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单元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合集下载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诗歌
第二单元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诗经:《卫风·氓》;《小雅·采薇》 楚辞:《离骚》选段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并序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建安文学”:《短歌行》 “田园诗”之祖:《归园田居》(其一)
《诗经》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又称《 诗三百》 汉代奉为经典, 又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奉为经典, 始称《诗经》 始称《诗经》。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为 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诗歌 篇 ”“雅”“颂 三大类。 “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15国风 国风, 其中 国风,160篇,属民间歌谣;雅分 篇 属民间歌谣; 大雅、小雅, 大雅、小雅,105篇,属宫廷乐歌;颂分周 篇 属宫廷乐歌; 鲁颂、商颂,属宗庙祭祀的乐歌。 颂、鲁颂、商颂,属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
楚辞的范畴, 楚辞体” 见课下注释) 楚辞的范畴,“楚辞体”(见课下注释)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政治抒情诗, 长的政治抒情诗,共373句。 句 屈原其人(离骚开篇四句)。 屈原其人(离骚开篇四句)。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 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 意义:奠定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意义:奠定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屈原精神”成为后世典范。 “屈原精神”成为后世典范。 Nhomakorabea经的影响
1,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奠定了我国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歌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创作传统。 诗歌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创作传统。 风雅精神” “风雅精神” 2,比兴手法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基本表 , 现手法。 现手法。
《氓》、《采薇》
通假字: 通假字:匪,于,说,泮,莫,尔,棘。 无意义助词: 无意义助词:止、言、载、思、曰、亦、 斯等。 维、斯等。 成语:屡试不爽,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成语:屡试不爽,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牝鸡司晨等。 牝鸡司晨等。 重点字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重点字词(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 ):愆 至于, 类活用等):愆,贿,至于,黄,徂,溅, 启居, 君子,小人, 贰,靡;作,启居,聘,路,君子,小人, 骙骙, 雨等。 骙骙,腓,雨等。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诗歌短歌行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并未陷入消沉,而是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对曹操在诗歌中表达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气概并不陌生。

学习这首诗,学生也认容易理解诗歌中诗人“天下归心”的豪情和理想,但是萦绕在诗歌中的“忧”如何与之相联系以及诗歌中借助典故和比兴表达的诗歌内容是学生理解起来的难点,所以一定要通过诵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体味出诗人充满矛盾而雄心满怀的豪情,读出情感,读出气魄。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悟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诵读、重点句式的翻译,了解作品主旨,能当堂熟读,个别成诵。

2、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悟诗人由人生无常带来的深沉忧思和他要招揽贤才、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相混杂,情绪或低落或高昂。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象、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涉江采芙蓉-铜仁一中

涉江采芙蓉-铜仁一中

涉江采芙蓉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的《古诗三首》。

从整体上看,必修二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而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诗歌内容,还是在艺术思想都已经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完全担得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从这首诗歌入手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但是现代人在解读时却有两种思量:一则说这是女子思念爱人的闺怨之思,一则认为这是以思妇之闺怨内含游子思乡之情,感情变化曲折悠长,精妙非常,值得学生去研读赏析。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和体验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这首诗的表面内容。

再者学生对于诗歌的解读理解还停留在感性、直观的阶段,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和情感,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应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度的注意力,这是好的课堂的必要条件。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构建诗歌的画面,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曲折的抒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涉江采芙蓉》的改写,把握诗歌内容,深入体会诗歌情感,并通过此活动了解中国诗歌由四言变五言的转变过程,了解《古诗十九首》的重要地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了解并学习《古诗十九首》含蓄、曲折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来描摹诗歌画面;2、学生质疑、诗歌改写活动。

