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索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的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如世俗化、商业化、平民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

(2)运用比较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与之前时代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宋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

二、教学重点:1. 宋代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 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如世俗化、商业化、平民化等。

三、教学难点:1. 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之前时代的差异。

2. 运用比较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PPT、参考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宋代社会风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宋代的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科技进步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如宋代市民生活、商业活动等,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与之前时代的差异。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6.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深化对宋代社会风貌的理解。

7.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教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宋代与唐代、明代等其他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分析其异同。

2. 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宋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如开封府、北宋皇陵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宋代社会风貌。

七、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拓展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如市民生活、社会风气等。

(3)认识宋代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

(2)利用图片、文献等资料,生动展示宋代的社会生活。

(3)运用比较法,分析宋代与之前时期的区别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

(2)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1)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宋代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社会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

(2)分组讨论,总结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表现。

3. 合作探讨:(1)分组展示研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讨论,提炼宋代社会风貌的核心要素。

4. 教师讲解:(1)讲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阐述宋代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宋代社会风貌案例,进行分析。

(2)让学生结合案例,谈谈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

7.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课后阅读材料,深入研究宋代社会风貌。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第一章:宋代社会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

掌握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五代十国到北宋的统一。

宋代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官员选拔与调动。

宋代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海外贸易。

宋代文化:诗词、书画、科学技术、宗教信仰。

1.3 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图片展示和资料介绍,让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分享研究成果。

案例分析: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章:宋代的士人文化2.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士人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宋代士人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理解宋代士人文化对社会风貌的塑造作用。

2.2 教学内容士人的地位:科举制度下的士人阶层。

士人文化的特点:诗词、书画、学术研究、礼仪习俗。

士人文化的影响:社会价值观、文化传承、社会风貌。

2.3 教学活动设计诗词欣赏:让学生学习宋代诗词,体会士人文化的韵味。

书画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宋代书画作品,了解士人文化的艺术表现。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士人文化对社会风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宋代的经济生活3.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经济的发展状况。

掌握宋代经济生活的特点和变化。

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风貌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农业发展:耕作技术、土地制度、农业税收。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技术、市场贸易、货币经济、海外贸易。

城市生活:城市布局、商业活动、市民生活。

3.3 教学活动设计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宋代古城遗址,了解宋代城市生活和商业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角色,模拟宋代经济生活。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经济发展对社会风貌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章:宋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风俗4.1 教学目标了解宋代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掌握宋代社会风俗的特点和变化。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发文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

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运用贯穿其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讨论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使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亲和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宋代的服饰;瓦子教学难点: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教学方法:教师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带着问题的课文阅读,小组讨论,学生交流)教学资源:PPT课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破题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2、自主先学、知识梳理:参照《历史伴你学》P46“知识梳理”预习课本内容,归纳提炼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学生落实好基础知识,各小组在祖长的协调下,快速交流)3、教材挖掘、合作探究:(一)衣师:中国古代对服饰十分看重,除了衣着本身御寒、美观的功效外,传统的把它看成作礼仪的一部分,宋代服饰的特点是缀饰不用珠玉,有节俭之风,宋徽宗时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的衣服精美华丽。

北宋初年,对各级官员的服色作出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就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老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表现形式;(3)认识宋代历史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宋代社会风貌;(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及其成因;(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究宋代社会风貌的具体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历史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到宋代社会风貌是历史的产物,有其时代背景和历史局限性。

二、教学内容:1. 宋代政治风貌:(1)了解宋代的政权结构,如北宋、南宋等;(2)掌握宋代帝王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3)认识宋代政治风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 宋代经济风貌:(1)了解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2)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如市场经济、海外贸易等;(3)分析宋代经济风貌对当时社会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过渡到本课;(2)通过展示宋代的相关图片、地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引导学生关注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宋代政治风貌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讲解宋代经济风貌的特点及其对当时社会的推动作用;(3)分析宋代社会风貌的成因及其历史局限性。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宋代社会风貌案例,如风气、习俗等;(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所体现的宋代社会风貌;(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及其成因;(2)强调宋代社会风貌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宋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2. 请学生思考宋代社会风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历史局限性;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总汇

初中历史——宋代社会风貌教案优秀范文总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的建立背景和历史地位。

(2)掌握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认识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式,了解宋代社会风貌。

(2)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宋代与前代社会的不同之处。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2)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二、教学内容:1. 宋代的政治:了解宋代的建立背景,认识宋代的政治制度,如君主专制、科举制度等。

