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报告
8.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6)求出盐水的密度记入表格,整理器材。
实验
主要
现象
石块的质量(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cm3)
石块的体积(cm3)
石块的密度(g/cm3)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盐水水的总质量(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cm3)
泸县
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
所在班级
学校
实验时间
同组学生
实验名称
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密度,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
所需
仪器
试剂
用品
小石块、烧杯、天平、砝码、盐水、量筒
实验
主要
步骤
1.测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盐水的密度(g/cm3)
实验
结论
1、天平的量程,分度值。
2、量筒的量程,分度值。
备注
(2)测小石块的质量m.
(3)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清水,测得的水的体积v1.
(4)测出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2.
(5)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
2、测定盐水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在烧杯中盛盐水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1.
(3)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它的体积v2.
(4)称
测石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密度计测量物质的密度。
2. 了解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
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通过测量其质量和体积来实现。
本实验采用密度计测量石头的密度,实验原理如下:ρ = m / V其中,ρ为密度,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 密度计2. 天平3. 石头4. 量筒5. 水6. 滤纸7. 秒表8.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石头表面擦干净,确保无水分。
2. 使用天平称量石头的质量,记录数据。
3. 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
4. 将石头放入量筒中,使石头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水位上升的体积。
5. 使用滤纸将石头表面的水分擦干,再次称量石头的质量,记录数据。
6. 计算石头的体积:V = V2 - V1,其中V1为加入石头前水的体积,V2为加入石头后水的体积。
7. 计算石头的密度:ρ = m / V。
8. 重复实验步骤2-7,至少进行三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次数 | 石头质量(g) | 水的体积(mL) | 石头的体积(mL) | 石头的密度(g/mL)--------------------------------------------------------------1 | 100 | 50 | 60 | 1.672 | 100 | 50 | 60 | 1.673 | 100 | 50 | 60 | 1.67平均密度:1.67 g/mL六、实验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会了使用密度计测量物质的密度,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物质性质中的应用。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石头的密度在三次测量中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3.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a. 天平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质量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b. 石头表面水分未完全擦干,可能导致质量测量结果偏大;c. 量筒的刻度精度有限,可能导致体积测量结果存在一定误差。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长度。
2、掌握用物理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3、学会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进而计算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
游标卡尺的精度取决于游标尺的刻度数,常见的游标卡尺精度有 01mm、005mm和 002mm。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螺纹副,使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的测量精度通常为 001mm。
2、质量测量物理天平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通过调整砝码和游码使天平平衡,从而测量物体的质量。
3、密度计算密度的定义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
对于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以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测量。
三、实验器材1、游标卡尺2、螺旋测微器3、物理天平4、量筒5、待测金属圆柱体、长方体、小石块、盐水等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分别在不同位置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测量时,注意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先读主尺刻度,再加上游标尺对齐主尺刻度的读数乘以精度。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同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螺旋测微器时,要注意读取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的数值,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
2、质量测量调节物理天平的底座水平,使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
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逐渐添加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
3、固体密度测量对于金属圆柱体,根据测量得到的直径和高度,计算其体积 V =π×(d/2)²×h,其中 d 为直径,h 为高度。
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质量 m,计算其密度ρ = m / V。
对于长方体,根据测量得到的长度、宽度和厚度,计算其体积 V = l×w×h,然后计算密度。
密度测量探究实验报告

密度测量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物体的体积、质量与它的密度的关系
2.得出公式
实验器材:天平套装(天平、砝码、镊子),同一地点出土的石块(2个,质量大小均不等,可以沉到水下),
实验过程:
一、提出问题
体积、质量均不同的物体(石块)质量会相同吗?
二、猜想与假设
体积、质量均不同的物体(石块)质量可能相同。
三、设计实验
测量规则物体的密度:
四、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和大石块的质量m2;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水;
(3)用细线拴好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到达的刻度V石+水;
(4)得到石块的体积为V石(V石+水-V水)
(5)根据公式ρ=m/v计算石块的密度。
五、收集数据
六、分析与论证
分析:由实验可得,因为2.62×103≈2.64×103,所以体积、质量均不同的物体(石块)质量可能相同。
这说明:物体的密度永远等于石块的质量÷石块的体积。
七、评估
本次试验只能证实物体质量可能相同,并不是一定不同(当然也有可能不同)!。
物理测石头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
2. 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定义为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石头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其密度。
实验原理如下:密度(ρ)= 质量(m)/ 体积(V)三、实验器材1. 天平:用于测量石头的质量。
2. 量筒:用于测量石头的体积。
3. 烧杯:用于装水。
4. 细线:用于将石头系住。
5. 水位计:用于测量水位。
四、实验步骤1. 调节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天平至平衡状态。
2. 测量石头质量:将石头放在天平的左盘上,调整砝码至天平平衡,记录石头的质量m。
3. 测量石头体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4. 将石头系在细线上,轻轻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
注意不要让石头接触量筒壁。
5. 测量水位:待石头完全浸没后,记录水位V2。
6. 计算石头体积:石头体积V = V2 - V1。
7. 计算石头密度:密度ρ = m / V。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次数 | 石头质量(g) | 水的体积(cm³) | 石头体积(cm³) | 密度(g/cm³)------- | ------------ | -------------- | -------------- | ------------1 | 39.6 | 30 | 15 | 2.642 | 39.6 | 30 | 15 | 2.643 | 39.6 | 30 | 15 | 2.64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石头的质量为39.6g,体积为15cm³,密度为2.64g/cm³。
实验结果表明,石头的密度较为稳定,与理论值相符。
七、实验误差分析1. 天平的精度:实验中使用的天平精度为0.1g,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2. 量筒的读数误差:量筒的读数误差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探究石头密度实验报告