3、抒情主人公及诗歌主题的探讨与确定,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的掌握。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选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品,篇目涉及《诗经》、《离骚》等,汉乐府民歌以及南北朝五言诗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孔雀东南飞》是篇伟大的爱情悲剧,主要讲述的是刘兰芝和焦仲卿这对情投意合的年青夫妇被活活拆散,最终为了捍卫爱情而双双付出生命的悲剧故事,爱情是永恒的主题,青春期的学生对这个话题会比较感兴趣,因而要利用这个契机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树立自己正确的爱情观。

另外,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在人物形象塑造、剪裁、结构、语言上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诗文创作有深远影响,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注重个性化阅读,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更为重要的是从平行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探寻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点,知道学生自身学习知识的深度,进而决定学生学习的宽度,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二、说目标(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和“相”“自”“适”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2、理清诗歌的曲折情节;3、结合文本,分析焦仲卿、刘兰芝的性格,探究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的参照注释解读文本的能力,概括能力和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1、分角色朗读课文;2、对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原因的交流、探讨。

(让学生了解叙事诗通过人物对话提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观点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文本解读,唤起学生对焦仲卿、刘兰芝命运的同情,同时引发学生对爱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结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总结

本单元含英咀华的重点:新诗体、 新流派、新的表现手法
• 感知《诗经》的现实主义风格,掌握赋比兴 手法和重章复唱手法的特点,体会其对后世 诗歌创作的深刻影响; • 感知《离骚》的浪漫主义风格,体会其抒情 性特征,掌握芳草喻、美人喻、两性等手法 的运用特征,体会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 影响; • 了解汉乐府、古诗、建安文学等文学常识, 体会这一阶段诗歌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陶渊明
又名:潜 字:元亮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田园诗人” “隐逸诗人” “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陶渊明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大 类: 一种是平淡自然。主要是指那 些田园诗,用语质朴自然、清新疏 朗。人们常引的“采菊东篱下,悠 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可谓是此类的代表。
发山 展水 脉田 络园 诗 派

南朝· 宋 唐
陶渊明
谢灵运 王孟
田园诗派
山水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
另一种是慷慨激昂,豪 放有力。主要是某些咏诗拟 古之作,所写的大多是诗人 对古代人事的评解和感慨, 借以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 和愤慨,寄托自己的理想, 用语则豪迈刚烈,感情激越。 如《咏荆轲》
• 陶渊明少怀大志,因所生活的东晋时代 政治极端黑暗,抱负无由伸展,只做了几 任参军一类的小官便辞官归田了。 • 组诗《归园田居》五首,就是诗人四十一 岁时辞去任职八十一天的彭泽县令归隐后 的第二年写下的著名诗篇。
薇:作 追忆思乡之情 岁:初 前
柔 暮
刚 阳
戍役漫长
三 章 叙述难归原因 我戍未定


