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

合集下载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文章目录*一、半夏厚朴汤概述*二、半夏厚朴汤功能主治*三、半夏厚朴汤服用方法*四、半夏厚朴汤副作用*五、半夏厚朴汤注意事项*六、半夏厚朴汤药典记载半夏厚朴汤概述1、定义半夏厚朴汤,中医方剂名。

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

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2、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厚朴半夏汤。

3、组方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4、制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香。

半夏厚朴汤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金匮要略方论》方之半夏厚朴汤功能行气开郁,降逆化痰[1].主治痰气郁结核气,咽中如有炙脔,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及胸胁满闷,或湿痰咳嗽,或呕吐等症;近代也用于食管痉挛,癔病,胃神经官能症而见上症者。

2、临床应用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半夏厚朴汤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半夏、茯苓各12g,厚朴9g,生姜 15g,苏叶6g.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半夏厚朴汤副作用本方药物多为苦辛温燥之品,易于伤阴助热。

半夏厚朴汤注意事项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

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药典记载1、《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2、《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

半夏厚朴汤就可治愈您的慢性咽喉炎半夏厚朴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会感到喉咙痒、疼痛和干燥。

这种汤剂通过调节体内的平衡,缓解症状,提供一种自然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半夏厚朴汤的成分和作用机制。

半夏厚朴汤由半夏、厚朴、枳实、生姜和甘草组成。

这些草药都具有消炎、止痛和抗过敏的作用。

半夏厚朴汤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利湿化痰和调理胃气。

它可以消炎、祛痰、润喉、抗过敏,从而改善咽喉部位的不适感。

具体来说,半夏厚朴汤对慢性咽喉炎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 清热解毒:慢性咽喉炎通常是由于热毒引起的。

半夏厚朴汤中的半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减少炎症的程度,缓解咽喉部位的不适感。

2. 利湿化痰:慢性咽喉炎的患者常常会有痰多、咳嗽、咯痰等症状。

半夏厚朴汤中的厚朴和枳实都具有利湿化痰的作用,可以减少痰液的分泌,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3. 调理胃气:中医认为胃与咽喉有着密切的关系。

胃气的失调会引起喉咙的不适感。

半夏厚朴汤中的生姜和甘草具有调理胃气的作用,可以改善胃气的紊乱,从而减轻咽喉部位的不适。

半夏厚朴汤的使用方法十分简单。

一般情况下,每天服用2-3次,每次服用10-20克的药物。

将药物加入适量的水中煎煮,直到剩下一半到三分之一的药液。

然后将药液过滤,加入适量的温水调匀,分次饮用。

虽然半夏厚朴汤在治疗慢性咽喉炎方面表现出色,但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一些特定的体质薄弱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除了半夏厚朴汤,其他一些中药也可以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

例如,桔梗汤、黄连汤和连翘汤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选择合适的中药还需要医生的指导,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不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总而言之,半夏厚朴汤作为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对慢性咽喉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它通过清热解毒、利湿化痰和调理胃气的作用,缓解炎症、促进痰液排出和改善胃气紊乱,从而减轻喉咙部位的不适感。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1. 半夏厚朴汤的简介半夏厚朴汤是一种古代中医药方,由半夏和厚朴为主要药材,结合其他辅助药材煎煮而成。

它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很好的疗效,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 半夏厚朴汤的药物组成半夏厚朴汤的主要药物组成包括:•半夏:有化痰止呕、祛湿安胎的功效;•厚朴:有祛湿健脾、止呕化湿的作用;•干姜: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的作用。

3. 半夏厚朴汤的功能主治半夏厚朴汤具有以下功能主治:3.1 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半夏厚朴汤可以止泻,具有收敛肠胃、调整肠道功能的作用;•呕吐:半夏厚朴汤具有止呕、化湿的功效,对于呕吐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胃脘疼痛:半夏厚朴汤能够温中止痛,对于胃脘疼痛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2 缓解胃肠道炎症•胃炎:半夏厚朴汤具有抗炎消炎的作用,对于胃炎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肠炎:半夏厚朴汤能够调整肠道的湿热状况,缓解肠炎症状,减轻腹痛、腹泻等症状。