探究石头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石头的密度差异,了解石头的物理特性。
实验材料:1. 不同种类的石头(如花岗岩、石灰岩、河卵石等)2. 天平3. 秤砣或砝码4. 清洁毛巾或纸巾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将其调整至零点。
2. 选择一块待测石头,并用清洁毛巾或纸巾擦拭干净,确保石头表面干净无尘。
3. 将待测石头放在天平的一侧,记录显示的质量数值。
4. 将砝码或秤砣放置在天平的另一侧,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 记录使用的砝码或秤砣的质量数值。
6. 利用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待测石头的密度。
7. 将待测石头放回原处,并清洁天平,以便进行下一次测量。
8. 重复步骤2至7,测试不同种类石头的密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不同石头的质量和使用的砝码或秤砣的质量数值,可以计算出每种石头的密度值。
实验讨论:密度是物质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实验测量石头的密度,可以了解不同种类石头的物理特性及组成成分的差异。
石头的密度差异与其成分、结构和形态等有关。
例如,花岗岩的密度通常较高,因为它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而石灰岩的密度较低,主要由钙质矿物组成。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天平测量之前,确保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并调至零点。
2. 选择较大的石头进行测量,以减小读数误差。
3. 清洁石头表面可以排除附着的尘土及其他杂质对测量的影响。
4. 重复测量多次,以获得相对可靠的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石头的密度数据,了解不同石头的物理特性。
实验结果可以作为石头样本的参考数据,用于建筑、地质学、矿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同时,通过探究石头的密度差异,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实验日期
组别
同组者
指导教师
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实验
目的
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实验
器材
天平及砝码量筒水细线烧杯石块
实验
原理
根据密度公式,用测出物体的质量,用测出物体的体积,计算求得物体的密度。
实验
步骤
1、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
把步骤1、2测得的数据记在表1中,求出石块的密度。
3、在烧杯中盛水,称出它们的质量。
4、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
5、称出烧杯和剩下的水的质量。
把步骤3、4、5测得的数据记在表2中,求出水密度。数据记录
及
处理
表1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表2
烧杯和水的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水的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cm3
水的密度ρ/(g/cm3)
实验
结果
误差
分析
备注
实验06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解析版)

实验六、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实验原理】:ρ=m/v【实验器材】:量筒、天平、待测物体或液体、细线、水、烧杯等【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称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然后,根据密度定义求得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的水的体积V1;③把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算出石块的体积V=V2-V1;⑤利用公式ρ=m/v算出石块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1)先测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2)然后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液体,并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3)再称出容器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量筒内液体的质量,(4)再用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的一部分,记下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④利用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
【考点方向】:体积的测量量筒: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2)量筒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选:选择量程与分度值适当的量筒;②放: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③测:若量筒内的液体内有气泡,可轻轻摇动,让气泡释放出来;④读: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中部相平,即要与凸液面(如水银)的顶部或凹液面的底部(如水)相平。
天平的使用1、使用天平时,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估测物体质量;再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为什么?因为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只有天平处于水平平衡是,两边受到的力才相等,物体和砝码的质量才相等。
2、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称量标尺左端零刻度处,再调节平衡螺母,时指针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处,或指针在中央红线左右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左偏右调)3、称量过程中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水平平衡。
4、读数=砝码读数+游码读数;5、如果砝码缺了一角,所测物体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根据第2、3两步的数据,算出小石块体积,并记录。
5、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并记录。
6、整理器材。
数据
记录
及
处理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cm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m3
定边三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姓名
班级
实验日期
组别
同组者指导教师源自课题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
目的
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
器材
天平及砝码量筒水细线烧杯小石块
实验
原理
根据密度公式,用测出小石块的质量,用测出小石块的体积,计算求得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
步骤
1、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并记录。
2、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并记录。
石块的体积V/cm3
石块的密度ρ/(g/cm3)
实验
结果
石块的密度ρ=(g/cm3)=(kg/m3)
误差
分析
备注
想想议议
1蜡块不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
2如果物体的口径大于量筒的口径,你该怎么做?
3如果物体溶于水,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你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