王事靡
狁之故

四、五章 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 今昔之对比
现实的困境

高一语文《短歌行》学案分析

高一语文《短歌行》学案分析

高一语文《短歌行》学案分析高一语文《短歌行》学案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内容《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内容包括:《&lt;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是高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二、说教学目标“阅读鉴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主体新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学生能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强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四、说学情我所上课的班级为K一1班,该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1、知识能力方面:诗歌重朗读,而在朗读方面,相对其它文学体裁而言,我校高一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兴趣会大一些,如果能抓住这一点,会增加课堂的学习气氛但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初步认识上,在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现代诗歌学习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阅读面狭窄,生活阅历浅,没有耐心透过诗句深入探究诗人的思想情感,以致于难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本单元虽然有了前面几首诗歌的教学铺垫,但感觉学生品读诗歌的底子仍然比较薄弱,对诗歌鉴赏感悟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2、个性方面:这些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喜欢被动接收,老师讲一点就学一点,自主性需要培养和提高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学习能力有限,高中科目增多,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各科作业的不多,没有时间复习更不要说来预习新课了,常常是一篇课文在上课前班里找不到几个有阅读过的,很多教学任务只能依赖于课堂时间来完成三、说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习者特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策略:1、体验法:学生结合情境,通过诵读,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和内涵2、质疑释疑法: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3、小组合作与对话交流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4、拓展研究法:运用新旧知识进行拓展迁移,丰富诗的文化内涵五、说教学资源的准备①《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②自制ppt课件六、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情境,明确学习目标:(4分钟)1、导语: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所知道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物?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当年他亲率八十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设计意图:从说曹操开始,看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走进曹操的内心(二)、整体感知诗歌(8分钟)1、朗读感知:组织学生自由阅读全诗,初步感知诗句2、正音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对此诗预设的重要字的读音3、情境感染: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视频剪辑4、请一生朗读全诗设计意图:原生态的阅读才能真实看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不要先入为主,尊重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顺“横槊赋诗”的视频让学生对比别人的阅读,以此进一步感知诗歌的情感(三)、文本赏析过程(25分钟)第一种方案(非指示性教学法的尝试)自主、合作与对话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再读诗歌,提出问题2.组内对话:小问题,容易的问题小组内解决3.组与组对话:小组选派代表将组内部不能解决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去,请求其他组帮助解答师生对话:组与组对话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启发点拨释疑第二种教学方案: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1.解题;2.写作背景;3.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探究一:诗人在这首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呢?①思考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②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呢?过渡:历史上,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请大家说说此诗中曹操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这种修辞的好处是什么?过渡: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如有哪些,请说说⑤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那曹操感叹人生苦短之后为什么又认为只有酒才可解难忘之“忧思”呢?探究二:常说酒后吐真言,那曹操饮酒后有没有向众人吐露心中的“真言”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中的诗句加以说明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③诗人引用典故来表达什么心理愿望,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⑤归纳引用典故的表达效果过渡:满腹经纶富有才华的曹操以委婉的语言向众人传达了自己渴求贤才、礼遇贤才的一片诚心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运用典故的诗句应如何理解清楚,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探究三:诗中除运用典故之外,还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试作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注意表述格式)教师小结:通过对诗人多种表现手法的理解,我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明白曹操在诗中不仅表明了自己的求贤之心,也表明了对贤才的礼待,更表现着一种真诚感人的力量可以说,这首诗本身就是在为求贤做着努力,打着“广告”设计意图:1.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生生对话、组与组之间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几种互动对话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及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掌握相应的方法与技能让学生有一课一得的感受这也是重难点突破的手段2.在学生对话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穿插进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和理解与文本有效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3.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与考验着教师的基本功与课堂驾驭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但我以为,这样的课才真实(四)、课堂巩固(8分钟)背诵《短歌行》设计意图:本首诗表达感情曲折多变,感情充沛,适宜朗读,且有不少的精华句子,让学生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情趣用课堂时间也是为了及时落实与巩固背诵任务七、说作业设计阅读曹操的《求贤令》一文,再结全《短歌行》一诗,以书面的形式谈谈曹操的求贤观对现代生活有什么启示,对你有什么启发?要求:先写在纸上,再准备发言设计意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通过写来交流,通过写加深对本诗的理解八、说板书设计表达格式:手法内容作用或效果运用了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表达(抒发、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心意、情怀、理想、高尚品德等艺术手法用典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内涵容量;咏吏以言志或抒情比兴形象生动借代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思想情感忧解忧人生苦短——只争朝夕贤才难得——招纳贤才功业未就——天下归心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将这两部分板示给学生以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的印象表达格式的归纳是对知识上升为技巧方法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一、字音字形词义
氓之蚩蚩淇水汤汤匪我愆期将子无怒将领垝垣泣涕涟涟载笑载言卜筮
咎言贿赂桑葚耽搁虎视眈眈陨落自我徂尔渐车帷裳渐染流水渐渐
毫厘不爽夙兴夜寐靡靡之音靡室劳矣靡费望风披靡咥笑哀悼白头偕老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譬如慷慨青衿嘉宾鼓瑟吹笙掇拾阡陌契阔谈讌绕树三匝吐哺羁鸟守拙荫蔽荫庇阴凉暧昧王事靡盬小人所腓孔疚四牡骙骙象弭鱼服修姱孔棘謇朝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方圜攘诟兰皋荠荷岌岌体解浑身解数押解惩罚桂冠离骚自缢徘徊公姥薄禄相秦罗敷伶俜绣腰襦哽咽咽下咽喉遗施玳瑁纨素耳著明月铛削皮剥削纤细扶将拊掌窈窕便言主簿否泰络绎鹄舫龙子幡青骢马金镂鞍赍钱鲑珍下榻晻晻日欲暝摧藏蹑履怅然鸳鸯涉江荣膺杂糅xū()嗟jiū()兮yǔn()身不恤士也w ǎng()极kōng()hóu
chuí()床shǔ()光钱bó()pán()石蒲wěi()悲cuī()城guō()zhí()zhú()sī()叫páng()huáng()焙()烧醅()茗消mǐ()
二、文学常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原本只称,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分为、、三大类。

