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三物汤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分析和临床应用比较探讨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分析和临床应用比较探讨目的:探讨观察中风后便秘患者分别采用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中药汤剂的药理作用。
方法:将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小承气汤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厚朴三物汤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排便情况。
结果:观察组中治愈6例,显效30例,无效4例;对照组中治愈1例,显效29例,无效1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配方药物相同,但配比不同,产生的药理作用也有一定差异,小承气汤相对厚朴三物汤的泻下作用更强。
标签: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中风后便秘;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分别出自《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经典方,这两种中药汤剂处方均由枳实、厚朴、大黄三味药构成,但这两种药方的药物配比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也有不同的侧重点[1]。
小承气汤是攻下通肺的著名药方,在慢性胃炎、肠麻痹、粘连性肠梗阻中较为常用;而厚朴三物汤的治疗侧重点在于行气、理气,在麻痹性肠梗阻中较为常用[2]。
目前,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广,但关于两药方的药理作用机制对比分析报道相对较少,为了提高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差异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分析采用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并对比分析了二方的药理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以及康复理疗科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急性期,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9-71岁,平均(63.9±2.5)岁;病程1d-7d。
厚朴三物汤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的疗效

厚朴三物汤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的疗效摘要:目的:探析应用中药厚朴三物汤治疗胃肠非吻合术后早期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胃肠非吻术后早期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
给予对照组应用西沙比利药物,观察组采用中药厚朴三物汤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应用厚朴三物汤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8.3%,差异不显着,但显效及有效例数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术后出现肠麻痹的现象可应用厚朴三物汤加以治疗,疗效相比西医药物更加确切,且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厚朴三物汤;胃肠非吻合术;肠麻痹;西沙比利;肠麻痹属腹部手术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行腹部外科手术,腹部创伤面积较大加之使用麻醉药物等因素[1],导致胃肠功能活动力下降,积液在肠腔内容量过多,引发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等现象[2]。
临床对胃肠术后早期肠麻痹通常给予胃肠动力一类的药物治疗,但经大量临床研究证明[3],该类药物带有较大的副作用,易带来病情加重的危险。