3.3 减轻咳嗽与呼吸道相关疾病•咳嗽:半夏厚朴汤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支气管炎:半夏厚朴汤能够缓解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咽炎:半夏厚朴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咽炎引起的咳嗽、喉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4 调节情绪与神经系统•情绪不稳:半夏厚朴汤具有平肝安神、调节情绪的功效,对于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失眠:半夏厚朴汤能够安神助眠,对于失眠引起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4.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将半夏厚朴汤冲服,每日2-3次,每次饭后服用;•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过敏体质慎用,慎用于消化道溃疡患者。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半夏厚朴汤具有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缓解胃肠道炎症、减轻咳嗽与呼吸道相关疾病以及调节情绪与神经系统的功效。

在使用半夏厚朴汤时,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该中药方。

半夏厚朴汤颗粒的功能主治

半夏厚朴汤颗粒的功能主治

半夏厚朴汤颗粒的功能主治引言半夏厚朴汤颗粒是一种中药颗粒剂,由半夏、厚朴和生姜等多种药材配制而成。

半夏厚朴汤是传统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功能主治半夏厚朴汤颗粒具有以下主要的功能和主治:1.化湿行痰半夏厚朴汤可通过激活体内的湿气排出机制,起到化湿的作用。

湿气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理因素之一,可导致脾胃失调、消化不良等问题。

半夏厚朴汤颗粒中的半夏成分可刺激胃部的蠕动,促进湿气的排出,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2.平喘化痰半夏厚朴汤颗粒还具有平喘化痰的作用。

喘息是由于痰湿阻碍气流引起的,常见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半夏厚朴汤颗粒中的半夏和厚朴成分能够调节体内的平喘机制,促进痰液的排出,从而缓解喘息症状。

3.止呕降逆半夏厚朴汤颗粒还具有止呕降逆的作用。

呕吐和胃痛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如胃炎、胃溃疡等。

半夏厚朴汤颗粒中的生姜成分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可舒缓胃部痉挛,减轻胃痛和呕吐情况。

4.疏肝理气半夏厚朴汤颗粒还可以疏肝理气,缓解胸腹部的不适感。

肝气郁结是中医常见的病理状态,其症状包括胸闷、胁肋胀痛等。

半夏厚朴汤颗粒中的厚朴和生姜成分可促进肝气的疏通,减轻胸腹部的不适感。

适用症状半夏厚朴汤颗粒适用于以下症状:•湿阻化痰:痰多、咳嗽、气短、胸闷等症状。

•食滞胀满:食欲不振、胃胀、嗳气等症状。

•呕吐泄泻: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肝气郁结:胸闷、胁肋胀痛、烦躁等症状。

用法用量半夏厚朴汤颗粒的用法用量一般为口服,常见的剂量为每次一袋,每日2-3次。

具体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注意事项在使用半夏厚朴汤颗粒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对半夏厚朴汤颗粒过敏者禁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4.请勿超出推荐的用量和使用时间。

5.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关于半夏厚朴汤颗粒的详细信息。

结论半夏厚朴汤颗粒是一种具有化湿行痰、平喘化痰、止呕降逆、疏肝理气等功能的中药颗粒剂。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与作用我们都知道半夏厚朴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半夏厚朴汤其实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对的话,是不能让这种方剂发挥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红花5厘,苏木5厘,吴茱萸1分,干生姜1分,黄连1分,木香2分,青皮2分,肉桂3分,苍术3分,白茯苓3分,泽泻3分,柴胡3分,陈皮3分,生黄芩3分,草豆蔻仁3分,生甘草3分,京三棱4分,当归梢4分,猪苓4分,升麻4分,神曲6分,厚朴8分,半夏1钱,桃仁7个,昆布少许。

【功能主治】消胀化积。

主中满腹胀,内有积聚,坚硬如石,其形如盘,令人不能坐卧,大小便涩滞,上喘气促,面色萎黄,通身虚肿。

【用法用量】服广茂溃坚汤二服之后,中满减半,止有积不消,再服此药。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处方】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降逆化痰。

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各家论述】1.《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