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分大雅、小雅,是;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2、“楚辞”是战国时期在楚国创作兴起的一种诗歌。

它最著名的作者是,名,字。

其代表作是。

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
的创作典范。

是它思想内容的核心。

3、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是,它和被合称为。

4、《涉江采芙蓉》选自朝梁的《文选》。

5、陶渊明,的文学家,一名,字元亮,是诗派的代表人物,世称“靖
节先生”,自号。

三、名句默写
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

既见复关,。

尔卜尔筮,。

以尔车来,。

2、,。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士之耽兮,。

女之耽兮,!
3、,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二三其德。

4、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

6、,?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7、少无适俗韵,。

,一去三十年。

,。

开荒南野际,。

8、,桃李罗堂前。

,。

狗吠深巷中,。

,虚室有余闲。

三、内容概要
1、《<诗经>两首》集中反映了《诗经》“卫风(国风)”部分的内容,将国家政策与百姓生活及青年男女的情爱浓缩在短小的诗歌中,体现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特征。

2、《离骚》是屈原政治理想与情绪品格的艺术展示,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长诗的开山之作,构成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基本内涵。

3、《孔雀东南飞》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髓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长篇叙事诗的先河。

4、《诗三首》将汉、魏、晋三个朝代的作品级合在一起,展办了五言诗的特点。

5、《涉江采芙蓉》采用了悬想的方式,从对面曲揣彼意。

二、体味情感
1、《氓》中女主人公的深情决绝与怨恨;兰芝的深情与刚毅;屈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操;曹操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苦闷与伤感,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贤才良士的渴盼,对功成名就的期盼。

《采薇》以一个自叙的口吻,抒写他归家途中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他保家卫国的自豪和久役回家的悲伤。

塑造了一个人品可敬,可爱而处境又值得同情的士兵形象。

2、《涉江采芙蓉》反映游子思乡的痛苦;《归园田居》以朴实的语言,高远技俗的意境,写出了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出对归隐的热爱。

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3、《短歌行》中反复出现“忧”字,有两方向的内容:人生苦短、求贤不得。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也称诗300.开创了我国现实文创作。

诗经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和“文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之首。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国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多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其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

“赋”就是陈述铺叙,“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兴手法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诗经》善用重章叠句来表达感情,是民歌的特色。

使诗歌在盲律和修辞上收到美的效果,便于记忆和咏唱,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怀。

(结构上)还运用了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增加了诗的音乐美,表达出细微曲折的感情,描摹出事物特征和属性,(语言上)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风
2、我国文学史上向来用“风”“骚”并称。

“风”择时国风中的作品,“骚”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是我国古代文学现实和浪漫的传统,后代也用“风骚”指文学,《诗经》又简称诗,《尚书》又简称书,“四书”指孟子、论语、中庸、大学
3、“楚辞”既是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由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的作品和汉代人仿写的作品汇编成集。

也是一种文学体裁,个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因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的“骚”来指称“楚辞”的。

主要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宋玉的《九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