对此,本文将120例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厚朴三物汤治疗术后早期肠麻痹,并与使用西药西沙比利进行对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西药治疗,口服西沙比利片,使用剂量为5mg/次,2次/d;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服用厚朴24g、大黄12g、枳实9g,加以1.2L水,先煮厚朴与枳实,取500mL汤水,加以大黄煎煮,取100mL汤水,温服。
1.3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若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有显着改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视为显效;若临床症状得以有所缓解,生命体征维持稳定视为有效;若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带有加重的情况,则视为无效。
总有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2结果2.1临床治疗效率对比:观察组应用厚朴三物汤的治疗方式,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78.3%,差异不显着,但显效及有效例数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详见表1。
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解析

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解析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比较分析两种药方成分、剂量及药味配比,并选取8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行小承气汤治疗,B组患者行厚朴三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便秘病症改善情况。
结果两种药方具有相同的组方,临床应用中A组治疗治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B组治疗治愈率为40.0%,总有效率为80. 0%,A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具有相同的组方,但是在治疗便秘方面,小承气汤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药理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227-02小承气汤是出自《伤寒论》的有效药方,具有“攻下通腑”功效[1];厚朴三物汤载于《金匮要略》,中医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具有相同的组方,均含有大黄、枳实、厚朴三味中药,但是二种药方具有不同的组方原则,临床上应用也各有侧重[2]。
本文着重对比了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的组方,并选取80例中风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两种药方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组方比较小承气汤药方为大黄12g、厚朴6g、酒洗6g、枳实9g。
使用时加入约4升,煎煮后去1升药汤,分两次服用。
从小承气汤药方成分来看,大黄苦寒可“泻热去实、荡涤肠胃”,厚朴苦辛而温可“行气除满”,枳实为苦而微寒可“理气消痞”。
小承气汤将三药合用可以“通便泻热、消滞除满”[3]。
现阶段,小承气汤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于肠梗阻临床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
当前,小承气汤不断被推广应用到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肺源性肝病、胆道蛔虫症、儿科疾病、胃切除术后残留排空延迟症及食管癌等疾病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通腑排气常用方的临床分析——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小承气汤三方对比