【临床应用】1.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

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

气机失畅,痰凝气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蒌12g、生甘草1.5g,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梅核气——半夏厚朴汤

梅核⽓——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匮要略》【来源】《⾦匮要略》【来源】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姜15克,⼲苏叶6克。

【组成】半夏【组成】【⽤法】⽔煎服,⽇⽔煎服,⽇3次,夜1次。

【⽤法】⾏⽓开郁,降逆化痰。

【功⽤】⾏⽓开郁,降逆化痰。

【功⽤】【主治】喜、怒、悲、思、忧、恐、惊之⽓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喜、怒、悲、思、忧、恐、惊之⽓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主治】间,咯不出,咽不下。

或中脘痞满,⽓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

【⽅解】特点是理⽓药与祛痰药相⽽设。

全⽅的配伍特点是理⽓药与祛痰药相半夏厚朴汤是《⾦匮要略》专为“梅核⽓”⽽设。

全⽅的配伍配,其病机为七情郁结,肺胃宣降失常,以致⽓滞痰凝,结于咽喉⽽致。

肺主⽓,肝主疏泄,七情郁结,阻滞⽓机,致使痰⽓互结,结阻咽喉,则发为梅核⽓,咯咽不去。

痰⽓交阻之证,⽓不⾏则郁不开,痰不祛则结不解,⽽且痰凝可以加重⽓滞,⽓滞亦可促进痰结,故必须两者兼顾。

⽅中半夏苦⾟温燥,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厚朴苦⾟⽽温,⾏⽓开郁,下⽓除满,助半夏以散结降逆为⾂药;两药为伍,⼀⾏⽓滞,⼀化痰结。

茯苓⽢淡渗湿健脾,助半夏以化痰;⽣姜⾟散温⾏,助半夏和胃⽽⽌呕,为佐药;苏叶芳⾹疏散,宣肺疏肝,助厚朴⾏⽓宽胸,宣通郁结之⽓,为使药。

全⽅⾟、苦、温药并⽤,⾟散⽓滞,宣通郁结,苦能燥湿降逆,温可通滞,化痰饮,使⽓机调畅,则逆降痰消⽽病愈。

本⽅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苔⽩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因其⽤药多苦温⾟燥,故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

本⽅现代临床常⽤以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管炎、⾷管痉挛等属痰⽓交阻者。

现代应⽤1.梅核⽓张某,⼥,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

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攻冲,⼤便秘结,得⽮⽓则舒,苔薄腻,脉沉弦。

⽓机失畅,痰凝⽓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克,姜⽵茹9克,莱菔⼦9克,全⽠蒌12克,⽣⽢草1.5克,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

半夏厚朴汤——这个方究竟怎么理解?仅仅是治疗慢性咽炎吗?

半夏厚朴汤——这个方究竟怎么理解?仅仅是治疗慢性咽炎吗?

半夏厚朴汤——这个方究竟怎么理解?仅仅是治疗慢性咽炎吗?半夏厚朴汤出处:《金匮要略》(汉·张仲景)“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处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制法及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剂型:汤剂点评:提起半夏厚朴汤,我们并不陌生,大学本科阶段,我们就知道它是用来治疗“梅核气”的,相当于现在的慢性咽炎。

问题是,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当有人问:半夏厚朴汤是干什么的?如果我们还是回答:“治疗“梅核气”的,相当于现在的慢性咽炎。

”,那只能说明二个问题:1.我们理论上没有进步,对经方的理解停留在本科水平。

2.我们实践上也没有进步,对梅核气没有理解透,对半夏厚朴汤也不会临床运用。

要取得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我们还是需要从零开始。

我们先看看张仲景条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处方: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大家注意到:1.方中的生姜用量很大,达到五两。

其生姜的用量高于一般的方剂中生姜配伍剂量,仅次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生姜六两,而高于生姜泻心汤中的生姜四两。

如果说,半夏厚朴汤中君药是半夏,臣药是厚朴的话,那生姜只能作佐使理解了。

问题是,一个充当佐使角色的中药,其剂量却显著打败了作为臣药的厚朴药物剂量。

可见生姜在半夏厚朴汤方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

半夏厚朴汤的方证条文出现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汉·张仲景),为了理解其中生姜的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我们主要是要了解它和“君药”半夏的关系。

