希望大家都能熟练掌握这个方法,在物理的世界里畅游无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度测量方法
一、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常规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测固体体积: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排水法测体积
密度比水小 针压法、捆绑法、悬挂法、埋砂法。

溶于水 饱和溶液法、埋砂法
整型法 如果被测物体容易整型,如土豆、橡皮泥,可把它们整型成正方体、长方体等,然后用刻度尺测得有关长度,易得物体体积。

例:正北牌方糖是一种用细白沙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出它的密度,除了一些这种糖块外还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沙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有多种测量方法。

请你答出两种测量方法,要求写出(1)测量的主要步骤及所测的物理量。

(2)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密度的式子。

方案一:用天平测出糖块的质量m ,再把糖块放入量筒里,倒入适量白沙糖埋住方糖,晃动量筒,使白沙糖表面变平,记下白沙糖和方糖的总体积V 1,用镊子取出方糖,再次晃动量筒,使白沙糖表面变平,记下白沙糖的体积V 2,则ρ=2
1V V m - 方案二:用天平测出糖块的质量。

用橡皮泥将糖块包好放入水中,测出水、橡皮泥、糖块的总体积V 1,取出糖水,测出水和橡皮泥的体积V 2,算出糖块体积V=V 1-V 2。

利用公式算出糖块密度。

方案三:用天平测出3块方糖的质量m ,向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并放入白沙糖,用玻璃棒搅动制成白沙糖的饱和溶液,记下饱和溶液的体积V 1,再把3块方糖放入饱和溶液中,
记下饱和溶液和方糖的总体积V 2,则密度1
2V V m -=ρ。

方案四: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 ,用刻度尺量出它的长a 、宽b 、厚c ,abc
m =
ρ 2. 浮力法——弹簧秤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 表达式:ρ=Gρ水/(G-G /)
但需要指出的是,此测量方法仅适用于被测物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变1:不用量筒,测量工具只用弹簧秤,如何测定某一塑料块的密度(ρ塑料<ρ水)。

你可以选用任何简便器材,但不能选用其它测量工具。

想一想,设计出理想可行的测定方案,
并写出测定塑料块密度的表达式。

变2:工作中需要侧一个不太重实心合金球的密度,由于条件有限只能找到一根轻质螺旋弹
簧和一把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

合金球挂在弹簧下,弹簧有明显形变且始终处于弹性形变范围内。

请设计一个方案测出合金球的密度并写出表达式。

ρ=(L1-L0/L1-L2)* ρ水
3.浮力法——天平
器材:天平、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 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例:给你一台已调好了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小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它辅助工具)测出一纸包金属颗粒的密度。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天津市1999中考试题)
该题的难点是如何测量金属颗粒的体积,唯一的思路是如何用天平测与金属颗粒等体积水的质量,因为小烧杯盛满水,如果将金属颗粒放入烧杯内,则溢出水的体积必等于金属颗粒的体积。

而用天平可称量金属颗粒、盛满水的烧杯、及烧杯溢出水后的质量,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计算出此金属密度的表达式。

例:有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怎样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石块密度表达式.
分析:要测出石块的密度,应先测出石块的质量和体积,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由于没有量筒,体积不能直接测量,石块体积应利用其它现有仪器进行特殊测量.
解答: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1.
3.在装水的玻璃杯中放入小石块,记下水面的位置.
4.将石块取出再加水,使水面达到刚才标记位置,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m2.
5.石块密度:
4.浮力法----量筒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例:老师给小华如下器材:一只100ml的量筒、一个装有100ml纯水的烧杯、细线、一块橡皮泥。

要求小华同学用这些器材测出橡皮泥的密度,小华细想后感到有困难,相信你有办法完成该实验。

请你帮她设计一种方案及用测得的物理量计算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因为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只要想到可将橡皮泥做成船形,使其漂浮于水面,则可测得其质量,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例:现有一只量筒,内已注了适量的水。

如何利用一块大小合适的长直方木块来测一小金属块的密度?不准用其它任何器材,写出你的测量方法,并推导出该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木块上做文章。

虽然金属块在水中下沉,但木块可漂浮于水面。

又木块大小合适,金属块较小,题设必隐含着若将金属块置于木块上,木块仍可漂浮于水面。

根据漂浮原理,则可推导出金属块的质量。

大致步骤如下:可先将木块放入量筒内,记下水面的读数V 1;然后将金属块置于木块上,记下水面的读数V 2;最后将金属块从木块
上拿下来并放入水中,记下水面的读数V 3。

则金属块密度的表达式为水ρρ·1
312V V V V --=。

) 例:有一长直玻璃试管和一只注了适量水的量筒。

不用其它任何器材,如何测出制成该试管的玻璃的密度。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玻璃密度的表达式。

(问题的难点是:玻璃试管虽能漂浮于水面,但试管总要与量筒内壁接触,即不能竖直地漂浮于水面。

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是,先记下量筒内水面的读数
V 1;然后将量筒里的水适量地倒入玻璃试管内,并将试管放入量
筒里使其漂浮于水面,并记下量筒内水面的读数V 2;最后将玻璃
试管按入水中,使其沉入量筒底部,再记下量筒内水面的读数V 3。

此题可以说是橡皮泥的变形题式。


5.浮力法——刻度尺:
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
步骤:
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表达式:ρ=ρ水(h2-h1)/(h3-h1)
例:一圆柱形实心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则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解:如图,圆柱体漂浮在水面,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 浮=G ,
即:,
即: 所以,只需要用刻度尺测出圆柱体的高H 和露出水面的长度h 即可求出ρ物。

二、 液体的密度:
1。

常规法: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1;
2)、将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 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

计算表达:ρ=(m 2-m 1)/V
2.等容法
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 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 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 3。

计算表达:ρ=ρ水(m 3-m 1)/(m 2-m 1)
3、浮力法
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
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1;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2。

计算表达:ρ=ρ水(G-G2)/(G-G1)
例: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绳、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

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

请你将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
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 。

式,两液体压强相等来求。

4、压强法
用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有橡皮膜)、烧杯、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计一种测量奶密度的方法。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牛奶。

2)将管竖直放入水中,带橡皮膜水平时,用刻度尺量出管底到牛奶面和水面的深度,分别为h1、h2。

3)根据p1=p2得表达式:ρ牛奶=h2ρ水/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