厚朴大黄则以大黄、厚朴共为君药,臣以枳实,主治“支饮胸满者”,而《医宗金鉴》认为此处胸满为误,实为腹满,主治水饮停
重用大黄为君,轻下热结,除满消痞,意在荡涤实热积
文/ 陈凯冲(长春市同仁堂医馆)
阳痿的发病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日益年轻化,来诊的患者既有新婚燕尔的年轻人,也有不惑之年的中年男性,究其原因不外乎肝郁脾虚、肾虚血瘀、湿热等。
本文结合笔者诊治阳痿的案例介绍临床常见阳痿的方证治疗方案,与同行探讨学习。
基础方药:。
(原创)厚朴三物汤治疗急性肠梗阻

(原创)厚朴三物汤治疗急性肠梗阻
(原创)厚朴三物汤治疗急性肠梗阻
收藏分享2011/10/4 20:48| 发布者: bygzpf| 查看数: 81| 评论数: 6摘要: 患者翁某,男,16岁。
以腹胀痛来诊。
五年前曾因肠梗阻手术。
此次又在某市医院拍片、B超,诊断可能又肠梗阻。
余诊见腹满痛,叩之鼓音明显。
大便三日未通,肠鸣音减少。
腹满拒按。
不发热,无呕吐,小便少。
腹痛呈阵发性 ...患者翁某,男,16岁。
以腹胀痛来诊。
五年前曾因肠梗阻手术。
此次又在某市医院拍片、B超,诊断可能又肠梗阻。
余诊见腹满痛,叩之鼓音明显。
大便三日未通,肠鸣音减少。
腹满拒按。
不发热,无呕吐,小便少。
腹痛呈阵发性加剧。
舌淡红,苔白润,脉沉实。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治第十篇》云:“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遂处原方。
厚朴24g 枳实15g 大黄20g
二剂,水煎,一次炖服。
如有吐出或大便不通,再煎第二剂。
务求得矢气、通大便。
当夜近十二点服下,稍有矢气。
腹痛稍减,但大便未通。
至清晨五点大便仍未通。
遂再煎第二剂。
服后至上午九点钟大便畅下二次,诸症顿除。
当时其父母惧怕再次开刀,所以力求用中药解,对余是不胜感激!本文内容由鸿江夫子提供
?。
厚朴三物汤防治腹部下肢手术后腹胀疗效观察

黄酚 、 大黄素等 , 主要 作用在大 肠 , 能增 加肠蠕 动减少水分 吸收 , 促 进排便及排气 。不论从祖 国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 , 本方都能起到 促 进肠蠕动 功能恢复 , 促使肠 内气体及残存 食物排 出 , 预 防和治疗 腹胀 , 同时还 能减轻 切 口疼 痛 , 使 患者尽 早进 食 , 增 加肠 内营 养作 用, 为 何未用 大承气 汤治疗 本病 , 大承气 汤主 治痞满 燥实 , 作 用峻 烈, 厚朴三物汤为大承气汤去芒硝 而成 , 作用相对较缓 , 比较 适合 胃 肠 道患者术后 预防和治 疗 , 既符 合仲景治 未病思想 ; 又收到 良好效
1 . 1 一 般资料 患者 1 0 2例 , 年龄 6 ~ 8 2 岁, 平均 5 6岁 , 男: 6 8 例, 女: 3 4例 , 均在 连续硬 膜外麻醉 下手术 , 术前禁食 6 h , 术前 常规肌注 阿 托品O . 5 m g , 鲁米那 O . 1 m g , 麻药 为 2 %利多卡因 1 5 ~ 2 0 m K J L 童减量 ) , 其中3 6 例不愿服中药者作为对照组 , 治疗组 : 腹 部手术 4 2 例, 下肢 骨折 复位 内固定手术 2 4 例。 1 . 2 方法 厚补三物汤组成 :川厚补 2 5 g ,川大黄 1 2 g , 枳实 1 2 g , 水 5 0 0 m l , 上药 浸 泡 3 0 m i n , 煮取 药 液 l O O m l , 分为 2 0 m l 、 4 0 m l 、 4 0 m l 3 份, 分别 于术后 6 h 、 1 2 h 、 1 8 h 各 温服 1 份, 及 时听肠鸣音并记 录肛 门 排气时间 , 术后及术后 2 4 h 各测腹 围 1 次, 儿童用药量减半 。对照组 不服药。
1资 料 与 方 法
小承气汤与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分析和临床应用比较

小承气汤为《 伤寒论》 的著名效方 , 是攻 下 通 腑 的 名 方 ; 厚朴 三物方为《 金匮要略》 所 载。 二 方 组 方相 同 , 均 由大 黄 、 厚朴 、 枳 实 三药组成 , 但 二 方 组 方 原则 不 同 , 临床 应 用 也 各 有 侧小 承 气 汤 与厚 朴 三 物 汤辨 别表
关键词 : 小承 气 汤 ; 厚朴三物汤; 组 方原 则 ; 药理 作 用 ; 临床 应 用
中图 分 类 号 : R2 8 5 . 6 : R 2 8 9 . 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4 9 3 1 ( 2 0 1 3 ) 0 6 —0 1 2 2— 0 2
2 . 2 疗 效 判定 标 准 …
小承气汤 。J : “ 大黄 1 2 g , 酒洗 、 厚朴 6 g , 去皮 、 枳实 9 g , 炙,