2. 宋代的经济:掌握宋代的经济特点,如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的发展。

3. 宋代的文化:了解宋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4. 宋代的科技:认识宋代的科技发展,如四大发明、天文学、医学等。

5. 宋代的社会风貌:分析宋代人民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宗教信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风貌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2. 教学难点: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征,以及宋代与前代社会的不同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代的建立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历史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1)政治:讲解宋代的政权组织形式、科举制度等,让学生了解宋代的政治状况。

(2)经济:分析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等特点,让学生掌握宋代的经济风貌。

(3)文化:介绍宋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让学生感受宋代的文化底蕴。

(4)科技:讲解宋代的四大发明、天文学、医学等科技成就,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科技水平。

(5)社会风貌:分析宋代人民的生活习俗、社会风气、宗教信仰等,让学生认识宋代的社会风貌。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宋代社会风貌的认识和看法。

4.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风貌的特点,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征;(2)掌握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表现,如城市繁荣、商业发展、文化兴盛等;(3)认识宋代社会风貌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究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宋代社会风貌与之前时代的异同;(3)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宋代社会风貌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宋代社会风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2)培养学生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特点;(2)宋代社会风貌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宋代社会风貌形成的原因;(2)宋代社会风貌的局限性及其对现实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东京城、市井生活、宋代服饰等;(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简要介绍宋代社会风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3)提问:同学们对宋代社会风貌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宋代社会风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宋代社会风貌的各个方面,如城市繁荣、商业发展、文化兴盛等;(2)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形成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3)讲解宋代社会风貌对后世的影响,如城市布局、商业传统、文化传承等。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宋代社会风貌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后作业:(2)选择一个宋代社会风貌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新部编本05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新部编本05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 11 课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采【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 知识:认识宋朝社会生活的大体风采,包含衣、食、住、行等、认识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民俗方面的状况。

2.能力:经过认识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升认识和改良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认识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此刻的物质文化生活,提升创建性地改良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2.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协助教课,培育学生察看、想象能力。

3.经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培育学生的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过去平时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为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重点难点】教课重点:宋朝的衣饰和瓦子。

教课难点:宋朝社会气象万千的原由。

【教课方法】叙述法、图像表示法和启迪引诱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导入:前方我们学习了宋朝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应了宋朝万千气象的社会风采。

那么宋朝人们的吃、穿、住、行详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当时在节庆民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采一课。

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朝社会风采一、衣食住行等风俗的变化1.衣——衣饰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内容和小字部分,掌握宋朝衣饰的变化,把知识重点找出来。

①宋朝的衣饰变化有一个由简朴到豪侈的演变过程;②宋朝的衣饰变化遇到北方少量民族的影响;③因为一些士医生的倡导,妇女缠足的恶习开始传开;④在宋朝,从衣着的服饰上,可辨识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索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
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

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提高认识和改进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了解历史上物质
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提高创造性地改进
物质文化生活的能力。

通过对于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
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四项
内容,一是精神生活方面,包括娱乐活动和节庆活动两项内容。

从教材叙述展开的程度来看,服饰和瓦子可以视为重点内容。

同时,服饰问题涉及到
国内各民族间在文化上和生活方式上的相互影响;瓦子属城市商业繁荣的问题,也可以视
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
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阐释社会生产的进步促使人民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宋朝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进步基础。

一、衣食住行等习俗的变化
1、衣: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

欣赏《清明上河图》等宋代的插图,描述画面中人物的服饰,或者通过不同的服饰分
析人物的身份地位。

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宋朝服饰特点的历史变化,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一方面表明
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统治阶级的日渐腐朽。

第二,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
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朱熹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
冠服扫地尽矣。

”这是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之间的
文化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作用。

第三,在宋朝出现的缠足陋俗,说明
当时统治阶级价值观念的腐朽和妇女地位的低下,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这些历史现象。

2、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
导学生思考当时南北方饮食习俗的差异和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饮食习惯的影响。

4、住:茅屋、瓦房、宅第。

展示各类住房的图片,要求学生指出宋代的民居有哪几类?各类的民居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比较城市和乡村住房的不同,便于学生认识和比较。

4、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引导学生认识宋朝主要有哪几类交通工具,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使用的交通工具方面有何差异?除了交通工具以外,宋朝时便利人们出门旅行的条件还有哪些?
二、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1、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2、节日:春节、元宵、端午节、中秋节。

要求学生指出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流传至今的重要传统节日有哪些在宋朝已经出现了?要求学生指出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欢度这些节庆日的?哪些活动今天已经不多见了?哪些活动与今天还有类似之处?
教师最后阐述节庆活动是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的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