恰好,张仲景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有单独半夏和生姜约会的镜头: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小半夏汤主之。

(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乙升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参见何任主编《金匮要略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这个条文给了我们巨大的信息量,虽然只有半夏生姜二味中药,但是通过窥探半夏和生姜的私密约会,我们得出了这个药物配伍的作用机理:痰——饮——水——湿。

半夏厚朴汤方剂

半夏厚朴汤方剂

半夏厚朴汤方剂半夏厚朴汤【方剂名】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 、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 、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

【方解】本方主治梅核气是由情志不畅,痰气互结咽喉所致。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肺胃宣降失常,聚津为痰,气郁痰阻,互结于咽喉,故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痰气上逆,肺、胃失和,则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滑腻,脉滑或弦,均为痰阻气滞之征。

气不行则郁难开,痰不化则结难散,故治宜化痰、行气兼顾,使气行则郁开,痰化则结散。

方中半夏化痰开结,降逆和胃,重在降逆;厚朴下气除满,以散胸中滞气,重在行气,二者相伍,一化痰结,一行气滞,痰气并治,使痰降则气行,郁开则痰降,共为君药。

茯苓渗湿健脾,助半夏祛湿化痰;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宣通胸中之郁结之气,助厚朴顺气宽胸,共为臣药。

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制半夏之毒,为佐药。

五药辛苦合用,辛以开结,苦能降逆,温以化痰,共奏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梅核气的代表方,以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癔症、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咽部异感症、慢性支气管炎、食管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使用注意】本方药物多苦温辛燥,适宜于痰气互结偏于寒性者;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为气郁化火,痰火互结所致,虽有梅核气症状,亦不宜使用。

【方歌】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知识拓展】半夏厚朴汤为治梅核气的专方。

其病证特点:一是病位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感觉异常,如梅核塞于咽喉,但不碍饮食,故而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厚朴汤
〖方源〗《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组成〗半夏一升(12g)厚朴三两(9g)茯苓四两(12g)生姜五两(15g)苏叶二两(6g)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运用〗
1.本方主治梅核气。

以咽如物阻,吞吐不得,苔白腻,脉弦滑为证治要点。

2.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等以增强其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可酌加川楝子、元胡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可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津伤较重或阴虚者不宜使用。

如见有咽干颧红,舌红少苔,阴伤津少者,虽有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方解】本方证多因痰气郁结于咽喉所致。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咽喉,故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肺胃失于宣降,还可致胸中气机不畅,而见胸胁满闷、或咳嗽喘急、或恶心呕吐等。

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故宜行气散结、化痰降逆之法。

方中半夏辛温人肺胃,化痰散结,降逆和胃,为君药。

厚朴苦辛性温,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为臣药。

茯苓甘淡渗湿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芳香行气,理肺舒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共为佐药。

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情志不畅,痰气互结所致的梅核气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咽中如有物阻,吞吐不得,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气郁较甚者,可酌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胁肋疼痛者,酌加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酌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4.使用注意方中多辛温苦燥之品,仅适宜于痰气互结而无热者。

若见颧红口苦、舌红少苔属于气郁化火,阴伤津少者,虽具梅核气之特征,亦不宜使用本方。

转帖如下:
半夏厚朴汤2009/06/21 08:15
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化痰开郁气自舒。

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

这种异物感常常表现为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前贤谓之“梅核气”,妇人尤其多见。

此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咽神经官能症。

据此,可以看出本方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一是病位多在咽喉,二是病性多为自我感
觉的异常。

临床上对于咽喉部疾病我多喜欢以本方加减治疗。

半夏是治疗咽喉病的要药,《本经》说它主“咽喉肿痛”;《伤寒论》的苦酒汤和半夏散及汤也是用来治咽喉病的。

本方所主的咽喉病,除了上述的咽神经官能症外,还见于急慢性咽炎、咽干痛、粘痰、声带麻痹造成的失音等炎症性疾病,而不局限于咽异物感。

若红肿热痛等炎症明显时可加山栀、连翘、黄芩、桔梗以增强消炎作用。

小儿的咽痛也可用本方。

半夏厚朴汤对于以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的机会也很多。

这种自我感觉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的,临床上决不能把眼光仅仅停留在咽喉上,否则将会大大限制本方的运用范围。