以水 四升 , 煮取一升二合 , 去渣 , 分温二服。 初 服 当更 衣 , 不尔者 , 尽饮之 。 若更衣者 , 勿服之 , 是寒下法代表方剂之一 , 泻 下 之 力 较 轻。 主 治 阳 明腑 实 轻 证 。 大便秘结 , 潮 热谵语 , 脘腹痞 满 , 舌 苔 老 黄, 脉 滑而 疾 。 以 及 痢疾 初 起 , 腹 中胀 痛 , 里 急后 重 ” 。 故徐大椿云: “ 谵语 由便秘 , 便 秘 由 胃燥 , 胃燥 由汗 出 , 汗 出 由津 液 少 , 层 层 相 因, 病情显 著” ( 《 伤寒论类方》 卷二) 。 因此 , 小承气汤 中大黄苦寒 , 泻热去实 , 荡涤肠胃 , 推 陈 致 新 ] , 厚 朴苦 辛 而 温 , 行 气 除满 ; 枳 实 味苦 而 微 寒 , 理气消痞。 三药 合 用 , 共成通便泻热 , 消滞除满之剂。
厚朴三物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52例临床观察

的 临床 疗 效 。
厚 朴 三 物 汤 可 显 著 改 善 不 完 全 性 肠 梗 阻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 进 胃肠 功 能 恢 复 , 高 治 疗 促 提
Q n a , A ho i ea. eat etfGnrl ugr ,Yea gH si l It rt r ioa n et n u ho C I ad , t 1Dp r n eea S re Z m o y uy n o t ne a dTa tn l d W s r pa o f g e di a e Mein fl t hn h i nv i o rdtn l hns dc ,h n h i 20 3 dc eA i e t S ag a im  ̄ f Taio ie Mein S ag a 04 7 i f ado i U e i a C e i e
【 关键 词】 厚朴三物 汤; 肠梗 阻 ; 中医疗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中图分类号 】 R7. 5 1R8. 【 542 . ;2 5 文献标识码 】 A 【 03 9 文章编号】 1 2 21( 1) — 8 — 2 0 — 6 2 20 0 2 0 0 90 6 5
Ob e v t n o n o p ee i t si a b tu t n t e td b u u S n e o t n Z A s r a i f i c m l t n e t l o sr c i r a e y Ho p a wu d c c i H NG Xio o g,GU o n o o ad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厚朴20—24g 枳实15g 大黄12g上3味,以水1200ml,先煮二味,取500ml,再下大黄,煮取300m1,温服lOOml,大便泄即停服。
(功效]行气除满。
(主治)主证:腹胀满疼痛,大便不通,无矢气,舌红苔黄,脉滑有力,或沉实.副证:心烦尿赤。
(临证加减)1.伴有胁肋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增其疏肝止痛行气之力。
2.腹窜痛,攻冲不定,加木香、乌药、沉香、郁金,以助理气止痛之功。
3。
腹胀痛而引少腹睾丸者,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等,以温化少腹之气。
4.腹痛而肠鸣者,加陈皮、香附、大腹皮,以行气止痛。
5.本方治疗肠梗阻: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均以腹痛、腹胀、呕吐、便秘四大症状为主。
药用厚朴35g,枳实30g,生大黄30g。
肠腑气滞加莱菔子30g;气滞血瘀加桃仁8g,丹参15g,赤芍工0g;热结阳明加芒硝30g;寒凝肠腑加附片9g,细辛3g;蛔虫梗阻肠道加槟榔lOg,川楝子12g,花椒3g;食滞胃肠,加山楂9g,麦芽lOg,莱菔子20g。
[湖北中医杂志,1984,cl,:2+]6。
本方加味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药用厚朴、桃仁各5—8g,枳实4—6g,生大黄4—8g(后下),丹参3~lOg,红花3"---6g。
气虚加党参、黄芪;阴虚津亏加玄参、麦冬、生地;大便次数增多去大黄。
此为6一12个月小儿剂量。
每日工剂,水煎分3—6次口服或鼻饲,一般2—3剂即可奏效。
[浙江中医杂志,1988,clO,:446]7.试谈张仲景对大黄的运用:张仲景在《伤寒》、<<金匮》中,用大黄的方剂达30首之多。
可归纳为:和血祛瘀,如桃核承气汤等;攻下热结,如三承气汤;消气止痛,如厚朴三物汤;和解散痞,如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退黄,如茵陈蒿汤等;降气止呕,如大黄甘草汤;温通寒积,如大黄附子细辛汤;消饮逐水,如大陷胸汤;荡实止利,如大承气汤;泻火凉血,如泻心汤。