比如更年期综合征,其人主诉特多,或烦躁、或焦虑、或抑郁、或失眠、或多疑;或恶风、汗出、手抖、烘热、腹胀。

有些主诉则特别怪异,如有位中年妇女因阴蒂的跳动感而坚持要认为是细菌已经入血液,有男子为会阴睾丸的下坠感而惶惶不可终日,有位中年妇女则为舌头的疼痛灼热感到处求医,大多以精神症状为多见。

临证常加山栀、连翘、枳壳,可认为是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

烦躁焦虑明显时,我常以此方去生姜,加山栀、连翘、黄芩、甘草清心除烦,名为“八味除烦汤”。

是我临床常用之方。

用连翘、枳壳时,少数病人可出现腹泻,但病人并不感到难过,反觉得舒适。

肛门排气增多,腹胀也随之减轻。

另外,一些女性的关节疼痛,心情抑郁时关节痛甚,情绪兴奋时则不痛。

也可以看作是自我感觉的异常。

古方指迷茯苓丸即是治痰气交阻的关节痛,方中也含有半夏茯苓。

这种自我感觉异常也可以表现为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

其人多有精神的过敏,一闻到不适气味就想呕吐,恶心是常见症状。

半夏厚朴汤是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变方,小半夏加茯苓汤即主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本经》载半夏也主“头眩”。

关于“眩”,有两层含义,一为眩晕,患者自觉的旋转感、上下或左右晃动感、倾斜感、地动感、如坐舟中感;一通“幻”,即是伴有怪异感、恍惚感、紧张感、恐惧感的幻觉。

半夏茯苓是很好的精神镇静剂。

就临床所见,半夏厚朴汤证多以精神上的不舒为主,其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

半夏厚朴汤含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

如以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呼吸系统的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方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也不少。

我常用本方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

这些小儿除了食欲不振外,常有胆小,性格偏于内向,面色黄,大便干结等。

服用本方可明显提高食欲,面色与大便也会得以改善,且性格也会变得比以前活泼。

我还以此方治一例神经性厌食,表现为饮食后即吐,以此方重用半夏60克(先煎),呕吐得到明显抑制。

半夏生姜有较强的止呕作用。

有关于半夏的用量,我所知道的最大剂量是日本江部洋一郎用的120克,但必须久煎。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厚朴、紫苏有抑制喉反射的作用,生姜、紫苏有健胃、促进胃液分泌及肠管蠕动作用。

对于紫苏,我喜欢用苏梗而不用苏叶,原因是苏叶煎煮后药汁颜色多呈黑色,此类病人心理又比较敏感,难免见药多虑,而苏梗则药液色较淡。

本方还可以加大枣来矫味。

除了配合心理疏导外,我多嘱病人自己煎药,以令其思想上重视,且闻到清香的药味对病人心理无疑也是一种良性的刺激。

我还以此方与温胆汤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氏病。

所治疗的冠心病,其人多有恐惧、失眠、胸闷。

平素胆小,常常担心心绞痛发作,很注重随身携带救心丸,一旦忘带,则心绞痛必发。

这类疾病治疗的关键是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单纯的扩张冠脉。

胸闷一症,未必真是器质性的,有时也是心因性的,可以视为咽异物感的延伸表现。

《本经》谓半夏主治“胸胀”,想必即是此证。

帕金森氏病以手抖不能自控为主要表现。

中医有疑难怪病从痰论治的经验,本方与温胆汤合用以加强理气化痰的作用。

据报道,厚朴也有治疗震颤的
作用。

根据我的治验,病人服药后手抖减轻,感到舒适,但不能根治。

病情反复时,可再次服药,吃吃停停,间断使用。

此病勿求治愈,提高生活质量才是治疗目的所在。

半夏厚朴汤也同样可以化裁治疗外感病,如中暑、夏秋季节的腹泻等,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即是在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