《本经》论述大黄的作用是下血破症,荡涤肠胃,调中化食,而张仲景认为,大黄走血分祛瘀,行气分消胀;下肠胃之宿食,利肝胆之湿热;止血热之吐衄,化无形之痞满;上可止呕,下可止利;可缓可峻,能温能清,超过了《本经》运用范围.同时,由于配伍的差异,剂量的大小,煎煮方法之不同,大黄也有不同的作用。
[浙江中医杂志,1980,11《12,:5603(原文} 痛而闭。
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1) 厚朴三物汤方:、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词语注解] ①闭:此处指大便不通。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胀重于积的腹满证治。
“痛而闭”,指腹部胀满疼痛且大便秘结不通。
《脉经>>中本条作“腹满痛”,可知本方证以腹部胀满疼痛为主。
其病机当为实热内结,气滞不行,而且气滞重于积滞,临床上常见脉沉实有力,舌苔黄厚.治疗以厚朴三物汤行气通下。
本方与厚朴七物汤均以厚朴为君,可见二方证都有气机壅滞,腹部胀满的主要表现。
但厚朴七物汤证见腹满发热脉浮数,表里同病且以里证为急,故用桂枝去芍药合厚朴三物汤以行气通里兼和营卫。
本方证因无表邪,仅以腹满胀痛便闭为主证,故治疗也较单纯,用厚朴三物汤通腑泄满。
(方药评析) 本方以厚朴为君,重用厚朴和枳实以行气除满止痛,用大黄通便以畅通腑气。
本方与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但用量不同,主治也就有差别。
本方重用厚朴,由小承气汤证三两加至八两,枳实由三枚加至五枚,可知其治疗重点在于行气。
小承气汤重用大黄,重在通便行滞,尤在泾所说:“承气意在荡实,故君大黄;三物意在行气,故君厚朴。
”可谓要言不繁。
但是,厚朴三物汤中并未减轻大黄用量。
可知本方通便泻下之力也不轻,据本方的煮服法,大黄后下,且药后“以利为度”,通腑有助于行气。
此如陈灵石在《金匮方歌括》中指出的:“必先通便,便通则肠胃畅而腑脏气通,通则不痛也。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比较表┏━━━━━━━━━┳━━━━━━━━━━━━━━━━━━┳━━━━━━━━━━━━━━━━━━┓┃ 药物组成与用量┃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厚朴二两大黄四两枳实三枚┃┣━━━━━━━━━╋━━━━━━━━━━━━━━━━━━╋━━━━━━━━━━━━━━━━━━┫┃ ┃腹部胀痛,部位偏于中上,大便不通,┃便秘,腹胀满,潮热,谵语,或下利,┃┃ 适应症┃脉沉实有力,舌苔黄厚┃苔黄,脉实┃┃ ┃实热内结,气滞不通┃实热内结,腑气不行┃┣━━━━━━━━━╋━━━━━━━━━━━━━━━━━━╋━━━━━━━━━━━━━━━━━━┫┃ 功效┃行气除满止痛┃泄热导滞通便┃┗━━━━━━━━━┻━━━━━━━━━━━━━━━━━━┻━━━━━━━━━━━━━━━━━━┛(文献选录} 周禹载(扬俊):此又言痛之实证也。
闭者,气已滞也,塞也。
经曰:通因塞用,此之谓也。
于是以小承气通之,乃易其名为三物汤者,盖小承气君大黄以一倍,三物汤君厚朴以一倍者,知承气之行,行在中下也;三物之行,因其闭在中上也。
绎此可启悟于无穷矣。
(《金匮玉函经二注》)陈修园(念祖):以上厚朴七物汤,以其发热,尚有表邪也;今腹痛而不发热,止是大便闭者,为内实气滞之证也。
通则不痛,以厚朴三物汤主之。
(《金匮要略浅注》)高汉峙(学山):此及下条,当从上文作一节。
盖腹中寒气之证治,上文已完。
此又因上文之证,旁及风寒入腹而化热者,与下卷十六篇吐衄门病人面无血色一条同例。
金匮之省笔,多用此法,细读前后三条之文气自见。
言下利里虚,固宜大温大补如彼。
若雷鸣等症全具,其人痛而便闭者,则又以气不下通,而实热之邪势由上逆,故见种种急切之候也。
厚朴降气,枳实泻气,大黄下气,则闭者下通,而诸症自息,岂止痛止云乎哉。
(《高注金匮要略》) .(临床应用) (1)治疗肠梗阻有报道用厚朴三物汤加减治疗肠梗阻13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全部住院治疗。
其中女性57例,男性73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16岁,发病最长6年,最短1天;单纯性肠梗阻104例,占80%,绞窄性26例,占20%;其中低位性肠梗阻64例,占49.2%,高位性肠梗阻66例,占50.7%;完全性肠梗阻55例,占43。
3%,不完全性肠梗阻75例,占57.6%;粘连性肠梗阻76例,占58.4%,扭转及其它54例,占41。
5%,周围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增高97例,占74。
6%,正常33例,占25.4%。
诊断依据:临床见腹痛、腹胀、呕吐及便闭四大症状。
检查,腹部可见蠕动波或肠型,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脉弦紧或滑,舌苔白薄或黄燥,舌质红绛或光亮。
X线显示肠腔内气体,主位或侧位可见多个液平面及气腰肠袢;见空肠粘膜环皱襞显示,鱼骨刺状,或见结肠显示袋状型.方药组成与用法:组成:采用《金匮》厚朴三物汤。
药用:厚朴35g,枳实30g,生大黄20g。
1. 肠腑气滞加莱菔子30g,2.气滞血瘀加桃仁8g,丹参15g,赤芍lOg;3.热结阳明加芒硝30g,4.寒凝肠腑加附片9g,细辛3g;5.蛔虫梗阻肠道加槟榔lOg,川楝子12g,花椒3g;6.食滞胃肠加山楂9g,麦芽lOg,莱菔子20g。
用法:每剂加水500ml,煎成200ml,2次分服。
为防止呕吐,一次量在一小时内分次口服,成人日服2—3剂。
高位性肠梗阻呕吐频繁,可置胃管抽空胃内容物,然后将药液由胃管注入。
.疗效观察疗效标准:①临床治愈:排气排便,呕吐停止,腹胀腹痛消失。
②显效:排气排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遇其他因素诱发(粘连性肠梗阻)。
⑧无效:服药后24小时不能排气排便。
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8例(占75。
3%),显效13例(占10%),无效19例(占14.6%),总有效率为85.3%。
..从上表可见,狭窄性高位性肠梗阻疗效欠佳,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率高。
典型病例:陈××,男,18岁。
住院号:80一1042.腹痛两天未有排便,今晨起腹痛加剧,频繁呕吐褐色液体,急诊收治入院。
查体温:38.9~C,脉率92次/分,血压lOO/70mmHg,痛苦面容,被动体位,扪按腹部可见痛性包块,腹膜刺激征明显,有移动性浊音,腹胀不对称,右侧腹痛较左侧为剧,肠鸣音消失,舌质绛,脉细涩。
实验室检查;Hbll.5克,白血球13800/mm。
,中性85%,淋巴20%。
X线提示:空肠(粘膜皱壁呈鱼刺状排列)移至右下腹,回肠(呈管状)移至左上腹。
肠管广泛积气,有多个气液平面.诊断为绞窄性肠梗阻(完全性)。
证属瘀血阻滞肠腑,治拟化瘀通下:厚朴35克,枳实25克,大黄18克,桃仁1O克,莱菔子25克,赤芍12克,芒硝9克(冲)。
煎服两剂,四小时后已转气,六小时后排咖啡色黑便两次,腹痛减轻,能转动起立。
继用原方去桃仁、芒硝加丹参续服两剂,诸症悉除,痊愈出院。
(2)治疗肠麻痹,据报导以厚朴三物汤加味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附23例对照组)临床资料:治疗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
年龄:7天一19个月,其中新生儿13例,小于6个月的幼婴占9例。
喂养史:母乳5例,混合u例,人工12例。
原发病:新生儿肺炎8例,支气管肺炎1l例,脐炎6例,肠炎4例,菌痢和化脓性脑膜炎各l例,败血症7例,Ⅱ一Ⅲ度营养不良8例。
对照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
年龄:8天一16个月,其中新生儿儿例,小于6个月的幼婴占8例。
喂养史:母乳4例,混合8例,人工11例。
原发病:新生儿肺炎7例,支气管肺炎9例,脐炎6例,肠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2例,败血症7例,Ⅱ一Ⅲ度营养不良7例。
全部病例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迅速发生的显著腹胀,肠鸣音明显减弱或消失,X线检查可见全部肠道均匀胀气,37/51例(所占病例数/两组病例总数,下同)肠腔内见有多个不典型液平面。
同时有不同程度非喷射性呕吐,32/51例吐出大便样物,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或闭止,精神萎靡不振,吃奶明显减少或拒乳。
治疗方法治疗组。
用厚朴三物汤加味为基本方,药用厚朴、桃仁各5—8g,枳实4—6g,生大黄4—8g(后下),丹参6—10g,红花3—6g。
1.气虚者加党参4—6g,黄芪6~10g;2.阴虚津亏者,加玄参、麦冬各4—6g,生地3—5g。
3.大便次数增多后,去生大黄.以上剂量适用于6一12个月小儿。
临床可按年龄及体质情况作适当增减。
每日一剂,水煎分3—6次口服或鼻饲,一般2—3剂即可奏效。
对照组: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以及血管活性药物酚妥拉明0。
5一lmg/(kg。
次),日2—4次,静滴或静推;新斯的明0.05-0。
06mg /(kg.次),肌注;少量肥皂水(20.4)或盐水(3%)灌肠。
治疗结果:治疗组:24例痊愈(经治3天内呕吐腹胀消失,精神明显好转,肠鸣音恢复正常,X线检查示肠胀气明显减轻,液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